優秀!祥雲縣新增7項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2020-10-10 文旅觀察者

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文化振興的具體要求,立足文物保護與旅遊融合發展新起點,積極探索新時代文物保護與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辦法,強化文物基本公共服務功能,找準文物保護、文物旅遊事業的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充分發掘文物價值,拓寬文物傳播方式,引領文物旅遊新方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推動文物保護、旅遊產業多方位、全鏈條的深度融合。

近日,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全州共有52項文物古蹟被列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古遺址8項,古墓葬2項,古建築22項,石窟寺及石刻2項,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6項,其他2項。祥雲縣有7項文物古蹟被列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古建築有5項,分別是芹菜溝慈雲寺、裡頭村魁星閣、小波那玉皇閣建築群、王家莊三英寺、米甸地龍遺址;近現代重要其中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有2項,分別是邊縱八支隊指揮部舊址和劉廠觀音閣。

一、古建築

Tips 1 芹菜溝慈雲寺

芹菜溝慈雲寺位於祥雲縣雲南驛鎮芹菜溝村慈雲山,始建於清代中後期,為阮氏一姓建造,寺名「慈雲」,來源於「如來慈心,如彼大雲,蔭注世界」一說。寺院為一進兩院式布局,佔地面積4.98畝,建築面積1180平方米,坐南向北,將中軸線和山勢科學地結合在一起,逐臺遞升。現存主要古建築沿軸線由外向內布局依次是鬥母閣、東廂房、西廂房、觀音殿、子孫殿、土主殿、玉皇閣、羅漢殿(東)、羅漢殿(西)、三教閣等。

鬥母閣為三開間重簷小青瓦四角攢尖頂三層木結構樓閣式建築。觀音殿為三開間單簷小青瓦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築。東廂房、西廂房、子孫殿、土主殿均為三開間小青瓦硬山頂木結構建築。玉皇閣為重簷小青瓦六角攢尖頂二層木結構樓閣式建築。三教閣為三開間單簷小青瓦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築。東西羅漢殿均為三開間單簷小青瓦硬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築。

慈雲寺是集儒、釋、道三教於一體的寺院,每逢農曆春節在慈雲寺都要舉行洞經音樂誦經拜唱,耍獅子、唱花燈的傳統活動,同時其獨具特色的木結構古建築群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古樸莊重,極具地方特色的石雕、木雕、彩繪藝術構建在建築上熠熠生輝,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古建築技藝,使寺院充滿濃烈的藝術氣息,對滇西地區民族的歷史文化,宗教民俗的發展融合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2011年,芹菜溝慈雲寺被列入祥雲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2017年8月14日,芹菜溝慈雲寺被祥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以慈雲寺外牆滴水為界,向外延伸10米。

建控地帶:不再劃分。


Tips 2 裡頭村魁星閣

裡頭村魁星閣位於祥雲縣雲南驛鎮裡頭村,坐西朝東,清代建築,民國曾修繕。佔地面積785平方米,建築面積598平方米,包含魁星閣、南北耳房遺址、北廂房等建築。魁星閣為五開間三重簷小青瓦八角攢尖頂木結構樓閣式建築,一層五楹方形基座,前簷口設天字臺,二層三層平面形成八角形。北廂房為三開間重簷小青瓦硬山頂木結構建築,內設花園天井。閣內供奉主宰文章興衰的魁星神,為村民自籌資金修建,寄託著當地鄉民祈願後代子孫興旺、文運昌盛的心願。

裡頭村魁星閣是當地為數不多的木結構樓閣式古建築,整體建築布局主次分明,挑簷疊角、造型獨特,結構精巧、古樸莊重,是研究清代建築的寶貴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和社會文化價值。

2017年8月14日,裡頭村魁星閣被祥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東邊以魁星閣鄉村道路為界;南邊以魁星閣山牆向南延伸10米;西邊以魁星閣後牆向外延伸10米;北邊以魁星閣廂房後牆滴水向外延伸10米。

建控地帶:不再劃分。


Tips 3 小波那玉皇閣

小波那玉皇閣建築群位於祥雲縣劉廠鎮小波那村委會小波那村,該建築群始建於嘉慶辛未年(1811年),整個建築群由玉皇閣和觀音閣兩個院落組成。小波那觀音閣位於玉皇閣東南方向禾莊公路旁,直線距離約200米。

玉皇閣由大門(魁星閣)、玉皇閣、土主殿、子孫殿、南北廂房、土主殿北耳房,子孫殿南耳房,大門門樓東面房、西面房等構成一院落,佔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449平方米。玉皇閣為南向三開間方形基座重簷小青瓦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築,魁星閣為三開間重簷小青瓦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樓閣。小波那玉皇閣是當地規格較高、保存較好的木結構建築群。

觀音閣由觀音閣、左右廂房和照壁構成三房一照壁式院落,佔地面積約39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13平方米。觀音閣東南向三開間重簷小青瓦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左右廂房為三開間內重簷外單簷小青瓦硬山頂木結構樓房。觀音閣整體布局嚴謹,造型莊重,裝飾典雅,是當地保存較好地古建築之一。

2017年8月14日,小波那玉皇閣、觀音閣建築群被祥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玉皇閣保護範圍東邊以私人住房為界,南邊以

玉皇閣外牆滴水為界,西邊以小波那村委會為界,北邊以照壁前禾莊路為界;觀音閣保護範圍東邊以外牆滴水為界,南邊以外牆滴水為界,西邊以水塘為界,北邊以水塘為界。

建控地帶:不再劃分。


Tips 4 王家莊三英寺

王家莊三英寺位於祥雲縣劉廠鎮王家莊社區,該建築始建於清代中期,整個建築平面布局為一進三院,沿中軸線依次是地母殿、魁星樓、五聖宮、三聖宮四個主要建築及其它附屬建築,佔地 1830平方米,建築面積 1109 平方米。其中五聖宮、三聖宮、地母殿為小青瓦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築,門廳與廂房為小青瓦硬山頂木結構建築。王家莊三英寺為當地保存較好較有傳統地方特色的古建築。

王家莊三英寺取「桃園盟一結,異姓勝同胞」之意,清鹹豐年間因戰亂被毀,光緒年間,王榛(王復生,王德三烈士的祖父,前清貢生)等人倡導全村王、胡、朱、張四姓協力修葺。1880年—1930年,50年間,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喚起民眾良知,挽救世風日下的社會,王榛,王之溎(王復生,王德三烈士的父親)父子在利用寺宇設館辦學,教書育人的同時,還主持儒道合一的「文昌會」活動,並擔任督講,旨在教化人們改惡從善,本分為人,引導鄰近七村四姓民眾團結和睦,嚴守中華民族傳統公德,共同繁衍生息。

王復生,王德三、王馨廷烈士幼時曾就讀於此。1933年至1935年間,王德三遺孀馬冰清曾在本寺教書並宣傳革命。1949年滇西人民自衛團開展革命活動時,三英寺曾是一些部隊集結和整編的場所,三英寺作為當時革命武裝集中整訓地而載入史冊, 為滇西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是滇西地區重要革命遺址。

保護範圍:東至外牆滴水線,南至前殿滴水線,西至外牆滴水線,北至外牆滴水線。

建控地帶:以保護範圍線向外延伸10米的區域內。


Tips 5 米甸地龍

米甸地龍位於祥雲縣米甸鎮米甸街西北部塔坡山北麓,衝積扇緣地帶的桃園壩,距米甸鎮米甸街約1公裡,距縣城40公裡,海拔1950米。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經人工修築,收集箐水、雨水和引地下水供灌溉、飲用,長數公裡。現存「地龍」遺址共三條,方向由西北向東南,殘長300至400米不等,是古代的一種自流灌溉系統設施。

水利設施隨山區地形地勢的變化而採取不同的方法修築,為了擴大耕地面積來提高總產量,努力開闢成梯田,引山溪水、泉水及蓄積徑流灌溉。地龍依據發源於岔溝五大箐,向南流經岔溝、克昌等村的水流和地下水的實際分布,上段接箐水,按箐水流向把明溝變為暗曲渠,中段在有地下水的地方設置成蓄水池,截取地下潛水,用暗曲渠連分水池,下段將水分流到各明、暗溝渠,後流入楚場河。暗曲渠四面砌石,頂上覆土成為梯田。

原稱老龍溝,一條地下暗曲渠因其形貌似如地下的「地龍」而得名, 「地龍」構築於地下,不佔地表土地,擴大了耕地面積,減少了水的蒸發量,形成堅固耐用的地下水利渠道——「地龍」灌溉網。避免了山水衝壞田地,在當時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水利灌溉方法。地龍工程設計科學,建造簡單實用,自建成後的600多年中,既灌溉了三個村近千畝農田,又引水入米甸街,供居民生活用。它對研究明代的農業科技,水利設施,是一項重要的實物資料。

1983年被祥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長從龍潭起至雙胞井,寬以左右兩邊溝沿外各1米。

建控地帶:不再劃分。


二、近現代重要其中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Tips 6 邊縱八支隊指揮部舊址

邊縱八支隊指揮部舊址位於鹿鳴村鳳凰山,始建於清代,分為上中下三院,由文昌宮、土主廟組成,整個建築群佔地11.2畝,建築面積為3478平方米。

文昌宮東南向,一進兩院,大殿為三開間小青瓦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築,大殿東西廂房為重簷小青瓦硬山頂木結構樓房,過廳為重簷小青瓦歇山頂木結構樓房,過廳東西廂房為小青瓦硬山頂三重簷三層木結構樓房。

土主殿東南向,四合院布局。大殿三開間,為小青瓦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築,大殿前廊頂裝飾繪畫精美。邊縱八支隊指揮部舊址布局嚴謹,建築繪畫精美,是當地少有的木結構古建築,是研究鹿鳴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依據。

邊縱八支隊指揮部舊址環境風貌保存較好,建築古樸莊重,裝飾雕刻精美,有著較高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既是我州重要的古建築又是我州重要革命遺址,是我州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它曾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第八支隊總部駐地,在這裡培訓了大批革命骨幹。「邊縱」八支隊跋涉滇西十六縣,縱橫馳騁五千裡,曾領導著祥雲、彌渡、賓川、蒙化(巍山、南澗)、楚雄、南華、姚安、大姚、牟定、雙柏等16縣的革命鬥爭,攻克了彌渡、鹽豐、牟定、祥雲、景東等五座縣城,作為解放戰爭時期滇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革命鬥爭的重要革命舊址,為雲南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保護範圍:北至鹿鳴小學外牆,東、南、三面至鳳凰山腳。

建築建控地帶:不再劃分。


Tips 7 劉廠觀音閣

劉廠觀音閣位於祥雲縣劉廠鎮劉廠村小海子旁,始建於清朝晚期,民國時進行過修葺,2004年由祥雲縣人民政府再次修葺。整個建築由觀音閣及南北耳房、南北廂房、面殿、文昌閣及南北耳房組成,佔地面積約651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58平方米。觀音閣為三開間三重簷小青瓦八角攢尖頂木結構樓閣式建築,下層三開間,二層正方形三開間,三層為八角形,頂為陶葫蘆寶頂。南北耳房為三開間單簷歇山頂建築,與南北廂房組成兩個小院落。南北廂房為三開間單簷硬山頂木結構二層建築。文昌閣與觀音閣相對,為三開間重簷小青瓦歇山頂二層木結構閣樓式建築,文昌閣南北耳房為三開間單簷歇山頂建築,與南北廂房組成兩個小院落。

劉廠觀音閣,整個建築群形成一個四合五天井的格局,布局嚴謹、建築秀美,是當地最具特色的古建築,對研究清代西南地區的建築、宗教、歷史、民俗文化具有重要價值。整個建築依託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周圍優美的自然環境形成三面臨水的獨特景觀,同時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和老年人活動中心場所對外開放,將宗教文化與自然、人文景觀有機融合。劉廠觀音閣的宗教文化也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儒釋道「三教合一,多元一體」的特點,促進了當地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保護範圍:東至外牆滴水;南至後簷滴水;西至外牆滴水;北至前簷滴水;

建控地帶:以四周滴水外2 0米範圍內。


截止目前,祥雲縣已登錄國務院文物普查大數據平臺的不可移動文物有253項,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6項,包含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項,州級文物保護單位15項,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1項;文物類型數量分別是:古遺址16項、古墓葬22項、古建築180項、石窟寺及石刻7項、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8項;在全縣10各鄉鎮的分布為:祥城鎮51項、沙龍鎮8項、雲南驛鎮61項、劉廠鎮38項、下莊鎮33項、普淜鎮17項、鹿鳴鄉6項、東山鄉3項、禾甸鎮28項、米甸鎮8項。共有可移動文物(館藏文物)10763件套,其中珍貴文物231件套,包含一級文物4件套,二級文物10件套,三級文物217件套,231件套珍貴文物中包含銅器158件套,鐵器1件套,書畫52件套,陶器7件套,佛造像8件套,雜項5件套。

立足新時期文物旅遊融合發展,依託文物旅遊線路資源在文物旅遊中的新地位,積極推進文物旅遊線路保護研究和籌備工作,加強政策引導和案例示範、宏觀指導和業內交流、地方創新和實踐探索、文物保護和管理宣傳力度等工作,紮實加強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相結合工作,提高文物保護和利用水平,開創新時代文物保護與旅遊融合發展新格局。(祥雲縣文化和旅遊局 羅丹 錢紹兵文圖)

相關焦點

  • 湘西新增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花垣1處!
    封面湘西訊(團結報 作者:李再興 通訊員 粟吟君等)省人民政府日前公布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新增26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湘西州14處文物保護單位榜上有名,位於花垣縣邊城鎮的藥王洞上榜。湘西州新增的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有花垣縣邊城鎮藥王洞遺址(舊石器時代)、瀘溪縣浦市鎮下灣遺址(新石器時代)、龍山縣桶車鄉太平山寺廟遺址(清)等古遺址3處。
  • 雲南省38處文物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務院日前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2處)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50處),雲南省共有38處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次公布的保護單位中,古遺址共167處,古墓葬30處,古建築280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34處,其他12處。雲南省共有38處入選。
  • 盤他 我州這些文化遺址上榜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月27日 雲南省人民政府網站公布 第八批100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名單顯示,此次公布的100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我州共有8處文化遺址上榜,快一起看看。
  • 旅順7處遺址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昨日獲悉,在國務院日前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共194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旅順口區有7處遺址入選。加上原有的4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個區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在全國縣市區位居榜首。  據了解,旅順口區新增的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南子彈庫舊址、旅順船塢舊址、老鐵山燈塔、關東州總督府舊址、旅順紅十字醫院舊址、關東州廳舊址以及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原有的4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中蘇友誼塔、旅順日俄監獄舊址、萬忠墓和關東廳博物館舊址(現為旅順博物館)。
  • 浙江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評出16項優秀案例
    2018-06-19 18:1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朱婧 通訊員 許常豐「不滅窯火」龍窯燒制活動近日,記者從浙江省文物局獲悉,全省第二屆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評選出16項優秀案例。這些案例進一步提高了不可移動文物的開放利用水平,為文物保護和傳承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成為了文物保護合理利用的成功典範。
  • 文物保護廣州在行動!15項優秀文創產品成首批推薦案例
    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局)領導在活動現場致辭,該活動共發布了15個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及市屬各文博單位和相關文化單位設計製作的15個優秀文創產品,並向15位入選典型案例的單位代表授牌。
  • 周口市新增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公布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的762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與50處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其中,我市新增5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我市國保單位數量達18處,分別分布各縣市區。
  • 旅順有13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連市目前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個,其中有13個在旅順,這在全國縣區級是名列前茅的。大連地區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蘇友誼紀念塔是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同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旅順13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半部中國近代史的生動的寫照。下文的排列順序參照兩個方面:一是確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間的先後;二是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 三亞市新增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喜歡文物的朋友火速圍觀!
    11月24日,省政府批准公布三亞大雲寺遺址、高山窯址、保平村明經第、既濟亭熱水池、孫氏宗祠、保平村張家宅、三亞民國騎樓建築群共7處不可移動文物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濟南市新增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近日,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濟南市大辛莊遺址、明德王墓地等9處不可移動文物名列其中。在6月8日第八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本報對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出介紹。
  • 仁和區新增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仁和區新增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2-21     來源:這裡仁和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崇州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一起來瞧瞧
    崇州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近日成都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保護區劃分名單公布崇州市新增3處成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此次公布的成都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涉及33處歷史古蹟、遺址其中崇州市共有3處分別是崇慶州古城牆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新增85處(圖)
    上海市政府近日核定並公布上海市文物局提出的新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85處(下表),歸併入現有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3處,將紀念地點、保護地點、抗日戰爭紀念地調整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47處。
  • 麗江市新增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標題:麗江市新增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省政府近日公布的第八批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中,我市有四處文物保護單位入選,分別是:位於永勝縣的無垢庵、大理會館、金江土主寺古建築群,及位於華坪縣的丁王民族小學四合院。
  • 常州市新增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本報訊 記者昨天獲悉,省政府日前公布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22處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入選。其中,我市有8處,分別是青城墩遺址、梅嶺玉礦遺址、焦溪龍溪河古橋群(含4座古橋)、紅梅閣、文筆塔、史良故居、巢渭芳故居和宋巷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
  • 上海市政府近日核定並公布: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新增85處
    上海市政府近日核定並公布: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新增85處 2014年5月7日 08:56 來源:東方網     東方網5月7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上海市政府近日核定並公布上海市文物局提出的新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85處(下表),歸併入現有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3處,將紀念地點、保護地點、抗日戰爭紀念地調整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
  • 【好消息】我縣這座400多年歷史的建築物被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為進一步做好全縣文物保護工作,打造和縣文化名片,通過積極申報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及專家評審
  • 廈門市新增1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處涉臺文物古蹟
    原標題:廈門新增1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處涉臺文物古蹟   我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第四批涉臺文物古蹟名單及保護範圍日前公布,明確了18處保護對象。至此,我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增至96處,涉臺文物古蹟數量達到89處。
  • 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州城文武廟
    州城文廟、武廟始建於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佔地20000㎡,為兩組緊臨的建築群,東西中軸和南北中軸相互垂直。
  • 肥城市新增12處泰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日,泰安市政府以泰政字〔2017〕34號文件形式公布第三批、第四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共68處入選,其中,肥城市小店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