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廣州在行動!15項優秀文創產品成首批推薦案例

2020-12-12 騰訊網

適值2020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6月9日上午,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局)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創產品推介活動」,在陳家祠聚賢堂正式舉行。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局)領導在活動現場致辭,該活動共發布了15個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及市屬各文博單位和相關文化單位設計製作的15個優秀文創產品,並向15位入選典型案例的單位代表授牌。

最後,由廣東音樂曲藝團進行了專場曲藝演出。活動現場,還專門組織布置了15個典型案例的陳列展覽和我市近年來各相關單位的文創產品展示。

廣州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廣州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與傳承工作。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我市不斷強化法制建設、設立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創新工作機制,7年來投入3億多元廣州市文物保護專項資金,補助文物修繕保護項目近800個,有力促進廣州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積累了不少有益的保護利用探索與實踐經驗。

為總結數年來全市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有效做法,樹立典型,以「典」帶面,今年4月15日,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局)主辦,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廣州市建築遺產保護協會等單位協辦,正式啟動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推介活動。此次推介的典型案例分為兩類:一為典型項目類,即以特定不可移動文物為對象的保護和活化利用項目;另一為典型區域類,即廣州市各區文物行政部門在綜合性保護、執法監管、活化利用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創新性舉措。

經過近兩個月的案例徵集、資料審查、案例初評、公示投票、專家覆核、案例終評等流程後,在47份申報材料中最終評選出楊匏安舊居修繕及活化利用、番禺區文物「三級聯保」體系等15項典型案例(13項典型項目、2項典型區域)向公眾正式推介

此次入選的典型項目,基本都是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為一體。其中,既有政府部門直接實施的項目,如促進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楊匏安舊居修繕及活化利用、阮海天故居修繕保護與陳列布展項目;海絲申遺重要史跡點南海神廟及碼頭遺址展示和整治工程、南越國宮署遺址二三區回填保護及展示工程;文物保護與景區旅遊有機融合和發展,如玉喦書院(含鍾氏大宗祠建築群)修繕保護工程、平和大押舊址活化利用等。

也有由政府部門主導,社會力量有機參與的項目,如善世堂修繕工程、李小龍祖居、九成書院、萬木草堂保護與活化利用項目等。

還有以私人保護利用為主,政府支持為補充的典型案例,如逵園、兆年家塾保護與活化利用等。

此外,陳家祠預防性保護與展示提升項目,運用現代高科技動態監測與北鬥衛星結合,為全省高保護等級文物建築的預防性保護工作,積累了有益經驗。

入選的典型區域案例中,番禺區充分發揮文物行政部門的力量,深入村居一線,建立起區、鎮街、村居三級聯動的文物保護體系,在文物安全監管和文物保護修繕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黃埔區則在廣州市最早引入專業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安全巡查和文物搶險保護等,為文物保護社會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5個入選典型項目,作為引人關注的範本,形式多樣,做法各異,為我市的文物保護和活化利用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有益借鑑。

另外,按照國家文物局和廣東省文物局的部署,近年來,我市已將文創產品開發納入立法層面加以保護和推動。《廣州市博物館規定》明確了從經費上給予支持,明確了文化創意產品的多種開發渠道,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多渠道投入、評估機制與博物館扶持資金掛勾等內容。各博物館及一些文物文化公司,積極推進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產生了一批優秀文創產品,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發的特色文創產品共七大系列,種類達200餘種。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採用1+1+N 模式,積極探索公益一類博物館文創模式,2019年全年在陳家祠內共銷售文創產品超過16萬件,銷售總額達到695萬元。此次活動中,擇優推出15個產品向公眾推介,以集中展示廣州文物活化利用最新成果,助力廣州文化建設出新出彩和實現全面小康。

相關焦點

  • 廣州15個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被推介
    廣州15個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被推介金羊網  作者:  2020-06-10 還有最值得收藏的15件廣州市屬博物館文創產品,推介目錄拿走不謝!
  • ...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創產品推介活動」在陳家祠舉行
    2020年6月9日上午,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局)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創產品推介活動」,在陳家祠聚賢堂舉行。此次入選的典型項目形式多樣、做法各異,為我市的文物保護和活化利用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有益借鑑。同時,我市在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上進行了一系列嘗試,產生了一批優秀文創產品。此次活動集中展示了廣州文物活化利用最新成果,助力廣州文化建設出新出彩。
  • 浙江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評出16項優秀案例
    2018-06-19 18:1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朱婧 通訊員 許常豐「不滅窯火」龍窯燒制活動近日,記者從浙江省文物局獲悉,全省第二屆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評選出16項優秀案例。這些案例進一步提高了不可移動文物的開放利用水平,為文物保護和傳承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成為了文物保護合理利用的成功典範。
  • 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結果揭曉
    20家入圍項目單位代表精彩匯報和評審專家認真評議,中共惠州市惠城區委宣傳部等單位申報的「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等20項案例被分別推介為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北京天圖文化創意產業集團支持。宣傳推介活動自今年7月啟動以來,受到各地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經過革命文物所在地省級文物行政部門推薦和革命文物單位自主申報,推介活動辦公室共收到來自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申報的案例109項。
  • 來看文物保護合理利用的優秀案例
    甬派君有話說 今天(12月8日)是寧波市第12個「寧波歷史文化名城日」,為進一步提高寧波市不可移動文物的開放利用水平,總結推廣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的經驗和做法,我市文物行政部門組織開展了第三屆全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徵集活動。
  • 北京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平臺成立,53家單位首批入駐
    作為服貿會推介交易板塊的重頭戲,北京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平臺今天正式籤約,這一平臺的搭建將進一步整合北京文創資源,把北京文創品牌擦得更亮,為北京市民及遊客帶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限公司籤署了「北京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平臺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北京文化文物單位的文創產品。
  • 文創產品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載體
    這些文創產品不僅受到外地遊客的喜愛,也吸引本地青年成為「粉絲」。他們通過購買、贈送這些產品,表達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讓文物活起來」正在成為博物館界文創開發的共識,文創讓傳統文化得到現代化的闡釋,正在成為傳播傳統文化、讓文物「活躍」在年輕群體中的重要載體。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元素正在率先「活」起來。
  •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被推介為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
    記者從甘肅省文物局獲悉,12 月 11 日,2020 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舉行。經過 20 家入圍項目單位代表精彩匯報和評審專家認真評議,中共惠州市惠城區委宣傳部等單位申報的 " 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 " 等 20 項案例被分別推介為 2020 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其中,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申報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入選 2020 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 優秀!祥雲縣新增7項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文化振興的具體要求,立足文物保護與旅遊融合發展新起點,積極探索新時代文物保護與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辦法,強化文物基本公共服務功能,找準文物保護、文物旅遊事業的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充分發掘文物價值,拓寬文物傳播方式,引領文物旅遊新方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推動文物保護、旅遊產業多方位、全鏈條的深度融合。
  • 除了故宮,原來濟南還有這麼多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貌美又實用!
    12月15日,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初評會議在北京召開,根據《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辦法》(試行)及初評細則,180項文創產品進入終評。其中,我市推薦參評的濟南市博物館「亞醜罍溫酒器」、「模塊折枝花紋堅果盤」和章丘區博物館「李清照茶具」、「一刀圓尺」,共4項作品入圍初評名單進入終評階段。
  • 文創產品如何找到「文脈」?廣州番禺區將這樣做
    如何更好將番禺深厚本土文化轉化為文創產品,又如何為文創產品注入「文脈」?12月18日,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廣州番禺大嶺村永思堂裡,一場主題為「大嶺村文脈與文創」的品鑑研討會舉行。古園林裡,齊論大嶺村文脈與文創永思堂坐落在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為大嶺村陳氏23代傳人陳仲良於清朝道光年間建成的私宅庭園。2011年1月,永思堂被登記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完成了修繕工作,被譽「第二個餘蔭山房」。
  • 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文物有深意,文創有新意,當文物遇上文創產品,蘊含無限創意,沉睡千年的文物一下子「活」了起來。之後幾年,安陽博物館先後自主開發了以館藏文物青銅觥和白陶罍為創意的特色茶具;聯合滑縣特教學校以館藏青銅器、書畫、瓷器等文物為素材製作出特殊工藝特色和本館特色相結合的烙畫手工藝品;依託「流過往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開發製作了茶巾和紀念明信片;根據館藏木版年畫設計印製的木版張貼畫、明信片;自主設計製作的十二生肖剪紙明信片等。
  • 全域旅遊金字招牌+大學城人才資源,番禺探索推動優秀文創產品走向...
    左手高舉全市唯一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金字招牌,右手緊握粵港澳大灣區稀缺的智力源泉廣州大學城,坐擁全域旅遊和大學城人才兩大核心資源,廣州番禺將探索文創產品設計生產市場化運作模式作為文化體制改革重要項目,推動更多優秀文創產品走向市場。
  • 【瞰章丘】章丘文創產品走向全國!
    近日,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初評會議在北京召開。章丘區博物館參選的李清照茶具和一刀圓尺兩項文創產品從10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通過初評進入終評。這是章丘獲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殊榮、推進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內容。
  • 它們是2020年度文物保護利用的優秀代表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文物是歷史文化留給我們的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如何保護利用好文物典型案例將具有示範作用今天(6月11日)下午,重慶市文化旅遊委召開新聞通氣會,公布了2020年度重慶市文物保護優質工程和文物利用優秀項目。
  • 惠州東湖旅店入選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日前,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在北京舉行,由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惠城區委宣傳部、惠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報送的「惠州市惠城區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作為廣東省唯一入圍項目,以全票通過、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入選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 10項!2020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公布
    近日,記者從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確定濟南市萊蕪709文化產業園申報的「紅色文創讓革命故事喜聞樂見」等10項為2020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重點建設山東小三線紀念館,充分展現山東小三線建設時期三線建設者們艱苦奮鬥的光輝歲月,打造黨性教育基地;完善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打造中小學生研學基地、青少年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影視拍攝基地、文創休閒度假基地等。
  • 平和大押、兆年家塾入選廣州市典型案例
    6月9日上午,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局)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創產品推介活動」,在陳家祠聚賢堂正式舉行,發布了15個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及市屬各文博單位和相關文化單位設計製作的15個優秀文創產品,並向15位入選典型案例的單位代表授牌
  • 海陽入選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
    水母網11月26日訊 (通訊員 劉丹丹)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公告,對入選「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典型宣傳推介活動」的10個案例進行了公示。海陽市許世友在膠東紀念館《強化產業融合 助力精準扶貧———「紅色旅遊+」帶動膠東老區新發展》成功入選!
  • 北京文化文物單位建立統一文創開發平臺
    即將開放的天壇文創樣板間設計圖搭平臺:首批入駐53家文化文物單位在今天上午舉辦的第七屆北京市文化融合發展項目合作推介會上,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公園管理中心與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限公司籤署了「北京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平臺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