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移動課堂去旅行 寧海潘天壽小學這場開學展不一般

2020-12-20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寧波9月2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胡燕琴)「過去,書本是孩子的世界;現在,世界是孩子的書本。」這個暑假寧海縣潘天壽小學發起了「帶著移動課堂去旅行」的體驗作業,開學初便收到了學生繽紛的暑假作業,沸騰了整個校園。

  本次體驗作業採用自選的形式開展活動,分為「我眼中的寧海」 「我眼中的浙江」「我眼中的祖國」 「我眼中的世界」四大主題,學生根據家庭出遊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的研學愛好,確定主題自主選擇體驗的內容和形式,將旅行成果以遊學日誌或圖文結合的展板形式呈現。

  開學的作業成果展從眾多的作品中選出45張,分四大主題集中展出。作品畫面圖文並茂,富有思想創意,「老兵帶我走西藏——謹以此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帶著味蕾去遊學——江蘇之行」等展板,都從孩子的視角和情懷去感受現代的城市文化,去觸摸眼中的世界。

  學校負責人表示,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在旅行的過程中去感受、發現、探究、分析和總結,將所學的知識在旅行體驗中實踐,帶著成果和思考歸來。實現了教育與旅遊的跨界融合,使學生相關的知識儲備形象化、生動化、時尚化。


相關焦點

  • 「視覺寧海」2020浙江省綜合材料繪畫邀請展在寧海開展
    「視覺寧海」2020浙江省綜合材料繪畫邀請展在寧海開展 2019-12-28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潘天壽:高風長存 霸悍凜然 大師從未遠去
    潘天壽是20世紀中國畫大師、美術教育家、畫學家。2017年,適逢潘天壽先生誕辰120周年,「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寧海、北京等地連臺上演。5月2日,紀念活動的重頭戲「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還有五場「潘天壽與文化自信」主題學術研討會同時進行。 感受大師的高風峻骨 展覽由「高風峻骨」、「飲水生涯」、「一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蕩山花」、「守常達變」等六個板塊構成,並將展廳打造成廟堂、迴廊、講壇、碑林、高臺、書齋六種意象,與相應的主題配合。
  • 衢江區「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展評活動在廿裡小學...
    為了推動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展現小學英語真實性、交際性特徵,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12月8日,衢江區「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展評活動在廿裡小學舉行。 衢江區小學英語教研員富利霞老師,各校英語教研組長,任教三年級的英語教師以及廿裡小學全體英語教師共90餘人,齊聚廿小和雅廳參加活動。 活動安排
  • 告寧海家長書:5月11日起幼兒園開學,這些學校有復學審批資質
    告寧海家長書:5月11日起幼兒園開學,這些學校有復學審批資質 2020-05-10 0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族翰骨——「潘天壽學派」的探討
    編者按:近年來對潘天壽先生的研究一直很多,特別是去年適逢潘天壽先生誕辰120周年,5月,史上規模最大的潘天壽紀念展「民族翰骨」首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12月移師浙江美術館。同時包括潘老的故鄉寧海在內均開展了系列紀念活動,座談會、學術研討會等等相繼舉行,作為藝術家、教育家和畫學家的潘天壽先生,其藝術高度和傑出貢獻、高風峻骨和精神追求以及潘先生在當下的現實意義,專家學者們都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解讀。
  • 當疫情撞上開學 成都市鹽道街小學打造特色智慧「雲課堂」
    2020年初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開學放慢了腳步,「雲課堂」教學成為主流。在這個特殊時期,老師化身為網絡主播,家長參與式互動學習,在全媒體技術的支持下,一場悄無聲息的教學變革正順勢醞釀。鹽小教研團隊開展線上課程討論會3月3日,四川省教育廳發布最新通知,從3月9日起,按照「同一年級同一課表、同一學科同一老師」的原則,為全省師生「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提供託底保障,成都市錦江區、武侯區多名優秀教師錄製的學習課程在有線電視、網絡電視、網絡平臺上同步點播、回放。
  • 八裡湖新區這兩所小學正式開學,提升新區整體教育水平
    9月3日上午,八裡湖新區第二小學全體師生和家長齊聚田徑場,在鮮豔的五星紅旗映照下,舉行了學校第一次開學典禮儀式。歷時10個月的建設,八裡湖新區第二小學正式投入使用。據悉,今年開設了10個教學班,其中一年級5個班,二至六年級各1個班,共招收了學生300餘人。
  • 香港藝術館展出國畫大師潘天壽代表作
    新華網香港11月24日電(記者 張雅詩)「墨韻國風——潘天壽藝術回顧展」24日在港開幕,一共30多幅潘天壽不同時期的書畫代表作及相關展品在香港藝術館展出。  據介紹,展覽的展品精選自杭州潘天壽紀念館藏品,當中包括潘天壽早年受吳昌碩影響的寫意花卉,以及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在上海及杭州任教時所繪的山水畫,也有他享負盛名的指墨禿鷹和荷花,以及經典巨幅如《鐵石帆運圖軸》《夏塘水牛圖卷》及《雄視圖軸》等。
  • 平昌縣響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展評順利開展
    四川報導訊(唐於川)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落實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推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變革,打造以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宗旨的高效課堂,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平昌縣響灘小學於
  • 蘭州市初中一二年級和小學四五六年級昨日開學
    疫情防控與開學複課是學校的頭等大事。防疫方案精細到「一校一策」,「學生入校有哪些環節?」「體溫異常如何處置?」……各校都能按照既定預案迅速準確高效地完成。這個特殊的開學季,因為疫情,開學後的學習生活跟以往大不相同,保證每一名師生的健康與安全,是學校的首要任務。
  • 全國三大優質溫泉-寧海森林溫泉
    編者按: 寧海森林溫泉旅遊區內群峰環繞,峽谷幽長,有三潭九瀑十八溪七十二峰。是國家級森林公園,近萬畝闊葉喬木,遮天蔽日,形成天然的超... 寧海森林溫泉旅遊區內群峰環繞,峽谷幽長,有三潭九瀑十八溪七十二峰。是國家級森林公園,近萬畝闊葉喬木,遮天蔽日,形成天然的超級「大氧谷」。
  • 祈福新邨公辦小學今天開學
    今天上午,隨著新學期的到來,兩大社區「巨無霸」祈福新邨、亞運城配套公辦小學終於正式開學。  毓秀小學:  借讀生全部「回歸」  「同學們,新學期好,今天正式開始上課了。」今天早上8時,位於祈福新邨的毓秀小學迎來了首批共460多名學生,這意味著,祈福十萬人口的大型社區在開盤發展十數載後終於等來了小區配套公辦小學。
  • 衡陽市船山實驗小學把課堂「移」到了大自然
    衡陽市船山實驗小學創設養成教育新課堂,讓學生背起書包,走出校園,在讀山水、讀人文、讀歷史中,錘鍊意志,寬闊胸懷,和諧集體——  移動課堂,靈動而靈氣  本報記者 姚學文 餘蓉  「我小孩剛到這個學校時,膽子小,很愛哭,大眾場合更不敢說話
  • 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亮相潘天壽紀念館
    12月6日,在南山路中國美院旁的潘天壽紀念館一樓大廳,一場「師心——「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正式開展。「記得先生」筆墨研究系列展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畫家個展,而是通過畫家個案思考中國畫筆墨的特質及其如何在當代傳承創新的系列性展覽。
  • 民族翰骨——葉尚青憶潘天壽先生
    潘天壽先生在教學中對深入生活這一環節,也十分重視和認真的對待,他的寫生要求和方法以默記、默寫為主,同時也進行實地寫生,記錄大自然中的典型環境和具體形象。我曾陪侍潘先生到雁蕩和泰山、勞山等地觀察生活,他當時一面仔細觀察對象,認真又深入;一面用鉛筆寫生,十分認真地記錄對象的特徵和動態,有時也用文字註明一下。
  • 手作、美食、畫展……寧海這場歲末專場活動,太有「feel」了
    手作、美食、畫展……寧海這場歲末專場活動,太有「feel」了 2021-01-05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潘天壽的「一味霸悍」出自他手——紀念餘任天誕辰110年作品展開幕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林梢青 通訊員 付玉婷 鄧菲 薛晶《湖山春早》、《柯巖》、《西湖全景》……一幅幅墨氣淋漓的山水畫,展滿浙江美術館11、12號廳4月26日,浙江美術館「紀念餘任天誕辰110年作品展」開幕,為了紀念這位出生於1908年的老人——餘任天。 早在2008年浙江美術館開館之前,餘任天家屬捐贈了餘先生的書畫印和詩稿作品等共計176件,這批作品也成為浙江美術館最早的藏品之一。
  • 40多國家和地區95所高校留學生體驗秦陵移動課堂
    2017年月是「秦陵移動課堂」連續第三年走進北大燕京學堂。自2015月以來,北大燕京學堂每年秋季組織學生到秦陵博物院參觀研學。秦陵博物院社教部精心策劃互動體驗活動,進行全英文授課,通過講述秦代歷史文化增進外國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知。
  • 寧海風景名勝
    森林溫泉坐落在寧海縣城西北20公裡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境內,寧海溫泉是全國三大優質溫泉之一,水溫49.5℃,富含氡、鋰、氟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這裡群峰環繞,峽谷幽長,有三潭九瀑十八溪七十二峰,近萬畝闊葉喬木,遮天蔽日,形成天然的超級「大氧谷」。夏季溫度比杭州、寧波低3-5℃,更是避暑的勝地。一代國畫大師潘天壽和文壇泰鬥郭沫若都曾留下過墨寶真跡。
  • 開學第一天,陽光小學迎來了29個班級的1400餘名新生 七星關區柏楊...
    9月2日,開學第一天,位於七星關區碧海陽光移民新城內的柏楊林街道陽光小學校園裡熱鬧非凡,一隊隊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滿帶著笑容走向教室,這些孩子,正是該小學投入使用後迎來的第一批學生。教室裡,老師們正向學生講解新學期開學紀律、常規、文明禮儀等知識,要求同學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學期。而一年級老師的工作要更繁瑣一些,先點名,然後訓練學生的課堂常規、課間常規等,讓這些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