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支撐和弘揚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

2020-12-12 東南網

用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支撐和弘揚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

www.fjsen.com 

2014-09-04 19:16:01  陳曉青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講座現場

東南網9月4日訊(本網記者 陳曉青)提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座,很多人都會想起刻板的文件材料或者生硬的教學語言,9月3日,在福建省委統戰部和省社會主義學院聯合舉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講壇首場講座上,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葉小文給大家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題為《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文化根基和價值支撐》講演。這堂講座撇開了理論教育的條條框框,將悠久的中華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有效的融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它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聚和集中表達。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和戰略任務,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並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學界也開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開始深入討論。

葉小文書記提出了「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文化根基與價值體系」這一課題,從「文化焦慮」、「文藝復興」和「厚德載物」三個方面深入講述如何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傳承,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近代以來,中國一直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將不國,文化也備受摧殘,但是中國人民卻一直沒有停止過追求民族復興、追求文化強國的夢想。建設軍事強國、經濟強國,還要建設文化強國,這是幾代中國人的強國夢。在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個偉大的民族,要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有文化的根基和價值的支撐。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文化根基與價值支撐。

他說,雖然現代的社會,經濟富有了,人們對於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但是在現代人所追求的「文化」看來,中國人的追求略顯庸俗了。中國是文明古國,書香門第,她的從容、大氣、平和,都是一個文化大國的氣質,所以中國人在文化追求的道路上不應浮躁,應該想明白何為「中國文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富起來了更要「厚德載物」。民族復興中國夢要有價值的支撐。習近平同志特別強調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它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他說,在中國,說不完道不盡的是家國情懷。史書萬卷,字裡行間都是「家國」二字。「未有我之先,家國已在焉;沒我之後,家國仍永存」。核心價值觀就在我們心中,就在家國之中。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一定要有核心價值觀的支撐。同時,他也提出了中國在現階段出現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想違背的現象,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藥方」,供大家參考。

葉小文幽默的演講和風趣的語言奪得了現場聽眾的陣陣掌聲,同時也為我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與實踐研究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啟發和研究方向。此次講座也為我省開辦的全國統戰系統首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中心搭建了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奠定了重要的理論研究基礎。

葉小文在福州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講座

相關焦點

  • 【地評線】金羊網評:保護傳承弘揚歷史文化遺產 為偉大復興凝聚...
    走在民族復興偉大徵程上,當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者、傳承者、弘揚者,不僅是對歷史負責、對時代負責、對人民負責,也可以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自信心、獲得感,更能夠為續寫中華文明新輝煌作出更大貢獻。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血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有力推動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新成就。
  • 研究長城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   長城,巍峨峻拔,氣勢磅礴,縱橫十萬餘裡,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歷史結晶,表現了偉大的民族創造力,是世界歷史文化奇蹟。長城,穿越時空,歷經滄桑,上下兩千餘年,見證和伴隨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更替和榮辱變遷。在漫長的中國古代歷史長河中,長城成為了中華各民族不斷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地帶。
  • 凝聚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
    黨的十七大提出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的論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地結合了起來。黨的十八大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定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進一步凸顯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重要講話中,用「中國夢」來表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為實現民族復興不懈奮鬥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廣大軍民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臨危不懼、迎難而上,全力以赴、共抗國難,進行了一場救援速度最快、動員範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偉大鬥爭,奪取了抗震救災的最終勝利,用生命和鮮血鑄就「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抗震救災精神,彰顯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
  • 同心同德自強不息 共謀民族偉大復興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港澳臺各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勠力同心、鍥而不捨,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 學習《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提出並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生動形象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中國夢已經成為凝聚黨心民心、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禮記·禮運》用「大同」和「小康」兩個概念集中表達儒家的社會追求。「大同」之世,天下為公,這是古代中國理想化的社會目標,可望而不可即。而以改善民生和加強禮制為中心的「小康」,通過持續努力,則有可能在較短時期實現。千百年來,人們對小康社會的期盼世代相傳,「使天下鹹安土樂業,亡有動揺之心」的治理境界,逐漸積澱成悠久深厚的文化傳統。
  • 中國道路是民族復興之路
    民族復興,是一個民族由盛而衰,再由衰落中重新崛起,躋身世界現代化行列的歷史進程。回望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所走過的復興歷程,當人們從不同角度解讀、從不同層面探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於「中國道路」。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封建主義道路、資本主義道路、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歷史的大舞臺上反覆經受檢驗。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極大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強大精神力量,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開闢嶄新道路。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小康」一直是中華民族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
  • 中國夢——文明復興的情愫
    當代中國正處於快速發展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感受到對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無比渴望。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中國夢的文化精神、哲學基礎和文明願景在世界歷史上,夢想,無論苦難、屠殺,還是戰爭、強權都不能剝奪人類固有的這一「特權」。
  •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神聚力——專訪文化和旅遊部...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題: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神聚力——專訪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新華社記者周瑋日前,記者就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專訪了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
  • 同心同德自強不息 共謀民族偉大復興——港澳臺同胞熱議習近平總...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港澳臺各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勠力同心、鍥而不捨,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原標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中朝邊界,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樂不忘憂,勇於和善於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近日,湖南日報記者採訪了省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會長、研究員,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巡視員夏遠生。 1.
  • 孫業禮:什麼是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
    第一、第二部分,主要論述中國夢的源起、本質內涵和重要意義。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核心內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 長集中學:關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
    為傳承民族文化,關注傳統節日,杜絕盲目跟風過洋節的不理智行為,12月21日清晨,長集中學開展了"關注傳統節日, 弘揚民族文化"為主題的升旗儀式。本次升旗儀式的承辦班級為高一(1)班,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在晨暮中冉冉升起,同學們莊嚴而立,向我們偉大的祖國致敬。
  • 中華文化復興論壇舉辦 聚焦中華文化復興與民族振興
    中新社記者 石龍洪 攝    11月12日,中華文化復興論壇在北京大學開幕,200多位來自兩岸及港澳思想界、文藝界、宗教界、教育界等領域專家學者出席,並就中華文化復興與民族振興展開研討。中新社記者 石龍洪 攝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電 (石龍洪 張曉曦)中華文化復興論壇12日在北京大學開幕,200多位來自兩岸及港澳思想界、文藝界、宗教界、教育界等領域專家學者出席,並就中華文化復興與民族振興展開研討。  本次論壇由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文化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交流研究基地承辦。
  • 中國夢的文化圖景
    中國網絡電視臺制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承載著中華民族古老而又常青的光榮夢想,奏響了當代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高昂旋律,展現出燦爛輝煌、多姿多彩的文化圖景  中國夢: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夢之所以格外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領力,就在於它紮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立足在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之上,具有堅實可靠的歷史基礎和永不枯竭的文化養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夢儲存豐富思想資源。中華文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蘊含著中國夢的豐富思想資源。
  • 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改革開放40年來,在振興中華的歷史擔當激勵下,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鼓舞下,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總結歷史經驗,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奮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原標題:公方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當下中國,沒有哪個目標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具誘惑力和想像空間。這是一個可追溯至孫中山先生的老目標、老口號。但讓國人產生真切感及質感,還是因為取得了改革開放後數十年經濟發展成就。
  • 觀潮快評|弘揚抗戰精神,朝著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全面回顧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高度評價了這次偉大勝利的歷史貢獻,深入總結了這次偉大勝利的歷史啟示,明確提出了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