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巴洛克建築在哈爾濱、武漢、北京等許多城市有遺存

2020-12-12 老王一直在路上

走在哈爾濱市道外區靖宇街,仿佛進入一個中華巴洛克式建築的集中展示櫥窗。經過歲月的衝刷,許多建築雖已"老去",但透過它們殘損的外表,依舊不難想像它們當年的高貴與華麗。

二十世紀初,隨著民族工商業的繁榮與外來文化的滲透,出現了一批受西方建築文化影響的新建築——"中華巴洛克"建築。

這種"前店後宅"的四合院式的民居商市建築,平面布局和功能是民族傳統的,立面造型則是"巴洛克"式的,而立面上的裝飾又以蝙蝠、石榴、盤長、金蟾、牡丹等具有吉祥意義圖案為特色,這裡的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巴洛克"建築流派的風格融匯在民族傳統之中,創造了極具價值、獨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築——"中華巴洛克"。

中華巴洛克建築在哈爾濱、武漢、北京等許多城市有遺存,目前最大、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在哈爾濱道外區。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特點是外形自由、色彩強烈、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常常採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不圓的珍珠,轉意為非常規的美、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來稱呼那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建築師們以自由奔放的格調來表達世俗情趣,一反僵化的古典形式,於是形成巴洛克建築風格。這一風格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領域都發生影響,一度風靡歐洲。

相關焦點

  • 老道外,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
    老道外,是哈爾濱的歷史老街區,行走在這裡的數十條老弄堂裡,隨處可見建於20世紀初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經過全面維護和改造後的老道外,被稱為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它位於哈市道外區中部核心區域,與中央大街一帶歐洲人所建的老建築不同,老道外的建築多為20世紀初的華商所建。
  • 我國最大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凝結了建設者怎樣複雜的情感
    我和中華巴洛克建築,可謂是萍水相逢,不期而遇。我到哈爾濱旅遊,住在道外區一棟老舊房子裡。後來才知道,這棟老舊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中華巴洛克建築之一,它歷盡百年滄桑,曾經一度富麗堂皇。中華巴洛克建築,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是體現了洋為中用思想的中西合璧的建築。
  • 探訪哈爾濱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
    」是西方巴洛克建築與中國建築藝術的有機結合,在外立面上保留了興起於17世紀的西方巴洛克建築的精美造型和追求新穎奇特的藝術效果,同時又在平面布局上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四合院風格,並大量應用蝙蝠、牡丹、石榴、仙鶴等中國元素進行裝飾。
  • 哈爾濱:中華巴洛克,獨具文化的步行街
    記憶中的哈爾濱是美麗的北方小城,四季分明冬暖夏涼讓哈爾濱平添了許多的美名。就是這樣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有一條獨具歷史文化韻味的街道----中華巴洛克風情街。中華巴洛克風情街地處哈爾濱市道外區。 建築有的是老建築翻新,有的是仿建的,它是富有中華特色,具有歐洲風情的巴洛克風格建築。
  • 哈爾濱老道外之中華巴洛克
    二十世紀初,隨著中東鐵路的推進,俄國人在哈爾濱的勢力範圍內精心打造了中央大街。中央大街兩旁布滿了令國人稱羨不已的文藝復興建築和巴洛克建築。這些建築如裝扮華美的麗人大放異彩,令相鄰道外的民族資本家心生膜拜。這些新興的民族資本家在城市迅速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身上的綾羅綢緞已不能滿足他們強烈的炫富心理。
  • 哈爾濱:中華巴洛克,一條獨特的文化步行街
    哈爾濱的記憶是美麗在城市的北部,四季分明冬暖夏涼讓哈爾濱平添給許多一個好名字。就是這樣一條歷史悠久的城市,具有獨特歷史文化魅力的街道中華巴洛克街。中華巴洛克街位於哈爾濱市路外。有些建築是翻新的,有些是仿造的,這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具有中華特徵和歐洲風格。遵循修舊和以前一樣古老的原則,他看起來仍然很原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內有老字號有一家包子店,有範繼勇、富強大沽棒等名吃。院子裡的銅像讓你仿佛穿越了過去。很多庭院都可以進去看看,很有歷史沉澱。
  • 最能代表哈爾濱建築文化的老街: 中華巴洛克風情街
    放蕩不羈、自由主義、極盡奢華是巴洛克建築的主要特徵,注重裝飾,雕欄畫棟、壁畫雕塑是其主要特點。巴洛克建築傳入中國後,在建築風格和裝飾藝術方面,融入了中國文化的元素,中西結合,被稱為「中華巴洛克」。相比「中央大街」的繁華和商業化,哈爾濱中華巴洛克老街多了一份古樸、寧靜和奢華,難怪在哈爾濱老人眼裡
  • 必須加強對哈爾濱老洋房的保護
    哈爾濱老洋房—中華巴洛克風格中華巴洛克建築在哈爾濱、武漢、北京等許多城市有遺存,目前最大、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在哈爾濱道外區「中華巴洛克」這一名稱最初是由一位叫西澤泰彥的日本學者提出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生導師劉松茯介紹說。
  • 哈爾濱老道外中華巴洛克街景
    哈爾濱老道外中華巴洛克具有百年的歷史,建築風格獨特,巴洛克一詞翻譯過來本意是奇異古怪。哈爾濱老道外中華巴洛克街景雕塑。哈爾濱老道外百年歷史的老建築。哈爾濱老道外中華巴洛克古老的青磚建築,具有歷史紀念意義,周圍還有好多美食,大量中外遊客都來此遊玩。
  • 中華巴洛克建築賞析
    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在哈爾濱的老道外區比較多,因為老道外是哈爾濱民族工商業的天地,民族工商業者既有積極學習西方文化的一面,反映在建築上,就是對歐式建築風格的羨慕、嚮往和大膽的借鑑和引進;同時又有堅守民族傳統的一面,也就是他們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詐的仇視使之不可能把最能體現歐式建築特色的尖塔
  • 建築都有其使用壽命期,中華巴洛克的歷史文化建築是否有其保護的...
    X 建築都有其使用壽命期,中華巴洛克的歷史文化建築是否有其保護的價值?
  • 哈爾濱經典遊玩路線,冰天雪地遇見浪漫
    在10.13日晚,哈爾濱的初雪登上了微博的熱搜榜。有著"冰城"之稱的哈爾濱把北國"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描寫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哈爾濱不但能領會北國風景更能看到眾多歐式風格建築,但選擇好路線很重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哈爾濱經典的遊玩路線吧!
  • 巴洛克式建築 - 經濟參考報
    巴洛克建築藝術是17世紀在義大利興起的藝術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色彩強烈、裝飾富麗與雕刻細緻,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而「中華巴洛克」簡單說來就是在中國的「巴洛克」,即在中國形成的有巴洛克風格的中國特色建築。  在道外區靖宇街一側的南頭道街113號,一棟現為純化醫院的建築便是中華巴洛克式風格的典型代表。這棟建築建於1920年,為磚混結構,通體布滿了抹灰做成的浮雕裝飾。
  • 哈爾濱百年老道外,中國面積最大的中華巴洛克街區
    在去北國冰城哈爾濱之前,我對這座有著異國情調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就已經有了一部分了解,具有俄式風情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中央大街、哈爾濱的母親河浪漫松花江、松花江上最早的鐵路大橋濱洲鐵路大橋、代表哈爾濱人民勤勞、智慧和勇敢的防洪紀念塔等都是哈爾濱知名景點的代表。除了這些景點,在哈爾濱市區還有一處代表哈爾濱滄桑歷史的景區,這就是老道外,它也是中國保留面積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街區。
  • 雨後漫步於哈爾濱趙一曼紀念碑及中華巴洛克街區
    哈爾濱這座城市確實很有歷史,走著走著就到了趙一曼紀念碑。這座位於阿什河街與一曼街交叉路口紀念碑雖然不大,卻也是一個有著甬道和碑雕的小型公園。看著碑雕,回望那段奮起反抗的歷史,向這位不屈的抗日民族英雄致敬!
  • 見證哈爾濱的前世今生——老道外,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
    如果您到哈爾濱,只想當一個走馬看花的過客,去遊客充斥的中央大街走一回就行;如果您想了解哈爾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那就得去本地人聚集的老道外走一遭。老道外是哈爾濱的發源地,因東清鐵路修建,哈爾濱建城。現如今,老道外內的很多建築已然成為危房,經過風吹雨淋,房屋原有的本色早已分辨不出。很多巷弄的老房子都已經或正在準備拆除,部分翻修保護的建築便成為了如今的中華巴洛克風情街。經過全面維護和改造後的老道外,被稱為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它位於哈市道外區中部核心區域,南起南勳街、北至靖宇街、西起景陽街、東至南四道街,西側比鄰中央大街商圈,南側臨近秋林、果戈裡商圈。
  • 哈爾濱中華巴洛克街,歷經百年風雨,穿越上個世紀初民國舊時光
    ,從@冰城馨子 公眾號了解到哈尓濱有一條中華巴洛克文化街。,是哈爾濱人獨創的一種建築形式,非常有意思。而大批闖關東來到哈爾濱的關內中國人則主要居住在道外區,於是道外區就變成了哈爾濱繁華的民族商業區,這裡逐漸出現了一批受西方建築文化影響的新建築—巴洛克式建築。
  •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街道,如今改成「中華巴洛克」,當地人吐槽連連
    這的確是一個充滿著浪漫的城市,一舉一動都讓人痴迷。而在和當地人的閒談之中,也了解到了哈爾濱其實還有一個知名街道,是來哈爾濱不得不來的一個地區。中央大街實話說,對哈爾濱並不熟悉,起初還以為是那個名聲響亮的亞洲第一步行街的中央大街。畢竟這條大街是哈爾濱最繁華的一條商業步行街。從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廣場到新陽廣場,連綿1400米,始建於1900年,是一條承載著百年文化的街道。
  • 中華巴洛克二期提前實現淨地 將對老建築進行保護性修復
    哈爾濱新聞網訊9日18時30分許,隨著道外區南勳街上最後一個工商戶搬離交房
  • 哈爾濱中華巴洛克街,歷經百年風雨,穿越到上個世紀初的民國舊時光
    這條大街的兩旁是形態各異的中華巴洛克建築,整條街上店鋪林立,充滿了濃鬱的老哈爾濱風情。,從@冰城馨子 公眾號了解到哈尓濱有一條中華巴洛克文化街。 為什麼哈爾濱會有如此眾多的中華巴洛克建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