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陳氏書院(敬儒手機攝影)

2020-10-10 我是敬儒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是廣東現存祠堂中最富有廣東特色的藝術建築群,布局嚴整,裝飾精巧,富麗堂皇,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21世紀以來,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遊景點。

#攝影##圖片##頭條#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陳氏書院的由來介紹及陳氏書院參觀指南
    很多去過廣州旅遊的人都知道,在廣州有一座非常有名的陳家祠堂叫做陳氏書院。這是當地一家姓陳的大家族祭祀祖宗的場所。但是你知道嗎?在遠在海外的馬來西亞也有一座陳氏書院,而且與廣州的陳氏書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這座位於東南亞中國式祠堂。
  • 【傳統文化】陳氏書院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
  • 蝙蝠為何是陳氏書院吉祥物?其實古人從不把蝙蝠當妖怪
    建造陳氏書院的先人對蝙蝠「情有獨鍾」?長相醜陋的蝙蝠為什麼用作陳氏書院形象標識?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石浩斌今天(10日)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披露了箇中奧妙:一切都是奔著「福」字而來。
  • 文華書院山長同治六年丁卯科舉人陳運精及其家族瀏陽金剛虎潭陳氏
    前面寫瀏陽八大書院這的文華書院時,有提到文華書院的山長陳運精,今天末齋就寫寫舉人陳運精及其家族瀏陽南鄉金剛虎潭陳氏。陳運精參與修纂了光緒二年(1876年)的《虎潭陳氏族譜》,在民國九年(1920年)其次子晨光嶹參與修纂的《虎潭陳氏族譜》中就記載「藝文二十四篇、詞八闋,除《染溪公墓誌》、《祠堂記書後》、《支祠記書後》、《靈官記書後》外,餘皆前屆原文,運精擬作者。」也就是說族譜中二十四篇文章中的二十篇和八首詩詞(虎潭八景詩)都是出自陳運精之手。
  • 陳氏的榮耀——義門陳氏
    義門陳氏即江右陳氏,是發源於江西德安縣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唐開元十二年,陳朝宜都王叔明五世孫陳兼進士及第、初官江州,隨後有嶽陽王叔慎五代孫陳旺、陳昌由潁川汝南亦來到江州。後來陳兼左遷封丘縣丞,陳旺於開元十九年(731)建莊潯陽縣蒲塘場太平鄉永清村(今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
  • 天邊的草原烏拉蓋(手機攝影)
    8月1日,著名編劇作家瑞嫻、著名影視導演白馬(王龑峰)、金話筒獎主持人、全國十大小說演播家之一聞佳、人人文學網、人人藝術網總編王博生7天時間,行程2700公裡,拍影沿途風景圖片8000餘張,短視頻幾百個……王博生手機攝影
  • 東山書院與《夢溪筆談》
    東山書院是東山人陳仁子於元大德七年(1303年)創辦的,因陳仁子號古迂,故又稱古迂書院。有資料稱,這是當時整個湖南最大的一家私家書院。陳仁子在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以漕舉第一名而授登仕郎。南宋亡後,他絕意仕進,屢拒朝廷徵召,隱居故裡,在腰陂東山,罄其家產,修建了東山書院。據茶陵的地方志及陳氏族譜等史料記載,東山書院坐落在東山大塘界上,即今東山村第十四組東山墟上。
  • 嶺南第一大宅《陳家祠》,是我國歷史最壯觀,是陳氏歷史文化的精髓
    嶺南第一大宅《陳家祠堂》,又稱廣州陳氏書院,位於廣州中山七路,大清十四年向廣東各縣陳氏倡議集資,籌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光緒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大清光緒年間廣東省72縣陳氏族人興建的合族陳家祠堂,其建立的主要為了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
  • 江州義門陳氏,一個神奇的家族
    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國燦研究表明 「義門陳氏自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陳旺徙居德安建莊,直到第十五代陳延賞、承可輩,於北宋仁宗嘉 七年(公元1062年)奉旨分莊,中經三百三十餘年,一直是累世義聚不分家,號稱『萃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無雙』
  • 大連也有一座千年古城,吃海鮮看大海,拜訪百年書院
    大連也有一座千年古城,吃海鮮看大海,拜訪百年書院,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大連管轄區也有千年的古城,十一次旅行當時我想從濱海路附近的排石海濱和龍鳳海濱去大連市,車的正面正是恢復州城,「州復城」這個名字以前就聽說過,史料上先有回州城,有大連市,所以,恢復州城的歷史比其他城市長,多、復州沒有設置在遼興宗(1031年左右),以前明朝在遼寧南部設置了海州衛、蓋州衛、復州衛和金州衛,通稱金、
  • 天邊的草原——烏拉蓋野狼穀草原風光(手機攝影)
    王博生手機攝影 8月1日,著名編劇作家瑞嫻、著名影視導演白馬(王龑峰)、金話筒獎主持人、全國十大小說演播家之一聞佳7天時間,行程2700多公裡,沿途拍攝8000餘張攝影圖片,錄製幾百個短視頻……
  • 古色古味 人傑地靈——走進山宅村陳氏宗祠
    據悉,後唐時期,穎川郡伯象公之子,系吳興王胤之十五世孫仁寵公為躲避戰亂遷居於此,從開始建村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  陳氏家族一直以來有個規矩——飲水思源,人尊其祖,凡族群居住的村鎮,必建祠堂家廟。仁寵公遷居到山宅定居後,也沒有忘記這條祖訓,等山宅村發展起來後,便修建了宗祠。
  • 遊嵩陽書院逛中嶽廟——豫鄂自助遊(16)
    遊畢少林寺,離返回洛陽還早,決定去拜訪古代赫赫有名的嵩陽書院。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市區北,因地處嵩山之陽,故而得名。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高等學府,與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書院並稱為中國古代。「嵩陽書院」匾額為宋仁宗親賜。嵩陽書院在歷史上曾是、場所,但時間最長最有名氣的是作為聖地。嵩陽書院初建於太和八年(484),名為嵩陽寺,為佛教活動場所,僧待多達數百人。五代後周時(公元951-960年),改為太乙書院。
  • 螺洲陳氏宗祠
    螺洲陳氏最早是陳廣在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從新寧(今長樂玉溪)遷來,「吾螺之分支於陳店而上溯玉溪」(陳寶深語)。至於其遠祖世系,則無從稽考,便獨樹一幟,取居住地名而稱「螺洲陳氏」。以陳廣為開基祖。廣號巨源,明贈徵仕郎。傳孫五人:曙、暄、映、曄、▲,是為恭、從、明、聰、睿五房之祖。再傳而長房又衍為三派,合之為七房。後代子孫以此七房為祖,繁衍生息。
  • 臺灣臺北陳氏大宗祠——德星堂
    臺北陳氏大宗祠陳德星堂位於臺北市建成區寧夏路廿七號。始建於清鹹豐十年(公元一八六0年)。當時,舉人陳維英於掌教宜蘭「仰山」、及艋舺「學海」兩書院之餘,每念臺灣本島缺少陳氏宗祠,祭拜無所,譜牒不修,恐有數典忘祖之虞,乃思在其私宅──大龍峒老師府,奉祀陳姓先祖三神位。光緒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族人捐錢出力,鳩工於舊臺北城內文武街文武廟之東鄰,興建德興堂一座,這就是陳氏大宗祠之肇始。
  • 義門陳氏歷代墓葬錄
    1995年陳氏宗親集資重修陵園,現建有氣勢恢宏的胡公大殿等仿古建築。2.陳軫墓:山東淄博市臨淄區辛店渠村莊東(原名叫溝子底)殷家灣的南邊有一處封土8米,頂部直徑6米的古墓,當地人叫軫冢子。經碑文考證為陳軫墓。
  • 渡江路上的陳氏鴨油乾拌麵
    刊首語:近期,我在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渡江路的攝影散文,其中介紹陳氏鴨油乾拌麵的只有一個段落
  • 雪景奧斯卡——牛津大學各書院社交媒體攝影比拼
    於是,在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保暖的同時,牛津大學的一眾書院和學堂(Colleges & Halls)都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大秀自家雪景,儼然是一副「雪中牛津攝影大賽」的景象。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盤點了這些選手的表現,一起來看看他們在一片白雪皚皚之中,有沒有巧妙展示出各自的獨特魅力呢?
  • 烏拉蓋大草原野狼谷,狼王老鄭與狼共舞(手機攝影)
    8月1日,著名編劇作家瑞嫻、著名影視導演白馬(王龑峰)、金話筒獎主持人、全國十大小說演播家之一聞佳、人人文學網、人人藝術網總編王博生,一行4人開車,從北京出發,出河北,進入內蒙古,穿越錫林郭勒大草原,進入天邊的草邊烏拉蓋草原野狼谷,與網紅狼王老鄭見面,採訪。在狼王老鄭看護下,我們分別與野狼進行了一次短暫的親密接觸。夜宿野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