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M3「黃油槍」的那點故事,為啥二戰衝鋒鎗就它最長命

2020-12-15 瘋狗的輕武

話說國內絕大多數小夥伴對武器的認識大多來自遊戲,對我來說這句話也適用(QBQ雜誌也是我的啟蒙讀物)。而M3這把衝鋒鎗記得第一次接觸是在《命運戰士2:雙重螺旋》裡頭,那會我還在讀初中,而對其印象深刻的原因便是這把槍在遊戲中最早出現,同時傷害非常弱雞,玩起來特別不爽。

當然,遊戲歸遊戲,現實當中的M3不能說有多優秀,但它很實用。確切來說,M3的性價比讓它在同期服役的其他衝鋒鎗都壽終正寢之後,到現代還活躍在前線。

咱們知道M3有個外號叫黃油槍或者注油槍,我也看到過某些軍事UP說因為這玩意像是加油站的注油槍因此得名。我得說這個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它的英文名是Grease Gun,而 Grease是指潤滑油。

感受一下上圖的真·黃油槍就能知道為啥M3被起了這麼個諢名了。對M3本身的性能參數我就不過多解讀了,這個隨便搜索一下都有。直接聊聊它的身世

我在不少文章中都談到,美帝當年是沒有做好打一場全面戰爭的準備的,尤其是輕武器方面他們是不足的。很多人會和我扯加蘭德,但加蘭德我更願意認為它是個意外,因為在1940年,加蘭德雖然已經定型,但還是那批槍口集氣式的老版本,產量也才5萬支。只能說是試裝而非列裝。當然,後來的活塞導氣版+美帝的可怕產能讓加蘭德成功上位,但這並不能掩蓋美帝當時武器準備不充分。

拿衝鋒鎗來說,當時美軍裝備的是湯姆遜M1928A1。這批還是布裡希延遲閉鎖結構,整個設計還是1918年定型的,無論是機匣的銑削還是大量木質材料的加工都非常費工費時,而且還重,一點不合適二戰這種全面戰爭。而稍微便宜一些的湯姆遜M1還得等到1942年4月才被批准。

我的意思是,湯姆遜它就不是一支適合大規模戰爭的制式衝鋒鎗,所以才會有了M3黃油槍的誕生。但M3和M1一毛錢關係沒有,而不是和有些自媒體說的那樣屬於在M1基礎上研發。

確切來說,M3這類衝鋒鎗的研發反而倒和德國MP40/38有點關係。因為歐洲那邊剛開打的時候,美國作為觀察國是意識到德軍步兵班開始裝備衝鋒鎗,而且作為班組機槍火力的補充,在小隊級別的作戰當中非常有效。

咱們可以在M3上看到不少MP40的特徵,比方說取消木製部件,採用衝壓機匣,摺疊/伸縮槍託,手槍型握把等等。你別看這些算是後來衝鋒鎗的基本要素,但就當時而言,更多的衝鋒鎗是像PPSH41、Beretta 38這種木製為主、固定槍託的大塊頭。(圖為Beretta 38)

所以說,M3的成功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廉價(衝壓+取消木製)、方便(結構緊湊、可以摺疊槍託)、好用(射速降到450發/分,可控)。

很多人知道,司登當時9美元一把。而M3價格沒那麼便宜,但也只需要15美元,相比加蘭德早期成本需要83美元,到1945年因為產量提高,流水線化生產,降到31美元,作為對照,當時美國一頓午飯大概0.5美元-1美元。另一方面,衝鋒鎗這種子彈潑灑器不需要士兵接受多少射擊訓練。

綜上來說,M3便宜到足夠裝備給所有非一線士兵使用(美軍非一線作戰兵種比例高於作戰兵種);方便到武器操作員、司機、傳令兵之類的隨身攜帶一把也不礙事;真遇到啥事兒了掏出來就突突突,相對比較可控的射速也不需要射手太有經驗。

按我的理解,與其說M3是一把優秀的衝鋒鎗,不如說它是一把優秀的單兵自衛武器。而它確實也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職責,雖然現在它早已在美軍除役,但日本陸自的坦克兵還是保留了這玩意,不過目前多被PM9衝鋒鎗或者摺疊託的89式取代。

相關焦點

  • 二戰衝鋒鎗四分天下,司登、MP40、波波沙、M3黃油槍,小型武器的狂歡
    美國的M3黃油槍 在二戰中,主流的衝鋒鎗只要由美國、德國、蘇聯、英國使用,對應的衝鋒鎗也就是M3衝鋒鎗、MP系列衝鋒鎗、PPSh-41衝鋒鎗和司登衝鋒鎗
  • 二戰後期,美軍為何大量換裝了M3衝鋒鎗,而放棄了湯姆遜衝鋒鎗?
    二戰美軍採購湯姆遜芝加哥打字機,是209美元一支,現在聽慣大數目的年輕人對此可能沒什麼概念,那麼我告訴你,當時的美國,工人平均周薪是七美元,500美元可以買一輛汽車,這個還不直觀的話,那麼我告訴你當時到任何一家銀行,你都可以用35美元換出一兩黃金,也就是說每一支芝加哥打字機都值五、六兩金子!
  • 二戰M3衝鋒鎗性能如何?為啥到了70年代,中國民兵還在背?
    二戰時曾經有許多著名的武器出現,有些武器甚至被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在很多影視劇中也經常會出現這些著名的武器,其中美國在二戰後期使用的M3衝鋒鎗出鏡率非常高。
  • 二戰中,美軍為何大量裝備M3衝鋒鎗,而淘汰了湯姆遜衝鋒鎗?
    李三萬摘要:二戰期間,美國研製了新一代的M3衝鋒鎗,並迅速大量裝備部隊,為什麼美軍用M3衝鋒鎗淘汰了戰前就已經裝備,而且性能還不算落後的湯姆遜衝鋒鎗?原來性能綜合對比排名第一的居然是英國的司登衝鋒鎗,司登的主要優勢在於槍體設計簡單,以及衝壓件焊接的加工方式,使其具備出色的大批量生產性能。而美國衝鋒鎗得分最高的也不是湯姆遜,而是海德2型衝鋒鎗,因此陸軍軍械部門給海德公司下達了擴大海德2衝鋒鎗生產的指令,並正式命名為M2衝鋒鎗。結果發現該槍在設計上存在致命缺陷,於是已經生產出來的槍械也就成為一堆廢鐵。
  • 世界最好的4支衝鋒鎗,有一支被美軍嘲諷「黃油槍」,很少人知道
    1.M3式衝鋒鎗:眾所周知,二戰初期,美軍的制式自動武器為湯姆森衝鋒鎗,該槍械射速高,持續火力旺盛,但是結構複雜,短時間內難以批量投產,體重又大,而且造價成本非常高;於是隨著戰役不斷爆發增多,美軍槍械的消耗過大,湯姆森衝鋒鎗作戰性能依然已經落後。
  • 二戰中,美M3衝鋒鎗造價只有20美元,明白為啥美能賺那麼多錢了吧
    二戰在沒有完善的機械化作戰部隊時,主要還依靠步兵作戰。步兵作戰的主要武器—步槍,當時最高的火力輸出武器。任何一場戰爭都會掠奪兩個東西,一為性命,二為錢財。在二戰期間,俄國依靠強大的工業技術,大量製作器械,最多的時候每一天能產出十萬支槍,其花費的成本不可估量。
  • 二戰各國對衝鋒鎗的理解和應用
    湯姆遜衝鋒鎗只能說是沒趕上一戰末,但趕上二戰的幸運兒。然而它這種沉重、銑削、結構複雜、昂貴、體型巨大(前期使用沒實質用途的布裡希閉鎖)的槍實在不能說適合這麼一場全面戰爭。但美軍當時確實拿不出替代它的玩意,畢竟美軍當時步兵班裡頭全面列裝了半自動加蘭德,但全自動火力只讓20發彈容的白朗寧自動步槍來擔當實在有點難為別人。
  • 彈鏈供彈的衝鋒鎗?二戰德國人的腦洞作品 科恩斯衝鋒鎗
    德國在二戰之前和二戰中被人熟知的Mp38/40之外還有早期的MP18/28,甚至是一些更不常見的MP3008、EMP35等等。前幾天剛寫到一把極為罕見的真·水管槍EMP44,今天繼續來說一把同樣罕見的科恩斯衝鋒鎗。
  • 法國人居然幫德國人設計了一款槍?二戰後的毛瑟MP57衝鋒鎗
    話說德國二戰時的MP38/40衝鋒鎗大家都知道,戰後由H&K公司開發的MP5大家也都在遊戲中很熟悉。然而一個是二戰作品,一個是60年代後期才定性,那中間這段時間德國人是用啥的?狗子今天和大家聊聊一款西德在50年代差點就裝備的毛瑟MP-57衝鋒鎗德三投降以後,立馬被四個盟國割成四塊分佔了。然而世界和平總不會如期而至,華約和北約的對立讓世界重新蒙上了冷戰陰影,而德國則成了最佳的緩衝地。1955年,西德加入北約,並成立了戰後第一支武裝力量——聯邦國防軍(現稱聯邦廢材)既然重新有了軍隊,那至少得有槍吧?
  • 突擊步槍問世後,衝鋒鎗退居二線!二戰那些已永遠消失的「經典」
    於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鎗,M3由於外型像是替汽車打黃油的潤滑油槍,也叫黃油槍。而且東線戰場上天氣比較惡劣,氣溫經常在零下二十至三十度之間,而波波莎受到的影響卻很小,它在嚴寒中卡殼機率也非常小。到20世紀40年代末,該系列衝鋒鎗共生產了約600萬支,也是二戰中產量最大的衝鋒鎗 。英國司登衝鋒鎗:二戰期間英軍的司登衝鋒鎗可以說名氣也不小,但如果要說到它的性能,卻是最糟糕的武器之一。
  • 二戰後期美軍為何停產湯姆遜?軍隊擴充太快,倒逼選擇M3衝鋒鎗
    原來在本次綜合對比實驗中,排名第一的居然英制司登衝鋒鎗·,主要優勢在於其槍體設計簡單,以及衝壓件焊接的加工方式,使其具備出色的大批量生產性能。而美國衝鋒鎗得分最高的也不是湯姆遜M1A1,而是海德2型衝鋒鎗,因此陸軍軍械部門給海德公司下達了擴大海德2衝鋒鎗生產的指令,命名為M2衝鋒鎗。結果半路發現該槍在設計上存在致命缺陷,於是已完成產品就此成為一堆廢鐵。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大容量彈鼓,以及拉機柄在射擊時固定不動的設計是該槍最大的亮點,也影響了其它衝鋒鎗的設計。優質選材和嚴格的加工工藝標準使「索米」的射擊精度和可靠性甚高,在連發時射擊非常穩定,以其優異的性能成為二戰衝鋒鎗的佼佼者。但也正因它複雜的加工工藝和昂貴的材料,不適合大量生產,在二戰時期的總產量不超過8萬支。
  • 日軍這把槍為何被評為二戰最失敗的衝鋒鎗?不但有兩腳架還有刺刀
    百式衝鋒鎗原型「試製三型機關短銃」在網絡上一直有傳言日本二戰時期沒有衝鋒鎗,實際上當然不是如此,日軍的建軍思想,訓練,等都是考察一戰後得到的結果,雖然日本也參加過一戰,但是主要就是打了青島租借地的德軍,以及遠東艦隊,大規模陸戰是總結其他列強經驗
  • 二戰時期日本的奇葩衝鋒鎗:看完照片整個人都不好了!
    不過,日軍在步兵支援火力領域卻有幾樣相當不錯的武器,那就是擲彈筒和92式步兵炮,擲彈筒是日軍步兵分隊最基層的支援火力,重要性甚至超過步槍。92式步兵炮的重量只有200公斤,三個人背著走。其設計思想甚至影響了一整代中國兵工專家。一直到戰爭後期,很多日軍倒在美國密密麻麻的半自動步槍/卡賓槍和衝鋒鎗彈雨下,才認識到了自動槍械的重要性。
  • 二戰表現最好的衝鋒鎗:第2剛誕生時被嘲笑,後來人人搶著要
    不過戰爭推動軍事科技的革新,今天我們來說說,二戰表現最亮眼的衝鋒鎗。 早期配置到軍隊中的時候,士兵們嘲笑它像是「注油槍」,看起來就沒有什麼威力,結果後來M3衝鋒鎗的價值被挖掘,人人都搶著要,完美貫徹了什麼叫做「真香定律」。
  • 二戰美軍的六大單兵武器
    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韓戰、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在整個服役時期美國共生產了約二百七十萬把M1911及M1911A1(不包括盟國授權生產),很可能是歷來累積產量最多的自動手槍。M1903春田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由美國春田兵工廠在德國毛瑟兵工廠的特許下研製生產的,可以算是以毛瑟步槍為基礎的變型槍,是美軍在一戰及二戰的制式步槍。
  • 二戰時最著名的五款衝鋒鎗:德國MP40最有名,有一款堪比狙擊槍
    以輕武器為例,二戰前各國仍然以步槍為主,但是二戰中卻各有突破,設計出了各型速射武器,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下二戰中比較著名的五款衝鋒鎗。湯普森衝鋒鎗,是一款採用自由槍機的自動武器,發射11.43毫米大威力手槍彈,同時可以裝100發子彈的大彈鼓,射速達到每分鐘700發。但是,湯普森衝鋒鎗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成本太高。英國一次性購買10萬支湯普森衝鋒鎗,付出了將近2000萬美元的巨款。
  • 為一戰研製的湯姆森衝鋒鎗,為何卻在20年後才走向二戰戰場?
    湯姆森衝鋒鎗射速高達每分鐘700發湯姆森本人對這款衝鋒鎗珍愛有加,他向美國陸軍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這款衝鋒鎗,並宣稱一旦湯姆森衝鋒鎗投入實戰,它將在近距離成為橫掃德軍的利器。但是高達200美元的造價過於昂貴,購買兩支湯姆森衝鋒鎗的價錢,在當時就可以購買一款最新的福特轎車。但是不差錢的芝加哥黑幫相中了這款槍。憑藉威力大、火力猛、壓制力強等特點,湯姆森衝鋒鎗迅速成為芝加哥黑幫的新寵,他們甚至根據湯姆森衝鋒鎗連續射擊時所發出的聲音,給他起了個優雅的名字「芝加哥打字機」。而有人把木託和彈鼓拆下後,藏在小提琴盒走上大街,又把它稱為「芝加哥小提琴」。
  • 關於槍的過去的歷史、現在的狀況和未來的發展
    槍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飛速發展,性能、殺傷力、種類都突飛猛進,出現了機槍、衝鋒鎗和半自動步槍。首先變化的是步槍傳統的拉栓式步槍的火力明顯嚴重不足,二戰時就出現了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雖然原理一樣,當時性能天差地別,二戰中的著名步槍有美國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M1卡賓槍、白朗寧自動步槍和德國的G43半自動步槍、StG44突擊步槍等。
  • M3是美軍制式衝鋒鎗,M4是現役卡賓槍,那M5是個啥?
    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美軍輕武器開始以「M」打頭,M2衝鋒鎗、M3衝鋒鎗、M4卡賓槍等等,一直到近幾年的M27 IAR步槍,取名規則仍在沿用。 M3衝鋒鎗,二戰時期美軍裝備的制式武器之一,特點是價格便宜,造價只有20美元,對比湯普森衝鋒鎗那上百美元的成本,M3真的可以算是物美價廉了,所以在當時被美國大量生產,並在戰場上發揮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