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設計師約翰·加蘭德的作品被美軍採納為制式武器,並取名為M1步槍。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美軍輕武器開始以「M」打頭,M2衝鋒鎗、M3衝鋒鎗、M4卡賓槍等等,一直到近幾年的M27 IAR步槍,取名規則仍在沿用。
M3衝鋒鎗,二戰時期美軍裝備的制式武器之一,特點是價格便宜,造價只有20美元,對比湯普森衝鋒鎗那上百美元的成本,M3真的可以算是物美價廉了,所以在當時被美國大量生產,並在戰場上發揮巨大作用。
M4卡賓槍,上世紀90年代開始陸續取代M16步槍的位置,至今仍是美國陸軍的現役裝備,享有重要地位。從命名規則來看,M4之後應該是M5,但我們幾乎沒聽說過與M5有關的消息,那麼這款武器是什麼樣的呢?
M5最早出現於2017年,定位卡賓槍,開發商是美國輕武器大場柯爾特。結構方面,M5卡賓槍採用傳統的短行程活塞式原理,但換上了新的Rad Geissele模塊化導軌,更輕、更耐磨損,而且可以隨時拆卸、安裝,此外其它方面也進行了不少升級。
與其說M5是新武器,不如說它更像是M4的進階升級版,畢竟核心結構的差別並不大,但問題就出在這,當時美軍對M4卡賓槍的性能還是比較滿意的,而M5並沒有達到質變的程度,美軍對它的興趣有限,所以只是將「M5」的編號給了它,但並未實際列裝。
M5發射5.56×45mm步槍彈,槍管分為261mm、292mm和368mm三類,前兩類均為短突擊型號,很適合在巷道、樓房等狹窄地形使用,而最後一類為重型槍管。
武器的空重分別為3.17kg、3.3kg和3.6kg,最高射速1000發/分鐘,短突擊型號的有效射程為250m和400m,而重型為600m。因為配備了一大段導軌,M5可以安裝光學瞄準鏡、雷射指示器等配件,從而提高戰鬥力。
M5的槍管進行了重新設計,腔室面積更大,氣流的流通性更高。當槍管、護木因為連續射擊發熱時,變大的腔室可以吸收這些熱量,從而促進空氣循環,提高武器的散熱效率,這對長時間作戰有很大的幫助。
最近幾年,防彈設備的防護力穩步上升,這就導致小口徑子彈越來越吃力了。美國作為世界警察,軍事基地遍布在世界各地,同樣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在2018年,陸軍開始著手開發6.8mm中口徑子彈和配套武器,這就導致原本的5.56mm小口徑步槍項目陷入尷尬境地,而M5也因此被放棄,沒能取代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