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的過渡者,二戰末的自動武器 M2卡賓槍

2020-12-26 瘋狗的輕武

雖然說大多人都認為二戰時的Stg44是二戰中唯一的,也是開拓了突擊步槍時代的自動武器。但也有一些美國人認為M2卡賓槍在自動射擊、使用中間威力彈、而且輕便易攜上同樣滿足突擊步槍的標準。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它

M2卡賓簡單的說起來就是M1卡賓的自動版,它加了一套控制單連發的快慢機,原理也挺簡單的。這根快慢機連著一根蹺蹺板似的槓桿,當卡賓槍的活塞套往前復進的時候會壓下槓桿,然後槓桿另一頭翹起,釋放擊錘。然後M2卡賓槍就以這麼一種開自動掛的方式實現了全自動。

另外,全自動後的卡賓有750發/分的射速,原本M1卡賓的15發彈匣有點不夠看。因此他們將其改成了30發彈匣,但由於彈匣重量增加了,相應的也得加固彈匣卡榫以及增加彈匣上的卡槽,M1卡賓是兩個卡槽,M2的是三個。

然後M2和M1就沒啥區別了...

其實早在M1卡賓槍最早招標的時候是要求有單/全自動模式的,但到選型第二階段的時候就取消了。我尋思就是美國陸軍軍械司那群夾著單片眼鏡的迂腐死老頭子給攪的,畢竟他們不是第一次槍斃一些很有想法的項目。

全自動M2的開發是因為1944年,諾曼第登陸後的美軍遇到了扛著stg44的德軍。這票真正突擊步槍爆發出來的火力讓美軍知道了火力才是爸爸的真正含義,接下來就是一份又一份的戰場報告發到軍械司,那這票迂腐老頭也壓不住,下令開啟M2卡賓項目,而且多是以改裝套件的形式發到戰區。

但等這批套件運到歐洲,美國大兵們大多都已經躺著喝酒泡妞曬太陽了,沒多久之後小鬍子就在地下室自己吃了花生米的。所以所謂M2卡賓槍最後在太平洋戰爭,比如衝繩島戰役中露了小臉。

當然,M1卡賓雖然輕便可控,但之前就被人吐槽.30卡賓彈(7.62x33mm)威力感人。這個無解,因為.30卡賓彈的前身——.32WSL彈就是一種專門打郊狼、狐狸等中小型動物的獵彈,初速不算高,只有700m/s。彈頭也是圓形,速度和動能隨著距離衰減的很快,有效射程往往連200米都沒有。

Forgotten Weapons的博主Ian在打這把槍的時候表示,雖然.30卡賓的後坐力不算大。但由於M2卡賓槍身太輕,導致在自動射擊的時候能感受到很明顯後坐力和槍口上跳,因此遠距離打全自動不考慮。

另外它的握把還是比較傳統的半手槍型握把,而不是像Stg44這種純手槍握把,因此自動射擊時人機功效也不咋地。

回到標題,我之所有把他叫做過渡者。因為這種全自動卡賓介於衝鋒鎗和突擊步槍之間,它比衝鋒鎗的射程遠,威力更大,但又不如突擊步槍的中間威力彈。等到突擊步槍大一統之後,這貨也自然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相關焦點

  • 二戰美軍的六大單兵武器
    M1911半自動手槍,全稱為柯爾特1911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由美國人約翰·白朗寧設計,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並一直維持達74年(1911年至1985年)。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韓戰、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
  • 二戰中,美軍步兵班組裝備的單兵武器都有哪些?美軍單兵裝備介紹
    二戰時期,美國憑藉其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生產出了數量龐大、種類齊全的武器裝備,使美軍有相當大的武器選擇空間。本文將簡單介紹一下二戰中美軍步兵班組裝備的主要單兵武器。
  • 重返二戰,戰地最新遊戲中這些經典武器會出現嗎?
    當然對於輕武器愛好者來說,最令人興奮的自然是《戰地V》中可能會推出的各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武器裝備了。全新的自定義系統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戰地》系列遊戲一向以武器重量繁多和考據嚴謹而著稱,在前作《戰地1》中,DICE工作室挖掘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種各樣的武器,有些武器在戰爭史上僅僅是曇花一現,卻仍被《戰地1》仔細的還原到了遊戲之中。
  • 二戰只有德國有突擊步槍?美國:不服,我明明是被軍工廠坑了
    要說到m2卡賓槍,就不得不提他的前身m1卡賓槍。在1938年,美軍陸軍部提出了一個議案,他們需要用一種發射中間威力彈的卡賓槍來取代現役的手槍作為單兵的隨身自衛武器。在設計之初就提出了這麼幾個指標,需要具有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射擊模式,發射射程和威力介於步槍和手槍的中間威力彈。 在經過數年的測試,以及不得不給M1加蘭德步槍讓道之後,m1卡賓槍於1941年正式定型。
  • 志願軍繳獲的怪異卡賓槍,差點成中國制式裝備!
    這個奇怪的裝置勾起了軍武菌的好奇心,經過查閱資料得知該槍為美國陸軍二戰期間為滿足夜間近戰而開發的,安裝有T120(另有資料稱為M1)夜視儀的M3卡賓槍。 除了大量裝備美軍部隊外,也作為租借法案武器援助給盟國,第一批卡賓槍裝備中國軍隊是1942年後的事情了。 在二戰及戰後,中國國民黨軍隊的美械、半美械師裝備了大量美國援助的卡賓槍,在對日軍的戰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解放戰爭期間該槍也是解放軍繳獲數量較多的武器,很多警衛部隊是成建制裝備M1型卡賓槍。
  • 突擊武器還是自衛武器?二戰各國對衝鋒鎗的理解和應用
    咱們都知道衝鋒鎗在戰場上的應用始於1918年,也就是一戰末年。而它的主要職責便是讓士兵突破敵方陣線後,在塹壕內收人頭,擴大戰果。也正由於這種戰術的應用場景比較單一,所以在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衝鋒鎗只是作為特種武器使用,並沒有下發到各個部隊。
  • 極為罕見的德國卡賓槍,希特勒妥協後的產物,標尺射程1200米,還挺好看
    二戰期間,德國的武器一直以精良著稱,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國武器發展的體系其實相當混亂,為了能夠製造出更強力的武器,德國軍械局支持了大量輕武器研究計劃,這其中有像StG44
  • 看一下美國大兵用的卡賓槍
    參加硫磺島戰役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種能夠增強自動射擊能力的新式卡賓槍M2問世了。M2卡賓槍的射速大約是每分鐘750-775發子彈。
  • 從一組真實的二戰彩色照片,來對比一下美、德兩國的單兵武器裝備!
    1942年瓜島戰役中的美軍陸戰1師士兵。 歐洲戰場,美軍俘獲的德軍士兵。 二戰中,做為班用支援武器,這款白朗寧輕機槍是美軍步兵班的標配,每個班都配置一支。
  • 武器與編制:二戰中被德軍打成馬的英國紅魔傘兵連
    話說咱們二戰中不大關注英軍,尤其是英國陸軍更多的是賣隊友和打醬油的段子,但狗子之前在做兄弟連視頻時談到過,在市場花園行動中,英國的空降一師被德軍黨衛軍9/10裝甲師按在地上摩擦。所以這篇也和大家聊聊英軍傘兵。
  • M3是美軍制式衝鋒鎗,M4是現役卡賓槍,那M5是個啥?
    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美軍輕武器開始以「M」打頭,M2衝鋒鎗、M3衝鋒鎗、M4卡賓槍等等,一直到近幾年的M27 IAR步槍,取名規則仍在沿用。 M3衝鋒鎗,二戰時期美軍裝備的制式武器之一,特點是價格便宜,造價只有20美元,對比湯普森衝鋒鎗那上百美元的成本,M3真的可以算是物美價廉了,所以在當時被美國大量生產,並在戰場上發揮巨大作用。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該槍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末。1891年,由俄軍槍械設計師莫辛上校設計出該槍的原型,彈倉部分由比利時人納甘作了調整,通稱莫辛-納甘步槍或1891年式步槍,此後又有1891年式騎步槍、1891/1930年式步槍、1891/1930年式狙擊步槍、1910年式騎槍、1938年式騎槍和1944年式騎槍等改型。該槍射擊精度好,性能穩定,為二戰結束前蘇聯軍隊的制式步兵武器。
  • 二戰中世界各國輕武器盤點
    好了,進入正題:人類的每一次戰爭都無疑是一場災難,但是戰爭的同時催生了各國國防軍事的進步,二戰期間,各國的武器科技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短短5~6年的時間,就能完成以往20年所發展的成就。各種各樣的輕武器被發明出來,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武器。
  • 二戰後的澳大利亞輕武器發展史
    到了1944年,伴隨著戰事戲劇性地逆轉,澳軍在一夜之間倉促成立了空降營,在接下來的軍事行動中,澳軍發現自己裝備的武器在特種行動和叢林作戰中已經嚴重地拖了後腿,特別是短彈倉型的李·恩菲爾德No.1 MKIII步槍和李·恩菲爾德No.4步槍。這兩種槍在早期的歐洲塹壕戰中深得士兵喜愛,但是其沉重的槍身卻令空降部隊和叢林偵察分隊大傷腦筋:他們需要輕型的、最好能實施連發射擊的更大威力的武器。
  • 槍管延長一倍,彈匣擴容20發,安裝固定槍託,盒子炮還能當卡賓槍突...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盒子炮不僅是一支手槍,它還有許多衍生型號,比如說加長槍管的卡賓槍版本。 不過風暴突擊隊也面臨一個問題,當他們衝入塹壕之後,勢必要和敵人近距離作戰,栓動步槍改造成的卡賓槍雖然縮短了長度,但在空間狹小的塹壕裡依然伸展不開,所以德軍急於尋找一款適合風暴突擊隊的武器
  • 盒子炮的塹壕版,一戰中德軍的毛瑟C96卡賓槍
    但由於一戰時期的土木工事理論已經相當完備,在掩體中未被炸毀的機槍往往能收割大量無腦衝的步兵。結果就導致了誰先衝誰先死的局,兩邊都不願意進攻就只能蹲在塹壕裡打冷槍以及問候對方長輩。但仗這樣打肯定不行,1915年春天,德國人尋思這樣耗下去不行,自己一方面是兩面作戰,二方面不像法國英國有殖民地能輸血,必須要採取行動,突破這種塹壕戰模式。
  • 狙擊戰 | 盤點二戰遊戲《狙擊精英4》的各類狙殺步槍
    而對於輕武器愛好者來說,《狙擊精英4》中出現了琳琅滿目的槍械,不僅包括了當時歐洲戰場的主力武器,還出現了相當數量的特種武器。加上遊戲中的自定義武器功能,使得《狙擊精英4》的可玩性大大提高。/41《狙擊精英4》中出現的卡爾卡諾M91/41步槍是義大利軍隊在二戰期間裝備的主要步槍之一。
  • 口水橫流:參觀德國唯一剩餘武器經銷商的槍械庫
    通過慢慢積累,他開始聯繫德國相關部門,取得了剩餘武器的經銷資格。目前,該公司是德國唯一一家經銷剩餘武器的企業。Heiko帶筆者進入倉庫,筆者首先看到了成箱的MG3機槍,口水立刻流了出來。這是Heiko擺出的二戰德國槍械,Stg44突擊步槍、98k步槍、G43半自動步槍、MG34機槍和MG42機槍。這支98k非常特別,槍管比標準的要短,槍託經過改裝。
  • 二戰期間並不是每個軍人都有槍,那麼他們的武器是如何分配的
    二戰期間裝備最好的就是美軍,他們不僅可以人手一槍(炮兵和操作其它重武器的士兵除外,以下同),武器選擇空間很大,不同級別、不同軍種配備的武器各有千秋。二戰時期的美軍步兵,最基本的武器就是加蘭德M1半自動步槍,軍官和機槍手配備柯爾特M1911手槍,其它士兵則操作各種衝鋒鎗、機槍和各種火炮。
  • 經典瞬間 | 盤點出現在「二戰經典電影」的美軍槍械(合集 )
    儘管二戰中M1911的使用也不少。M1卡賓槍在二戰中共製造了600萬枝,提供給各個盟國的士兵使用,無疑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武器之一,其使用一直貫穿韓戰與越戰PS.韓戰時美軍小道消息傳說M1卡賓槍在100碼內無法射穿敵人的厚棉衣,這已經被實驗證實過是子虛烏有——有的士兵槍法太差,根本就沒有命中目標,卻埋怨槍的威力太小。這也從側面反映了M1卡賓槍的子彈威力確實不足,但是射穿棉衣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