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大多人都認為二戰時的Stg44是二戰中唯一的,也是開拓了突擊步槍時代的自動武器。但也有一些美國人認為M2卡賓槍在自動射擊、使用中間威力彈、而且輕便易攜上同樣滿足突擊步槍的標準。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它
M2卡賓簡單的說起來就是M1卡賓的自動版,它加了一套控制單連發的快慢機,原理也挺簡單的。這根快慢機連著一根蹺蹺板似的槓桿,當卡賓槍的活塞套往前復進的時候會壓下槓桿,然後槓桿另一頭翹起,釋放擊錘。然後M2卡賓槍就以這麼一種開自動掛的方式實現了全自動。
另外,全自動後的卡賓有750發/分的射速,原本M1卡賓的15發彈匣有點不夠看。因此他們將其改成了30發彈匣,但由於彈匣重量增加了,相應的也得加固彈匣卡榫以及增加彈匣上的卡槽,M1卡賓是兩個卡槽,M2的是三個。
然後M2和M1就沒啥區別了...
其實早在M1卡賓槍最早招標的時候是要求有單/全自動模式的,但到選型第二階段的時候就取消了。我尋思就是美國陸軍軍械司那群夾著單片眼鏡的迂腐死老頭子給攪的,畢竟他們不是第一次槍斃一些很有想法的項目。
全自動M2的開發是因為1944年,諾曼第登陸後的美軍遇到了扛著stg44的德軍。這票真正突擊步槍爆發出來的火力讓美軍知道了火力才是爸爸的真正含義,接下來就是一份又一份的戰場報告發到軍械司,那這票迂腐老頭也壓不住,下令開啟M2卡賓項目,而且多是以改裝套件的形式發到戰區。
但等這批套件運到歐洲,美國大兵們大多都已經躺著喝酒泡妞曬太陽了,沒多久之後小鬍子就在地下室自己吃了花生米的。所以所謂M2卡賓槍最後在太平洋戰爭,比如衝繩島戰役中露了小臉。
當然,M1卡賓雖然輕便可控,但之前就被人吐槽.30卡賓彈(7.62x33mm)威力感人。這個無解,因為.30卡賓彈的前身——.32WSL彈就是一種專門打郊狼、狐狸等中小型動物的獵彈,初速不算高,只有700m/s。彈頭也是圓形,速度和動能隨著距離衰減的很快,有效射程往往連200米都沒有。
Forgotten Weapons的博主Ian在打這把槍的時候表示,雖然.30卡賓的後坐力不算大。但由於M2卡賓槍身太輕,導致在自動射擊的時候能感受到很明顯後坐力和槍口上跳,因此遠距離打全自動不考慮。
另外它的握把還是比較傳統的半手槍型握把,而不是像Stg44這種純手槍握把,因此自動射擊時人機功效也不咋地。
回到標題,我之所有把他叫做過渡者。因為這種全自動卡賓介於衝鋒鎗和突擊步槍之間,它比衝鋒鎗的射程遠,威力更大,但又不如突擊步槍的中間威力彈。等到突擊步槍大一統之後,這貨也自然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