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錢大媽:如何靠賣豬肉賣出近百億估值

2020-12-11 金融界

來源:虎嗅網

出品|虎嗅Pro會員

作者|吳倩男

頭圖丨視覺中國

向來低調的錢大媽異地擴張明顯提速。

3月16日在成都開出首家門店,3月31日再下一城,重慶店開業。公開消息顯示,目前,錢大媽已啟動上海、蘇州、無錫、常州、杭州、武漢、長沙、成都、重慶等9個城市的招商加盟,計劃在2020年上半年每個城市開100家店。順利的話,錢大媽今年上半年能開出近千家門店。

而在半年前,錢大媽宣布完成近10億人民幣D輪融資,投後估值大約在85億元到100億元之間。

生鮮賽道上從來不缺創新,以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快速崛起,以盒馬鮮生、超級物種、7-Fresh為代表的線下新業態湧現,以及社區團購等眾多補充形態。

另一方面,質疑不斷,生鮮難做的原因在於,運輸和保存過程中損耗高,冷鏈投入大,品質不穩定。以上列名的各家尚無一被證實解決行業難點、模式已經跑通,所以他們真的提高生鮮交易效率了嗎?真得能盈利麼?還是只是依託強大資本的燒錢遊戲?

錢大媽模式與以上各家又有不同。它開在社區,以加盟店為主,店面類型多密度高,最短間隔不過250米;SKU少,以肉類為主,蔬菜、水果、水產為輔,SKU數不過400個;強調不賣隔夜肉,通過打折,實現門店當日零庫存;強調產地直供,在產地建倉,在核心城市建配送中心,產品經產地運至配送中心再到門店。

總結下來,這套模式的特點為:社區店+少SKU+零庫存+產地直供。

虎嗅Pro從資本方拿到一組數據:

錢大媽在二三線城市的客單23元,在一線城市客單為28元;  二三線城市日營業額1.1萬元,一線城市更高,能到1.5萬元,毛利20%到25%左右;  從採購到門店,產品損耗約在5%到10%。

算一筆帳:客單23元到28元,門店毛利率20%到25%,由於門店進貨的價格包括總部抽成6%到8%,錢大媽單店實際毛利率在26%到33%。永輝生鮮毛利率是15%,錢大媽高它一倍。可以說總部和門店基本都能盈利。#詳見柚子投資合伙人彭程虎嗅Pro專欄#

做一個對比:行業公認生鮮經營最好的永輝,損耗在4%左右,盒馬損耗在10%,傳統商超生鮮品類損耗高達20%到30%,錢大媽的5%到10%損耗優於絕大部分同行。

高毛利、低損耗,錢大媽模式有過人之處。虎嗅Pro訪問多名業內人士以及研讀大量資料,梳理出錢大媽的崛起脈絡,復盤其模式邏輯。試圖解答:錢大媽為什麼能做到高毛利、低損耗?它的盈利能力如何?存在的難題又在哪裡?

#本文為虎嗅Pro錢大媽深案例刪減版,原文2020年2月21日發表於虎嗅Pro深案例欄目,即刻加入虎嗅 Pro 會員,解鎖全文#

一,前端

即便在2018年年初,資本對錢大媽仍持懷疑態度。

曾接觸過這個項目的投資人告訴虎嗅Pro ,他們的疑惑在於,錢大媽後端太重,產地直採、搭建城市中心倉需要巨額投入,以及能否快速複製也存在疑問。

2018年改變了他的看法。這一年,錢大媽在廣東快速擴張,一年開出600多家門店,幾乎是此前5年的總和,且開出的門店大多在半年裡實現盈利。

上述投資人認為,2018年的數字基本能夠說明錢大媽模式跑通。

我們不妨將錢大媽模式,按照前端門店和後端供應鏈來劃分,來看它在這兩端分別是怎麼做的。

1、更早做社區

大眾對社區生鮮一詞已經不再陌生,他們一改傳統大賣場在市中心聚集的特性,駐紮在社區,離消費者更近。

無論是區域性的誼品生鮮、生鮮傳奇,還是線上的叮咚買菜、美團買菜,以及巨頭旗下的蘇寧小店、永輝社區店、盒馬mini店都是社區生鮮的代表。

錢大媽比他們更早一步。

錢大媽原本是東莞農貿市場的一家豬肉專賣店,但兩個創始人馮冀生、馮衛華很快發現,就算你「不賣隔夜肉」,門店開在菜市場裡仍然是不會有生意的。

於是,錢大媽從農貿市場搬出來,在2013年4月深圳臨近香港口岸的住宅區開出第一家社區店。

對於為何選擇進社區而非鬧市,馮衛華在接受媒體曾說,生鮮行業前有菜市場圍攻、後有大型商超夾擊,市場競爭激烈。但是,儘管顧客可以選擇的場所眾多,家門口卻缺少一個乾淨衛生、優質平價的購買渠道。錢大媽的出現,剛好彌補這一塊空白。

生鮮傳奇創始人王衛在2018年參加虎嗅FM節時,對為什麼做社區作了這樣一番闡述,更為清晰:

「中國的零售,往前推20年,我們中國有名的零售企業都是百貨商場,樓上做家電、服飾,樓下做超市,是因為我們當年的居住形式叫家屬大院,所以那時候我們一說買東西就去市中心。  但是近20年中國發生了全球沒有的現象,就是房地產帶動起來的小區聚集形式,把一個地方整個扒掉然後蓋十幾棟二十幾棟一模一樣的樓,然後把同樣的年齡階層、同樣收入水平,幾乎同樣的家庭結構的人突然地聚集在這裡。  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我們的零售肯定也會發生變化,所以今天我們發現市中心的百貨不行了,大賣場不行了,因為我們的商圈正在被小區一塊塊切割。  如果你仔細想一想,中國的一個小區一般有3000戶就是1萬人,一萬人在歐美是一個大型的小鎮。在歐美,一個小鎮就會有一家大賣場很多的商業配套。所以你們可以試想中國未來的小區會迸發出什麼樣的紅利?」

也就是說,居住形態的改變讓商業模式發生轉變。錢大媽在同行們還未顧及之時,率先向社區模式試水,有時間上的先發優勢。

2、蜂窩戰術

依據官方數字,截止去年11月,錢大媽共開出1652家店。值得注意的是,這1600多家店中,有1500家集中在廣東,又有近1000家集中在深圳、廣州。

錢大媽在深圳、廣州開店密度很高。早在2017年年底,便將門店最短距離的要求從300米縮短到250米。零售垂直自媒體《第三隻眼看零售》分析稱,這是錢大媽採取「蜂窩戰術」,試圖迅速提升市場佔有率,建立競爭壁壘的表現。

3、高客流

錢大媽實行加盟+直營制,約90%的店鋪為加盟店,10%的店鋪為直營店。

從錢大媽的官網可以看到,它對店鋪面積要求並不高,40平米以下也可以做,相當於是個社區夫妻店的面積,主力店鋪的面積為60到80平米,一側放保鮮櫃,一側放蔬菜水果,中間再有一個貨櫃放相好、高頻的水果。但對最大面積做了限制,最高不超過100平。

兩側靠牆貨架再加一個中間貨架,是錢大媽的主流店面形態,圖片來自高榕資本

雖然店面距離最低只有250米,但選址對所在小區入住戶數有比較嚴格限制,要求所在小區需要有1500住戶。有錢大媽內部人士告訴虎嗅Pro ,1500戶的選擇邏輯是,單店預計做小區三分之一的生意,也就是500戶。早期通過調整價格,吸引客流,日客流做到350到450人,當能穩定在350人,客單在25元,門店便能盈利。

4、認知區隔

廣東人喜好豬肉,常用豬肉煲湯,並講究食材新鮮,市面上流行這麼一個說 法:「廣東人買菜一買買一餐, 北方人買菜一買買一噸。」。

從品類上,雖然超市、生鮮電商、社區生鮮店都有肉、蔬菜、水果、海鮮水產幾個大類。但是各家不同的定位,決定了不同品類在用戶心智中的排序不一樣。

錢大媽主打的認知就是「買肉」,順帶買點菜,這又是一個市場空白點,並喊出「不賣隔夜肉」的口號,直接粗暴地標註在門頭Logo處。從定位上,與其他生鮮玩家做了區隔。

不賣隔夜肉在錢大媽門頭的顯著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社區定位、密集開店、穩定客流再到「不賣隔夜肉」的認知區隔,錢大媽很快在大本營廣東站住腳。

二,「從不賣隔夜肉」看錢大媽的後端供應鏈

錢大媽在前端打出「不賣隔夜肉」的口號,是最吸引消費者的「噱頭」。

每晚7點開始打折,先打9折,每半個小時降低一折,時間越晚折扣越大,等到11點半,全場未賣出的商品全部進行免費配送。

有長期關注錢大媽的採訪對象告訴虎嗅Pro ,錢大媽會根據銷售情況來調整價格和打折促銷時間,基本沒看到過最後免費送的情況,從歷史數據來看,7點後的打折產品能控制在全天銷售的10%左右。

「不賣隔夜肉」確實迎合了廣東人對新鮮肉的消費喜好,也對消費人群進行了區分。

錢大媽總經理馮衛華曾坦言,因為擔心耗損,她一開始並不認同「門店零庫存」的模式。但在經營的過程中她發現,錢大媽能根據消費者自動分群而提高效率。「很多消費者會一大早趕來買更新鮮的產品。到了下午,是一些下班的消費群體。而到了晚上,是社區大媽過來撿便宜。7點後的消費群體並不是我們真正要服務的對象,我們會根據三波人把產品做一個合理的分配。」

若將這句話進一步延伸可以看出,錢大媽目標主力客群是城市白領一族,而非喜好撿便宜的大爺大媽,這個客群有幾個特點:其一,這群人時間稀缺,更加看重便利性;其二,他們更加看重商品品質的穩定性,一旦形成購買習慣很容易復購;其三, 這些人中的大多數比起他們的父輩,缺少生活經驗,不會挑菜,也缺少與小商小販討價還價的能力。

錢大媽的價格略貴於菜市場和大賣場,但大多包裝精美,賣相更好。

「不買隔夜肉」更關鍵的作用是,通過打折當天清庫存能加快商品周轉效率。

在後端錢大媽形成這樣一套運轉模式:頭一天,門店根據銷售情況在後臺下單。採購部門陣地直採,從產地倉庫直接發貨,第二天凌晨,經城市的配送中心,運送到各個門店。按照錢大媽供應鏈管理中心負責人楊康的說法,生鮮食材從供應到銷售整個鏈條,12小時內完成。

「錢大媽所有的食材不賣隔夜,核心的邏輯就是效率。零售企業最終革命性的東西就是在庫存,所有的利潤都壓在庫存裡面。」在去年的一次供應鏈大會上,楊康如此說道。

錢大媽團隊向來低調,鮮少公開分享,從楊康的這次演講及虎嗅Pro了解到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這套運轉模式的四個關鍵點:

1、精簡SKU

錢大媽倉庫內有SKU在450到480個,門店必選SKU有150個,再在這基礎上根據自身銷售情況選擇,門店SKU通常在350到380之間,主要涉及豬肉、蔬菜、魚、水果四個大類。

在銷售結構中,豬肉在總銷售額佔比到40%,蔬菜佔30%,魚佔10%到15%,水果佔不到10%。

聚焦的好處是降低管理難度,不同於其他消費品,生鮮供應鏈複雜,每個品類從採購到配送保存的整套體系都不同。

「錢大媽從2012年到現在只做生鮮食材,米、面、糧、油豆都沒有碰,就是為了聚焦。聚焦給公司帶來運營管理上的簡單、高效、可複製,收穫高增長和規模。」楊康說。

2,產地直供,配送中心不留庫存

錢大媽的產品大部分產地直採,部分來自批發市場。

豬肉從廣東肇慶、湛江直採,由於受豬瘟影響,去年供應商增加。蔬菜在雲南有種植基地,部分來自供應商。水果基本來自廣州江南果蔬批發市場,後者為華南地區最大果蔬市場。

錢大媽在產地建倉,產品從產地倉庫先運往配送中心,值得注意的是,楊康說,配送中心不備庫存,主要做中轉配送加工使用。

產地直採減少了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按照傳統生鮮採購流程,農產品通常要從產地,先經過產地批發市場,再到銷地一級批發市場,再到銷地二級批發市場,再到社區農貿市場,層層轉賣層層加價。

「為什麼要去中間環節?因為傳統的農產品銷售環節多、觸碰多,從種植戶到最後的門店、消費者,每一層都要搬運,因此損耗也高。有數據顯示,中國農產品損耗在25%-35%左右。

而今天的錢大媽已經具備這樣的能力,直接在產地布局產地倉,去中間環節,實現到城市倉、到門店端的標準化;進而,減少觸碰,實現產品鎖鮮;降損耗、降成本。當把所有中間環節的損耗去完以後,我們估計產品損耗能達到和日本差不多的水平,約為5%-10%。」楊康說。

不過,產地直採,需要規模去平攤冷鏈、倉庫等供應鏈成本。所以近兩年錢大媽藉助加盟模式快速擴張,有了規模才會有對上遊的議價能力,從而形成正向循環。

#其他兩個關鍵點分別是:第三點,標準化前置,以及第四點,管理數據化。由於篇幅限制本文對這兩點不做展開,即刻加入虎嗅Pro 會員解鎖全文#

三,難點:異地擴張與盈利

上述投資人告訴虎嗅Pro,在2018年年初拿到C輪融資後,資本方希望錢大媽開啟廣東之外的異地擴張,進入華東、湖南湖北等地。

但兩名創始人並沒有聽從股東們的意見,而是與深圳一灣之隔的香港開了第一家店,令資本方大感意外。「香港不同於內地,要學習適應當地法規、檢驗標準,以及供貨體系都需要從頭搭建,成本太高,效果還不一定好。所以資本方並不十分贊同。」

但效果出人意料,8月份在香港落地後,錢大媽在廣州、深圳打出「供港產品」的宣傳語,「廣東人很認這一套。」於是2018年,錢大媽在廣東省內極速擴張,門店從廣州深圳擴展到佛山、中山、肇慶、東莞、珠海等地。2017年6月,錢大媽門店數不過300多家,到2018年年底增長至千家。

成立前五年,錢大媽一直局限在廣東,即便是香港店也是為廣東本地做基礎,遲遲沒有進行異地擴張。直到2019年4月,才在上海開出異地的第一家店。

錢大媽之所以遲遲沒有異地擴張,主要是因為面對兩大難點,一個是用戶喜好,各地消費者對生鮮的喜好千差萬別,廣東人注重豬肉的新鮮程度,但北方人則對此反應並不熱烈,這樣錢大媽的競爭優勢就沒有了體現。一個是異地供應鏈的搭建,若像在廣東一樣產地直採,一級批發市場補充,中間通過配送中心中轉配送,需要極長的時間布局以及資金投入。

經過2019年一年的探索,錢大媽邁出異地擴張的第一第二步,在上海、武漢先後落地,並在長沙、成都、蘇州、重慶等城市啟動加盟,異地開店速度明顯加快。

以上海為例,為迎合當地消費者,對一些品類進行了調整。比如,取消了在廣東的燒臘,換上本地滷味;豬肉由廣東在門店現場分割,改為處理包裝好的標品;上海人喜好魚,增加了魚等水產海鮮品類的比重。

在供應鏈端,《第三隻眼看零售》創始人趙向陽,對錢大媽在上海、武漢兩地的發展都有追蹤,依據他的了解,錢大媽異地擴張的模式是供應鏈先行,部分產品產地直供,主要是與大供應商合作。進入某個城市,錢大媽首先重金投入建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完成對產品的進行加工包裝和分配,建一個配送中心大概需要2000萬元。當配送中心建起後,先開少量直營店測試店型,待門店模式成熟之後,啟動加盟,批量複製。

最後一個問題,錢大媽能否盈利?

2019年,錢大媽全年營業額達到70億,相比較2018年實現翻倍。上述投資人說,錢大媽處於盈虧平衡點上,去年虧損主要是由內部貪腐造成。

錢大媽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大頭是供應鏈收入。錢大媽將產品加價6%到8%左右給加盟店,門店再加價賣給消費者,錢大媽賺這6%到8%的加價。另外,也會向收取加盟費、品牌使用費等費用。

門店整體來看,80%盈利,新開店面在半年之內會有虧損,開店六個月後門店銷售額能到1萬/天,毛利率在20%左右。開店一年及以上的成熟門店,會根據周邊情況和客流量,提高價格,提高單價,毛利率控制在20%到25%左右。

為保持加盟商額積極性,錢大媽對新開業的加盟商會有補貼,一年下來,補貼金額差不多1億元。

總的來說,錢大媽模式加快產品銷售效率,降低庫存,有明確收入來源,模式比較健康。

2019年,錢大媽內部接連進行重大調整,包括加大反腐力度,在去年6月份成立審計監察部,調由老將袁貴華負責反腐;對組織架構進行重新梳理,減少20%崗位編制;引進網際網路人才;關閉前置倉、無人櫃等嘗試性業務。在新一輪融資加持下,今年又加快異地擴張。

但異地擴張的兩大難點錢大媽並未完全解決,廣東之外的用戶能否買帳還需時間證明。

本文為虎嗅Pro會員專享文章《錢大媽,曇花一現還是生鮮的另一條出路?》刪減版,加入虎嗅Pro會員解鎖全文。此外,你還將一併解鎖:

· 20+,仍在不斷上新的「精選專欄」:數十位行業一線專家打造,幫你迅速晉級專業人士;

· 每周一篇, 別處看不到的「深案例」:巨頭成長方法論,爭議公司高清呈現,新興機會精準捕捉;

· 幫你更懂財報的「虎嗅投研」:1000+上市公司,第一時間抓出財報背後「潛臺詞」;

·不吹水講乾貨搞合作的「線上社群」:熱點專業解讀,與研究員、分析師每周一期準點相會。

超3017元權益,僅需888元,全年暢享

相關焦點

  • 不賣隔夜肉的錢大媽,能撐得起百億估值嗎?
    其實,也正是因為擴張兇猛,成本可控,錢大媽才喊出了「不賣隔夜肉」的口號。去過或路過錢大媽門店的朋友都知道,錢大媽的招牌中「不賣隔夜肉」的slogan格外顯眼,這一slogan也讓錢大媽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一種錢大媽能「不賣隔夜肉」,也必然會不賣隔夜菜等等。可以說,錢大媽這個策劃和創意還是緊扣消費者心智和需求預期的。
  • 號稱「不賣隔夜肉」的錢大媽要做電商了 你會下單嗎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朱夢秋)近日,號稱「不賣隔夜肉」的連鎖生鮮小店品牌錢大媽成立了深圳市錢小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錢小鮮),註冊資金為2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商品批發貿易、肉蔬批發零售、百貨零售、糕點、麵包零售等。外界認為,這是錢大媽加碼線上的標誌。
  • 錢大媽,「不務正業」
    於是,錢大媽喊出了「不賣隔夜肉」的口號,將生活中一個常規的消費習慣變成了自己的品牌心智,並將這句向消費者宣告我的食材很新鮮的slogan簡單粗暴地打在了門頭上,間接促使消費者在心裡進行認知強化。而在行動上,錢大媽以階梯式打折方式來實現「不賣隔夜肉」。每晚7點開始打9折,每半個小時降低一折,等到11點半,沒有賣完的商品全部免費贈送。
  • 錢大媽門店超2000家,預計今年銷售120億元
    錢大媽是廣州市錢大媽農產品有限公司旗下連鎖品牌,誕生於2012年,以「不賣隔夜肉」為經營理念。區別於其他社區生鮮門店,其特點是所有門店每晚7點開始打折,每隔半小時再降一折,免費派送時間直到晚上十一點半。
  • 「錢大媽」生鮮店,發生這樣的情況,不解決真的完了!
    小區有一家「錢大媽」。有人可能不一定認識「錢大媽」,我們來說一下。「錢大媽」是一家生鮮連鎖店,主要開設在小區裡,主打「不賣隔夜肉」,發展迅猛,2012年從廣東東莞一家豬肉檔口,發展成為現在全國2000家連鎖店的企業,已經獲得10億元的D輪融資,市場估值100億元左右。除了主打「不賣隔夜肉」以外,「錢大媽」憑什麼可以在短短幾年發展成為生鮮行業的巨頭呢?
  • 突圍生鮮,錢大媽如果做到「不賣隔夜肉」!
    生鮮社區店模式-錢大媽「錢大媽,不賣隔夜肉」,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還是實際的行動,目前在廣東省內已經推廣開由廣州市錢大媽農產品有限公司統一配送,堅持「當天的菜當天賣晚,不賣隔夜菜」。每天19點開始打折,19點從九折開始,每過半小時,折扣降低1折,也就是19:30,全場打8折,20:00,全場打7折,直到23:30,全場免費派送。
  • 「錢大媽」銷售的一批次烏骨雞,抗菌藥超標近一倍
    來源:消費者報導「不賣隔夜肉」的錢大媽又一次栽在了食品安全問題上。近日,據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最新發布的抽檢信息顯示,錢大媽旗下門店出售的「新鮮烏骨雞」,磺胺類藥物被檢出超標近一倍。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報導》查詢發現,這已經不是錢大媽第一次因食品安全不過關被通報。
  • 大媽擺攤25年只賣一種豬皮肉,一個月賣掉很多塊,每月賺不少錢
    大媽擺攤25年只賣一種豬皮肉,一個月賣掉很多塊,每月賺不少錢,記得以前在農村裡生活的時候,只要是在吃飯時浪費了一點肉的話就會被大人們說。要知道以前的人們想吃肉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像現在的生活每天都可以吃到肉。
  • 錢大媽,開闢不依賴網際網路的「網際網路打法」,你大媽永遠是你大媽
    誰也沒想到,有一天我們會被「錢大媽」所「徵服」。我原以為,盒馬鮮生這樣的依託於網際網路的超市才是解決年輕人做飯問題的最佳答案,但隨著買菜和使用盒馬的次數越來越多,我發現,錢大媽才是最優質的選擇。這家生鮮連鎖店,七年時間鋪開一千多加店面,估值超過了六個億,儘管這個數據在網際網路行業中進行比較絲毫不亮眼,但是不要忘了,網際網路行業大多逃不過前期的燒錢戰略,相比於網際網路模式,錢大媽的商業模式顯然要穩健許多。
  • 賣豬肉沒什麼不好,兩位北大高材生賣豬肉現在身價百億!
    北大高材生畢業賣豬肉,賣出了北大的水準!2000年,北大中文系一個叫陸步軒的本科生畢業後「投筆從戎」,操起切刀去賣豬肉,經媒體熱炒後,在全社會引發了一場人生價值大討論,至今餘波未平。小陸可謂生逢其時,現如今他除了操起切刀砍人,恐怕賣多少豬肉也再難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一支學歷更高、數量驚人的賣豬肉大軍正在南中國悄然集結。
  • 錢大媽真的不賣隔夜肉嗎?錢大媽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
    錢大媽一句「不賣隔夜肉」不知俘獲了多少消費者的心。在生鮮電商,生鮮零售,生鮮配送蒸蒸日上的今天,消費者對於生鮮商品的「鮮」度要求越來越高。錢大媽是如何做到不賠本低價甩賣,錢大媽的運營模式是怎麼樣的?今天為您解答。
  • 生鮮玩家「錢大媽」的成長邏輯
    面對這3份財務模型,盒馬鮮生的自洽性受到聯商專欄關於「自洽性」的質疑,而錢大媽的淨利率預估,暫時領先於每日優鮮。自媒體《新商業情報NBT》報導:疫情期間,錢大媽的到家業務成交增長5倍,訂單量增長3倍。此外,其還在2019年末宣布完成了近10億元D輪融資。
  • 同樣的市場,大媽賣的羊肉比別家便宜很多,原來是靠的這種小聰明
    (註:本文內容為小旺仔食記獨家原創,侵權必究)同樣的市場,大媽賣的羊肉比別家便宜很多,原來是靠的這種小聰明。很多朋友吃肉非常厲害,不光是能吃豬肉,牛羊肉同樣照吃不誤。今天要講的這種小吃,是一種在街邊賣的羊肉。平時我們如果留神的話,一定會看到很多專門賣各種肉食的攤點,其中又以各種滷肉居多,滷雞滷鴨滷牛肉,價格一般都幾十塊一斤,生意都還不錯。但是我那天卻看到了一家賣羊肉的攤點,和那些平時見到的都不相同,還是蠻特別的。
  • 星期零試水線上渠道,在錢大媽開賣人造肉
    4月11日,中國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下稱星期零)與生鮮零售連鎖企業「錢大媽」聯合做了一場直播。主持人聲情並茂的向直播間的觀眾講述、推銷他手裡拿著的那塊人造肉,並告訴大家可以直接在錢大媽的線上商城裡下單。
  • 青島大爺靠賣饅頭年薪70萬 秒殺煎餅果子大媽
    一位顧客拿到煎餅果子後,認為大媽少給自己打了一個雞蛋,大媽忍不住懟了一句: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講真,刺激到眾多人心的煎餅大媽,跟咱青島這位「饅頭大爺」比起來,那差距就是再來一個煎餅大媽,畢竟,大爺光賣饅頭一年就掙70萬!
  • 機智大媽「高價」賣甘蔗,用刀切一下,一根賣出別人近十倍的價格
    經商不得不說也是需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頭腦的,往往在很多時候高手還是會出現在民間的,為了提高效率,為了提高售賣的價格,就會開始動腦子如何將自己的東西更好的推銷出去。而最近又有一位機智大媽也更是在售賣著高價甘蔗,當然這個高價並不是大家不能接受的,只不過是一根整體的價格都要比別人高出近十倍的價格。這次可不僅僅只是因為什麼榨汁機的原因,而機智大媽而是用刀切了一下,就可以輕鬆一根賣出別人近十倍的價格。
  • 錢大媽生鮮超市被京東投資,以「不賣隔夜肉」為主,靠什麼盈利呢
    在現在社會生鮮品類中,老百姓最關注食品安全與衛生,另一個就是食材「鮮」,廣州有一家生鮮超市就把新鮮食材做為主要並且打出了「以不賣隔夜肉」為口號,因此也吸引了京東「獨家」入股融資,有了京東的後臺,錢大媽生鮮超市因此被外界開始關注!
  • 錢大媽:我不賣隔夜肉,但不保證你吃到的不是!
    錢大媽升級了這個模式,沒有那麼多的葉子菜,以肉類為主。 錢大媽的定位是:不賣隔夜肉 就是這句話,引爆了這個連鎖生鮮超市,成功讓大媽排隊買單,太狠了! 錢大媽:我不賣隔夜肉! 但是,我不保證你們吃到的不是隔夜肉!
  • 大媽賣「高價」甘蔗,一根賣出別人「10倍」價格,只是用刀切一下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下面一個大媽為了賣出甘蔗,竟然想到把甘蔗切片之後串起來,以2塊錢一把(一把只有12串)的高價賣出。沒想到買的人卻很多,讓我們也學學大媽這個生意經吧。大媽是怎麼賣「高價」甘蔗,為什麼一根賣出別人「10倍」價格,原來只是用刀切一下。
  • 錢大媽「優鮮肉」被三隻大老鼠啃食過還賣?
    上面這一幕拍攝於7月13日清晨四點左右佛山怡翠世嘉花園的錢大媽店內當時,店鋪還沒開始營業三隻老鼠正在啃食的是一大塊尚未分割的豬肉而這塊豬肉正躺在店內的「優鮮肉」上據了解圖片與視頻是由怡翠世嘉花園的一名業主拍攝的當時這位業主有點睡不著於是便想下樓遛遛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