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極一時」的章丘鐵鍋,如今還不如一根大蔥有名,真可惜!
最近「火晶柿子」在網上特別火,讓人不得不感慨現在電視節目強大的「帶貨能力」。一部《長安十二時辰》,讓曾經默默無聞的火晶柿子,變成炙手可熱,甚至「一斤難求」的程度。這番景象,讓人想起來之前曾經「紅極一時」的章丘鐵鍋,如今卻還不如一根大蔥有名,真可惜!
前些年火爆網絡的《舌尖上的中國》,堪稱是一部「帶貨神劇」。帶火了很多產品,而章丘鐵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當時的介紹語是這樣寫的,「歷經十二道工序,再過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溫錘鍊,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直到鍋如明鏡」。
煽情的描述,加上動人的劇情,讓章丘鐵鍋一下就火了起來。加上章丘鐵鍋,純手工打造,遍布錘花,炒菜省油還不粘鍋的特點。讓這口鐵鍋變得異常火爆,加上網絡的炒作和商家的營銷,一時間「洛陽紙貴,章丘無鍋」成為一句經典的熱詞。
那會,一口章丘鐵鍋炒到上千塊,若是「名家」打造的,價格更貴,而且想買還要託熟人。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就爆出一系列「假鍋」。幾乎都是用機械加工廠鍋的形狀,然後再打出所謂的「錘花」。根本就不是所謂的千錘百鍊,更不是老師傅純手工打造的。
正如《桃花扇》裡所言「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曾經紅極一時的章丘鐵鍋,轉瞬間就「糊掉了」。工藝精湛的手藝人,在追求利潤,營銷炒作,機械製造的現在,沒有絲毫還手之力。好端端的產品,被推進流量帶貨的頂點,轉眼就跌落低沉的塵埃裡,只留下罵聲一片。
如今再說起章丘,幾乎沒人在提起鐵鍋,更多的是想到章丘大蔥。畢竟山東的大蔥蘸醬是真好吃,而且章丘大蔥完全經得起考驗,一根能長到2米高的大蔥,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仿」出來的。
曾經「紅極一時」的章丘鐵鍋,如今還不如一根章丘大蔥有名,真可惜!最後話說回來,真正的章丘鐵鍋,確實好用,對得起它「非遺」的頭銜。只可惜,淪落到現在真假難辨這個樣子,不過或許也不是壞事。大風吹過,留下的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東西,希望它有一天能夠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