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白事,小孩和大人會去圍觀別人家出殯,這是為什麼呢

2020-12-19 農人牛牛

在以前的農村要說最熱鬧的時候,除了過年就是紅白事了,可能很多小孩更喜歡紅事,因為可以收到喜糖,對於白事是心有畏懼的。不過在我小時候卻不是這樣,我們村有不少小孩,更喜歡別人家辦白事,看人家出嬪。除了小孩愛去看人家出嬪,一些大人也會去圍觀。

至於為何別人家辦白事,有人喜歡去圍觀,這其中有什麼門道嗎?下面給大家講解下。

農村小孩喜歡看出殯的原因

小孩愛去看人家出殯,並不是小孩的膽量過人,而是有誘惑,戰勝了他們對出殯的畏懼。在90年初和更早之前,對於農村小孩來講,零花錢是很侈奢的東西,那時農村家庭多數較為貧寒,小孩能得到零花錢的機會是很少的。

不過在我們當地有個習俗,是可以滿足小孩拿零花錢的願望,那就是白事。

在我們村當事主家把棺抬到墓地時,為了答謝一路送葬的路人和小孩,會給他們發錢(80年代年前是發火柴),這個錢少的有5分,土豪會發5毛、1元、5元都有。有人可能覺得這錢拿了好嗎?其實我們當地一般只有小孩會拿這錢,大人是不好意思跟上去拿的。大人也不反對小孩去領這個錢,不過都會告訴小孩,拿到錢後,往土裡搓一搓去一下晦氣,這樣就可以安心花這筆錢了。我們村裡把這錢叫做:分花彩。

一些土豪家庭,為了吸引更多的小孩去,會用撒錢的方式,這樣動作麻利的小孩去送一次殯,可能就能得到幾塊錢。這錢父母是不會沒收的,只能小孩自己用,因此我們小時候一些膽大的孩子,看到人家出殯就會跟上去,就是為了得些零花錢。

小孩是去看出殯是為了得到零花錢,農村大人們去看出殯,卻是有不同的目的

1、農村人喜歡攀比,白事也會攀比,一些大人去看別人家的出殯,主要是看人家辦的規模。這樣自己心裡也有底,以後自己再去模仿。

2、有些人是純粹是看熱鬧的,這些人一般是婦女較多,她們會通過別人穿的衣服,猜測與逝者的關係。也會討論,哪個人是在假哭等等之類的。

3、有些農村地區,白事出殯的時候,會請樂團。我曾經見過有老人過世,事主的家人請了個樂團在那演唱。不過因為不是專業的樂團,唱的其實也一般,唱的歌曲也是千奇百怪,什麼鐵窗淚、常回家看看這類的歌曲,都會演唱。至於網上講的在墳前跳舞的那種低俗表演,我是沒有見到過。

綜上所述,農村殯葬也是一種傳統的文化,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對於農村人喜歡去觀看別人家出殯,多數是有當地獨特的習俗在裡面,比如我們當地以前會給陌生人發彩錢,就會吸引到一些小孩去觀看。

對於事主來講,花些小錢,壯大白事的隊伍,也是件極為划算的事情,畢竟人多顯得熱鬧,有面子。而那些大人之所以去圍觀,也多數是處於看熱鬧的心態。

相關焦點

  • 村裡的喜事白事撞一塊了,喜事不讓白事從他門前過,該怎麼辦呢?
    網友提問:村裡的喜事白事撞一塊了,喜事那家不讓白事那家出殯從他門前過,說不吉利,這該怎麼辦呢?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村子裡紅白喜能夠撞到一起的並不是太多,但也並不是沒有。一般結婚都是提前半年定下來的事情,日子也都是家主找人看過的,而在結婚之前都會提前將日子告訴親戚,可以說紅事是經過縝密計劃好的。一般來說,村子裡有白事的話,是很難和紅事碰到一起的。白事具有不確定性,畢竟誰都不知道村裡誰什麼時候離去,而在離去之後才會選擇出殯的日子。不過在日子上,白事也會講究著黃道吉日,這樣就會和紅事發生衝突。
  • 農村辦「白事」最忌諱這三件事,千萬不能做這些事,一定要記清楚
    在農村有兩件大事,一件是「紅事」,另一件是「白事」,農民認為「白事」比「紅事」更重要,這是人一生最後一件事,往往「白事」場面辦的比「紅事」還盛大,幾乎全村的人都要參加。因此農村在辦「白事」的時候都十分慎重,每個人都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下面的三件事情是最忌諱的,千萬不能做這些事,否則後果很嚴重,大家一定要記清楚。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一到了臘月農村就有不少的老人過世,這點誰也說不清楚,但在農村卻很常見,所以說到了臘月很多人都得回家去幫忙料理後事的。而在農村就有一些現象,那就是辦喜酒不少人可能不會回去,但是一旦遇到白事多遠都得回去,這是為什麼呢。
  • 在農村,紅白事都需要有人幫忙,可是為什麼白事幫忙的人要多呢?
    在農村,"紅白事"都是大事,為何「白事"來幫忙的人更多? 對於農民來說,家中有紅白事是家裡的頭等大事,少不了親戚鄰朋的幫忙。為什麼白事來幫忙的人更多呢?這主要是因為在農村紅事和白事人參與的範圍有區別: 過去農村人結婚,大都在家裡辦喜事,宴請賓客則在鄰居的家裡。鄰居不但要騰出房間,還要準備桌子、板凳、茶具等物品。
  • 農村喜事與白事日子衝撞在一起,兩家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白事――俗話說:人,又生就有死,這是大自然的規律。無論是喜事還是白事,作為歡喜的一家與悲痛的另一家,都想找個吉辰良日,一個是對新人的祝願,另一邊是對死者的安慰。起初我們並不知道,出殯的前一天看到他們家貼的大紅囍字才得知的。他們家門前正好是一條大路,我們的門前雖然也有一條小路可走,但農村人講究,人死後出殯是最後看看村裡面了,講究都要走大路的。可是人家喜事的日子也是早定了的,不能更改。我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跟人家商量,想著如果人家不讓路的話,我們只能走小路了!
  • 農村白事有一習俗,出殯時要摔一個盆,原來白事摔盆的緣由是這樣
    生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極端,雖說我們任何一個人主宰不了我們的生死權利,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死卻能左右著我們家人,親人的思想,來時帶給家人、親人的是無比的喜悅,去時給予活著的親人的都是無盡的悲痛和不舍,還有在日後的歲月中無盡的思念。說起生死這兩個極端事,在來去操辦中雖然都是非常隆重的大事,但在我們農村去時的操辦要比來時更加的隆重。
  • 村裡喜事白事撞一塊,辦白事不能走辦喜事那家門前?錯開時間就好
    鄉居小菜也在農村生活,也參加過喜事白事酒席,有一些了解,一般辦喜事酒席都是早早的選好日子了,都是一個村的人一般都知道人家哪天結婚的;而白事也就是喪事,是比較突然的,人去世了之後就要忙著辦喪事,最後一道程序就是出殯抬人去埋葬了,而這個出殯的時間並不是要求很嚴格,所以喜事遇到白事,都是同一天
  • 農村辦「白事」最忌諱這三件事,千萬不能做這些事,一定要記清楚
    在農村有兩件大事,一件是「紅事」,另一件是「白事」,農民認為「白事」比「紅事」更重要,這是人一生最後一件事,往往「白事」場面辦的比「紅事」還盛大,幾乎全村的人都要參加。因此農村在辦「白事」的時候都十分慎重,每個人都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下面的三件事情是最忌諱的,千萬不能做這些事,否則後果很嚴重,大家一定要記清楚。
  •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在過年期間可以說是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很多新人都趁著過年時間大家都有時間辦理喜酒,而農村人過年吃多了或者是冷到了都會導致過世,這也造成了過年期間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不過農村人說到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
  • 白事習俗中的出殯,有什麼講究
    自古以來,緣於對死亡的敬畏與懷念,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白事傳統習俗,隨著滄海桑田的變遷,還能延續至今的講究很多已不可考。但白事習俗中的出殯,從上古至今,繼繼存存所演變下來的傳統,卻廣為世人所傳承。l 什麼是出殯出殯,就是將亡者的靈柩移到安葬地點的一個運動過程。
  • 農村辦白事使用嗩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式,為什麼變得越來越少了
    有人說現在農村辦白事使用嗩吶的少了,應該是地域的不同,在棒奔霸這裡,農村辦白事依然要使用嗩吶,這個是必不能少的環節,嗩吶一響,百鳥為王,這嗩吶作為樂器之王,聲音高亢,吹出來的音階是其他樂器無法比擬的,只有嗩吶能吹出如泣如訴的感覺,要是農村辦白事,沒有嗩吶聲,還真的缺少了很多的顏色。
  • 農村喜事與白事日子衝撞在一起,兩家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白事――俗話說:人,又生就有死,這是大自然的規律。無論是喜事還是白事,作為歡喜的一家與悲痛的另一家,都想找個吉辰良日,一個是對新人的祝願,另一邊是對死者的安慰。起初我們並不知道,出殯的前一天看到他們家貼的大紅囍字才得知的。他們家門前正好是一條大路,我們的門前雖然也有一條小路可走,但農村人講究,人死後出殯是最後看看村裡面了,講究都要走大路的。可是人家喜事的日子也是早定了的,不能更改。我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跟人家商量,想著如果人家不讓路的話,我們只能走小路了!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是有什麼講究嗎?
    通常也會去找找人幫忙,尤其是酒席就需要很大一部分人。但是對於這兩件事情通常有一個區別,總結起來是一句話,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明明都是給人幫忙,卻有這麼大的區別呢?先說紅事不請不到。在農村紅事指的是兒子結婚、嫁女兒也就是喜事,屬於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情。
  • 紅白喜事車隊相遇,婚車和出殯車到底誰該讓道?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最近這幾年國家開始對農村大力扶持,這讓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而且在農村還有一種特別的風俗,那就是在紅白喜事的時候,都一定要有派頭,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大張旗鼓的辦婚慶或者是白事。可能小編這麼說,有些太過片面,但是在我們這裡確實十分講究,比如結婚的時候,很多人選擇清一色的奧迪,不然的話就很容易被別人笑話。
  • 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不過在農村也有「紅事禮到心意到,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也就是說,紅事如果抽不開身,可以將禮錢送過去,主家不會介意,改天主家會邀約客人再喝上一場酒。白事就不行了,如果你和主家的關係近,卻沒回家幫忙,主家就會記恨於你。
  • 同一個村子裡紅事遇到白事怎麼辦?
    在中國廣大農村,對於紅事和白事的操辦,都顯得十分重視。喜事,關係到孩子一輩子的幸福,做家長的一定要想法設法把孩子的婚事辦得風風光光,圓圓滿滿。大紅的喜字貼滿院落的同時大擺村宴,這無非是圖一個大大的吉字,男女雙方接受著賓客的美好祝願,那心情是多麼的高興呀。
  • 農村辦白事,新增的這幾種做法,被村民直言:純粹是「胡鬧」
    導讀:農村辦白事,新增的這幾種做法,被村民直言:純粹是「胡鬧」每年的冬季,都是農村紅白喜事最多的季節。這個季節也被叫做隨禮的季節,每天都要忙不迭地去隨禮。農村有句老話叫做「死者為大",過去辦白事,孝棚上面會寫上三個大字」當大事「,孝子是什麼也不要做,盡心守靈即可。白事自然也是一派肅穆的景象,這也是出於對於逝者的尊重。但現如今的一些農村地區辦白事,跟過去完全不一樣。
  • 說說豫東農村你所不知道的白事風俗
    豫東農村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去世,問事的大總正在手工製作引魂幡。地方不同,製作材料和方法也不相同。豫東引魂幡的做法是用柳枝做支撐,用彩紙剪成花和長長的幡。引魂幡一直存放到出殯那天,由本門的長子長孫挑著,然後再埋入棺材前,幡紙飄揚在空中。一些同門的鄰居都過來幫忙,一些婦女負責孝布的縫製。
  • 在農村:紅事不到沒人怪,而白事不到卻有人講,為什麼?
    在農村,一直有一種現象傳承至今:別人辦嫁娶生孩等紅事,人可以不到,錢到人情到,沒有人會說什麼;但若村寨中有長輩老人過世,再忙也要趕回來幫忙。這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話題。為了賺錢,很多人都選擇到外面去打工或者自己創業做生意,留在家裡的,基本是老人小孩,很少看到年輕人的影子,大家辦喜事,基本上都集中選擇在一些節假日的時候辦,特別是春節前後,辦酒席的人最多,因為那時候,大多數親戚朋友才能有空來參加,因此,有不少人感嘆:酒席也扎堆,平時要麼幾個月碰不到一次,過年時節,一天碰到幾次,是常事。二、紅事為什麼可以禮到人不到?
  • 農村隨禮兩極化,喜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近幾年隨著農村人們經濟收入越來越高,生活的越來越好,村子裡各種喜宴也越來越多,以前村子裡的喜宴主要是婚宴和滿月酒,近幾年升學宴,壽宴等也成為了喜宴之一,面對著玲琅滿目的喜宴,人們也越來越抗拒,在喜宴隨禮時也可以說是被動隨,但是誰家有了白事卻不一樣,即便是沒有接到通知也會主動幫忙和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