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是什麼?
蚵仔煎是很多臺灣偶像劇裡的平民美食,由於臺語發音,它總是蒙著一層神秘面紗,蚵仔煎究竟是什麼?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裡攪拌入蚵仔、蛋、蔥或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蚵仔為閩南語,指牡蠣(或稱海蠣)。
關於它的起源,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民間傳聞,西元1661年時,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不過,中國大陸出版的書籍,卻有將蚵仔煎列為福建小吃的記錄,這是另一種起源的說法。
蚵仔煎雖然到處都吃得到,但是很多人還是抱持著要吃蚵仔煎,就要到蚵仔產地去吃的觀念,例如要到臺南安平、嘉義東石或屏東東港這些盛產蚵仔的養殖地去吃,因為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最首要的條件便是採用新鮮的蚵仔,這些新鮮蚵仔在產地現剝現賣,不必因為長途運送而浸水,所以顆顆肥美碩大、鮮美無比,做出來的蚵仔煎當然豐盛多汁。不過,不是住在產地的人也別抱憾,因為現代運\輸技術發達,所以即使是遠在臺北,也能吃到每天新鮮運送的甜美蚵仔。
除了新鮮的蚵仔外,番薯粉也是使蚵仔煎美味的另一個重要關鍵。番薯粉的種類很多,但只有純番薯粉才能調出香醇濃鬱的粉漿。將粉漿以適當比例加水勾芡後,加入韭菜,做出的成品口感就能又黏又Q,而且精純的番薯粉也能巧妙地將肥美蚵仔的鮮味充分提升,做最完美的搭配。
雞蛋的選用也是一門學問,重視香味的店家會採用顏色深黃的土雞蛋,冬天搭配茼篙、夏天搭配小白菜,並以能提香味的豬油來煎出美味的蚵仔煎,吃時再淋上以味噌、番茄醬、辣椒、醬油等熬成的醬汁即可。
有了以上各種上等材料的搭配,讓即使原本是貧民美食的蚵仔煎也變得精緻美味了,那種甜中帶鹹、鹹中帶辣的繽紛滋味,口口都教人回味無窮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