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書法上,我已經進行了近四十年的探索實踐,至今,我總結出一個觀點,書法之根,在於你需要掌握「太極禪」,反過來,你懂的「太極禪」,就能夠讓你的書寫步入另外一種境界。
太極禪是書法之根的歸屬所依。
在這裡,我不吹自己的字寫得多好,我只要說明書法之根這個話題。
書法是一門集形式和內容一體的藝術表現。在形式上,有正草隸篆書體的表現,通常,人們把草書上的成就認定為書法藝術的頂級所在,或者說草書是書法藝術表現最具張力的所為。
在草書上,過去有張旭和懷素二人出類拔萃,他們在中國草書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當我們在看書法的書體表現時,大家一般不是很重視或在意書寫的內容。按照常理說,連書法家們,對書寫的內容是否影響書寫水平這個問題上,也是一知半解或不予理睬。
但是,到了今天,我要告訴大家兩件重要的事情,一個是書寫的表現上,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單一性書寫法,應該立足書法之根「太極禪」上加以發揮,這樣做可以徹底解決我們面臨的書法之痛。
什麼是書法之痛?很簡單,古往今來,書法上標杆性人物屈指可數,尤其是在狂草領域,能說得上的叫上名的寥寥無幾,為什麼不能產生更多的書法泰鬥及大家呢?這個就是書法之痛。而產生書法之痛的根源,一個是大家沒有找到書法之根,學習書法的人都成了二道販子,他們在鸚鵡學舌,照葫蘆畫瓢,自然遠離了書法的「道」。因為無「道」,書法走的路變得越來越窄。
第二就是書法的學習路徑走偏了,書法離開了精神及思想上的指導和對接,書法成了太抽象的藝術表現,因此就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這個就是有關書寫的內容及該如何深入的問題。
要知道,人有左右手,左右腦,這些都在給我們指明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要我們必須達到中正安舒的狀態,只有這樣才符合自然法則。也就是,我們需要走一種平衡性發展之路,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的太極文化最具發言權,太極也是中華文化的最高智慧,太極思維及太極運動是一種倡導平衡性發展的指導所在。
為什麼要提及「太極」文化現象呢?中國人對太極並不陌生,太極圖就是說明太極的最知名的符號。
太極圖要告訴我們的是,凡事都是相反相成或相輔相成的存在現象。有上就有下,有男就有女。事物總有不同的相反的兩種事物現象來構成一個整體的存在,孤掌難鳴,所以,在中國的書法表現上,正是由於其在整體發展上遠離了太極運動之理,在書寫形式上,單一地用一隻手書寫「順時針」走向的字體,這樣,日久天長,使得書寫者左右發展失衡,身體的重心發生偏移,重心不穩,那麼其書寫的字體也會變得難於穩重或沉穩,這種現象,就是根基不穩,故而,我稱現代書法的表現,基本上是失衡的無根之書。
許許多多書法的學習者以臨帖為書法的學習重點,卻不知不覺把字寫「死」,寫僵硬了,這般,你處理不好有與無,色與空的辯證關係,你又如何做到中正安舒,做到動態平衡下的沉著又痛快。
太極之理是行動的根本,懂得陰陽平衡,你才能從內在行為上糾偏,這樣,你即使不去臨帖,日久天長去左右開弓書寫,你寫出來的字,也是大大方方,和諧而漂亮。
關於不用臨帖,我說這話一定會傷及一些書法教育者,我也不想過多解釋,我用作品說話,因為我從來不臨帖,但是,我進行的左右手一正一反書寫,已經練da到某種境界,用事實說話就行了,很多事情需要交流,我並不完全否定傳統書法的學習途徑,只是想讓他們能跳出某種束縛,打開思路,或許,另闢蹊徑,能提升自身的書寫境界。
話說回來,在太極原理上,如果再加入一個「禪」意的思想,很多人一定會摸不著頭腦,這個寫字跟禪有什麼關聯呢?
我把禪意解讀為沒有分別。禪的意思是靜慮,是可以讓你能夠靜下心來的所在。如何才能實現更好的靜慮狀態呢?難道你一動不動打坐,難道你一門心思寫字,就能靜慮下來?
打坐這種坐禪也不是目的,其只是一種禪修的手段,不開悟的,坐一輩子也是等於沒坐禪!
坐禪或行禪,其目的是為了開悟。開悟,就是打開你的思緒,你要明白和頓悟萬事萬物都是一體,都是了無分別。好比萬物都會變化,從無中生有,再者從有到無。為此,在我們的書寫中,如果你總是把自我喜好作為評判標準,認為該這樣寫,而不能那樣寫,這般,你的頭腦意識又如何地清淨,又如何達到靜慮狀態呢?
那種費盡心思來構思如何寫字的人,實際上是最難靜下心來的人。
如何既能體現太極之道,又能體現禪的特色,這個就是我要說的「太極禪」能夠給予解決的。
第一,我在書寫上一改傳統的單手單向書寫模式,我採用左右手進行一正一反的太極式書寫進行書法上的實踐。大家可以看我發布的左右手一正一反書寫的作品,了解這種書寫是什麼樣的。
第二,我在書寫中,不去評判自己的字,每次書寫都保持沒有任何分別的心念,只管去寫,不去考慮寫得怎麼樣。這叫只管耕耘,不管收穫。這只是不強調和介意眼前的收穫,只有這樣,才能持之以恆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第三,我在書寫中,特別重視書寫的內容。我認識到,書寫的內容對提升書寫水平或功力,有著不可思議的作用。如果說寫字是自己在寫,那麼,你寫什麼內容,而且能夠長年累月書寫這樣的內容,這個內容一定會深深地影響你。而我把這樣的影響稱之為「外力」作用。如果用在佛學修行上,就是加持力。你深入進去,真正理解了你書寫的內容,那麼,就等於你學習和掌握了這個內容,這個時候,用心體會,你就能在連結經典內容時而成為擁有深度智慧的人。故而,書寫什麼內容以及你書寫這樣的內容寫到什麼程度?都決定你「深入」的水平及活得加持的條件。
有志者事竟成,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吧。
當然,書寫的內容還是有所選擇的,寫什麼都是緣分,這個內容最好是「經典」的為上,按照我個人的經驗,我奉行連結什麼形成什麼,意思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為此,書寫行為上,我採用左右手一正一反太極式進行書寫,書寫內容,其中我選擇去書寫《心經》,一寫,至今已堅持了三十多年,後期,我開始書寫《金剛經》、《道德經》、《論語》等等。
如果你讀過《金剛經》及《道德經》,你再來理解太極禪及我說的話題,就能讀懂我說的書法之根意欲為何。
關於左右手一正一反書寫,我在其他文章裡已經說了很多,你們可以查閱我發布的相關內容。
在太極禪書法書寫上,到了最後,我還是身不由己走到草書狂草的書寫上來,大家可以看我在文章中附加的太極禪書法狂草作品。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悟出「大道至簡」的道理。通過書寫狂草,極力來展示和推崇大道至簡的意義。
關於禪,前面提及靜慮,提及書寫中不要分別,只管去寫,不管寫成什麼樣的。可能,有人說你這樣寫等於亂寫。這樣說話的人,可能就沒有接觸過禪學智慧。
然而,我並不急著解釋什麼,我只要發我的作品給你們看就一目了然。你們看看我能創作出那麼震撼的太極禪書法狂草大部頭作品,我依靠什麼做到的呢?可以直接告訴你,我從來不臨帖,我一直奉行太極禪思維,把太極禪奉為行動綱領,另外,我把自己的太極禪書法的實踐當成一門功夫,當成一種修行。
比如,大家看我發布的太極禪書法狂草作品《金剛經》,我書寫《金剛經》時,即使是左右手一正一反書寫,卻猶如處在無住無念無我的境遇中,書寫行雲流水,寫出無與倫比的痛快淋漓之態。
剛才說過,選擇書寫的內容非常地重要,如果你理解了書寫的內容,並且通過你的書寫契合內容精神,那麼就會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
說來,佛家經典《金剛經》,其至始至終用否定式言語說話,歸根結底,是讓我們學會放下我執,回歸自然。其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宗旨,用在太極禪書法的書寫感受上,就是在太極式平衡性書寫中,你不能執著一個點和面,局限在一家之言上,局限在某個時代的書法大家認知上,你不能局限在那裡,你要心無掛礙,無拘無束去書寫,你的書寫只是一種入定,專注,最後通過書寫達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忘我狀態,這個狀態就是禪學的靜慮狀態。
靜慮,靜能生慧。這個才是真的靜下心來。
再比如說,當我們在領悟老子《道德經》上說的「不敢為天下先」這句話的時候,實際上其有三層意思:
一者讓你放下小我的執著,回歸自然,。
二者讓我們遵循天道,這裡的天下就是天地之道,是應無所住的無住無念無我無相所在。
三者就是領悟萬物造化弄人,需要謙虛謹慎,擁有謙虛的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此,就能自然而然,獲得你應有的成就,進而知命曰常,進入安身立命的境地。
《道德經》中很多內容也是反過來說話,這個和《金剛經》有異曲同工之妙。好比我創建的太極禪音誦念音聲法門,在誦念中,既要堅持去誦念,又不能起執著心,考慮你的誦念模式,在念與不念中,不去糾結怎麼誦念,細水長流,堅持去誦念,無為而無不為,到時候自然而然就把誦念的功夫提升上去。
關於太極禪音,同樣的,我也不用過多解釋,我用誦念的聲音來證實我的誦念方法非同一般。
說到這裡,我們再回到有關書法之根話題上。書法這個根,講的就是什麼才是書法的真正基礎,好比我們練功夫,中國功夫上講內功修為,其中,特別注重站樁。
書法之根或者說書法基礎,從我幾十年的實踐得出,書法基礎在於太極式平衡性書寫。你做到太極式平衡性書寫,你的基礎就越來越紮實。當然,其中還包括小中見大,通過寫小字來提升書寫定力。
在書寫的書體問題上,並不是說你把楷書寫好了,你的書法基礎就紮實了,你就能步入登峰造極的草書領域展露拳腳。
在太極禪書法這裡,沒有楷書是書法的基礎一說,只有太極式平衡性書寫被認定為書法基礎。你即使沒有楷書基礎,也能寫兩手漂亮灑脫的狂草字體。反過來,你長期進行太極禪書法的實踐,即使不寫楷書隸書等,你行草寫的好了,想寫楷書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等於你能飛快地跑起來,再去寫慢悠悠的楷書,就能輕車熟路起來。
大家記住我一句話,不要把楷書當成書法的基礎學習過程。不能把楷書理解為走,草書理解為跑,說什麼不學會走又如何學會跑這樣的話。要知道,多少人楷書寫的非常好,可是其草書寫的又如何呢?
寫草書跟走和跑沒有半毛錢關係。草書也能慢慢地寫,並不是寫草書就破馬張飛,優雅地轉圈,即能痛快,又能沉著,這個就是太極禪書法狂草書寫的特色。
在太極禪書法這裡,不僅能左右手一正一反書寫狂草作品,而且能書寫大部頭作品,能在短時間內一氣呵成把五千多字的《金剛經》、《道德經》等書寫出來。
這樣的作為,就是太極禪書法獨到之處,其是一門上乘功夫,唯有堅持太極禪書法的實踐,你才能做到技高一籌,遊刃有餘。
那麼,太極禪書法的實踐,其「禪意」的體現,能不能用一句話說明白呢?
這是可以的,這句話就是「無為無不為」。
在太極禪書法的書寫中,採用無為書寫為表現,這個無為,就是在書寫形式上沒有分別,不去考慮寫出來的字體好看還是不好看,只管無拘無束去書寫即可。
那種心無掛礙狀態下的書寫就是無為。
這個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是去掉雜念下的靜慮所在,是禪意的禪修所在。
太極禪書法的實踐,就是一種行禪所為。
還有,無為書寫之後,怎麼又無不為呢?這個無不為,意思是可以做到更大更了不起的有為。是打破局限下的大有作為。
太極禪書法的狂草書寫,從來沒有固定在某些書寫形式上,其總是能千變萬化推陳出新地書寫出千姿百態的作品。這樣的結果,證實了無為書寫狀態下,可以達到更大的作為。
人們普遍難於理解這是怎麼做到的。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你左右手一正一反書寫,首先激活了你的左右腦,不斷深入訓練,你的左右腦腦力就變得與眾不同。
人是智慧的動物,人有系統把握的智力,還有整體把握的慧力。當我們在無意識狀態下,不斷去書寫特定的經典內容,潛移默化中,我們對書寫的內容就能深入地理解,好比你理解《金剛經》`《道德經》、《心經》、《論語》等等。不斷地深入,潛力不斷被挖掘出來,一通百通,隨著知識的積累及實踐的深入,你在書法上的作為,自然脫穎而出。
不僅你書寫水平水漲船高,而且你理解事物的能力更加非凡,你在寫作及多種領域,都會彰顯智慧的光彩。
在太極禪書法這裡,僅僅是萬裡長徵的起步,但是,卻把書寫的形式和內容高度統一加以認識和把握。
書法不是拿筆書寫就行,其涉及到打開你的智慧之門。太極禪書法正是通過不斷領悟,找到了真正的書法之根,這樣,萬丈高樓平地起,中國的書法,必然會成為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所在,而太極禪書法讓書法之春重新煥發勃勃生機,其在書法上的成就之外,還獲得諸多跨領域的成果,其非常值得我們去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這裡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與我們積極交流。以後我會向大家介紹更多的太極禪文化知識,通過太極禪,讓你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更加豐富多彩,不虛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