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中也有「五行相生相剋」,用「哲學」創造著書法的美

2020-12-18 修行筆記

中國書法是一個自主的體系,其美學根脈在中國藝術家們的宇宙觀。同其他傳統文化與藝術一樣,「天人合一」「 陰陽交變」「 五行生剋」。為其支配性內涵。在西方對世界本源的探討也非常熱烈。泰勒斯認為水是世界的本源,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世界的本源,伊那克西米尼認為氣是世界的本源,畢達哥拉斯認為數是萬物的本源,德謨克裡特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源,恩培多克勒認為水火土氣是世界的本源。相比較我國的五行生剋說較為系統地詮釋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體現了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世界不是對立,而是交融、相關、一體的哲學思想。同時五行生剋說,也標誌著東方以氣為中介的有機生命論相對成熟。

中國書法集中和精妙的體現了東方人的精神追求。它來源於世界萬有,又表現出世界萬有。它產生於自然宇宙萬物的變化,又通過自身的點畫流美,反觀宇宙萬物的生、發、榮、枯、粗、細、長、短,徐、疾、張、弛等運動過程和生命狀態。在其生發、生長、成熟、臻美的過程中,時時受到「五行生剋」的規範制約。在這裡我們就從書法特質和品位上將其分為「蒼、媚、逸、遒、凝」五個元素加以述及。

蒼,藏在書法美學當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雄渾基礎之上的老成蒼茫,似千年古松,萬年枯藤,時間使其變得蒼老;第二種是指有金石氣的本質美,藏在墨跡中大多是以枯澀的筆跡顯露,所以古代書家美認為做書要有蒼意。媚,悅也,有逢迎取悅的意思。在書法上主要指以個人意趣為主,唯情世尊,但求遣興暢懷,任憑情感之波隨意洩流。逸,原本之人的生活形態和精神境界。指書法在真實可感形象之外,表現出空靈、超像、之外的虛幻之美,所謂書法之意境。遒,可以引申為是強力的意思,遒即排斥軟媚無力,恪守強力進逼,雄健剛強。凝,在書法上就是以筆之「留」與「澀」表現出一種重、沉、緩、挽的風格。

參照哲學體系中「五行生剋學說」,書法品性中的「蒼、媚、逸、遒、凝」相生相剋應包含這幾層意思:一、「五行」中任何一行必須有獨自的品行,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風格,但不能「過」,過就是不及。二、五行相生才有生氣和生機。蒼生逸,逸生媚,媚生遒,遒生凝,凝生生蒼。三、五行相剋才有秩序和規範。蒼克媚,逸克遒,媚克凝,遒克蒼,凝克逸,四、五行相生相剋,最終產生書法調諧之美。

五行生剋造就了書法的協調之美,協調之美與書法理論家們所說的書法適度中和之美有區別。本質上是相通的,協調之美是中和之美的部分或支流,但中和之美強調的是中庸平和,。有靜止即時的含義,而調諧之美則強調在運動中,互相補益或牴觸是處於變化之中,有生生不息,循回不輟的含義。

藝術美就是諸多元素的相剋相成,是在強化「相剋」的過程當中,追求更多的「相成」,是在對立強化中走向,更充分更完美的調諧。而書法品性中的「蒼、媚、逸、遒、凝」相生相剋,就是氣在運轉,這是書法藝術創作過程中特有的、以生克轉化求其平衡中和之美的原則。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中國哲學,而「核心的核心」是書法
    以古為師,以古為法,與古為徒,與古為友,這也不失為一種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手段。熊秉明先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提出過:「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中國哲學,而『核心的核心』是書法。」此觀點一經提出,便得到書法界的廣泛贊同和推崇,影響甚為巨大。
  • 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的規律
    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黃老、道家學說中,據《尚書·洪範》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裡不但將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
  • 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伯遠帖中國書法的結體美中國書法漢字是世界文字林中的一朵奇葩,與其他文字比較而言,具有很強的空間塑造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字都是難以與漢字的藝術氣質相抗衡的這是因為中國文字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象形。我們的祖先從原始時代與大自然的搏鬥中,就開始了觀察自然界、表現自然界的文化活動,從生活勞動的需要出發,記錄了形象,創造成文字。漢字的形成就是象倉頡那樣的有智慧的祖先延續發展的結果。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法與儒家美學思想
    元鄭構《衍極》中說:「或問《衍極》?」日:」極者,中之至也。」曷中國古代有陰陽五行之說,視宇宙為陰陽對立又和諧統一的整體。但是這種從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用調和的方法平衡矛盾,使矛盾得到統一的思想, 雖然從其提出直到如今,在人類社會中沒有真正實現過,但它終究成為一種行為規範、道德理想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觀念。「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泛愛眾而親仁……「不正是這些思想,塑造了歷代封建社會的仁人志士?
  • 書法中和之美:貴和尚中,重在筆法節制、協調與平衡
    中和之美在古代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在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中已帶來深刻的影響,在當今社會,不管是在道德層面還是哲學領域,抑或藝術作品和現實生活中,有著不可估量的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書法家張一仁認為,書法的中和之美是書法藝術的大美,創造出有著中和之美的書法,就要先做一個有著中和之美的人。中和之美成了判斷書法作品最直接的終端感受標準。中和美的表現又在於筆法之中和、結構之中和、章法之中和。
  • 中國傳統書法論,書法綜論,語言在書法創作中
    在一個字中,點畫各以其形位、質、性為整體結構發揮效應:構成每一個字,並由眾多的字構成整體的書法形象。在整個書法形象構成中,章法可以設計,可以作事前的周密安排(如果需要的話),結字也可以事前構想(古人有作書之前先「默想字形」的說法),甚至點畫粗細、大小,落筆輕重,用墨枯潤、濃淡都可能作預先的構想,唯獨運筆所產生的筆性、筆情、筆韻是不可能設計的。
  •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古代神秘陰陽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的哲學智慧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是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然而說起陰陽五行,大部分人還是對此了解甚少,提到八卦乃至五行,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封建迷信色彩的東西。但是,它卻蘊藏著巨大的智慧,正如《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中國建築中的書法藝術
    而它的成功源於從梅花枝頭獲得的靈感,人們將這種靈感變換到書法上的線條,之後又轉變到到建築上。中國的設計者在建築中運用變化莫測的書法線條在中國大地上創造出了各種各樣風格的建築作品。中國傳統建築,著眼於線的排列組合及流動。《詩經》中「如鳥斯革,如翠斯飛」的詩句,就是形容中國建築大屋頂飛簷、翹角的曲線動態美。
  • 肖雲儒——中國書法的文化意義
    彈性幅度極大的毛筆,可濃可淡可枯可潤的水墨,以及能夠以吸水度和印跡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紙,使中國書法因毛筆、水墨、宣紙的書寫,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頓挫、轉甩、濃淡、溼枯、暈澀、虛實中相映相輝、相生相剋,能以比其他紙筆無比豐富的藝術語彙,給書法作品的構思和表現提供無限張力,給精神創造和藝術創造提供了其他文字書寫無可比擬的闊大空間。
  • 五行相生相剋原來這麼簡單|五行中的哲學觀
    土中蘊藏著金屬元素,金屬元素在土中斂聚形成粗金屬。金屬分布密集的地方,多伴有水源,也有認為金屬熔化成水。水可以滋潤樹木,助長樹木生長。由此可見,木生火,最後又反哺回去生木,五行是相互促進的。五行相剋,是指兩類不同性質的事物之間存在相互克制關係。五行相剋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中國書法表現功夫美
    中國書法表現功夫美中國書法作為一門比較典型的表現藝術,主要憑藉外部形式直接傳達情感意蘊,因而對形式規律、藝術技巧的掌握程度往往決定著藝術傳達的成敗。所以書法家們對書法功夫極為重視,以至於「功夫」成為相對獨立的審美因素。古代書法美學中,人們十分重視書法的技能功夫之美。
  • 《全面戰爭:三國》五行系統公布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
    CA日前攜《全面戰爭:三國》參加了EGX 2018遊戲展,今日官方Twitter首次公布了本作中的五行系統。CA表示五行系統是古中國哲學,也是《全面戰爭:三國》的核心。五行是華夏民族創造的哲學思想。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佔卜方面。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論中和美
    本文乃作者陸陸貞好看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中,其基本的美學思想往往與古代的哲學聯繫在一起,儘管古代的哲學思想流派不同,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競相爭鳴,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思想活躍的學術空氣,但縱觀我國的書法理論史,受古代哲學思想影響的莫過於儒
  • 書法大家言恭達書法集評
    他草意入篆的創造,有一種特殊的傳統美感和現代美感。恭達先生在其作品中所流布的不凡氣度和胸襟,高蹈而壯闊,妍麗而雄強,這就不能以往常論書的常態去規模先生,這裡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靈和佚宕之氣,慧根內植,豪氣幹雲,自有一種無法臨撫制約之處,此謂之神。恭達先生的創作能凸顯思維本體,使線的藝術發揮到類似某種交響音樂的精神作用之極致,這就是恭達先生作品的最為光彩的特點。
  • 書法中的5大哲學原理!
    為防失聯,把「書法功課」設為星標「★」哦! 書法美學界在對書法藝術的性質問題討論時,有人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書法是以富有變化的筆墨點畫及其組合,從二度空間範圍內反映事物的構造和運動規律所蘊含的美的藝術。而這裡所說的事物構造和運動的規律,從根本上說就是對立統一規律。
  • 中國傳統 文化,書法文化,上古書法甲骨文
    本文乃作者小哥哥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相信許多朋友對華夏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藝術並不陌生,或多或少了解到中國書法藝術在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因為從一件精美的書法作品中,你可以感悟到中國人特有的氣質性情、藝術修養與審美觀念。如果我們按現代美學的最籠統分法把藝術劃為兩大類的話,一類是時間藝術,如文學、詩歌、音樂等,是通過前後接續來完成藝術的創造;一類是空間藝術, 如繪畫、建築、雕塑、工藝品等,是通過空間結構的呈現來實現藝術的創造。那麼書法藝術卻能合二為一,它既是時間藝術,又是空間藝術,既有美術構成,又有詩意的因素。
  • 空海大師書法藝術之新解
    只有挖掘空海大師的書法之真、書法之善與書法之美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海大師的書法是如何得到從個體向整體的轉換,進而通過這種方式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行詮釋的。「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中國的佛教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主張圓融與和善,「圓」即「善」。空海大師受中國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的影響,其書法作品自然帶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圓融與和善的意蘊。
  • 五行相生相剋關係:一個原始人的邏輯思維,小學生看了都能懂
    五行相生相剋,是中國傳統文化哲學體系中一個神奇的存在,五行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個很玄乎的東西,為什麼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為什麼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些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講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書法美的根源——書勢
    勢有著運動性和連續性的特點,這些在音樂中也有很好的表現。高低曲直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樂曲。音樂之所以悅耳是因為它的節奏性和韻律感,「絲不如竹,竹不如肉」這句話通俗來說就是最美的音樂終究還是人發出的聲音,也就是如歌性。人生充滿情感,具有節奏以及力感。同樣,就書法和音樂的比較來說,書寫的節奏和速度決定了作品點畫的布局和流暢性。由於書寫的速度和節奏改變了從前字的方正的形態。
  • 肖雲儒:中國書法的文化意義 (三)
    真、草、隸、篆之中,草書大約最能傳達書者的生命衝動和書法神韻了。草書是書法藝術中最具生命感的書體。伏案寫狂草,那種成竹在胸、率意而為,不期然而然的自在狀態,那種在運動中即興組合、建構審美關係,智慧如繁花紛披的快意感覺,那種時時以情愫的律動運筆、又處處不實寫情愫的曲運暗合之智和意會神通之美,那種在符號形式與意蘊之間自由出入的通感,無不給生命提供了噴薄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