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三餐足矣為百姓造福千金何用,宦漂四海行所度蒼生太平萬物可棄。」一幅楹聯道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的一生。
《合州志·宦績》中記載:「于成龍……居官清正廉明,多善政,州人號於青天。」在他23年的從政生涯中,曾跨越廣西、湖北、福建、直隸、兩江等地,從七品知縣做到封疆大吏。于成龍愛撫民眾、懲治腐敗、平冤獄、整吏治,深受百姓擁戴和朝廷讚譽。
位於呂梁市方山縣的于成龍故居。彭可兒攝
康熙二十三年,久病纏身的于成龍病逝於南京總督衙署,身後僅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器而已,別無他物。康熙帝親自為其撰寫碑文,御書「高行清粹」匾額,並賜于成龍諡號為「清端」。在清朝七百餘名官吏中,享有「清端」諡號的,僅兩人而已。
在山西呂梁方山縣,黃河之濱,北武當山腳下,有一個名叫來堡村的地方,這裡便是于成龍的出生地和成長地。
9月2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名媒體記者,從太原出發,來到「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黃河線的第一站——于成龍故居。在三百多年之後的今天,實地感受一代廉吏的忠義節烈。
「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採訪團到訪于成龍故居。彭可兒攝
于成龍故居總佔地面積2600平方米,共有房屋15間、窯洞22孔、門樓3棟、照壁2座。由于成龍、於化龍兄弟二人與其父於時煌宅院共同構成,三座院落分別以廉、孝、德為主旨。
講解員向記者們講述于成龍生前故事。彭可兒攝
故居屋內主要陳列于成龍及其家人生活用品、生產用具、讀書和勞動場景等。據講解員介紹,這處故居是于成龍出仕前45年耕讀生活的重要場所,見證了于成龍的成長、成熟及其優秀品格的養成。現如今,因其中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教育含義,這裡已成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廉政教育基地。
「一代廉官正氣歌,身無長物舊衣遮。」于成龍用一腔正義,兩袖清風鑄就了一座清正廉潔的豐碑;以通天至誠,甚嚴律己,樹立了一個勤政為民的榜樣。史為鑑,人為鏡,於公已逝,卻值得後人永遠銘記。(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