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空梭項目沒有繼續?

2020-12-15 騰訊網

為什麼太空梭不再推出新世代?

太空梭沒有成功。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美國需要:

一種物美價廉的載荷量大的宇宙卡車。

載人飛船可以進行在軌維修,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做一些在軌實驗,幫助部署複雜的空間站組件。

它是一個研究新技術,例如可重複利用性、新材料、超音速和新的空氣動力學/氣動結構設計。

但這些功能不一定要被安放在同一艘宇宙飛船上,而太空梭將它們以一種完全悲觀的方式結合在一起(用一個我最喜歡但沒被充分利用的詞來說)。巨大的帶翼宇宙飛船不應該重返大氣層——妥協是必須的,這是殘酷的,也是這個項目失敗的原因。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重複利用方式。雖然提升裝置很小,但是有翼的空氣動力重返大氣層的成本隨著規模的擴大而大幅增加。而超低效的設計必須通過超優化其他所有東西來彌補,比如不能很好地重複使用但性能非常好的SSME(Space Shuttle Main Engine太空梭主發動機)。

然後,像SRB(Solid Rocket Booster,固體火箭助推器)這樣的折中方案不應該在一個乾淨的設計上。這種設計是政治目的,是為了確保所有相關的國會議員都能在各自的選區內各盡其責,而沒有人不得不承擔更大的開發成本超支。這不利於良好的工程設計,而且太空也無法承受如此糟糕的決定。

太空梭令人震驚地昂貴,每次發射大約20億美元。幾十年來,它幾乎吃掉了NASA載人計劃的全部預算。它是不安全的,不能按時發射或快速周轉,而且只是名義上可重複使用,它需要大量的翻新和重新測試,因此它沒有從它的重複使用中獲得顯著的成本節約。想想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這個無聊的項目上花費的2000多億美元能做什麼,或者噴氣推進實驗室能執行多少任務。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份不斷被接受的禮物。在該項目被取消多年後,NASA一直試圖重新利用Shuttle-C(正不載人的貨運型太空梭),現在是SLS(Space Launch System空間發射系統),所有這些巨大的浪費項目都被堅持認為它們會變得更好,因為這些是研發太空梭的遺產。

如果我們沒有建造太空梭,把這些錢用於更好的設計,那麼現在,我們會在月球和火星的擁有基地,我們會有一個真正的軌道基礎設施。我們現在可能會挖掘小行星,發射探測器和飛行器在太陽系中最有趣的天體上了。

我能說的唯一積極的事情是,即使太空梭是如此糟糕,但它為SpaceX和藍色起源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太空梭是一種部分可重複使用的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系統,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作為太空梭計劃的一部分運作。它的官方項目名稱是空間運輸系統(STS),取自1969年的一項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系統計劃,STS是該計劃中唯一一項用於開發的項目。第一次四軌道測試飛行發生在1981年,1982年開始運作飛行。除了原型機的完成被取消外,五套完整的太空梭系統從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KSC)發射升空,在1981年至2011年間共完成了135次任務。運作任務發射了許多衛星、星際探測器和哈勃太空望遠鏡(HST);在軌道上進行科學實驗;並參與了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服務。太空梭的總飛行時間為1322天19小時21分23秒。

作者: quora

FY: 罔象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美國不再生產太空梭?
    而美國在之前也在這方面研究了很久,但是現在的美國卻不再生產太空梭了,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原因主要分為三個,第一個原因就是費用太高,大家可能不知道一個太空梭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就先不說研發的費用了吧!製造的費用就是30億美元,光是每一次發射的成本大概就在15億美元左右,而且每年還要對它進行一個維護,沒有大量的資產是沒辦法進行這個項目的。
  • 為什麼NASA要讓太空梭退役?
    大約十年後,太空梭問世。太空梭項目最終一共執行了135次飛行任務。在隨後的不到四十年中,太空梭一直是美國載人航天工作的核心。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具有歷史意義的39A發射臺升空,完成了首次軌道測試飛行,任務編號為STS-1。三十多年後,在2011年7月21日這一天,當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終於停止在跑道上時,太空梭項目正式告一段落。
  • 不顧經濟壓力美重啟太空梭項目,背後軍事用途劍指何方
    近日有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突然宣布將重新啟動太空梭項目,頓時引發了世界輿論的一片關注。各國都非常想搞明白到底美國如此急迫的重啟太空梭項目是何種原因;而在目前美國債臺高築的情況下,美國又將如何重啟如此耗資巨大的太空梭項目呢?
  • 為什麼太空梭退出了探索太空的舞臺?
    現實中,最接近這些飛行器的就要屬太空梭了。然而,太空梭只輝煌了30年就退出了歷史舞臺,讓許多太空梭愛好者都扼腕不已。那麼,太空梭是一種什麼樣的太空飛行器?為什麼會被淘汰呢? 最重要的是,太空梭功能更加強大,兼具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的功能,一舉兩得。 於是,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蘇聯、法國和日本等國先後開始研製太空梭。然而,這項美好的創想並不容易實現,數年之後只有美國的太空梭投入到實際使用中。可見,太空梭的研製困難是很大的。那麼,太空梭長什麼樣,它實現了人們的預期了嗎?
  • 沒有技術?全球僅美國有太空梭,中俄歐全都沒有
    令人疑惑的是,在太空梭方面,中國一直未能做出什麼成就。而且除了中國之外,俄羅斯與歐洲同樣沒有造出太空梭。到目前為止,只有美國擁有太空梭,而美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曾以太空梭成功進行過載人任務的國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技術不行?
  • 什麼致命缺點讓太空梭被淘汰?
    2011年7月21日,伴隨著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著陸,人類航天史上最恢弘壯麗、爭議很大的太空飛行器——太空梭,徹底退役。 那麼美國為什麼不研製新的太空梭、繼續太空梭時代呢?原因就是太空梭有致命的缺點。人們普遍認為,它可能不是很符合時代需求。
  • 太空梭:不完美的完美謝幕
    在太空梭時代即將終結之際,各界人士紛紛發表言論對其功過進行評說。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首次微博訪談中對太空梭作了如此評價:「太空梭取得了非凡成就,我們都以此為榮。」  「亞特蘭蒂斯」號指令長克裡斯·弗格森表示:「沒有太空梭,國際空間站根本無法建設。」
  • 山東艦已入列,殲20也開始成批服役,為何太空梭卻久久未見?
    其中,美國的太空梭就是代表性的存在,因其可循環使用、可釋放/捕捉衛星等能力受到眾人的重視。前蘇聯在解體之前也研發出了「暴風雪號」太空梭,並且成功進行了測試。但同樣作為航天大國的中國,為何遲遲沒有關於太空梭的研發進展呢?我國在加入WTO以來,經濟發展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科學技術領域更是發展形勢喜人。
  • 解密:中國為什麼不造太空梭而造載人飛船?
    新華網北京9月24日電(記者樊永強)目前人類研製發射成功並正在使用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共有3種:載人飛船、空間站和太空梭。其中,太空梭綜合運用了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和飛機技術,堪稱人類智慧的結晶。既然太空梭代表著世界航天技術的先進水平,以跨越追趕方式進行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何還要從載人飛船起步呢?
  • 中國為何沒有太空梭?美國斥資兩千億,14名航天精英送了命
    太空梭兼具飛機和太空飛行器的性質,可以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也可以像太空飛船一樣在軌道上運行,還可以像飛機一樣水平著陸,它可重複使用,往返於太空、宇宙和地面之間。太空梭有著一系列優勢,比如體積大、可多人乘載、有效載荷大等,它是一個多面手,可以完成多種任務,比如釋放、回收、維修衛星,進行多種微重力科學實驗等。
  • 200億超級項目曝光,太空梭性能不輸美國
    不過近日有媒體報導稱,蘇聯曾經的一個航天項目日前被曝光,項目總花費超過200億美元,並且在項目的發射基地還可以看到蘇聯時期所研製的太空梭,有關人士稱其性能絲毫不比美國的太空梭差,那麼是不是蘇聯也曾實現過載人登月,只是因故最終沒有被報導呢?
  • 亞特蘭蒂斯號返回地球 解讀:誰來接替太空梭
    太空梭退役,未來五年美國只能求助於俄羅斯,但自從2004年美國宣布結束太空梭計劃以來,俄羅斯已將載送美國航天員升空的費用8度加價,您認為今後五年雙方合作會順利嗎?  梁永春:我想俄羅斯即便在自己的飛船項目上提高價格,也並不會影響和美國的合作。因為美國現在之所以要租用俄羅斯的聯盟TM系列飛船主要是為了把航天員送到國際空間站上去,美國的太空梭退役之後這個任務只有俄羅斯一家能夠承擔。
  • 為什麼印度緊急停止了探月發射,差點與挑戰者號太空梭一樣爆炸
    美國專家解釋:為什麼印度在最後時刻停止了月球-2號的發射GSLV MK-III是印度推力最強大的火箭,重達640噸,高144米。 火箭的第一級包括兩個固體燃料助推器,第二級有兩個Vikas發動機,第三級有低溫液氫液氧發動機。
  • 蘇聯太空梭的唯一一次飛行
    按照美國宇航局的設想,太空梭相比火箭的最大優點在於其可重複使用性能,這將極大便利航天飛行,並極大降低發射費用——當然後來的事實大家都看到了,太空梭在削減成本這一方面並未達到最初設計的目的,這也是美國最終在2011年無奈讓其全部退役的最大原因之一。 一直與美國對抗的蘇聯也嗅到了這個項目背後的意義:軍事用途。
  • 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都有了,太空梭還要嗎?
    而隨著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在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上實現應用,中國在未來還有沒有必要像當年的美國那樣搞太空梭,就成了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相比於太空梭,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明顯更加經濟,但是太空梭也有太空梭的好處。
  • 太空梭返航姿態示意圖
    美國太空梭腹部的隔熱瓦可以起放熱作用          太空梭昂頭40度角飛行,整個腹部跟大氣的摩擦,阻力非常大,目的就是降低速度。但機身溫度高達1650攝氏度。    美國太空梭離軌操作準備返航階段,技術難度複雜,準確無誤的操作至關重要。在著陸前,太空梭必須在空中盤旋一小時,然後點燃發動機降速。大約25分鐘後,太空梭衝進大氣層外層,高度為129公裡(80英裡)。它以每分鐘9公裡的速度進入大氣層時,是一個無動力的滑翔機。
  • 暴風雪號太空梭,蘇聯航天事業象徵,技術超越美同類型飛機!
    在航空航天領域 ,美國可以說是現在最強的國家,但是在上個世紀蘇聯還沒有解體的時候,即使是美國性能最好的飛行器,也無法與蘇聯的航空航天專業相媲美,因為蘇聯當時為了與美國進行較量,將國家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了航空航天研究裡,雖然這種盲目的投資間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 天鼎證券:談中國為什麼不製造太空梭?
    我們可以參照美國,5架太空梭——1981哥倫比亞號,1983挑戰者號,1984年發現號,1985年亞特蘭蒂斯號,1992年奮進號,花費超過2000億美元,這些費用夠維持4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幾十年了。主要原因在於所謂的可回收大大超出了計劃,原計劃單次6000萬美元的費用飆升了10倍。
  • 太空梭發射時是什麼感覺?
    當太空梭前後晃動5英尺時,你可以很明顯的感到它的晃動,這時,軌道器強烈的擺動和振動起來。但是航天員聽不到任何發動機發出的雷鳴般的轟響。   然後計數到零,頭盔上的無線設備中傳來指令:「點火、升空。」兩個固態燃料火箭推動器點火,太空梭開始衝向太空。這時候你不會感覺非常明顯的加速度,與飛機起飛時的感覺差不多。火箭推動器內的燃料不是均勻地燃燒,推進過程中顛簸得厲害。
  • 不滅的太空探索精神——太空梭研發史
    NASA不得不修改太空梭的設計以滿足成本目標,從而能繼續推動該計劃的實施。NASA的努力最終沒有白費,1972年1月5日尼克森總統批准了太空梭計劃,就是在十年前,甘迺迪總統批准了「阿波羅」計劃。現在NASA又有一個新目標,一開始計劃製造7架太空梭。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一階段太空梭設計與B階段相比在性能上多少有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