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極他們的生活智慧,從做一艘船開始

2021-02-16 FARLAND遠方之地

//

Sight 族群智慧

尋找在族群中蘊藏著在地文化基因的生活方式,用當地材料、順應當地文化觀念的出現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探尋未來城市生活的可能性。

他們造好船隻,出海。

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就是皮雅尼(Bjarni)最後看到的地方。

他們朝岸邊筆直航去,拋錨,

然後放下小船,登陸。

那地方寸草不生,內陸覆蓋著大冰川,

冰川與海岸之間的陸地像一大片巖石。

他們覺得這地方一無可取。

——《格陵蘭島傳說》(Graenlendinga Saga,12世紀)

△ 劃著駛向峽灣的遠方。©️Ken Taylor / Cameron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並沒有)

"浪"成為最近媒體的高頻詞,如果仔細回味一下人類文化的共性,船在人類歷史中是一個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工具,地球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海洋,我們依賴船發現了不同的大陸。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創世神話裡,造物主發動了大洪水,倖存的人類創造了諾亞方舟,逃過一劫。

而接下來介紹的就是一群沒有坐諾亞方舟,坐上自己的獸皮獨木舟,靠著深海鯨魚存活下來的一支族群——因紐特人。

kayak在因紐特語裡叫「獵人的小船」,獨木舟根據每個人的身型製作,使他們能夠在海中靈活的翻動和前行。因紐特人用kayak獵取生存所需的獵物,他們的人生圍繞著海洋和極寒,在冰上遊牧,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如同凍結在海面的冰川一樣,保留了地球原住民某種古老的知識和方式。

△ 因紐特人一家,1959 。©️Ken Taylor / Cameron

因紐特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稱為愛斯基摩人,他們內心不喜歡這種稱呼,因為愛斯基摩是英文eskimo 的音譯,來自北美印第安語,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因紐特人認為這是他們的曲解。在他們的觀念裡,人是生命王國裡至高無上的,因紐特在他們的語言裡的意思就是「真正的人」。

當現代文明侵入了地球的每個角落,多樣性文化變得弱小,但一些東西也在復甦。我在某個信息的角落發現了一些人正在在通過古老的方法,重新找回對自我、文化的認知,打造一個kayak 就是這樣的方式。

《Another Escape 》雜誌中介紹了一個赫哲族華裔美國人Kiliii Yuyan,多元文化激發了他探索世界的不同途徑,他是戶外攀巖者、野外求生教練、古典小提琴手,還是kayaks(皮划艇)製作者,製作kayak對他來說是探索身體的過程。

△ Kiliii Yuyan 會按照古老kayak 的造船方式做一個自己的船。

△ 松樹、杉樹在高緯度地區生長,是製作kayak的主要木材

確實如此,kayak 對於古老的因紐特人來說像是一個學校,在這個過程裡,每一個人需要理解海洋、潮汐天氣、動物和族群的知識,學會合作、學會理解自己身體和海洋的關係,學會不斷地在逆浪中堅持。

△在因紐特族群裡,男人負責打獵,女人負責紡織和照顧家庭。©️kiliii Yuyan

製作kayaks 跟因紐特人生活裡分工一樣,男女協作。男人做皮艇骨架,從海邊撿來冷杉、松木和雲杉用來搭建骨架。

女人縫合獸皮,獸皮是海豹、海獅或馴鹿的皮革製成的,依照不同動物皮革的特性,每隔4-8天會再重新上一次油,確保不會漏水。

某種意義上是不是比現代社會的男女角色智慧和諧多了。

因紐特人男性從小被母親教導如何使用槳、保持船身平衡與划船技巧。到了青春期的時候,他必須在戰鬥成年禮上,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獵人,能好好面對險惡的極地環境,並製作專屬於自己的船與槳,整個船體儘可能適合每位划槳的人的體型以便發揮最大的可操作性。

保持kayak穩定性的訣竅在於不停的滑動,不同的風、不同的浪從四面八方來,沒有前進的動力,船身就會失衡,甚至傾覆。在海洋中停止是危險的,因紐特族人會教導他們的孩子遇到逆境不要停止前行,並且學會在海水中再次用自己的力量讓船身回到水面。

△「滾動」一艘傾覆的船隻再次直立在水面上,是滑行kayak 必須要學會的技能。©️kiliii yuyan

△ 因紐特的kayak 是現代皮划艇運動項目的始祖,在海面是對人類身體和意志的考驗。©️kiliii yuyan

他們依賴深海裡的動物。在因紐特人的傳說裡, 上帝為懲罰人類的罪惡降下洪水,因紐特人沒有躲進諾亞方舟,而是架著自己的kayak隨水漂流。在即將餓死的時候,來了一頭駝背鯨自願獻身為他們提供食物。因紐特人終於倖存下來,此後,每年春天鯨都會來到北極為因紐特人提供食物。這個故事在因紐特人中流傳甚廣,因此他們對鯨充滿了感激之情。正因為如此,因紐特人為每一頭被獵殺的鯨舉行儀式、祈禱,為它們的靈魂祝福,把它們的骨頭留在死去的地方,便是因紐特人出海的地點。

△ 在因紐特人傳統出海衣服tuiliq上,掛著北極熊作為幸運符。©️kiliii yuyan

公元1200年左右,因紐特人的祖先從東方出發,橫穿西伯利亞進入北極圈,經過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格陵蘭北部,再沿格陵蘭西海岸南下,後人在格陵蘭西北角一個叫做圖樂(Thule)的地方發現了遺址。

長期與海域相處,使因紐特人了解這一片土地和海洋上的動物運動和行為模式。基於這種深刻的理解,因紐特人在海洋狩獵中熟練的使用知識和技術,使他們能夠成功地在一年中的所有季節中收穫海洋資源。

這類知識通常不是一個人掌握的。比如婦女通常對某些旅行路線或良好的錨點有一定的了解,而有些老人可能對某些地方或物種有更多的了解。男人們更擅長在海中捕撈,因此,這是一個社區集體技術,狩獵、對天氣知識理解、各種分工下的集體努力。

在極端環境下,因特人明白彼此要團結友愛,否則就會被大自然吞沒掉。

△ 自己製作魚叉,方便捕撈鱒魚、鱈魚等深海魚類。©️Ken Taylor/ Cameron

那些重新製作這種古老獨木舟的人說,「當我們從城市土地到海洋,面對是一種陌生的環境,沉浸在水面,節奏與海浪的聲音帶來不一樣的感覺,空氣飄浮有奇異的味道,以前沒有划船的時候,對這些味道和視角是不知道的。」

海洋沒有看起來那麼平靜溫柔,巨大的潮汐和強勁的水流在海面下較勁,在峽灣中不時飄浮而來大塊浮冰。

浮冰與海島之間氣候變化多端,露脊鯨與獨角鯨時隱時現的出現在遠處的海面之中,一切靜謐而宏大。

△ 「早在神話或宇宙起源學之前,

      早在時間鑄成日子之前,

      海洋,終古常新的海洋,已經存在。」—博爾赫斯 ©️kiliii yuyan

因紐特語無法翻譯的含義——海洋的認識:

"Sinaaq"在因紐特語裡意指:

大塊浮冰(可達10km寬)流動的現象,發生在當地春季。

"Qagaaqtuq"和"Uqsuaqtuq"在因紐特語中意指:平靜的海水。

"Ilatka "因紐特語:我的親戚。

"Iktsuarpok "在因紐特語中指:讓人不停向外張望,看是否有人來的期待感。

因紐特文化與現代服飾靈感:

派克大衣

這種服飾的因紐特語的名字叫做「ᐊᕐᓇᐅᑎ」。是因紐特婦女用動物毛皮做的衣服,既可以用在自身保暖,也可以讓母親背著孩子的時候使孩子保持溫暖和安全,免受凍傷,風吹和寒冷侵襲,寬大的大衣也能建立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密聯繫。

△The Beatles 樂隊穿的派克大衣就來自因紐特傳統服飾的靈感。

納爾遜式背包

美戶外運動行業之父勞埃德·納爾遜(Lloyd Nelson)在一次阿拉斯加的徒步旅行中,觀察到因紐特人的背部框架裝置,納爾遜發現這種結構可以將重量均勻的分散在人體背部,從中獲得啟發並進行改進,第一款重裝徒步背包就這樣誕生。

內容

文字/排版:莊真誠

 FARLAND遠方之地 

這是一個對自然和多元族群文化生活探索的媒體平臺,重新解讀在地文化的生活智慧和美學靈感,看到人與萬物之間千百年來的的生命力。

傳遞自然觀察得到可持續而智慧的生活觀念,讓城市重新向自然學習。

contact us :

新浪微博:@FARLAND 遠方之地

E-MAIL: shingle_46@163.com

相關焦點

  • 漂浮的鴨蛋:俄造出一艘很醜的北極科考船,美國人卻如臨大敵
    這艘科考船外形非常另類,船頭呈圓形,船體短粗,就像一個漂浮在水上的鴨蛋,不管是俄羅斯媒體還是西方媒體,對這艘船的評價都是——「不怎麼漂亮」。 這艘「北極」號北極科考船,項目編號為00903,造價為1億美元。該船噸位為1萬噸,全長83.1米,寬度為22.5米,長寬比只有3.7,顯得非常短粗。
  • 遊蕩數十年的北極幽靈船 ——神出鬼沒的奇摩灣號
    在偏遠的北極地區,也有一艘神出鬼沒的幽靈船漂泊了數十年之久,成為當地人口口相傳的不滅傳說.這就是著名的奇摩灣號商船。 ▲在北極地區活躍的神秘幽靈船——奇摩灣號商船 奇摩灣號,原來是一艘由瑞典造船廠建造、德國人運營的翁厄曼河號商船。
  • 加拿大發現170年前北極探險船 船員或互相殘食
    近170年前的探險為加拿大在北極部分地區的主權奠定了基礎。  ——加拿大總理哈珀  新華社電 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9日宣布,在歷時6年後,加拿大搜尋人員終於找到了近170年前在北極海域遭遇不測的一艘英國探險船。這艘船屬於英國海軍將領約翰·富蘭克林率領的北極探險船隊。
  • 搶佔北極!俄羅斯破冰船排水量最大,我國僅一艘孤軍奮戰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的冰川開始加速融化,很多國家在北極展開了新一輪的競爭。儘管中國並不是北冰洋周邊國家,但也加入其中。從地理意義上來講,中國屬於近北極國家,再加上北洋政府時期籤署的《斯瓦爾巴條約》表明,中國人可以自由進入這個群島,無需挪威政府頒發籤證。
  • 這種船好多小國都有!中國卻只有一艘,還是進口的
    中國僅有一艘從烏克蘭購買的破冰船「雪龍」號。其他國家的破冰船就鮮為人知的了,本文為大家梳理一下。該船由芬蘭阿克北極技術公司設計、赫爾辛基造船廠建造,船東公司是芬蘭阿克蒂亞公司。2016年9月完工,該船排水量10961噸,船長110米、寬24米,總動力22兆瓦,航速為3.5節時的破冰厚度為1.8米。與傳統柴油動力破冰船相比,「北極星號」配備的是LNG雙燃料發動機,因而被稱為世界上最環保的破冰船。該船還配備了救援和溢油回收裝置,可以執行緊急搜救、清除海面油汙等任務。
  • 這種船我們終於能造了!此前中國只有一艘,還是進口的
    該船最大破冰厚度為1.2米,1982年12月由中華造船廠交船。1986年2月,中國遠洋公司的3條貨船被冰封在朝鮮大同江的南浦港。向國內告急後,海冰723船奉命前去營救,當時港內海水含鹽量5‰,接近淡水,冰質堅硬,冰層厚度為1.5~1.8米。而破冰船的最大破冰能力是0.8~1.5米,超過了船的破冰能力。起先他們用船艏衝撞破冰,但收效甚微。
  • 遊完南極遊北極,這位老人不簡單
    「在南極時,通過探險隊了解了北極的情況,當時我就下定決心到地球的最北端來一次極地探險。」趙志強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從南極回來之後,趙志強就開始做各種準備。6月14日下午,他從俄羅斯最北面的城市摩爾曼斯克乘坐「50年勝利號」破冰船開啟了極地探險之旅。
  • 一年200人,一艘錘子船,你怎麼做到的?
    別提了,我們經常看到這種船,但他是怎麼造的?我沒見過。女士們先生們,你和我是一樣的嗎?當我們進入院子時,我們看見一位老人,我們和他進行了簡單的寒暄聊天。老漢姓徐,62歲,屬於老虎。他年輕時就開始製造這種鐵船,這個小船廠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
  • 作品展示▏餘春:探索北極航道的先驅者
    2016年9月,加拿大北極研究會在加拿大北部的海灣裡,發現了一艘船的殘骸,經確認它就是當年失蹤的「恐怖」號鐵甲船。就在兩年前,加拿大公園管理局也在那片區域發現了「黑暗」號,位置比「驚恐」更靠南一些。至此,170多年前神秘失蹤的兩艘探險船終於再次回到了世人眼前。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探險船舶進入困局的呢?答案應該是,約翰·富蘭克林進入的是一片科學界尚不了解的邊疆。
  • 海賊王四艘具有傳奇色彩的船,一艘讓政府懼怕,一艘讓人潸然淚下
    對於一個海賊團來說除了船長和船員的實力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艘可以乘風破浪的海賊船了。在海賊王中出現過許多大大小小、造型各異的船,其中有名氣的海賊船大概有40多艘,在這些船裡不乏裝備精良,威武霸氣的,但具有自己獨特特點的船卻並不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海賊王中具有傳奇色彩的四艘船。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難以想像,這名女科學家和她的團隊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智慧,才能保障這樣一艘科考船和全體科考船員平安歸來。  對於大多數國人而言,極地都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存在。就在我們熱衷討論究竟是北方冷還是南方冷的時候,我們可能更會好奇,為什麼好端端一群科學家要把自己送到北極點,在浮冰裡凍上一整年?可能熱衷冒險的朋友們甚至都會有點躍躍欲試,想問問去北極的旅遊路線多少錢了。
  • 去北極旅遊,如何選船?
    正因為此,選擇一條專業的抗冰郵船以及適合自己旅行主題的船就至關重要了。在北極地區,無論是斯瓦爾巴群島或者格陵蘭島,都會有不少專業的極地船公司在每年夏秋季運作抗冰郵船探索旅行,但是每一家船公司的專業程度不盡相同,最主要的是每一條船的大小、載客量、探索專業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有33人的探索帆船,也有100多人的抗冰郵船,以及200-300人甚至更多人的大型抗冰郵船。
  • 歷史:加拿大北極探險隊1913-1916
    【歷史:加拿大北極探險隊1913-1916】在加拿大北極考察1913年至1916年是在科考北極圈組織為首韋勒傑爾默爾·斯特凡森。 探險隊最初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贊助。北方黨的目標是探索加拿大北極已知土地的北部和西部的新土地。此時,與加拿大北極群島甚至是一個小大陸相比,可能存在的大型未被發現的陸地群體在科學上是合理的。除了簡單地走出去尋找土地之外,北方黨的方法是通過冰深度探測來繪製大陸架邊緣的方案。還計劃進行氣象,磁場和海洋生物調查。
  • MOSAiC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到北極觀察研究冰川消融和生態鏈等問題
    2019年9月,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坐上一艘船從挪威特羅姆瑟出發出發,打算做一些大多數船都想避免的事情:在北冰洋中部呆上一年的時間。這項名為「北極氣候研究多學科流動觀測站」(MOSAiC)的研究人員來自20個國家,數百名科學家參加,是歷史上最大的北極科學任務。由德國的Alfred Wegener Institute(AWI)牽頭。他們邀請了一群記者來參加探險的第一部分,記者們在參與探險的兩艘船中的一艘俄羅斯研究船Akademik上住了五個半星期。
  • 北極旅遊會導致生態災害?
    該公司負責營運的高級副總裁託馬斯·馬茲倫向一家網站表示,鑑於北極冰川近些年加速融化,為旅遊工業開闢一條新的航線正逢其時。「在過去的25年裡,我們(水晶郵輪公司)一直都是這麼做的。」他說。  儘管「一生僅有一次」的口號足以讓很多人躍躍欲試。但在一些環境保護人士及組織看來,這樣的旅行很可能對北極環境意味著一場災難。
  • 在北極荒野求生有多難?探險隊被困孤島兩年,只有一女子奇蹟生還
    十六歲的時候,便與21歲的傑克·布萊克傑克早早結婚,丈夫是當地的一個馴狗師;本來走向幸福生活的艾達沒有快樂多久,生活便再次走入黑暗。這對年輕夫婦婚後生了三個孩子,不幸的是,三個孩子中有兩個沒有存活下來。失去孩子的痛苦讓他們難以忍受,很快影響了這對幸福甜蜜的夫妻。
  • 這艘船暴露俄羅斯北極野心!全球最大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開啟...
    9月22日,世界最大最強核動力破冰船「北極」(Arktika)號正式起航前往北極摩爾曼斯克港開始進行冰面測試。9月17日,「北極」號完成了第二階段的海上試驗返回彼得堡。接下來將開始為期兩周的航行,前往摩爾曼斯克港。
  • 世界最大最強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正式起航前往北極摩爾曼斯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9月22日,世界最大最強核動力破冰船「北極」(Arktika)號正式起航前往北極摩爾曼斯克港開始進行冰面測試。在因為供應鏈和技術障礙推遲三年後,這艘「北極」破冰船離正式投入運營越來越近,也離俄羅斯的北極夢越來越近了。
  • ...動力破冰船「北極」號正式起航前往北極摩爾曼斯克港進行冰面測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9月22日,世界最大最強核動力破冰船「北極」(Arktika)號正式起航前往北極摩爾曼斯克港開始進行冰面測試。在因為供應鏈和技術障礙推遲三年後,這艘「北極」破冰船離正式投入運營越來越近,也離俄羅斯的北極夢越來越近了。
  •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
    他們對前方一無所知,卻都抱有極其堅定的信念:既然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已經證明地球是圓的,那麼在這片北方的凍海上,無論向西還是向東,都能以更短的路程到達東方。1594年,荷蘭人巴倫支開始了他的3次北極航行。他發現了挪威北部的斯匹次卑爾根島,深入至北緯79度49分,並成功在北極越冬,3年後病死在一塊浮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