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咖啡市場戰火不斷。5月15日,本土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宣稱星巴克中國涉嫌壟斷,決定將星巴克告上法庭。就在第二天,5月16日,星巴克在上海舉辦了投資者會議。向投資人宣布在中國的擴張計劃。
而擴張計劃的第一步,星巴克竟然模仿起「死對頭」瑞幸!
5月21日,星巴克在中國推出「在線點,到店取」服務,名為「啡快Starbucks Now」。這項服務在北京、上海兩大城市的代表性商圈門店率先上線。星巴克的會員可以通過「星巴克App」,選擇離自己最近的門店提前下單,到店後直接於出品臺領取專屬訂單。這一星巴克會員專屬服務將於月底覆蓋京滬 300 家門店,並計劃逐步推廣至全國。
有網友表示,這「在線點,到店取」的服務,怎麼看都像極了瑞幸!
瑞幸90%「快取店」是精髓
美東時間5月17日,瑞幸咖啡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首日開盤股價上漲48%。瑞幸的成長速度,是星巴克始料未及的。
而近年來,瑞幸咖啡一直被認為是星巴克在中國最有力挑戰者。
截至2018年末,以旗下門店數量和去年全年出售咖啡杯數計算,瑞幸是中國第二大也是增長最快的咖啡運營商。公司擴張速度同樣驚人。截至今年3月末的18個月內,瑞幸旗下門店從北京的一家試點店擴大至2370家100%持有店,遍布中國28個城市,期間累計交易客戶超過1680萬,去年全年的客戶復購率超過54%。
值得注意的是,瑞幸旗下門店共分快取店、悠享店和外賣廚房三類,其中快取店就佔了 2163 家。這意味著瑞幸90%以上的門店是快取店,用戶通過APP點一杯咖啡或一份輕食,自己下樓到店取貨,不需要承擔外賣成本,這才是瑞幸 「快取店」咖啡模式上的精髓。
公司在今年1月披露數據顯示,消費者對於「快取」接受程度較高,自提比例從 2018 年年初的 35% 提升至61%。瑞幸的目標是,到2019年末,成為以門店數量計中國最大的咖啡網絡,超越美國對標對手星巴克。
星巴克的「反擊」從模仿對手開始?
從表面看,星巴克號稱並不畏懼瑞幸咖啡等國內外競爭對手,與後者不斷提供價格補貼取悅和吸引消費者完全不同,星巴克今年還提高了在全球多地的咖啡價格。
的確,相對於瑞幸咖啡多數店面幾乎沒有座位、必須取走喝的布局,商務人士在簡單會談時幾乎都傾向於星巴克的「體驗式環境」。
然而,在實際操作層面,星巴克並沒有忽視競爭對手,而是採取多種手段,還將不少在中國市場吸取的經驗移植回美國以及其它市場。
首先是提供外送服務。星巴克中國地區的外賣服務「專星送」去年9月上線。星巴克官網數據顯示,目前「專星送」的覆蓋範圍已經擴大到58個城市,配送時間約為30分鐘。此外,星巴克在老家美國也開始加速發展外送服務,目前已經將美國版的「專星送」服務拓展到1600家門店。
其次,在店面安排上,本來已被列為「快餐」的星巴克更加重視消費者的商務會談和體驗功能,以此來區別瑞幸咖啡等對手更加「快餐」的模式。
第三,在產品安排上,星巴克新品越來越「大膽」。4月25日,星巴克在推出手搖茶後又推出8款「非茶非咖啡」的冰調產品,使消費者不再將星巴克局限在咖啡品牌上。
而這一次的「在線點,到店取」服務,更是赤裸裸的模仿瑞幸的「快取店」模式。從行業前景看,咖啡行業現在正處於激烈競爭中,星巴克由於歷史悠久、品牌信譽度高,已經佔據先發優勢,後來者瑞幸咖啡由於低價擴張也獲得較高的市場認可度。未來究竟誰更有優勢,目前還難下定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星巴克不可「輕敵」,瑞幸咖啡也不可「沾沾自喜」。
綜合新浪新聞、36氪、界面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