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損失1.7億美元,百威生氣了:啤酒賣不出去,我們造洗手液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BOSS說財經

在疫情期間,很多企業都面臨著產品積壓的情況。人們的消費減少之後,小到一些養殖場,大到一些巨頭公司,全都免不了遭受虧損。面對這種棘手的情況,各大企業也實施了很多臨時計劃。近日,百威作為啤酒業巨頭公司,也決定要生產洗手液。

北京時間24日消息,當地時間3月23日,百威英博宣布,因為擁有大量酒精原材料,公司將轉產消毒洗手液(hand sanitizer)。該公司表示,將利用集團位於全球各地的裝瓶廠和渠道網絡,產出百萬瓶洗手液和消毒劑,並將其捐贈給物資匱乏的地區,目前主要以歐洲市場為主。

旗下擁有尊獲尼加(Johnnie Walker)、百利甜(Baileys)等洋酒品牌的英國酒業巨頭帝亞吉歐隨後也表示,將捐出200萬升96%濃度的酒精溶液,可以製造出八百萬瓶消毒液(每瓶250毫升),可以捐贈給防疫物資緊缺的國家。這麼多的酒精溶液來自於用來生產伏特加和金酒的原材料。百威之前更是推出了無酒精啤酒,是通過在釀酒的過程中把酒精提煉出去,得到無酒精的產品,將多出的酒精物盡其用,減少了浪費,更加環保,原料利用率提高了不少。

百威(Budweiser)這個啤酒品牌可謂全球知名,1876年誕生於美國,創始人是Adolphus Busch,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市。1995年百威啤酒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因為他卓越的品質從而佔據了高端啤酒產業的主導地位。百威啤酒,百年發展中一直以其純正的口感,過硬的質量贏得了全世界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世界最暢銷、銷量最多的啤酒,更是獲得了「啤酒之王」的美譽。

百威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876年,Adolphus Busch與摯友合作創製了一個啤酒新品牌,這就是百年來經久不衰的百威啤酒。1901年以後,他們的釀酒公司的啤酒產量竟然高達100萬桶,大大超過了其對手帕布斯特公司,從此成為美國啤酒企業裡最大的。

1981年,旨在全球生產、推廣和販售百威啤酒的安海斯-布希公司國際公司成立,百威啤酒從此在國際啤酒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同時又相繼在國內新建了四家啤酒廠。

1997年,在全球百威啤酒產量已經超過了一億桶。1998年,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 Cos, Inc.)公司啤酒產量達到1.303萬千升。如今,其已在世界11個國家均設有分廠。2020年1月,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500大品牌榜發布,百威排名第321位。

作為一個百年企業,經歷了禁酒令,經歷了世界大戰,在美國站穩腳跟,又火速殺入了中國,其中「百威純生」已經成了每一家餐館的必備,有口皆碑。但這次疫情讓百威損失嚴重,百威在前段時間公布了在中國市場收到疫情的影響:百威此前預計,今年的前兩個月,在中國的銷售收入,比同期下跌近3億美元,淨利潤就損失1.7億美元。

即使不看數據,從轉產洗手液這番操作已經可以看出其積壓不少,然而這次的決策卻是一舉兩得。不但能夠解決龐大的積壓問題,藉助這次的轉產也可以為公司提高形象,給自家產品打一個軟廣告,自從該公司宣布該項舉措後,美國民眾都紛紛表示了支持。

在國內,包括河套酒業、國美酒業、衛河酒業等白酒企業在今年的一月份也紛紛開始了改裝生產線經濟的生產提供75%濃度酒精,用來應對疫情防控有可能發生的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資短缺。相信轉產之後,洗手液短缺的問題也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本文BOSS說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平臺、渠道,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啤酒巨頭百威將生產洗手液,網友:洗手的時候整兩口?
    啤酒巨頭百威將生產洗手液,網友:洗手的時候整兩口?面對市場對口罩、酒精、洗手液等物資不斷上升的需求,各大廠商紛紛轉產,現在百威也來了!北京時間24日消息, 當地時間3月23日,啤酒巨頭百威英博宣布,由於擁有大量酒精原材料,它將生產消毒洗手液(hand sanitizer)後捐贈給需要物資的地區。
  • 英文名稱和冠狀病毒相同,百年老牌啤酒無辜背鍋,損失近12億
    由於部分美國民眾傻傻分不清「科羅娜啤酒」(Corona Beer)是否和「新冠病毒」(Coronavirus)有關,一時間讓墨西哥這家有近百年歷史的老牌啤酒商也無辜躺槍,背上了黑鍋。據美國媒體2月28日報導,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廣受美國民眾歡迎的科羅娜啤酒母公司已經損失了1.7億美元(近人民幣12億元)的利潤。對此,科羅娜啤酒的供應商也發出警告稱,本季度公司利潤的下滑是至少十年來最慘重的。
  • 百威英博收購南非米勒 締造2500億美元啤酒帝國
    全球最大啤酒廠商百威英博啤酒以每股44英鎊的價格與全球第二大啤酒製造商南非米勒公司(SABMiller)達成收購協議。這將締造市值2500億美元的超級啤酒大國。同時這也將成為年內最大、歷史第六大企業併購案。消息公布後, 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公司達成協議後,英鎊走高40點至1.5367。
  • 百威英博剝離東歐5國啤酒業務,朝日啤酒78億美元接盤拓展海外市場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朝日啤酒集團同意以78億美元收購百威英博的東歐五國啤酒品牌。 朝日啤酒集團將收購百威英博在捷克共和國、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的啤酒品牌,這些資產來自於被百威收購的南非米勒。這起收購案將創出日本企業收購海外啤酒業務的歷史最大規模。 從百威一方來看,這筆交易是另一起驚世駭俗的併購案的衍生品。
  • 百威啤酒重啟港股IPO 兩月之內二度申請上市
    說起百威啤酒應該大家都不陌生吧?不同的啤酒品牌有很多,但是百威啤酒還是很受歡迎的,當然這百威啤酒的公司發展大家更是會關注的,據了解百威啤酒重啟港股IPO了,那麼具體是怎麼樣的呢?百威啤酒衝刺港股近兩年來餐飲企業港股IPO如火如荼,在去年海底撈上市、近日賣面的九毛九也遞交了招股書之後,啤酒巨頭百威亞太也準備再次衝刺港股!9月18日,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旗下百威亞太正式開啟招股,計劃發行12.6億股,每股發行價27港元-30港元,預計9月30日上市。
  • 朝日貸款110億美元!就是為了收下百威英博的澳大利亞子公司
    01朝日啤酒將貸款110億美元近日,朝日啤酒與三井住友銀行籤署了貸款合同,將貸款1.185萬億日元(約合110億美元),以支付收購百威英博的澳大利亞子公司而去年7月朝日集團宣布收購CUB時,傳出的價格是160億澳元(約113億美元)。據報導,當時朝日自身也有負債,它指望澳大利亞業務的收入能有助於還債。它認為澳大利亞市場極具吸引力,收購CUB將有利於其進入該市場的分銷渠道,並且能夠交叉銷售自己的品牌。
  • 百威「戰疫」:體育啤酒之王的百年簡史
    Adolphus Busch阿道弗斯·布希1876年,百威啤酒誕生。彼時的安海斯·布希,也是第一個使用巴氏滅菌法的釀酒廠。這讓百威啤酒擁有了更長的保質期,並能瓶裝賣往全國其他地區。1880年至1900年期間,隨著人口的增加,美國人均飲酒量增長了4倍。
  • 百威剝離700億業務 華潤啤酒能否突圍「三國殺」?
    新浪財經訊7月19日,全球最大的啤酒巨頭百威英博宣布同意約113億美元(約777億人民幣)的價格,將澳洲啤酒業務出售給日本朝日啤酒,百威英博從澳大利亞業務剝離中獲得的大部分收益將用於還清債務,該交易預計於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同時繼續評估百威亞太IPO可能性。
  • 百威英博換帥 國內高端啤酒市場競爭趨烈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除去避免利益衝突之外,百威英博換帥可能還有業績不理想的原因。自2016年收購全球第二大啤酒釀製企業南非米勒(Sab Miller)後,百威英博就陷入了資金緊張的局面。截至2018年6月30日,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88億美元。為了償還欠債,百威英博宣布2018財年分紅減少50%,並裁掉高端啤酒部門300多名員工。
  • 啤酒巨頭百威英博取消香港上市計劃
    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導路透社7月12日報導,啤酒巨頭百威英博公司7月12日表示,不再推進其亞太業務部門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計劃。報導稱,本來,這將成為2019年全球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 2020酒類最具價值品牌啤酒榜:百威行業最強樂堡增長最快
    百威英博以496.05億美元的品牌組合價值,排名第一。根據這些標準,百威(品牌價值下降14.4%,為64.36億美元)的品牌實力指數(BSI)為85.2分(滿分100分),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啤酒品牌,品牌實力評級為AAA。在Brand Finance的全球品牌監測研究中,百威在考慮度和熟悉度指標上的表現尤其出色。百威憑藉廣告和贊助(包括英超和西甲聯賽),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 啤酒市場高端對決 喜力追百威
    相比之下,喜力啤酒則被擺放在較為邊緣的位置,佔比較少。不過,喜力啤酒也出現了產品售空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在與售貨員交流時了解到,上述超市內的百威啤酒銷量較好,且多為年輕消費者選購。喜力啤酒在貨架中的佔地雖不及百威,但銷量也在持續走高。喜力啤酒在不同超市的擺出、銷售情況各不相同。
  • 百威員工向啤酒中尿尿?稱純屬捏造,亞太地區二季度銷售下滑!
    來源:五穀財經針對近日網絡流傳「百威啤酒有員工多年來往裡面尿尿」一事,百威啤酒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此事純屬捏造,希望廣大媒體及網友不信謠不傳謠。報導中援引一名員工的話說,因工廠衛生間離啤酒灌裝車間太遠,該名員工在啤酒中「方便」達十二年之久,同車間的750名工友從未發覺。
  • 今年全球最大IPO折戟後 百威啤酒啟動B計劃
    《財經》記者馬霖/文餘樂/編輯7月19日,全球啤酒巨頭百威英博宣布會以113億美元的價格,將其澳洲啤酒業務出售給日本朝日啤酒,同時不放棄尋求亞太業務少數股權的IPO。一周前,百威英博剛剛宣布終止其亞太業務少數股權的香港IPO進程。對於競爭激烈的中國啤酒市場,百威能否借IPO緩解資金問題也將至關重要。
  • 華潤啤酒復盤百威和喜力交易,前後兩協議賺了200多億港元
    隨後,在2016年3月,華潤啤酒宣布已和百威英博訂立買賣協議,華潤啤酒以16億美元(約合124.4億港元)收購外方所持有的華潤雪花啤酒49%的股份。這意味著,交易完成後,華潤雪花啤酒將成為華潤旗下的一家全資啤酒公司。
  • 全球第一的啤酒品牌,價值561億,力壓喜力、百威、雪花
    其中,有一個「50大啤酒品牌」子榜單。 從該子榜單可以看到,科羅娜、喜力和百威位列前三名。中國品牌有5個上榜,分別是雪花、哈爾濱、青島啤酒、燕京和雪津。 其中,雪花以41.3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8億元)的價值位居我國第一,全球第7位。
  • 啤酒「江湖」生變,百威不再一家獨大
    「在此艱難時刻,我們期待我們的領導者能夠和廣大員工同舟共濟、同甘共苦,而不是趁火打劫,謀取私利。」近日,一封由百威亞太公司員工發起「彈劾」CEO楊克的「聯名信」在圈內流傳。而與此同時,另兩大啤酒巨頭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則都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百威亞太營收淨利雙降資料顯示,百威亞太是百威英博子公司。百威亞太在全球30多個國家擁有工廠,其產品行銷130多個國家。旗下品牌包括貝克啤酒、中國哈爾濱啤酒、百威啤酒、時代啤酒及科羅娜等500多個品牌。
  • 科羅娜啤酒:我出 1 億把病毒名改成百威!
    喝我們的啤酒不會感染冠狀病毒!」這波謠言實在令科羅娜頭疼不已,他們走投無路,竟然宣稱願意捐款 1,50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1 億元),只為把病毒的名字改成百威(Bud Light)!估計很多人聽到這條消息都會大為震驚,不過他們的發言人卻表示這事兒是認真的!
  • 百威英博亞洲申請香港上市:推高它估值的是中國啤酒消費升級
    最新招股說明書顯示,百威亞太2017年、2018年收入分別為77.9億美元及84.59億美元,其中自然增長6.1%;毛利分別43.39億美元及46.67億美元,毛利率分別為55.7%及55.2%。近年來,百威亞太一直實現收入及盈利能力增長,其期內溢利分別為10.77億美元及14.09億美元,淨利率分別為13.8%及16.7%。而百威英博2017、2018年經營利潤分別為16.38億美元、19.66億美元,2018年同比增幅20%;可見百威亞太2017、2018年分別為其母公司貢獻了65.75%、71.67%的經營利潤。
  • 啤酒業「巨人」百威英博要在中國收復失地
    「我每次都喝3∼4杯」,在中國的初創企業上班的男性小李(34歲)最近愛上了高檔啤酒。最近他經常和朋友去百威英博旗下的精釀啤酒廠商在上海市內開設的「鵝島精釀啤酒吧」。1杯啤酒賣到50元左右,雖然價格較貴,不過小李表示,「有各種口味的啤酒,很享受品鑑各種高檔啤酒」,並不太在意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