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葡萄酒分級概要

2020-12-18 酒書網

世界最早的葡萄酒分級制度

葡萄酒分級不僅有助於規範葡萄栽培與葡萄酒行業生產,還能保護生產者的聲譽和質量,維護消費者的利益,為推動葡萄酒行業發展奠定基礎。全球最早的葡萄酒分級系統始於中世紀歐洲的皇室貴族。據記載,14世紀中期,法國南部的貝阿恩王子(Princes of Béarn)率先推出「朱朗頌葡萄園(Juranon Crus)」概念,這使得一些表現較出色的單一葡萄園有了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1644 年,德國「維爾茨堡(Würzburg)」推出葡萄園排名制度。1700年,匈牙利倍受歐洲皇室喜愛的「託卡伊山麓(Tokaj-Hegyalja)」建立歐洲最早的葡萄園分級系統。 1855年,法國波爾多(Bordeaux)藉助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球推廣葡萄酒,並對當時的梅多克(Médoc)地區表現最出色的酒莊進行了第一次等級評定,稱之為列級酒莊(Grand Cru Classés),這是法國最早的官方酒莊分級制度。 1919年,法國官方第一次通過葡萄酒原產地保護法,並作出了詳細的管制規定。1935年,法國原產地控制命名管理局(INAO)成立,同年通過並公示大量關於控制葡萄酒質量的法律條款,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原產地控制命名AOC系統,這是世界上最早並且最完善的葡萄酒原產地命名系統。 20世紀60年代,歐洲各主要葡萄酒出產國陸續在法國葡萄酒分級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分級系統,基本劃分為2~ 4類。如義大利的DOC、西班牙的DO和德國的QmP等。1979年,歐盟對「Vin de Table」和「VQPRD(Vin de qualité produit dans des régions déterminées)」市場進行規範。之後,各主要成員國又重新對葡萄酒法規及其分類進行修訂。2000年之後,歐盟各小成員國也先後建立自己的葡萄酒分級系統。目前,舊世界葡萄酒分級基本都控制在4~ 6類之間,歸屬於歐盟的「特定地區酒VQPRD」和「普通餐酒Vin De Table」2大類。

歐盟地理標誌立法

歐盟對葡萄酒市場進行統一分類管理的核心是為了提高和保證成員國的葡萄酒質量,加強各成員國在國際市場上面的競爭力,促進行業快速發展。1979年2月5日的337/79號條例[13]對葡萄酒市場進行了統一規範,在同日頒布的340/79號條例[14] 又對普通餐酒(Vin De Table)的類型進行了認定。

1987年3月16日頒布的882/87號條例[15]和823/87 號條例[16]分別對普通餐酒市場及產於特定地區的優質酒(Vin de Qualité Produit dans des Régions Déterminées)市場進行了規範。之後,於1999年5月17日的1493/99號條例[17]確立了目前的葡萄及葡萄酒市場框架。該條例於2000年8月1日生效,歷經多次修改後,結合其他數十份與葡萄酒有關的法律文件重新組成了一個複雜的制度體系,當中涉及葡萄產業實踐、原產地命名制度及葡萄酒標籤使用規則等。

其中規定VQPRD葡萄酒應滿足以下基本條件:確定原產地、葡萄品種、栽培方法、釀造工藝、最低天然酒精含量、每公頃葡萄園的最大葡萄產量、每公頃葡萄園的最大葡萄酒產量,以及感官分析與評估等等。該制度之所以複雜是因其指導原則是:「凡非法律沒有明確允許的即是禁止的,」這就需要無底線的補充規定以適應不同成員國的實際情況,因此,法律定義並不明確,尤其是與相關成員國的立法有較大的差異。以上條例最終實現的是一種成員國相互之間承認的VQPRD制度,事實上,對各成員國的葡萄酒分級規範沒有太大的意義。

新世界葡萄酒分級制度

新世界葡萄酒生產國並未效仿舊世界的分級系統,基本上都在沿用一些傳統的專業術語,只有個別國家有建立自己的管制制度。如美國的「美國葡萄種植區(American Viticultural Areas)」,簡稱AVA;澳大利亞的「澳洲葡萄酒和白蘭地公司(Australian Wine and Brandy Corporation)」,簡稱AWBC,現已更名為澳洲葡萄酒公司(Wine Australia);加拿大叫「酒商質量聯盟(Vintners Quality Alliance)」,簡稱VQA。而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和烏拉圭等國的葡萄酒沒有進行系統的分類,由於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一直沿用一些與西班牙相似的專業術語,如「Reserva」或「Grand Reserva」等。美國於1983年建立美國葡萄種植區制度AVA,該制度由美國酒類、菸草和武器管理局(BATF)負責實施。AVA制度有別於舊世界葡萄酒分級系統,它對葡萄品種、栽培、產量和釀造工藝沒有限制,但有幾項強制規定:註明原產地的葡萄酒,85%以上的葡萄必須來自該產地內;單一品種酒的標籤上面所標註的葡萄品種用量必須大於75%;單一葡萄園酒的釀酒葡萄95% 以上要來自標籤上面標註的葡萄園內。因此,AVA 制度只是一種簡單的規範,並非等級分類,不能代表葡萄酒的等級,但此制度為保護葡萄酒的質量起到良好的約束作用。 加拿大酒商質量聯盟VQA類似葡萄酒原產地名稱管制系統。事實上,VQA屬於一個獨立的聯盟,主要負責葡萄酒和烈酒的管制,管制項目主要包括:標準制定、葡萄品種及天然含糖量、產地命名方式、標籤管理、品評和質量標誌發放等。VQA的管理系統與舊世界相似,但也不是一套完善的分級系統,只能算是一種葡萄酒質量認證標準。

舊世界葡萄酒的等級辨別

葡萄酒分級的共同目標是為了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促進葡萄酒產業發展,同時便於消費者進行質量識別。但是,單從國家分級標準去辨別葡萄酒的質量並不可靠。國內許多消費者普遍對舊世界葡萄酒的分級了解甚微,一味盲目追求AOC、DOCG、QmP、DOC 或AVA等著名法定標誌。

事實上,這些都是國家級法定分類,屬於一個大框架,只要能夠達到法定標準的產區都可入圍,但入圍的並不代表一定能出產佳釀。好比法國AOP一樣,既有上千歐元的佳釀,也存在大量的幾歐元普通酒,單從價格上便可看出質量的差別。葡萄酒的質量辨別先從國家分級入手沒錯,但還應深入分析,不僅要結合地區分級、酒莊分級、半官方或民間分級系統等條件,還應結合產區、生產者聲望,以及歷史背景等因素,這是一項特別複雜的識別方法。例如:法國的法定產區AOP,不僅有地區級、省級和地方級大產區,還有村莊級和葡萄園級小產區。如此複雜的分級系統,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並不容易。

相關焦點

  • 葡萄酒分級制度
    1855年首次確立,至今發展為法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最完善的葡萄酒分級制度之一。波爾多不過,除了按照產地分級外,西班牙葡萄酒還按照陳年時間進行了另一個分級。這個體系下所有分級適用於DO或DOCa葡萄酒,由下至上依次為Joven(年輕)、Crianza(培養)、Reserva(珍藏)、Gran Reserva(特級珍藏)。
  • 法國葡萄酒到底怎麼分級?
    法國,被稱為美酒之國,其葡萄園的種植歷史、釀造工藝以及法規都是被世界各國所稱道的,其主要產區有波爾多產區、勃艮第產區、香檳產區、幹邑產區等,而法國的美酒能夠名揚全球,很大一部分功勞都要歸結為法國人嚴格的分級制度,而其分級制度則分為舊版分級制度和新版分級制度。
  • 舊世界葡萄酒的新版分級制度——西班牙
    西班牙早在羅馬時代就盛產葡萄酒,釀酒歷史悠久,已有上千年。西班牙是世界上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葡萄酒產量佔第三的國家,僅次於法國和義大利。作為舊世界葡萄酒產量國,越來越多優質的西班牙葡萄酒被世人所接受認可,為了暢銷全球的同時保證酒的品質,西班牙借鑑法國的產區分級制度,制定了獨屬於自己的原產地分級制度。
  • 法國葡萄酒分級標準
    法國葡萄酒分級制度於1855年首次確立,至今發展為法國乃全世界範圍內最完善的葡萄酒分級制度之一。法國葡萄酒被劃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法定產區(AOC)、優良地區(VDQS)、地區餐酒(VDP)、日常餐酒(VDT)2012年,法國葡萄酒分級制度進行了重新改革,將AOC和VDQS級別合併為AOP,VDP改名為IGP,VDT改名為VDF。
  • 葡萄酒的階級:分級的真正意義
    最早發動革命推翻君權的法國卻是最擅長於為葡萄酒分等級的國家。歐盟採用的分級系統,正是從法國的分級制度衍生出來的。這樣的分級概念深刻地影響今日葡萄酒世界的樣貌,也讓葡萄酒成為極少數不是任由市場決定一切的產業,保有地方風味常比市場需求更加重要。強調的,不是絕對的質量,也不是可口美味的程度,而是能否反映風土的特性,帶有地區酒的風格。 葡萄酒階級的區分並不僅止於此,在不同的地區與文化氛圍中,對於酒的分級有著不同的想法。
  • 法國葡萄酒分級體系
    摘要:在整個葡萄酒行業中,法國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提到葡萄酒,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會是法國,還有法國著名的AOC分級體系。 原產地(Appellation)的產生,是法國政府為了防止在根瘤蚜危機之後,市場上會出現一些假冒葡萄酒或者葡萄酒以次充好的現象。
  • 一文了解德國葡萄酒分級制度
    然而對大多數人而言,德語複雜難辨,要弄清楚德國嚴格的葡萄酒分級制度並非易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德國葡萄酒的分級制度。 德國目前實行兩套分級制度,一套是適用於所有葡萄酒的官方分級,另一套是德國名莊聯盟(Verband Deutscher Pradikatsweinguter,簡稱VDP)設定的針對部分優質葡萄酒的分級。
  • 解答葡萄酒AOP、IGP和VDF分級
    在正式的分級制度中,AOC 是法國葡萄酒的最高等級,佔據了總產量的一半;接下來則是 VDQS(優良地區酒)這一分級,這是一種即將晉升為 AOC 產區的過渡等級,當時每年的產量僅為 1%;第三種等級是 VDP,常被譯作地區餐酒;最低的等級則是 VDT,即日常餐酒。
  • 澳洲葡萄酒沒有分級?那我怎麼去買酒!
    之後因諸多因素,在19世紀30年代時,南澳大利亞州的葡萄酒產量佔到了全國總產量的75%。直至上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現今的葡萄酒產業模型形成。  因澳洲的殖民地身份,曾被稱為「英國的葡萄園」,出產的葡萄酒只供英國以及內銷用,如今外銷到歐洲、亞洲以及美洲等國,風光地轉變為世界的葡萄園。澳洲葡萄酒業開始致力於生產高端葡萄酒,因而引進與歐洲國家AOC制度相類似的分級系統。
  • 1855葡萄酒分級體系申請世遺保護
    1855葡萄酒分級體系申請世遺保護   1855分級制度申請將於2015年提交,在2016年收錄聯合國世遺保護名錄,這樣是為了避免與法國另兩項世遺申請——香檳與勃艮第展開競爭,今年香檳與勃艮第於遞交了世遺保護申請,但法國並未提交。
  • 質好價優的義大利葡萄酒選購分級一點通
    義大利創意酒瓶葡萄酒義大利政府於1963年開始實行分級制度實施這些制度後,義大利葡萄酒品質得到了很大提高。因為,義大利有不少法國波爾多風格的紅酒也是非常棒的,質量上乘,但是在義大利只能按照義大利分級進行,所以,我就讓許多人誤以為義大利紅酒不入流,我認為其實不然。
  • 收藏級乾貨:初識法國葡萄酒分級制度
    法國擁有深厚的葡萄酒歷史,在新世界小眾產區崛起的今天,提起葡萄酒,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還是法國。法國也是最先建立葡萄酒分級制度的國家,但是抱著想從酒標就能看懂法國葡萄酒級別心態的你,在剛開始研究法國葡萄酒分級的時候是不是已經被GIS、AOC、VDP、PDO等各種英文縮寫弄暈了腦袋。
  • 這可能是史上最全最詳細的葡萄酒分級制度
    AOC、AOP、DOC……在葡萄酒酒標上,你一定經常見到這些字母,它們是葡萄酒等級和質量的象徵和保證。AOC和1855分級制度是什麼關係?勃艮第的特級園是怎麼回事?德國葡萄酒到底看不看產區?2012年,法國葡萄酒分級制度進行了重新改革,將AOC和VDQS級別合併為AOP,VDP改名為IGP,VDT改名為VDF。新的葡萄酒不能還以舊的等級方式在市場上銷售,不過已經在銷售鏈中的酒不會被重新標識。
  • 法國葡萄酒分級中的 AOC、AOP、VdP 和 IGP分別是什麼?
    當提到法國葡萄酒時,許多人總是提到三個字母AOC。對於許多人來說,AOC幾乎是優質葡萄酒的代名詞。但是,法國葡萄酒如何分級?AOC到底是什麼?相關的AOP,VdP和IGP是什麼意思?如何區分?1.法國葡萄酒如何分級?
  • 舊世界國家的葡萄酒是怎麼分級的?
    之後,於1999年5月17日的1493/99號條例[17]確立了目前的葡萄及葡萄酒市場框架。該條例於2000年8月1日生效,歷經多次修改後,結合其他數十份與葡萄酒有關的法律文件重新組成了一個複雜的制度體系,當中涉及葡萄產業實踐、原產地命名制度及葡萄酒標籤使用規則等。
  • 雷司令白葡萄酒的王者,嚴謹低調的德國葡萄酒
    德國雖然是全球最北的葡萄酒產區,但是有北大西洋暖流及萊茵河的氣候調節,全年平均溫度不低於9℃此外,萊茵河一帶的溫度和溼度讓當地能孕育出珍貴的貴腐黴菌,讓德國成為全球屈指可數的液體黃酒貴腐葡萄酒產地。最難懂的德國葡萄酒標德國是全球最知名的甜白葡萄酒產地,沒有之一。
  • 葡萄酒中的分級制度到底有什麼作用,分為哪幾級,區別在哪裡
    在日常的生活中,小編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葡萄酒的分級制度。比如說最典型的就是DOC或者是DOCG。但是問起大多數人什麼是葡萄酒的分級取多一些專業的人員甚至都不太知道,而小編這裡指的專業人員就是指餐廳的服務人員。
  • 關於德國葡萄酒的分級 四大級別幫你更好區分
    關於德國葡萄酒的分級 四大級別幫你更好區分   德國葡萄酒分為四個大級別,分別是日常餐酒、地區餐酒、優質產區葡萄酒、特別優質葡萄酒,和法國的分級制度類似。
  • 本周WinePro免費看,主流葡萄酒國家分級制度之西班牙
    這周更新的是《第十四章 如何正確學習產區 》中的第3節主流葡萄酒國家法定產區體系索引。 在判斷一款葡萄酒風格的過程中,產區往往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不遜於品種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葡萄酒種植歷史,乃至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地形特點。上述因素也讓每個產區的分級制度有所不同。
  • 你想知道的葡萄酒分級和價格都在這裡,全不全看了就知道
    說到葡萄酒分級,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法國。法國人操作騷,整出來一套雲山霧罩的分級制度,讓很多人都弄不明白,因此大部分人在購買法國酒的時候都稀裡糊塗。這固然是一種文化,但也導致不少人脫坑,投入其他國家葡萄酒的懷抱。老實說要論高端葡萄酒,還是避不開法國。首先我們就來說話法國葡萄的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