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記憶 | 五味乾絲

2021-02-17 色香味商情

泰州盛產小吃,但獲得「中華名小吃」稱號的卻鳳毛麟角,五味乾絲有幸入列其中。縱然名氣大了,五味乾絲還是一如既往地親民,不到五元的價格,讓很多人每日樂此不疲地消受。

無論春夏秋冬,每天天剛麻麻亮,泰州城內的茶館裡都準時坐滿了吃早茶的食客,吃早茶,五味乾絲是少不了的保留節目,瞅著色彩繽紛的乾絲,嗅著清香撲鼻的味道,食慾指數迅速上升,就著一壺清茶或二兩小酒,不溫不火地吃完乾絲,舔舔嘴唇,嘖嘖嘴巴,看著乾絲碟子裡剩下的醬汁,忙喊來夥計,「給我再下一小筷子湯麵」,熱燙燙的麵條上桌後,倒上醬汁叉上一口,真是香醇勁道——醬汁裡的豆鮮氣都鑽到麵條裡去了,有前面的乾絲墊腹,吃上了一碗這樣的麵條,是極為愜意滿足的。

乾絲其實沒什麼深文大義,說白了就是豆乾切成的絲。泰州地跨「魚米之鄉」裡下河地區,出產圓潤飽滿的黃豆,以黃豆為原料製成的卜頁、茶幹、豆腐等豆製品以質好味美著稱,而用質地細膩的白豆腐乾切成的乾絲更是為民眾所喜愛,據餐飲界統計,泰州人日消耗乾絲在六噸左右,可見這絲絲縷縷的乾絲,不知索繞住了多少人的舌尖?

乾絲分燙和煮兩種,用高湯煨煮的煮乾絲配料足、味道好,但耗時間、價格高,銷量遠不及以五味乾絲為代表的燙乾絲。製作五味乾絲,要先將豆乾剖片,再斜鋪切成火柴棒大小的細絲,接著用清水浸泡去除乾絲的黃泔味,之後將乾絲投到放有食鹼的滾開水裡燙煮,要使生硬的乾絲變得綿軟而不失韌性,食鹼量投放是個關鍵環節。燙好的乾絲擠幹水分,擱放作料就可食用了。淋上白糖、花椒、八角、蝦子等多種作料熬製的醬油攪拌,撒上些薑絲、香菜、胡蘿蔔絲、花生米、榨菜丁,臨了再澆上一勺小磨芝麻油,在賞心悅目色彩的包裹下,醬汁的回甜、薑絲的微辣、香菜的異香、胡蘿蔔絲的嫩爽、花生米的堅脆、榨菜丁的小鹹和柔滑的乾絲湊在一起,構成濃鬱而雋永的鮮美,食者吃在嘴裡,才能意會到乾絲的「五味」當是謙詞,其味道呈多樣性面目出現,層次分明而不失飽滿,清新的蔬菜與不油不膩的醬汁把手言歡,被飽含豆香的乾絲循序漸進地吸納進輕盈的觸角裡,用轉變出的精華滋味去撫慰綻放的味蕾。

散文家朱自清曾感言,燙乾絲就是清的好,不妨礙你吃別的。故吃五味乾絲可佐食冰餚、燻魚、雪菜、脆鱔等一類的澆頭。美食作家唐魯孫認為泰州舊時「一枝春」茶館的脆鱔澆頭較為正宗,用以拌乾絲可謂酥鬆爽脆,比別處的都好吃。其實現在泰州規模較大的早茶館還是有脆鱔等澆頭供應,只不過人們在吃乾絲時很少點用,歸根到底,民眾還是喜歡更貼近生活土壤的味道。

作者簡介


李晉,80後人,亦有汲悟、敬白等名行世,研究地方文化數十載,先後編著多本地方文化研究書籍,在國內外報刊發表各體裁文字數百篇,並有文字被《讀者》等轉載。為江蘇省作家協會、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民族飲食委員會等處吸納,然喜小情小趣生活,參加組織活動絕少。近年來側重藝術、飲食文化研究,偶隨心情塗鴉小說、詩歌。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泰州美食:你的兒時記憶裡,有這些家鄉「味道」嗎?
    而這個過程叫提鹼:提鹼不夠,乾絲外軟內硬,口感不佳。提鹼過度,乾絲變爛。泰州乾絲好吃就是因為有提鹼的過程,這是其他地方學不來的,是泰州的祖傳秘方。燙乾絲一般要在開水中連過三遍。此外,泰州燙乾絲其實又叫泰州五味乾絲。
  • 中國泰州早茶峰會評出早茶系列十佳 蟹黃湯包、五味乾絲等加冕...
    參賽的早茶品種,既有靖江蟹黃湯包、蟹黃包、五味乾絲、雙麻酥餅等傳統特色早茶,又有創新的龍蝦包、四季燒賣、鴿肉秧草包等。同時,還根據人們崇尚返樸歸真,喜歡吃「綠」吃「草」的需求,推出秧草包、野菜燒賣、馬蘭頭燒賣、枸杞頭燒賣等品種。
  • 說出你的家鄉早點 煮一盤《舌尖》鮮香乾絲記憶中的味道,最美味的鄉愁
    滿上一壺綠茶,來一碟燙乾絲,蒸一屜包子,下一碗陽春麵,蘸上對童年和家鄉的暖暖溫情佐料~絕讚美味搭配,現已加入「興化豪華早茶」組合!等包子好著急?現做現吃的包子會有蒸熟的過程,美食值得放慢腳步去等。可別低頭去看眼前的手機,更要往遠處望望早晨的美景,錯過春天的早晨,就只能等下一年了。
  • 舌尖上的泰國美食,五味雜陳的反殖民歷史
    這部劇以歷史中的「暹羅」為空間敘事基礎,用色香味俱全的各種美食串接人物命運,與《舌尖上的中國》的創作理念異曲同工。有年代劇的時間軸,有美食劇的廚藝展示,有偶像劇的情感故事線。由於故事人物為虛構,即便擁有大致的歷史輪廓,劇中道具和陳設又混淆了時間概念。精緻的泰國美食和獨特的泰國人文歷史相融合,讓這部劇獨具一格,看點頗多。
  • 寫作教學:舌尖上的溫暖記憶
    所以,本題的重點不是談食物的「色香味」,而是講食物背後的故事,講背後湧動的親情、友情、愛情……範文:舌尖上的溫暖記憶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沒錯。「色香味」俱佳的美食總是蠱惑著我們胃裡的饞蟲。最近迷上了中央臺播出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能拍得這樣的活色生香,溫情脈脈,除了導演的高超水平外,更主要的是這個節目講述了「食物背後的故事」。食物,不僅僅是果腹的東西,它是溫暖的記憶。這些溫暖的記憶由一個個故事構成。
  • 【吃貨】2017泰州乾絲研究報告出爐,這22家早茶店都說自己家的乾絲最好吃,你一定有話要說……
    如今,泰州乾絲的日均消耗超過5噸,2016年,海陵區還成了「中國乾絲美食之鄉」。來看看泰州乾絲的傳奇「一生」。泰州乾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間,這樣算起來,你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估計就吃上乾絲了。清袁牧在《隨園食單》中記道乾絲:「將豆腐乾切絲極細,以蝦籽、蝦油(醬油)拌之。」泰州乾絲火起來,應該是在近代。
  • 舌尖上的中國年 | 珍饈美饌話神州五方
    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神州大地五方五味迎新年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今夜我們以美食圍爐話歲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邀您共享中華珍饈與美饌八大菜系四在東味不相同情相同在中國烹飪中,麻辣既可以兇猛地侵略我們的味覺,也能潤物細無聲地讓我們的舌尖領略鮮味的美好,因此,西部地區的年夜飯桌上當然少不了這一滋味。開胃爽口的夫妻肺片,肉質緊實的新疆烤全羊,外焦裡嫩的葫蘆雞,一盤盤端上桌,在爆竹聲中品嘗美味。
  • 舌尖上的中國傳承中國美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國傳承中國美食文化2012-06-14 10:23:4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現在《舌尖上的中國》將中國的傳統美食搬上螢屏,希望我們的美食文化得到傳承。  5月22日晚,《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一套播出了最後一集《我們的田野》。其中,來自我市的靖江蟹黃湯包、興化龍香芋兩道美食也在節目中驚豔亮相。  這兩道美食是如何與《舌尖上的中國》結緣的?
  • 舌尖上的興化美食
    舌尖上的興化美食 積樹居 積樹居工作室 舌尖上的興化美食四季花妍,魚米之鄉;味蕾記憶,食在興化。 明清時期,興化商業已經繁盛到頂點,百姓已不再滿足於日常餐飲,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餐飲製作上爭奇鬥巧,求精求巧,注重菜的品味和檔次。興化菜系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其製作精細,燉、燜、煮、燒突出,講究原湯原味,口味清淡,甜鹹適中,充分利用水鄉豐富的美食原料,傳承本土飲食文化,兼蓄並收,發揚光大,使興化美食名聞天下。
  • 「舌尖記憶」賀州特色美食線上展
    「舌尖記憶」賀州特色傳統美食線上展示 將向各位隆重介紹 賀州十大金牌小吃、十大名菜、十大名粥 本篇要向各位介紹的是 灰水粥
  • 騰衝美食上《舌尖上的中國3》今晚鎖屏吧……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正式開播!>不知道《舌尖3》裡的騰衝美食具體是哪些呢?春節期間,《舌尖上的中國》將帶著各位小夥伴們,漫步在騰衝的大街小巷,邂逅心儀的美食,解讀注入了濃濃的鄉愁與情懷的「根源之味」。
  • "舌尖上的復旦"引吃貨競折腰 美食記憶是對母校最溫潤的回報
    是畢業典禮上的盛裝華服,還是集結號般的畢業旅行;是哭成淚人的散夥飯還是層出不窮的畢業照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青春,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紀念母校與離別。因《舌尖上的復旦》而走紅的作者小傅就說,美食的記憶或許是我對復旦、對青春歲月最溫潤的回報。    臨近畢業季,復旦大學研三的小傅火了,溫婉細膩的語言,俏皮搞笑的吐槽,十篇《舌尖上的復旦》引無數吃貨競折腰。
  • 【評論跋序】上海 夏明‖​揚州煮乾絲
    當時用過揚州名廚以乾絲加了火腿絲等九種細絲精心烹調的「九絲湯」後,乾隆皇帝讚賞連連,於是「九絲湯」――亦即今日的煮乾絲就開始盛名全國。煮乾絲可以是佐茶的點心,也可以是大餐的菜餚。市民家居的餐桌上、酒樓雅致的包間裡,都常見。製作精細,因材施藝、濃而不膩、味感清鮮。當然,豐儉由己,樸素有樸素的做法,奢侈有奢侈的講究。雖是一方傳統名菜,聲譽很響,然在淮揚菜系裡卻是極普通的。
  • 舌尖上的深圳,深圳美食推薦
    人均¥91  推薦理由:【蜂蜜糯米藕】舌尖2第1集《腳步》,講述蜂蜜作為美食的神奇之處。桂花糯米藕是江南地區名點之一,糯米灌在蓮藕中,配以蜜汁精心製作,香甜清脆、香氣濃鬱。  人均¥59  推薦理由:【四川豆花】舌尖2第1集《腳步》,老譚夫妻是職業養蜂人,他們平時愛吃豆花。豆花是川渝一帶最簡單開胃的美食,嫩滑綿軟,嫩得入口即滑,卻又綿得用筷子挑一團起來,不碎不裂。
  • 舌尖上的巢湖美食,看了都會淌口水,來美食遊玩,一定要去品嘗下
    想進一步了解一個城市,你可以沿著大街小巷找些餐館坐下來,看看菜單吃上幾頓。而愛上一個城市的美食,你也會自然地愛上這個城市。那麼來到巢湖,你會愛上這裡的美食,從而在這個城市流連忘返,帶走深刻的記憶。所以說,舌尖上的巢湖美食,看了都會淌口水,來美食遊玩,一定要去品嘗下。
  • 舌尖上的旅行之枸杞小廟幹
    正如「舌尖上的中國」所言,不管你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裡,哪裡就會燃起灶火。在這場追求美食的旅程中,阿姐也做了諸多的探索……下面,我將帶大家去枸杞小廟幹,進行一場舌尖上的旅行。生煎:黃澄澄的芝麻和碧綠的蔥花,鬆軟適口;餡心湯汁飽滿、味鮮濃鬱。各式蓋澆面:淡醬色的湯清澈見底,面潔白精細,幾顆蔥花碧綠,加上香氣嫋嫋的澆頭,帶你感受江南風味小吃的精、雅、細、巧。
  • 舌尖上的鄉愁:記憶中的泡湯肉
    微信朋友圈除了詩和遠方與所謂的「心靈雞湯」外,圈裡刷屏嗮出的殺豬飯、泡湯肉不由得勾起微友們舌尖上的鄉愁和久違的記憶。一張張熟悉的圖片,一道道兒時過年過節才能吃上的美味佳餚,衝擊著在外遊子的腦洞,童年塵封的往事,就像放電影一樣,不斷地閃過。
  • 舌尖上的深圳 在深圳吃美食
    ,加入番薯粉烙到兩面焦黃,沾上魚露提鮮外酥裡嫩。西湖春天(喜薈城店)羅湖區太寧路8號喜薈城購物中心2樓223B-226號(水庫公園對面)人均¥90推薦理由:【蜂蜜糯米藕】舌尖2第1集《腳步》,講述蜂蜜作為美食的神奇之處
  • 真正舌尖上的美味來了,家常版大煮乾絲,領略淮揚菜的「看家菜」
    而大煮乾絲是一道既清爽,又有營養的美味佳餚,其風味之美,歷來被推為席上美饌,淮揚菜系中的看家菜。此菜用料講究,主要選用淮揚方幹,刀工要求極為精細,多種佐料的鮮香味經過烹調,複合到豆腐乾絲裡,吃起來爽口開胃,異常珍美,百食不厭,回味無窮。不過我們平頭小老百姓做個家常菜嘗嘗鮮的刀工怎麼能和真正的「大廚」相媲美呢,那我們今天來個家常版大煮乾絲嘗嘗鮮吧。
  • 【東臺記憶】舌尖上的夏天,在東臺相見!
    砂缸中豆漿點過滷水凝固得像羊脂玉一般,被舀進了眾多的豆腐箱,壓榨成潔白有韌性的「大幹」,送往彩衣大街各家茶館酒店,做佐餐的「生薑乾絲」。上世紀六十年代,張福盛茶館新來的志願軍戰士王班長,每天清早就來到寺街背後的「四房碼頭」,為茶館的魚湯麵熬魚湯做準備:從河下的運水船上將甜河裡的「吃水」,灌進橢圓形的木板車水箱中,板車前槓上總少不了掛著剛剛洗乾淨的兩大籃子小鯽魚、鱔魚骨頭、文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