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屬於完全競爭性行業,行業的市場化程度高、市場競爭激烈,行業調整不斷深化。從全國市場來看,企業競爭優勢來源於自身品牌的影響力、產品質量、產品風格以及營銷運作模式。在單一區域市場,企業的競爭優勢則取決於企業在該區域的品牌影響力、區域消費者的認同度和綜合營銷能力。白酒消費呈現出向主流品牌、主力產品集中的趨勢,白酒產業也向品牌、原產地和文化集中,產業競爭加劇對弱小白酒企業的擠出效應。
榮和酒業的酒怎麼樣?品質決定市場
如果你想了解醬酒,一定繞不開這幾個詞:坤沙、碎沙、翻沙、竄沙。這裡的「沙」並不是我們常說的沙子,而是高粱,最有名的是仁懷產的「紅纓子」高粱。因為細小而色紅,所以稱為「沙」。而所謂坤沙、翻沙、碎沙,都是對糧食處理方式的形容詞。了解這些工藝之後,你就會知道真正的好醬酒是哪種了。
茅臺鎮榮和酒業正宗醬香酒工藝——坤沙(榮和酒的釀造工藝正是坤沙)
「坤沙酒」也稱作「坤籽酒」,也叫「捆沙酒」,就是常說的正宗的醬香型白酒。其中坤是「完整」的意思,就是指完整的高粱,茅臺鎮本地也叫「捆籽」。坤沙酒在生產時,原料仍然會保持大約20%左右的破碎率,並不是真的所有都保持完整,因為破碎後才能更好的帶動發酵。
坤沙工藝是釀製醬香型白酒工藝中最好的一種,坤沙工藝釀製醬香型白酒需要經歷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兩次投料,整個釀製周期長達一年。七次取出來的酒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成為基酒,然後再進行勾兌。大名鼎鼎的飛天茅臺,使用的就是這種工藝。
醬香酒的速成工藝——碎沙
碎沙是指被碾碎的高粱,是指將原料100%破碎,打磨成粉狀。碎沙酒的生產工藝較為快捷,周期相對較短,出酒率高,一般烤二三次就把糧食中的酒取完。
酒體質量的缺點是,相比正統醬香來說,口感上要單薄不少,酒體層次感單一。在白酒中,醬香酒最耐儲存,在時間的作用下,甚至能變成液體黃金。但是,醬香型白酒中的純碎沙酒存放多年後的香味提升很小。借雞生蛋的取巧工藝——翻沙,用坤沙酒第9次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藥,釀出的酒。「翻沙酒」生產周期短,出酒率高,品質差。
這樣的酒僅僅比酒精酒多一點醬味,自身不具備太多經濟價值,同時工藝控制不好會出現苦、糊等邪雜味。一些品牌的低端酒,其實用的就是這種工藝,掛羊頭賣狗肉的劣質工藝——串沙。此酒同時也叫串香,則是用坤沙酒第9次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蒸餾後的產品,產品質量差,成本低廉。市面上出售幾元到20幾元一瓶的醬香酒,基本都是這類產品。自從醬香的GB標準出臺後,使用此法釀造的酒,已經不符合醬香酒標準了。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醬香酒各種工藝之間的差別了。大家在網上看到的9.9元包郵的醬香型白酒,或者10元一瓶的醬香型白酒基本上就是串沙工藝釀出來的。
如果要問哪種工藝產出酒的質量最高?那必然是坤沙工藝。希望買到、喝的是最好的醬香酒,你一定要認準「坤沙」兩個字!如果您在尋找一杯價格實惠的口糧好醬酒那麼您一定要嘗一嘗貴州榮和純糧醬香酒!
坤沙工藝釀造的白酒有口皆碑。但並不是所有廠家都能夠採用這種工藝。
「榮和燒坊」還是郎酒的技術之源。據《古藺縣誌》第283頁記載,1925年,榮和燒坊派技師張子興指導僅1口窖池的郎酒廠按照榮和燒坊釀酒工藝生產醬香酒,郎酒廠才開始步入輝煌。 1984年,「榮和燒坊」在原榮和燒坊舊址附近按榮和燒坊傳統工藝恢復生產「榮和燒坊」酒。2013年3月,國務院將「榮和燒坊」烤酒坊、踩曲坊舊扯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年來,「榮和燒坊」酒分別榮獲首屆中國酒文化節文化品牌金獎、中國知名品牌、貴州省著名商標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