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不覺曉
7月中旬,由臺灣競爭力論壇主辦的2013臺灣幸福大調查結果公布,其中金門、連江、新竹、花蓮、苗慄榮登最幸福城市前5名,而金門縣今年再度在全臺22縣市中蟬聯冠軍,榮登最幸福城市。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離島縣市民的幸福感,都比臺灣本島縣市高,其中金門、連江、澎湖都在全臺最幸福城市前10名中。雖然此次金門再度榮獲臺灣地區最幸福城市,但其中缺水卻又成為該地繼續保持臺灣最幸福城市的最大挑戰。
據金門相關水務部門統計,金門每日用水約為4.2萬噸,其中民生用水為2.7萬噸,農業用水為1.5萬噸。日益提高的生產生活用水,導致該地區的用水缺口越來越大。目前金門用水的來源中,只有1.7萬噸由湖庫供應,其餘皆抽取地下水,每日超抽8千多噸,其已致使部分地區鹽化問題出現。另按照當前金門地區人口與經濟的發展速度來估算,從2015年起金門將出現每日缺水2萬噸的局面。對此金門縣「議會跨黨策進聯盟」則表示,若金門缺水現狀不儘快改變,那麼該地區的主要經濟命脈金酒公司即將受到威脅,從而可能出現高粱酒的量與質都會下降,因此希望臺灣當局開放金門從大陸買水。為及時解決金門的缺水問題,金門縣各部門負責人也是多次向臺灣當局提案,同時並多次到福建實地考察,擬定引水線路。
對於金門向大陸引水一事,臺灣當局一直以審核為由拖延,認為金門缺水問題還可通過其它方式來解決,如通過海水淡化或臺灣本島船運來處理。但這兩種方式相比大陸引水都有其不可取之處,如海水淡化不僅對技術要求高,同時成本也高;船運不僅操作不便,同時所運水量也非常有限。另外關於此事,臺灣島內部分綠營人士更是提出了質疑,認為從大陸引水,將造成金門安全上的漏洞。同時臆想出,大陸引來的水是「毒水」,其不但不能解決金門的缺水問題,反而會引發地區的不安定。由此,金門引水一事多次被臺灣當局擱置,得不到實質性的推進。
基於金門缺水現狀,大陸一直是積極對待,國臺辦多次表示,大陸一直關注金門缺水的問題,只要是對金門同胞有利的事情大陸都會全力地支持。為此大陸還派出相關專家就金門大陸引水線路的科學性做了審議,同時還配合金門派出的引水考察團共同就引水方式與線路進行了論證。但是臺灣當局對大陸的積極回應始終是冷對待,延緩金門引水案。
金門多次榮獲臺灣地區最幸福城市,這個幸福如果在缺水的威脅下,其估計也很難持續。加之金門地區也在轉型,其地區相關部門對外透露,金門未來將會打造成一個國際休閒島。那麼隨著遊客的大規模進入,地區用水會不斷攀升,這時如果水威脅還是沒解除,估計要實現休閒島的目標也比較難。同時,因兩岸交流的熱絡,來金門考察,準備投資的大陸商人也在增多,如連基本的用水都「捉襟見肘」,其地區要有大發展也困難。
缺水已成金門要實現快速發展,繼續保持臺灣地區最幸福城市而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為有效促成問題的解決,金門相關部門這些年積極奔走於兩岸。就在今年6月份上海舉行的兩岸兩會領導人第九次會談上,這一問題再次成為討論的一個焦點。經過兩岸雙方的研討,最後兩會就金門從大陸引水的問題達成了共識,並發表一份《海基會與海協會有關解決金門用水問題的共同意見》。由此有樂觀人士認為,這次兩岸達成的共識,表明了金門從大陸引水有了實質性的突破。但在隨後的7月份,臺灣「陸委會」在舉行例行記者會時,有相關媒體詢問處理進度時,「陸委會」發言人表示,臺灣「經濟部」有一個方案報告呈給「行政院」,如果「行政院」核定這個方案後,就會進一步去規劃後續溝通工作。但對於該方案的具體細節,發言人並隻字未提。這樣來看,臺灣當局可能仍為對該方案拍板。
水是生命之源,同時也是維繫一個地區生活生產所必需的資源。金門缺水,已是既定事實,同時目前又有一個最佳解決方案,如果臺灣當局對此仍是冷對,那麼終將耽誤金門的發展時機。金門已連續幾年成為臺灣地區最幸福的城市,缺水問題不應該成為金門發展的一個「擋板」,同時金門同胞要的幸福城市肯定也不是一個缺水的城市,但如今缺水的確已成金門保持臺灣地區幸福城市的最大挑戰。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