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縣被命名為「中國蝦稻米之鄉」
全縣稻蝦種養面積達39.7萬畝
華聲在線9月2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勇 通訊員 聶曉)近日在長沙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糧油展新聞發布會傳出消息,洞庭湖區的南縣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蝦稻米之鄉」。
近年來,南縣大力推廣達到國標一級大米的優質水稻品種,採取田間套養小龍蝦方式,發展「稻蝦共生」生態農業,全縣稻蝦種養面積達39.7萬畝,年產蝦稻米24萬噸。
南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武深樹介紹,在「稻蝦共生」種養生態系統中,稻田為小龍蝦提供活動空間,小龍蝦生長健壯;稻穀收穫後秸稈還田、冬季灌水,既肥水養蝦,又殺滅殘存害蟲,減少次年蟲害;小龍蝦的褪換甲殼和排洩物為水稻提供有機肥料,更重要的是,蝦的生存制約了田間農藥化肥的施用,使「綠色水稻」和「綠色水產」協同發展。在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稻蝦共生模式下,生產出來的蝦稻米,是生態米、安全米、放心米。
為確保蝦稻米品質,南縣組織編制了由省質監局發布的《稻蝦生態種養技術規程》。2017年,省「優質糧油工程」項目發布首批4個「湖南好糧油」團體標準,其中之一就是「蝦稻米」。目前,南縣正嚴格按照操作有規範、過程有記錄、產品有標識、市場有監管、質量可追溯的「四有一可」標準化生產要求,推進稻蝦標準化種養、大米標準化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