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青年】80後「新農人」蔡文君的「幸福計劃」

2021-01-09 央廣網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到安吉天荒坪鎮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

    「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特別策劃了大型融媒體系列報導《山中青年》,今天推出第九篇《蔡文君:讓農民「做個幸福的人」》。

 

  央廣網金華8月12日消息(記者張國亮 杜金明 魏煒 金華臺方靜萍 李靜 通訊員張新宇)峰巒重疊環繞,山路蜿蜒曲折,今年超長的梅雨季將大山裡的樹木洗得更加青翠欲滴……這是記者來到浙江省磐安縣盤峰鄉採訪時的第一感受。

  盤峰鄉的村莊散布在大山深處,鄉裡2/3以上的農民常年在外務工,留守鄉裡的主要是年邁體弱、身體殘疾及文化程度偏低的村民,他們面臨著「外出務工無門路,在家創業缺資金」的窘境。而如今的盤峰鄉卻從一個落後山鄉,變成浙江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地方之一,全鄉農民人均年收入從2012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2019年的20000多元。這背後究竟蘊藏了什麼秘密?

  這一切的改變,都得從一個叫蔡文君的人說起。蔡文君,80後「新農人」,磐安「我的幸福計劃」總設計師,浙江品尚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2012年,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盤峰鄉引入工商資本參與鄉村發展,鼓勵各界人士投身鄉村建設,蔡文君就是其中的領頭雁。

蔡文君(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幸福計劃1.0版 從土法種養到現代銷售 幸福滋味「來敲門」

  黃土泥房、小橋流水、翠竹搖曳……盤峰鄉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達87%,但山高路遠,遠離縣城,以前是磐安縣最偏遠落後的鄉村。由三個鄉合併而來的盤峰鄉(2018年2月,磐安縣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盤峰鄉、維新鄉、高二鄉建制,合併設立新的盤峰鄉),人口不足五千人,之所以曾經稱為「高二」,是因為磐安縣第二高峰位於此地而得名,因為海拔高,被稱為磐安的「西藏」。

  作為土生土長的「高二」人,在山外,蔡文君的事業發展得風風火火,在上海、杭州、金華等長三角地區建立有完善的農產品銷售網絡。2012年初,為幫助家鄉發展,蔡文君回到高二鄉下初坑村。談到回村時的感受,他說:「全村14戶人家光露天廁所就有13處,村民家裡都很窮,沒電視,沒冰箱,但卻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我。村民非常淳樸,對我觸動很大,就暗下決心要讓他們的日子好起來,過上幸福的生活。」蔡文君的「我的幸福計劃」由此誕生。

  作為典型的山區農村,原來高二鄉的51個自然村,大部分都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可耕種的土地資源都散落在環抱的群山中,村民仍保留著傳統的耕作方式,怎麼樣才能實現村民的增收致富?

  「這裡的空氣、水質、土壤都是純天然無汙染的,很適合發展綠色生態有機農產品種養,但山林耕地零散,難以發展規模農業。」經過反覆論證、研討,從2012年4月開始,令人振奮的「我的幸福計劃」正式實施。

  記者在下初坑村採訪時了解到,「我的幸福計劃」是依託農民房前屋後有限的土地資源,由蔡文君的公司免費提供優質種子、豬苗、小雞仔等,採用「政府搭橋+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先與村民籤訂種養合同,堅持以傳統農耕方式生態種養,農產品成熟後再由蔡文君公司以高出市場價格統一收購,最後通過蔡文君公司自有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將這些優質生態農產品送到城裡人的餐桌上。

高二營地公園的雲海縹緲如畫(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稻穀收購價2.8元1斤,普通米市場價才2元,不可能啊!」高二鄉村民郭林明起初怎麼也想不通。剛開始,也有人說,蔡文君就是個騙子,稻穀比米貴,忽悠誰呢?

  但是,事實證明,原生態的高山水稻,口感香甜軟糯,在城市中的銷售價可以高達8元1斤。作為「我的幸福計劃」的第一批受益者,郭林明看到了希望:「沒參加蔡總的項目之前,我種水稻每年收益才兩三萬元。剛開始種10多畝,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我一共種了50多畝,預計收入能達到13到15萬元。」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採用傳統農耕的生態種養方式,以全新的銷售渠道進行加持,對這個偏遠落後的山村產生了奇效!「我的幸福計劃」開始實施當年,就吸引了近400戶農戶參與,人均增收1100多元。

高二營地公園裡民宿整齊排列(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幸福計劃2.0版 從農旅融合到返鄉熱潮 山村有了煙火氣

  看到首批參與的農戶都增收了,其他農戶坐不住了,「我的幸福計劃」聲名遠播,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進來。但是,高二鄉可用於耕作的農田也逐漸趨於飽和,另外,「五水共治」等環保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客觀上限制了農戶的無序化規模生產。如何持續擴大增收?這道難題又擺在了蔡文君的面前。

  「將城裡人引過來!」這是蔡文君給出的答案,「城裡人對綠色生態的環境嚮往已久,他們來了,就需要吃、住、玩等等服務。」蔡文君的想法與當時農村農旅融合的政策趨勢不謀而合。

  炊煙嫋嫋,雞犬相聞,下初坑村恬靜地臥隱在山的環擁之中。2014年,蔡文君著手將下初坑閒置的10間泥土房租下來,租期30年。經過一番改造,10棟各具特色的鄉間民宿在當地引起了轟動,蔡文君還為民宿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泥廬。

  「這些本來是豬圈、牛舍、柴火房……像我們這樣的泥牆屋,竟然還有人會出錢來租?」當聽到蔡文君要租用她家房屋時候,今年54歲的下初坑村民張蘇琴大惑不解。經過蔡文君的遊說,她爽快地將一間「正屋」和一個豬圈出租給他們,拿到了她家歷史上首筆房屋出租收入——3.6萬元錢。

 

高二營地公園內種植的花海(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2016年,下初坑「泥廬」正式開業,天然氧吧的環境、頗具鄉愁特色的民宿,一下子抓住了城裡人的心。「泥廬」漸漸名聲鵲起,前來旅遊住宿的遊客日益增多。

  根據蔡文君的設想,「泥廬」專營住宿,將經營農家樂的餐飲效益留給農戶。蔡文君一家一戶地去鼓動村民開辦「農家樂」,剛開始,村民普遍認為,這窮鄉僻壤怎麼可能有人來吃飯,不要做夢了。

  「不要怕,你們先幹!」張蘇琴和丈夫戰戰兢兢地按照蔡文君的吩咐,在村裡第一個搞起了叫做「自家人」的農家樂。張蘇琴做菜,食材全部是自家的產出,農村原汁原味的燒法讓食客贊口不絕!良好的口碑不脛而走,回頭客摩肩擦踵。

  因為「泥廬」,因為「我的幸福計劃」,下初坑村貧苦的命運,得到徹底扭轉。下初坑的14戶人家,有13戶都回來搞種養殖或農家樂,人均收入也從2015年的5500元增長到2019年36358元,甚至還有仙居等地的「外鄉人」紛紛趕來創業和投資!張蘇琴的農家樂,2019年營業額達到40多萬元,去年外出打工的兒子也回來幫忙了,幸福的滋味湧在她的心頭。

下初坑村「泥廬」民宿內房間裝修別具特色(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幸福計劃3.0版 從經營村莊到經營山水 幸福日子更紅火

  2017年,「我的幸福計劃」再次迎來升級,蔡文君啟動了以高二營地公園為代表的幸福裡農旅文化產業園建設。經過全面的產業規劃,產業園正在打造浙中萱草園、萱草民宿、成立浙中萱草產業研究院,計劃啟動建設年產2000噸健康食品加工生產線……

  從下初坑村出發,沿著蛇形崎嶇的山路前行,茂密青翠的山林散發甜美醉心的氣息,一路海拔也從300米提升到800米以上,行至山頂,一排排沿山頂而建小木屋剎那間映入眼帘,這是蔡文君為未來規劃的幸福計劃3.0版本——高二營地公園。

  在這裡,山花爛漫、可住可玩,有省級高山溼地公園「七仙湖」和大片野生高山杜鵑,還有民間各種美麗的傳說,讓八方遊客流連忘返。在大山裡,蔡文君構建的幸福田園、幸福家園、幸福學堂、幸福公社……幸福的印記在山鄉隨處可見。

  「引進『我的幸福計劃』這樣的工商資本投資,不僅省下了政府的扶貧資金,還不會產生『懶漢』,把原有政府『輸血』式扶貧改為『造血』式扶貧,讓農民在家門口賺錢。」盤峰鄉黨委書記陳濱潮說。

  在磐安,僅蔡文君公司實施的「我的幸福計劃」,就帶動了全縣偏遠地區約3000多戶散戶共10000多人實現家門口增收,每年增收總額在1500萬以上。

  「由於幸福計劃的示範和啟發,這種模式在磐安其他鄉鎮和地區,都得到有效推廣和複製,成為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時任磐安縣副縣長陳新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來,磐安民宿、農家樂遍地開花,磐安的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得到深度開發,在金華甚至在浙江都走在了前列。

下初坑村部分農家樂外景(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要讓農村發展富裕起來,人才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偏遠地區低收入脫貧工作,一定要充分發掘本地帶頭人。」陳新森對「我的幸福計劃」這個成功案例,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從2017年開始,為扶持農村創業創新領軍人才,浙江省實施「3030」新農人行動計劃。計劃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載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補助、基金投資等多種扶持方式,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省培育30名30歲左右,有志向、懂技術、會經營、敢闖敢幹的農業創業創新領軍人才。蔡文君正是入選者之一,蔡文君可獲得省財政連續三年每年不高於500萬元的項目支持,享受政策性信貸額度擔保,高二營地公園正是「3030」計劃在山鄉的最新實踐。

  「從最早傳統訂單農業、生態農產品種養殖,發展到民宿、農家樂,再到目前的農旅融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晃9個年頭過去了,當初想乾乾不成、覺得幹不了的都實現了!」蔡文君頗為感嘆地說,「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夢想,有了『我的幸福計劃』,落後山區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獲得幸福,老百姓即使富裕了,但還能保留最初那份幸福的本真。」

  對於未來的發展,蔡文君也早有計劃,「幸福計劃未來的組織方式,是培養一大批有能力有專業的農村帶頭人,帶領所有農民致富。這種以家庭戶為單位組織生產,在偏遠山區農村尤其有效。」

  都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蔡文君說:「山還是那座山,綠水青山通過轉換,才能變成金山銀山,『我的幸福計劃』,就是這關鍵的轉換渠道。」

相關焦點

  • 金華這個地方這些人火了!這兩天各大主流媒體紛紛聚焦!
    一個山中青年改變了這一切。廿玖間裡的創辦使得新光村成功實現了產業轉型,也讓村民們看到了鄉村發展的希望。 虞宅鄉黨委書記陳鵬進時常和陳青松一起探討鄉村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80後的陳青松認為,鄉村的發展一定需要大學生、年輕人的回歸,這一點得到了作為90後的陳鵬進的極大認同。
  • 先天劣勢化後發優勢 浙江山鄉唱響富民「幸福三部曲」
    經過調查與商討,鄉政府與蔡文君決定從傳統農業入手,改變農民傳統耕作效率低、收入少的難題,即採用代種養模式,由蔡文君的公司統一提供種苗、豬苗等,由農民種養後再由公司回購,最後將這批優質弄產品呈獻給消費者。  蔡文君給這項工程起了一個頗為接地氣的名字——「我的幸福計劃」。「就是想讓鄉親們能夠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收穫幸福。」蔡文君說。
  • 【山中青年】陳青松:村裡的「商業」不商業
    「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特別策劃了大型融媒體系列報導《山中青年》,今天推出第八篇《陳青松:村裡的「商業」不商業》。如今,新光村村民增加到一兩百人,年收入幾十萬的村民比比皆是,村集體資產從負債到現在有200多萬的盈餘……這一切都和一個叫陳青松的山中青年密切相關。
  • 80後「新農人」胡順天:創建廣東省首個新農人人才驛站
    大部分直播網紅來自城市,短暫的直播結束後馬上就要回到城裡,可農村、農民的事業還要繼續,怎麼辦?農村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人才,屬於自己的『網紅』,由內而外去變革、升級。」胡順天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說。     事實上,培育新農人網紅、培養一村一網紅等工作,胡順天率領梅州市新農人人才驛站,一直在開展中。
  • 【山中青年】朱雯倩:一片香榧林 兩代香榧人
    「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特別策劃了大型融媒體系列報導《山中青年》,今天推出《朱雯倩:一片香榧林 兩代香榧人》。  2012年9月,虞宅鄉橋頭村率先成立林地股份合作社,朱筱洪嘗試通過成立林地股份合作社的方式承包橋頭村2658畝林地種植香榧,林權改革中林地變股份、林農變股東、收益有分紅。
  • 廣東80後「新農人」胡順天:建特色人才驛站 助有志青年振興鄉村
    原標題:廣東80後「新農人」胡順天:建特色人才驛站 助有志青年振興鄉村   2011年回鄉發展,2018年開啟
  • 「山中青年」越過山丘
    久久為功,時代記錄下的影像裡,有一群人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山水間,年輕的他們走來了,留下了。他們的事業「新潮、時尚、國際化」,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兩山理念」的碩果,更看到了未來。「兩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中國之聲推出系列策劃《山中青年》11日推出《越過山丘》。
  • 后稷故裡「新農人」
    「我們與交大附小共建『農科研學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就是想引導學生們了解農業、學習農作、珍惜糧食,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幫助他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起創建研學基地的初衷,菲格莊園創始人方瑜侃侃而談。 這位來自浙江金華的80後小夥兒與楊凌淵源頗深,2017年,方瑜作為浙江商會代表赴楊凌參加農高會。
  • 打工人和新農人誰更幸福?美國上班族也要逃離城市了
    這一話題向來飽受爭議,在這幾年美食博主李子柒走紅後尤甚。 今年「打工人」一詞橫空出世並迅速爆火,引發諸多上班族對自己的調侃。近日,網上又有一個話題,#打工人和新農人誰更幸福#,歸隱田園的新農人古月表示,鄉下生活讓她感受到了之前在城市裡感受不到的平靜和專注,也讓她的消費欲望降低。
  • 一位80後桃農的酸甜苦辣 凌晨3:20就得起床摘桃
    十餘萬畝果林,又見桃子新紅一位80後桃農的酸甜苦辣□記者劉磊報導 桃農宋增國正在搬運鮮桃每年七八月份,大量桃子集中上市,也拉開了一年一度桃子的銷售大幕,南來北往的客商雲集桃產地,好不熱鬧。8月20日3時20分,天將亮未亮,公雞打過一遍鳴,沂源縣大張莊鎮福峪村桃農宋增國,簡單扒拉了兩口麵條,來不及捯飭,與父親宋丙武打過招呼後,便披上雨衣、扛起傢伙事,直奔桃園。「開花結果最忌下雨冰雹天,打落果子影響收成不說,雨水多也影響果子口感。」
  • 西南大學:8個領域18項計劃建設新農科
    光明網重慶6月28日電   6月28日下午,西南大學召開新農科本科教育創新行動計劃啟動會。《農科本科教育創新行動計劃》明確學校將加強農業情懷教育,著力構建新時代綜合性大學框架下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農科人才培養體系。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一是要以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和一輩子幸福為中心,以培養社會責任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創新力、全球勝任力為重點,重構人才培養體系,實施個性化培養,推進產學研協同育人,培養知農愛農的一流創新創業人才。三是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構建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的新農科集群,為促進天藍山青水淨、食品安全、生活恬靜的美麗幸福中國作出歷史性新貢獻。
  • 【山中青年】周功斌:探出深山致富路
    「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特別策劃了大型融媒體系列報導《山中青年》,今天推出第十篇《周功斌:探出深山致富路》。  從單位辭職後,沒有了收入來源,他初步估算了「螞蟻探路」項目至少需要20多萬元的啟動資金。周功斌跟妻子商量後,把五十多平的婚房賣了,將妻子和女兒送回娘家住。辭了公職,賣了婚房,一向通情達理的丈母娘終於忍不住了,和周功斌大吵了一架。
  • 芬香社交電商實行助農計劃 打贏「助農戰疫」
    原標題:芬香社交電商實行助農計劃 打贏「助農戰疫」   非常時期,農產品
  • 「山中青年」竹海風鈴
    久久為功,時代記錄下的影像裡,有一群人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山水間,年輕的他們,走來了,留下了。他們的事業新潮時尚國際化,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兩山理念」的碩果,更看到了未來。「兩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中國之聲推出系列策劃《山中青年》12日推出《竹海風鈴》。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拼多多宣布新一輪10萬新農人培育計劃
    作為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受邀電商企業,也是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戰略合作電商平臺,拼多多受邀由多位新農人代表參加了此次主會場活動。活動當天,拼多多宣布,隨著新農人正在成為中國農產品上行越來越重要的力量,平臺將開啟新一輪的10萬新農人培育計劃,為豐收節的啟動和中國農業的發展持續助力。
  • ...80後黨支書「當家」幸福家園-鄭麗娟 幸福家園 西子灣 80後 黨...
    工作之餘,鄭麗娟時常走訪小區高齡老人。/受訪者供圖  東方網5月8日消息:「共建美麗西子灣」微信群不時閃動著新消息,松江西子灣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鄭麗娟拿起手機,認真翻看著居民們提出的一條條建議。  這位「80」後黨支部書記欣喜地說:「當初大膽地探索『微治理』模式真的做對了。叔叔阿姨們唱歌跳舞不算自治,讓居民們積極參與社區管理,愛自己的家園,這才叫自治。」
  • 西南大學:8項行動18項計劃全力打造新農科
    在《安吉共識——中國新農科建設宣言》發布一周年之際,6月28日下午,西南大學召開新農科本科教育創新行動計劃啟動會。重慶市教育委員會、農業農村委員會領導到校出席會議並講話。
  • 陝西楊凌:農科城裡的「新農人」
    陝西楊凌把正在壯大的這群年齡輕、學歷高、技術強、觀念新的新型農業從業者叫「新農人」。結果顯示,氮元素超標80%。農莊老闆立刻叫停了氮肥計劃。政府機構也來了。某農林水利局電話諮詢土地問題。「也許是他們覺得還行吧,又邀請我們去講講,後來就說有個項目邀我們去做,就這樣慢慢做起來了。」姜義亮說。
  • 清遠90後壯族女孩淘寶直播助農脫貧 返鄉創業培育更多的新農人
    編者按:新農人主播大賽已經開啟,羊城晚報和淘寶直播聯合尋找最會帶貨的新農人主播!想要成為閃亮新主播?私信羊城晚報微博,說出你的「新農活」故事,我們將和你取得聯繫,讓更多人跟著你的鏡頭看到田地裡的你,為你的直播間加碼助力!以下是「連山九妹」分享的「新農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