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那場席捲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怎樣改變了藝術史的走向

2020-12-08 騰訊網

「 藝 術 長 安」

西班牙大流感中的人們

1918年至1920年間,西班牙大流感曾席捲全球,甚至波及偏遠的太平洋島嶼和寒冷的北極地區,總共感染了全世界大約5億人,佔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一,造成大約2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這次瘟疫除了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對於藝術界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兩位繪畫大師——斯塔夫·克林姆特和埃貢·席勒,就是被這次流感奪去生命的。

克裡姆特《吻》

克裡姆特是維也納「分離派」的開山鼻祖。這個藝術流派將油畫引向裝飾風格,追求繪畫表現功能的「實用性」和「合理性」。

克裡姆特的繪畫創作,常常採用羽毛、金屬、玻璃、螺鈿、寶石甚至黃金等材料,使得畫面富於繁花燦爛的裝飾美。

克裡姆特《生命之樹》

女人和風景是他最擅長的繪畫主題。他筆下的女人,扭曲、修長、變形,似有淡淡的憂傷,服飾以及整個畫作的背景都被滿滿填充進抽象的幾何圖案,畫面瀰漫出濃烈的抽象、象徵和神秘主義氣息。

1918年,56歲的克裡姆特因西班牙流感而身故。

席勒自畫像

席勒是克裡姆特的得意門生。他的畫有著神經質般的線條和強烈的對比色彩。在他最常表現的肖像與人體主題之下,人物身體姿態的獨特讓人莫名感受到緊張不安的騷動情緒。

席勒《垂死的愛迪絲·席勒肖像》

1918年10月,席勒的妻子、懷孕六個月的愛迪斯因西班牙流感去世,三天之後,席勒也因同樣的病去世,年僅28歲。

當時的席勒,正處於創作的一個高峰期。婚後平靜的生活使席勒的繪畫風格相較往昔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線條更加柔和,色彩也更加明朗。

另兩位繪畫大師——愛德華·蒙克和皮特·蒙德裡安,則因這次流感,迎來了創作靈感的迸發。

蒙克《吶喊》

蒙克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他強烈、呼喚式處理心理苦悶的手法曾對20世紀初的德國表現主義產生重要影響。《吶喊》是他最廣為人知的名作,畫中一位猶如幽靈的人物站在峽灣旁,神情驚恐地以雙手捂著耳朵,被視為傳遞出現代社會人們的焦慮和苦悶。

蒙克《西班牙流感後的自畫像》

蒙克1918年其實曾「中招」西班牙流感。他幸運地挺了過來,通過一系列自畫像和素描作品,他將這場流感帶給人們的恐懼傳遞出來,甚至能讓觀者從中看到無聲的尖叫。

蒙德裡安格子畫,1921

蒙德裡安最是以格子畫聞名——不畫實物,而把繪畫語言限制在一些最基本的因素上,比如直線、直角、紅黃藍三原色、白灰黑三非色。他的格子畫儘管簡單,卻被認為創造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秩序與均衡之美,透過那些直角仿佛可以靜觀萬物內部的安寧。

1918年,蒙德裡安也曾感染西班牙流感,病症持續了數月。而在養病的這段時間裡,蒙德裡安反而格外安心地在自己的工作室裡進行繪畫創作。

蒙德裡安作品,1919

蒙德裡安在1929年給友人的信件中寫道:「當我染上流感時,我注意到一個人可以多麼極不情願地變得全神貫注,而且隨之而來將有更好的藝術品出現。」

養病的這段時期的確對蒙德裡安的繪畫產生了幫助。蒙德裡安藝術風格上最為關鍵的轉變,正是自1919年開始的,他使用更基本的元素創作(直線、直角、三原色)組成抽象畫面。

藝術家 | 藝術品 | 藝術長安 | 藝術生活

本文內容,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不確定作品真偽

圖片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西班牙大流感:102年前的超強瘟疫,曾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
    自1918年的那場西班牙大流感之後,時隔僅102年後的今天,病毒再次襲來,但是很顯然歐洲人民面對疫情的態度同102年前的那場大流感一樣麻木。相比於現如今的新冠疫情,那102年前的那場流感又究竟有多嚴重呢?
  • 百年前大流感:印度一個習俗致1700萬人死亡,恆河屍體堵塞
    文/快哉風你能想像一場流感能讓一個國家死亡多少人嗎?100年前肆虐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給出了駭人聽聞的答案。1918年3月始爆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西班牙流感,短短三年裡,在全球範圍內感染了五億人,奪走了5千萬至1億人的生命,可能超過兩次世大戰死亡人數的總和。圖:西班牙大流感時期的病房這其中,印度的死亡人數最高:大約1700萬,相當於國家總人口的5%。
  • 西班牙流感:歷史上最致命的大流感
    1918年,一種稱為西班牙流感的流感毒株引起了全球大流行,它蔓延迅速,年輕,年老,患病和其他健康人群均被感染,至少有10%的患者死亡。關於該疾病造成的確切死亡人數的估計數量不盡相同,但研究者認為它已感染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並造成至少5000萬人死亡,使其成為現代歷史上最致命的大流行病。
  • 百年前大流感橫掃世界殺死近億人!對今天的我們有何啟發?
    中國搜索訊 1918年橫掃世界的大流感被稱為「全球性世紀瘟疫」,據說有5千萬到1億人喪生,約是當時世界人口的5%。在過去的100年中,歷史學家和科學家關於當年大流感的起源、傳播等提出了多種假說,許多人因此也產生了不少誤解。
  •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17億人有10億人感染,當時中國怎樣?
    在100多年前,也就是1918年,確實爆發了全球性的大流感傳染病,毫不誇張的講,這一次的傳染病是全球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全球將近10億人被感染,而死亡人數更是高達大約5000萬人,可想而知,這次的流感有多麼恐怖。
  • 關於西班牙流感的一些事實:人類史上最致命的大流行
    1918年,一種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的流感病毒引起了全球大流行,並迅速蔓延,肆意殺戮。年輕人、老年人、病人和其他健康的人都受到感染,至少10%的病人死亡。 該流行病迅速流行,席捲全球。 1918年8月,六名加拿大水手在聖勞倫斯河上死亡。 同月,瑞典軍隊,該國平民以及南非勞動人口中都報告了病例。
  • 西班牙大流感,提前終結一戰,讓十億人感染,幾千萬人失去生命
    靠販賣武器大賺特賺的美軍確實來了,但和他們一起登上歐洲大陸的,還有一種可怕的病毒:西班牙流感病毒。 其實,"西班牙流感"並不源自西班牙,"零號病人"也並非發生在西班牙。 之所以將這場人間劫難,以西班牙冠名,是因為在戰火紛飛之中,為了提高軍隊勝率,英法美德等參戰國,均實行了極為嚴格的新聞管制。
  • 上世紀西班牙流感,造成5億人感染,數千萬人死亡,是如何消失的?
    一百年前,出現了一起流行全世界的流感,使當時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受到感染。流感帶走了多少死亡人數至今無確切數字,根據研究估計2500萬到1億人死亡。因為流感盛行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國封鎖不利消息,西班牙中立沒有參戰如實報導流感實情,於是不少參戰國對內宣稱是「西班牙流感」。
  • 「西班牙流感」最先在美國堪薩斯州軍營發現,為何卻以西班牙命名
    爆發於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可以說是近代以來最為嚴重的疫情之一,先後在全球造成了近10億人感染,至少5000萬人死亡。這次流感的爆發可以被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一波有記錄的流感,發生於美國的堪薩斯州軍營,然而這次流感卻被稱為「西班牙大流感」,這又是為什麼呢?
  • 一戰的大流感:起源於美國卻甩鍋西班牙 歐美各國因隱瞞終食惡果
    【環球時報】面對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西方多國反應遲緩,錯過了中國以巨大代價贏得的時間窗口。這些令人扼腕的舉動不禁讓人想起百年前的1918年流感大流行。當時歐美國家同樣因為各自的算盤選擇「捂蓋子」,最終導致疫情全球蔓延,造成數千萬人喪命。
  • 「健康關注」中國百年來發生的重大流感疫情
    【健康關注】中國百年來發生的重大流感疫情阻擊疫情 田蕾 作甘肅日報特邀撰稿人 王志祿>1918年流感大流行1918年由H1N1病毒感染所致的西班牙大流感迅速波及全球,估計全球有10億人感染,並因其具有高致死性,流感導致全球4000萬-5000萬人喪生,估算病死率為2%。
  • 讀《大流感》:生命就是對抗腐朽
    西班牙大流感,有的人稱之為The GREAT INFLUENZA,也有人稱為The Plague of the Spanish Lady,用「西班牙女郎」來代指這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瘟疫。這場瘟疫殺死了數千萬乃至上億人,抹去了當時全球人口的5%以上。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時候,拿起約翰·巴裡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讀一讀102年前的史實,自然是為了溫故知新。
  • 凋零秋日,他們被1918年大流感帶走
    100多年前,一場可怕的流感席捲了整個世界,並最終造成了駭人的後果,至少5000萬人倒在了它的魔爪之下。英國史家凱薩琳·阿諾德在充分研究那個時期原始檔案的基礎上,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籠罩在流感陰霾下的世界,讓我們走入流感中普通人的生活圖景。當瘟疫來襲,無人能夠置身事外。本文為《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書摘。
  • 豬流感、1918大流感、伊波拉...這些疾病的名字不僅表達恐懼,還有...
    她最新的一本著作是 2017 年出版的《蒼白騎士: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以及它是如何改變世界》。目前,斯平尼居住在法國巴黎。Laura Spinney由 授權《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你可以在 Twitter 上關注。本文AEON他們還記得 1918 年大流感嗎?一個世紀前,那場流感席捲全球,導致全球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病毒。
  • 上一次全球疫情大流行之後的旅行情況
    從1918年到1919年夏天,這種以前未知的致命流感病毒席捲全球。由於它的名字,許多人認為這種20世紀的大流行始於西班牙。但是,儘管有幾種理論指向歐洲,中國或美國的其他地區,但其起點尚未得到證實。之所以命名西班牙流感,是因為西班牙媒體及時,徹底地報導了該病毒,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他歐洲國家仍然遭到媒體停電。
  • 政事堂:英國、南非新冠病毒大突變,難道要重複1918年西班牙第大流感,第二波才是最狠的導致幾千萬人死亡?
    新冠病毒全世界流行都快一年了,大家都麻木了,覺得也就那麼回事了,結果這兩天又曝出這麼個大新聞。        這消息一出來,一些人立馬想到了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那次流感是分三波持續時間兩年,殺傷力最厲害的是病毒變異後的第二波,導致5千萬人以上死亡。
  • 東京辦展紀念100年前西班牙流感疫情下的安特衛普奧運會
    新華社東京12月1日消息,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特別展覽本月1日在日本奧林匹克博物館舉行,以紀念這屆100年前在全球流感疫情下籌辦的奧運會。安特衛普奧運會是第七屆夏季奧運會,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創痛和「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陰影下籌辦的,賽會的舉辦某種程度上象徵著人類從災難中恢復元氣。據估計,1918年開始的「西班牙流感」困擾全球近兩年,造成數千萬人死亡。
  • 甲型H1NI流感疫情已滿足全球大流行條件
    專題:全球阻擊甲型H1N1流感  流感即將全球大流行?  世衛組織將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從四級升到五級,強烈顯示即將發生大流行  核心提示:世界衛生組織4月29日晚在日內瓦宣布,將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從4級提高到5級。世衛組織的流感大流行警告共分6個級別,第5級意味著同一類型流感病毒已在同一地區至少兩個國家人際間傳播,並造成持續性疫情。
  • 研究:COVID-19跟1918年西班牙流感一樣致命
    但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篇新分析文章提出了一種新的衡量標準來比較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與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新冠流感大流行,而得出的結論是COVID-19跟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一樣致命甚至可能更致命。
  • 藝術品數位化浪潮席捲全球博物館
    然而,隨著近期國際各大博物館、藝術機構將藝術品數位化提上日程的頻繁舉動,不得不讓人產生聯想:隨著數位化的普及,人們可以在線觀賞更多的藝術品,全球博物館是否正在籌措一場數位化的狂歡?博物館又將步入怎樣的未來?  開放資源:讓人們更容易地親近藝術   谷歌的「藝術計劃」(Art Project)可以說是目前最知名的藝術品數位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