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 術 長 安」
西班牙大流感中的人們
1918年至1920年間,西班牙大流感曾席捲全球,甚至波及偏遠的太平洋島嶼和寒冷的北極地區,總共感染了全世界大約5億人,佔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一,造成大約2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這次瘟疫除了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對於藝術界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兩位繪畫大師——斯塔夫·克林姆特和埃貢·席勒,就是被這次流感奪去生命的。
克裡姆特《吻》
克裡姆特是維也納「分離派」的開山鼻祖。這個藝術流派將油畫引向裝飾風格,追求繪畫表現功能的「實用性」和「合理性」。
克裡姆特的繪畫創作,常常採用羽毛、金屬、玻璃、螺鈿、寶石甚至黃金等材料,使得畫面富於繁花燦爛的裝飾美。
克裡姆特《生命之樹》
女人和風景是他最擅長的繪畫主題。他筆下的女人,扭曲、修長、變形,似有淡淡的憂傷,服飾以及整個畫作的背景都被滿滿填充進抽象的幾何圖案,畫面瀰漫出濃烈的抽象、象徵和神秘主義氣息。
1918年,56歲的克裡姆特因西班牙流感而身故。
席勒自畫像
席勒是克裡姆特的得意門生。他的畫有著神經質般的線條和強烈的對比色彩。在他最常表現的肖像與人體主題之下,人物身體姿態的獨特讓人莫名感受到緊張不安的騷動情緒。
席勒《垂死的愛迪絲·席勒肖像》
1918年10月,席勒的妻子、懷孕六個月的愛迪斯因西班牙流感去世,三天之後,席勒也因同樣的病去世,年僅28歲。
當時的席勒,正處於創作的一個高峰期。婚後平靜的生活使席勒的繪畫風格相較往昔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線條更加柔和,色彩也更加明朗。
另兩位繪畫大師——愛德華·蒙克和皮特·蒙德裡安,則因這次流感,迎來了創作靈感的迸發。
蒙克《吶喊》
蒙克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他強烈、呼喚式處理心理苦悶的手法曾對20世紀初的德國表現主義產生重要影響。《吶喊》是他最廣為人知的名作,畫中一位猶如幽靈的人物站在峽灣旁,神情驚恐地以雙手捂著耳朵,被視為傳遞出現代社會人們的焦慮和苦悶。
蒙克《西班牙流感後的自畫像》
蒙克1918年其實曾「中招」西班牙流感。他幸運地挺了過來,通過一系列自畫像和素描作品,他將這場流感帶給人們的恐懼傳遞出來,甚至能讓觀者從中看到無聲的尖叫。
蒙德裡安格子畫,1921
蒙德裡安最是以格子畫聞名——不畫實物,而把繪畫語言限制在一些最基本的因素上,比如直線、直角、紅黃藍三原色、白灰黑三非色。他的格子畫儘管簡單,卻被認為創造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秩序與均衡之美,透過那些直角仿佛可以靜觀萬物內部的安寧。
1918年,蒙德裡安也曾感染西班牙流感,病症持續了數月。而在養病的這段時間裡,蒙德裡安反而格外安心地在自己的工作室裡進行繪畫創作。
蒙德裡安作品,1919
蒙德裡安在1929年給友人的信件中寫道:「當我染上流感時,我注意到一個人可以多麼極不情願地變得全神貫注,而且隨之而來將有更好的藝術品出現。」
養病的這段時期的確對蒙德裡安的繪畫產生了幫助。蒙德裡安藝術風格上最為關鍵的轉變,正是自1919年開始的,他使用更基本的元素創作(直線、直角、三原色)組成抽象畫面。
藝術家 | 藝術品 | 藝術長安 | 藝術生活
本文內容,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不確定作品真偽
圖片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