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江戶時代的大眾美術」講座在京舉行

2020-12-16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浮世繪——江戶時代的大眾美術」講座在京舉行

  4月24日下午,日本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主任學藝員、浮世繪學者長井裕子在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進行題為「浮世繪——江戶時代的大眾美術」講座。

  新華網日本頻道北京4月25日電 4月24日下午,日本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主任學藝員、浮世繪學者長井裕子在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進行了題為「浮世繪——江戶時代的大眾美術」講座。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師生及各界日本文化愛好者等近百人到場聆聽。

  長井裕子首先介紹了浮世繪興起的時代背景。她說,17世紀初,德川家康統一了日本,使日本進入沒有戰爭的和平時期,人民能夠安居樂業享受生活。於是,一種表達當時人們所關心的戲劇、時尚、旅行等內容的繪畫方式誕生了,那就是浮世繪。

  據長井裕子介紹,浮世繪分肉筆浮世繪和木版畫兩種:肉筆浮世繪由作者手繪完成,價格較高;而通過木版畫形式製作而成的浮世繪可以大批量生產,價格低廉,因此普通民眾也可以輕鬆購買。在當時被稱為世界藝術中心的歐洲,藝術品還只供王公貴族等富裕階層欣賞。而在同時期的日本,普通民眾則可以享受到繪畫藝術帶來的樂趣了。

  19世紀,被引入歐洲的浮世繪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並形成被稱為japonisme的日本風潮。當時的歐洲繪畫多為戰爭、宗教、貴族肖像等內容,少見像浮世繪這樣描繪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因此,浮世繪也對馬奈、羅特列克、德加、雷諾瓦、惠斯勒、莫奈、梵谷等歐洲畫家的藝術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莫奈的《穿和服的女人》、梵谷的《花魁》等名作中都不乏日本浮世繪的影子。

  長井裕子還利用PPT為觀眾展示了美人畫、相撲畫、風景畫、怪異畫等題材各異的浮世繪作品,並一一進行精彩講解,傳遞了日本浮世繪獨特的魅力。(張一)

相關焦點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原創 王京 活字文化從盛夏到深秋,長達四個月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可能是又一個讓你愛上魔都的理由。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是一種非常適合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
  • 【日】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 站在中國看世界:走進浮世繪 欣賞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
    然而當你漸漸走入浮世繪的世界時,你會發現這已經完全不是一種藝術形式所能概括和形容的。但凡對浮世繪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浮世繪是指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以描寫風景和百姓風俗為主題的版畫。然而正是這種起源於春畫的民間風俗畫經過長期的發展和融合,形成了豐富的表現形式和極其複雜題材,確實為人嘆為觀止。
  • 大藝術家 | 浮世繪其實是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這個時期浮世繪進入繁盛時期,這位行走的江戶時代「美圖秀秀」當選女人最愛畫師,因為他會在自己的畫裡將嬌小的日本女子硬生生拔成八、九頭身。 鈴木春信,《雪中情侶傘》 畫美人的專家還要算上喜多川歌麿。這位大師豔福不淺,長年混跡於妓女之間,可以算得上是日本柳永。
  • 興盛了整個江戶時代的的浮世繪,如何走向衰落?
    從幕末開始的這段時期是浮世繪的一段重大的變革期。《素戈鳴尊圖》河鍋曉齋作為日本獨特的藝術形式,浮世繪在江戶時期都是在日本本土發展,全盛期的浮世繪也曾影響歐洲的藝術。但在浮世繪的終期,西方的藝術開始影響浮世繪的發展。
  • 330餘幅「浮世繪原作」?浙江賽麗美術館出大招!
    感受江戶時代的「浮生繪世」,鑑賞葛飾北齋等「巨匠經典」, 在一曲尺八、銅鑼合奏的《虛鈴》意曲中,仿佛讓人在「浮世」中聲臨其境;動聽清悠的曲調,讓現場的觀眾仿似被帶入了那個年代……同時,也拉開了開幕式的序曲:朱子、胡雋佳老師合奏尺八、銅鑼《虛鈴》意曲浙江省統戰部副部長王利月,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錢曉芳
  • 為什麼浮世繪這麼火?
    編者按:日本的風俗畫——浮世繪興起於江戶時代,鮮活地表現了當時平民社會的生活百態,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時代記錄,被稱為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近日,「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外灘壹號美術館)展出,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觀看。
  • 浮世繪歌川派名作金陵展出,還原江戶時代民俗風貌
    日本浮世繪名家名作眾多,被稱作是江戶時代日本生活的記錄全書,而歌川派則是其中最大的派系,代表畫家有歌川廣重(安藤廣重)、歌川國貞、歌川國芳等。澎湃新聞獲悉,「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5月1日起在南京明社·璞齋開幕,共展出浮世繪作品近40幅,其中大多來自歌川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來自初代歌川豐國的《忠臣藏》,也有為世人所熟知的「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安藤廣重的江戶百景與東海道系列作品,還有同為江戶時代名畫家的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多幅作品。
  • 為什麼浮世繪備受世界矚目
    近日,「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外灘壹號美術館)展出,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觀看。展覽由140餘幅名家作品組成,內容涵蓋了美人畫、歌舞伎畫、風景花鳥畫和歷史神話故事等主要題材,構成浮世繪從草創到成熟期的發展史。每一幅浮世繪都是一個小宇宙,承載著豐富的日本民俗密碼。
  • 中國風俗畫和刻本插畫對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的影響
    浮世繪的產生浮世繪的浮世(ukiyo)一詞本脫胎於「憂世」,兩者同音。「憂世」一詞其實起源於佛教用語,是僧人對人世的參悟,帶有人生苦短、變化不定,難以參透的意思。「浮世」比「浮世繪」出現的更早。後來在小說《好色一代男》中出現了「浮世繪」這個詞——扇有十二把,枯善浮世繪。在江戶時代,因為德川家康將政府設立在江戶,這裡逐漸成為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浮世繪|富商街頭撒錢,江戶時代果真如此富裕?
    日本江戶時代竟如此富裕?富商在風俗場所大撒金幣?紀文大盡金撒図,豊原國周這幅浮世繪名為《紀文大盡金撒圖》。站在畫面中間往地上撒金幣的這個人是紀文大盡。,是江戶時代元祿時期的商人。江戶時代有一部專門寫文左文門生平的長篇小說,名為《黃金水大盡盃》,寫得半真半假,奇聞逸事居多,12年出了28本(可見注了多少水)。可能正是由於這本書吹水吹猛了,導致很多人覺得文左衛門是個虛構的人物。
  •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 專訪日本浮世繪博物館館長酒井信夫(組圖)
    家族五代人的浮世繪傳奇  ◎文/本報記者 張薇 ◎攝影/本報記者 呂家佐(除署名外)  浮世繪,與歌舞伎、相撲並稱的「江戶三絕」之一,11月15日開始首次在京的大批展出,參展的100多件珍貴展品甚至都沒有在日本國內公開展出過
  • 展日本風情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滬開幕
    ——浮世繪藝術大展」近日在上海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策展人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整理,讓觀眾明白浮世繪到底是什麼,它的發展又是怎麼從單色到彩色,再到黃金時期和走向頹廢,而不是讓觀眾只看到那些花花綠綠的色彩。」
  • 浮世繪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近期,北京、上海與東京三地,都在舉辦浮世繪大展,它們分別是中國美術館「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上海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與東京的「日本三大浮世繪收藏展」。浮世繪在日本藝術史上跨越了260餘年,用今天的眼光看這顆東方的藝術明珠,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
  • 除了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丨江戶時代的趣味畫集
    歌川廣重-目黑千代池這些都只是我們了解到的浮世繪的冰山一角。作為日本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包含著很多不同的類別。今天,知美君就帶大家看一看平時比較少見的,詼諧而又充滿創意的浮世繪——遊繪。「遊繪」這個詞在字典中查不到,是一個美術史上也不存在的新詞。但它所指代的那些作品,卻早已有之。遊繪包含著「精神的遊戲」,是從遊戲精神中誕生出來的一種追求設計樂趣、充滿智慧的造型表現。
  • 《印象》:夢回江戶·浮世眾生
    >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對話」:夢回江戶·浮世眾生國內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浮世繪藝術展「夢回江戶」在外灘一號盛大展出。
  • 日本人為何特別鍾愛浮世繪?
    文/極端熊日本的浮世繪,是流行於日本17世紀早期至19世紀中期即江戶幕府時代的一種版畫(在薄木板上雕刻、上色的畫)。浮世繪作為一種廉價的繪畫藝術品,所針對的對象是日本廣大的底層民眾,因此其題材往往是藝伎、美人,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會誤以為浮世繪是日本古代版的「黃色漫畫」。
  • 日本浮世繪對西方油畫的影響
    日本浮世繪對西方油畫的影響  BY 黃阿忠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上海美術館選擇了日本浮世繪來擔當一次紀念性活動。《日本浮世繪名作展——江戶美人畫的魅力》這個畫展中的作品來自日本北海道道立美術館的藏品,共計138組(177件)。
  •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生活:人們的一年是這樣過的?
    日本江戶時代受益於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雖然也導致通貨緊縮,但整體使大眾生活得以明顯改善,並對日本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貨幣 小判享保時期(公元1716—1736年)東京都江戶東京博物館「小判」 是江戶時代正式流通的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