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浮世繪——江戶時代的大眾美術」講座在京舉行
4月24日下午,日本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主任學藝員、浮世繪學者長井裕子在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進行題為「浮世繪——江戶時代的大眾美術」講座。
新華網日本頻道北京4月25日電 4月24日下午,日本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主任學藝員、浮世繪學者長井裕子在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進行了題為「浮世繪——江戶時代的大眾美術」講座。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師生及各界日本文化愛好者等近百人到場聆聽。
長井裕子首先介紹了浮世繪興起的時代背景。她說,17世紀初,德川家康統一了日本,使日本進入沒有戰爭的和平時期,人民能夠安居樂業享受生活。於是,一種表達當時人們所關心的戲劇、時尚、旅行等內容的繪畫方式誕生了,那就是浮世繪。
據長井裕子介紹,浮世繪分肉筆浮世繪和木版畫兩種:肉筆浮世繪由作者手繪完成,價格較高;而通過木版畫形式製作而成的浮世繪可以大批量生產,價格低廉,因此普通民眾也可以輕鬆購買。在當時被稱為世界藝術中心的歐洲,藝術品還只供王公貴族等富裕階層欣賞。而在同時期的日本,普通民眾則可以享受到繪畫藝術帶來的樂趣了。
19世紀,被引入歐洲的浮世繪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並形成被稱為japonisme的日本風潮。當時的歐洲繪畫多為戰爭、宗教、貴族肖像等內容,少見像浮世繪這樣描繪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因此,浮世繪也對馬奈、羅特列克、德加、雷諾瓦、惠斯勒、莫奈、梵谷等歐洲畫家的藝術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莫奈的《穿和服的女人》、梵谷的《花魁》等名作中都不乏日本浮世繪的影子。
長井裕子還利用PPT為觀眾展示了美人畫、相撲畫、風景畫、怪異畫等題材各異的浮世繪作品,並一一進行精彩講解,傳遞了日本浮世繪獨特的魅力。(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