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鼓浪嶼申遺成功——尋找鼓浪嶼教堂

2021-12-24 阿原地旅

 

就在昨天,得知鼓浪嶼繼可可西裡之後申遺成功的消息,祝賀申遺成功!祝賀中國成為世界遺產第一大國。

可可西裡與鼓浪嶼,一個是自然風光,一個是人文島嶼,各有千秋。說起鼓浪嶼,她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鼓浪嶼上三件寶,一是熱帶植物王國,二是鋼琴音樂島,三是萬國博覽建築。鼓浪嶼上的一幢幢建築就是一個個故事,依然三天三夜說不完。今天,阿原地旅只帶大家一起尋找鼓浪嶼上的教堂。


 

自廈門有了中國第一座教堂以來,鼓浪嶼便成為西方教會在中國最早登陸的島嶼之一。1842年2月,美國歸正教會宣教士雅裨理來鼓浪嶼宣教。一百年間,在不足2平方公裡的海島上,基督教各教派紛紛來此傳音,來到島上的教派包括新教各宗派(美歸正會、英倫敦公會、英長老會、安息日會等)、天主教及各華人自立教會(小群會、真耶穌教會等)。教會興建了一座座莊嚴雄偉的教堂,成為「萬國建築博物館的珍貴藏品」。那鼓浪嶼歷史上到底有幾個教堂呢?我在島上曾拍過三個教堂,自以為很完整了。後經查詢,才得知鼓浪嶼上竟有八個教堂,於是專門發了個召集貼上島採風,才算是有所斬獲。

 ---

一、復興堂

復興堂因位於復興路2號而得名復興堂。復興堂的前身是廈門基督徒聚會處,雖然已有近百年歷史,但她卻是鼓浪嶼島上唯一一座解放後新建的教堂。復興堂在20世紀30年代屬於倪柝聲發起的聚會堂會,原址位於鼓浪嶼黃家渡。新中國成立後,黃家渡聚會處王得恩長老帶領信徒加入三自愛國會,但在1966年文革開始後教會停止一切活動,教堂被建築公司佔用。1980年元旦教會恢復聚會,1988年黃家渡會所因建設需要被徵用,1995年政府在鼓浪嶼復興路批地給教會建設教堂,最終復興堂於1997年落成。

 ---

二、天主堂

天主堂是鼓浪嶼上最美的一座教堂,它位於位於鹿礁路34號,是攝友及婚紗拍攝最常去的地方,由於尋找方便,天主堂也是被遊客拍得最多的地方。

1916年,西班牙多明我會傳教士馬守仁被羅馬教廷任命為廈門教區主教,把田尾路一座作為多明我會會所的樓房與法國領事館交換,將領事館改為主教樓,並在主教樓前面建教堂。作為主教座堂,建築面積287平方米,該樓是一座哥德式單鐘樓教堂。教堂正中祭臺供奉耶穌君王像,兩邊各有一個小祭臺,可容納200人左右。鼓浪嶼天主堂的主保是耶穌君王,也稱耶穌君王堂。

 

文革期間鼓浪嶼天主堂被佔用作工廠。1981年落實政策歸還教會,經過維修,於1982年元月10日復堂開放。1993年,市宗教事務局撥出專款15萬元,支持教會對具有文物保護價值的教堂進行保護性維修,當年 12月中旬完工,基本恢復原建築風格。

 

該建築為典型的哥德式建築,是廈門地區僅存的一座哥德式天主堂,由西班牙建築師設計。前部為鐘樓,共三層,一層為入口,二層為歌經樓,三層為鐘塔。中、後部單層,中為禮拜大廳,後為祭臺。天主堂平面採用早期最簡單的巴西利卡式樣,有4個尖拱形成主廳,呈一般教堂的拉丁十字形,祭壇在北側,長方形大廳被兩排列柱縱分,形成多面連拱的柱間,柱面勾勒自然,教堂的柱子斷面為梅花狀,柱頭為愛奧尼克式飛卷,懸吊彩藍色珠網天花,具回聲效果。

 

整座教堂以哥德式尖塔為主,尖拱尖窗,連立面裝飾、門媚窗櫺、鏤空女牆也都是尖形的。特別是正面,舉目光所望,均為尖塔藝術,四層塔式尖頂,遞次上升,尖端置一十字架,高聳挺立,外型表現了強烈的造型感染力。

 ---

三、協和禮拜堂

        1863年,在鼓浪嶼的外籍基督教人士「三公會」(美國歸正教會、英國倫敦差會、英國長老會)捐款在鹿耳礁合力建造了「國際禮拜堂」。此為鼓浪嶼上最早的教堂。1911年教堂進行大翻修,改稱「協和禮拜堂」,也稱「英國禮拜堂」。

1912年4月,禮拜堂曾一度作為廈門基督教青年會會所。此教堂供外國人使用,中國人一般不進入。當然也有些精通英語、家世顯赫的中國人受邀參加禮拜。因而教堂又被當地人稱為「番仔禮拜堂」。(「番仔」為閩南語對外國人的通稱)。據說,當代文學大師林語堂與夫人廖翠鳳1919年曾在此喜結連理。

 

協和禮拜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辦過幼兒園,之後協和堂董事部把該堂及其資產送給中國教會,由閩南大會駐委會派人負責接用,每主日舉行禮拜,但人數不多。1951年3月底,閩南駐委會接受鼓浪嶼三一堂和福音堂的長執會聯合申請,將協和堂交由兩堂負責。1952年停止聚會。此後,協和堂交給第二醫院使用。1974年4月,由於第二醫院發展的需要,這座教堂差點被拆毀用於建設第二醫院藥劑房,但在國家一級建築師白家欣先生極力周旋下,用貌似破壞實則保全的方法,在教堂周邊加蓋一些樓房,雖然教堂被樓群所遮蓋,但卻使教堂得以保存,等待著重現天日的一天。

 

這一等就等了近半個世紀,2009年5月,「鼓浪語」文化社群編導高振碧在鼓浪語QQ群裡面求證一張標明「Kulangsuu,1870」的西式建築老照片,群友龔健指出其為包圍在原鼓浪嶼第二醫院中的一座教堂。高振碧立即與《廈門晚報》和廈門電視臺取得了聯繫,通過媒體詳細介紹協和禮拜堂的前世今生,在社會上引起較大的反響。與此同時,群友們通過各自的渠道,積極向鼓浪嶼管委會、基督教三自會、廈門第一醫院等有關部門和組織積極呼籲、溝通,力圖恢復協和禮拜堂全貌。6月中旬,鼓浪嶼管委會對協和禮拜堂周邊建築和環境進行整治,經過兩年的努力,協和禮拜堂才得以重見天日。

 ---

四、福音堂

        1901年,福音堂由廈門泰山、關隘內兩堂聯合提倡創建的,在鼓浪嶼晃巖山麓購地,當時華人購地大為不便,乃藉西人差會之名代購,主要由華人信徒自籌資金著手開建,於1903年落成,該堂設計技巧,建築牢固,體形可觀,佔地面積375平方米,建築面積421平方米,可容納一千左右人。

 

福音堂建築為英式風格,正門四根立柱為方形簡潔樸素,延展的線條和山牆上的山花浮雕,具西歐韻味,玻璃窗外為百葉寓為打開的聖經。

 

1926年,經廈門區會審批為「鼓浪嶼堂會」。此會為華人自治、自養、自傳之教會。該堂曾與英倫敦公會合辦「福民小學」,附設「女子家政研究社」。由於該堂信徒增加甚快,教堂容納不下,故又分設教會,於1930年在內厝沃樹蘭花腳的公平路建築一座石砌講道堂,係為福音堂的支會。二年後又建鄉村教會即白石支會。五十年代,堂會加入「三自愛國會」,1958年該堂合併於三一堂。文革中,該堂成為高頻廠廠房,福音堂牌號被毀,堂內重隔雙層作為廠房和宿舍,幾乎面目皆非。改革開放後,落實宗教政策,1987年,高頻廠搬走,產權退還教會,該堂重新回到教會懷抱。2001年,該堂由三一堂負責翻建成立百合園託老院。

--- 

五、三一堂

  七十多年前,由於廈門中華基督教新街堂、竹樹堂、廈港堂一百左右位信徒陸續遷居鼓浪嶼,遇到颱風、陰雨等天氣欲渡海回廈門本島禮拜深感不便,於是三個堂會的信徒聯合在鼓浪嶼建立教會,故取名為「三一堂」,在教堂未建之前,信徒們的主日崇拜借用當時毓德女中禮拜堂(現廈門音樂學校)。

可容納一千多人的新教堂在1934年基本落成,堂內天花板的裝修及屋頂八角形鐘樓的工程延至1945年秋才修建完成。1992年續建牧師樓(現改為辦公樓),2000年擴建教堂正門以及附屬建築並圍牆欄杆等未了工程,整體工程先後共歷時66年之久方得全部竣工。2006年被確定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5年1月8日三堂會長執聯合會在廈門基督教青年會召開,會議決定把新堂會定名為「三一堂」,除了寓意三個教會聯合興建之意,更蘊含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之後三一堂在1936年12月舉辦了中華基督教全國第二次查經大會,1949年後三一堂加入三自愛國會,1958年三一堂和福音堂、講道堂合併,1966年文革開始後停會,三一堂被改為鼓浪嶼區政府「人民會堂」。1979年9月,三一堂得到廈門市委統戰部通知,獲準復會。

 

三一堂建築獨具一格,呈十字立體式的罕見造型,四方八面排水的黃瓦屋頂上,居中矗立著八角鐘樓,頂尖的十字架高聳雲天。紅牆裝飾著流暢的三角形線條,四面敞開十二道大門、十六扇窗戶極為寬大,具有通風、採光、疏散的實用特點。堂內長寬同等的十三米跨度牆體上,巧用無柱鋼梁拱券的屋架,加上天花木板吊頂,顯得高大堂皇又帶來極其科學理想的音響效果,成為本堂建築最具特色的一絕。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觀賞,其雄偉非凡氣勢,都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三一堂一向以注重聖樂事奉著稱,歌頌團陣容穩定、組織嚴謹、訓練有素、水平較高,曾應邀訪問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澳門等地,受到熱烈歡迎,享譽海內外。現堂會有教牧五位,長執二十一位,信徒一千多人。目前開展的主要事工有五個團契(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兒童)、兩個查經班(普通話、閩南語)、兩個唱詩班(歌頌團、青年詩班)、一所託老院(百合園),設有內部刊物《佳音》。

--- 

六、講道堂

        1930年,福音堂的信徒增多,教會遂在鼓浪嶼內厝沃蘭花腳公平路18號建立支堂,稱講道堂。1941年6月,教會與三一堂合作開展鼓浪嶼逐家布道事工,把鼓浪嶼分為三個布道區,推舉王淑禧女士為逐家布道團團長,並在一周內完成全鼓浪嶼逐家布道,拓展了福音在鼓浪嶼的傳播。

 

鼓浪嶼淪陷時,鼓浪嶼堂會(即福音堂)首任牧師陳秋卿到菲律賓「探視教會」,1948年,陳秋卿牧師到臺灣定居,講道堂牧師為陳其凱和歐陽淑身。50年代初,教會加入三自。何恩及和周美麗兩位女傳道到教會侍奉。1956年,何恩及和陳其凱被福建三自會按立為牧師,何成為中國首位女牧師。1958年,倫敦會系統的福音堂、講道堂併入三一堂。

 

文革中講道堂被佔用,現在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該堂的牆體上有很多文革時期的痕跡,據資料稱該堂已為教會收回,但如今的講道堂卻已成為鼓浪嶼紅堂生活旅館,教堂內改建為上下兩層做遊客的標準房間,講道堂已失去了教堂的功用,早已被歲月抹去了痕跡。

--- 

七、安獻堂

        1904年蘇門答臘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鄭提摩太到廈門鼓浪嶼宣教,閩南神道學校校長郭子穎受其影響,加入安息日會並成為傳道人,他先在泉州路81號建立福建最早的安息日會布道所,後遷自鼓聲路14號。

上世紀三十年代,來華傳道的安德純牧師夫婦在雞母山西側買下一塊石頭山地6千餘平方米,請來了一位名叫富師的惠安建築師,就地開山取石平整土地。在安的授意下他設計一幢根據閩南特色可以就地取材完全使用花崗巖石砌成的教室大樓。終於在1934年一幢白色花崗巖三層校舍屹立在山頭上,該樓坐北朝南,為花崗巖條石建成的全石構建築,共3層,建築面積1005.6平方米,平面為封閉式內廊布局,建築沿中軸左右對稱,中心部位入口處以四根圓柱、三角形山花和臺階為裝飾。屋頂為平頂式,四周設高1米的石砌女兒牆。該建築為美國建築師設計,受當時歐洲新建築的影響,注重功能和結構,立面處理簡潔、明快。前面二樓涼臺採用四支整體條石的圓形石柱託著三角屋頂具有美式情調非常壯觀是鼓浪嶼唯一以條石堆砌而成的三層方塊大樓,既有閩南地域的特點又有美國大樓的風格的建築藝術。

 

安獻堂在竣工當年就奉獻給安息日會。為紀念安夫婦的功績所以取名「安獻樓」做為女子學校之用,取名「美華女子學校」,1937年更名為「美華三育研究社女社」。安息日會在鼓浪嶼發展很快,當時設在鼓聲路14號的禮拜堂已無法滿足需要,於是,1938年,禮拜堂遷到安獻樓二樓。1951年,安息日會加入「三自」,文革期間停止聚會。教堂曾一度改為小學,現安獻堂為基督教廈門美華老人療養院。

安獻堂目前的功用不僅僅限於教會養老,它如今已開放成為一個渡假養生會所,裡面不僅有跑步機蹦床等各類健身器材,而且有專業的養身度假教學,可以在安獻堂裡邊療養邊學習養生知識。

---

八、四縱松禮拜堂

  四縱松禮拜堂是我們尋找的最後也是最難找的一個建築,它位於內厝澳路352號。為小群會所建,早已不再聚會,據網載,四縱松禮拜堂在文革時期曾為鼓浪嶼群力電木廠,現成為民居。當小編找到該處尋問當地居民時,居民推薦出一位號稱「百事通」的老者與我們對話,他說四縱松禮拜堂在文革時期被光學儀器廠所佔,他就是該廠的老職工,如今教堂已歸還給教會。

 

但當我們按著他的指示找到「內厝澳路352號」時,這個建築卻是新建或新翻修的,大門上掛著馬拉巴的字樣,這是一幢被改建的度假旅館。據「百事通」說,說再上邊的那幢建築才是四縱松禮拜堂。由於那建築根本沒有一點教堂的模樣,我們被搞得一頭霧水。如此說來,四縱松禮拜堂的確切地址應該是354號,而不是網上忽悠的352號。

---

阿原地旅,圖文原創。更多地旅資訊,敬請關注阿原地旅!掃描或長在識別以下二維碼。

相關焦點

  • 鼓浪詩語抒發喜悅與豪情 慶祝鼓浪嶼申遺成功文藝匯演昨舉行
    「慶祝鼓浪嶼申遺成功——鼓浪詩語」文藝匯演昨日下午在鋼琴碼頭舉行。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鼓浪嶼管委會、鼓浪嶼街道辦事處共同主辦。  詩句迴蕩在琴島上空  抒發對鼓浪嶼的情誼  從醒目的紅色橫幅、大型美景展板,到「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的立體雕塑,鋼琴碼頭的每一處都透著歡騰。昨日下午,市民和遊客一來到鼓浪嶼,就感受到了慶祝鼓浪嶼申遺成功的喜慶氛圍。
  • 鼓浪嶼申遺成功了!
    Jacek Purchla)敲下小錘,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以符合世界遺產第2條和第4條標準,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2處(其中我省4處)。 由省政府黨組成員楊賢金率領的省政府代表團出席了會議,見證了鼓浪嶼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一歷史性時刻。
  • 鼓浪嶼申遺成功兩周年 2019鼓浪嶼音樂節圓滿舉行
    鼓浪嶼申遺成功兩周年,2019鼓浪嶼音樂節圓滿舉行  邂逅7天不重樣的音樂鼓浪嶼
  • 青島老城申遺對標鼓浪嶼
    山東省文物局原副局長由少平、北京清源視野文化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魏青則分別從申遺中的風險評估和城市遺產的認定與保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申遺過程中需要防控的風險和所要遵循的原則。華僑大學教授王唯山、清華大學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孫燕、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講師徐桐,分別分享了各自所主持或參與的廈門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線和日本歷史城市保護等申遺項目保護管理的具體案例。
  • 鼓浪嶼申遺成功 把握文化遺產保護新起點
    (來自新華社)  -1-  申遺成功緣何意義重大  鼓浪嶼是中西方之間文明碰撞的產物,對鼓浪嶼的傳承,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我國對於現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態度,是一種價值觀的傳遞。  可可西裡是環境脆弱的無人區,中國政府推薦可可西裡申遺並成功,是對國際社會作出的一個承諾,其價值觀上的意義更為突出。
  • 國內思想周報丨劉仲敬被控抄襲;鼓浪嶼申遺成功
    國內思想周報丨劉仲敬被控抄襲;鼓浪嶼申遺成功 盧南峰 2017-07-10 09:45 來源:澎湃新聞
  • 鼓浪嶼、可可西裡申遺成功:中國世遺數量排名第一
    7月8日,中國福建鼓浪嶼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我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數量位列世界第一。  可可西裡與鼓浪嶼,一個被譽為青藏高原「青色的山梁」,一個是中國東南部的「海上明珠」,它們的自然魅力與文化價值在申遺中大放光彩。可可西裡雪山冰川林立,沼澤湖泊縱橫,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在悠閒地吃草。
  • 我在鼓浪嶼尋找教堂
    動車票與客棧都預訂了,即使天氣不好,但還是在陰鬱的午後出發了,記得2010年夏第一次來到鼓浪嶼,一個人迷失了兩天,之後又去了幾次,再去時,也不知道還能欣賞什麼,突然想到了幾天前看到的一個關於教堂的文章,於是就有了尋找鼓浪嶼的教堂之念。
  • 鼓浪嶼申遺成功!這個小島你了解多少?
    九年申遺路,只為守住那一方文化淨土  記者首先來到位於鹿瞧路16號的「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  1953.9平方米的陳列館裡,600多張珍貴歷史圖片、近百餘件實物清晰而生動地展現了鼓浪嶼的百年歷史文化脈絡和細節。  鼓浪嶼,到底有多獨特?  據史料記載,1843年,廈門開放為通商口岸。
  • 鼓浪嶼申遺成功!歷時九年,我們終於做到了!
    民盟廈門市委專職副主委朱獎懷說——朱獎懷:「通過申遺,拯救了一批的老房子。申遺完了以後,要按照聯合國有關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逐步把鼓浪嶼這些屬於人類共同的遺產要保護下來。」對於鼓浪嶼的未來,有政協委員建議,可以學習美國羅德島的模式,吸引世界級的藝術家進駐,把鼓浪嶼打造成世界級的藝術聖地。
  • 鼓浪嶼林語堂故居將修繕 同時整治各申遺要素點
    鼓浪嶼林語堂故居(XMHOUSE配圖)    記者昨日從鼓浪嶼管委會獲悉,《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申遺要素第六批整治設計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鼓浪嶼將啟動第六批申遺要素整治,此次整治工作包括了廖宅  據介紹,目前,對53個核心要素點的保護修繕及環境整治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前五批申遺要素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53個申遺核心要素點的保護修繕已經完成了80%。第六批申遺要素整治方案獲評審通過後,鼓浪嶼管委會就將啟動第六批申遺要素的保護修繕及環境整治工作。
  • 申遺成功後的鼓浪嶼有何不同:少了文藝粉飾,多了文化交流
    我相信在鼓浪嶼申遺成功後,這座美麗的花園一定吸引了更多遊客前往。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鼓浪嶼的風情似乎變得更飽滿,從小清新的自然景觀到文藝氣息的古老建築,再至各種文化藝術博物館的建設與開放,如今的鼓浪嶼在申遺成功後,仿佛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實際上是一個大的改變和轉向。
  • 申遺成功三周年 鼓浪嶼不負「詩與遠方」
    三年來,廈門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的殷切囑託,守護申遺初心,借鑑國際理念,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水平。「鼓浪嶼是歷史國際社區,也是當下真實的居住社區,還是文化旅遊核心區。」
  • 鼓浪嶼申遺成功了,可門票漲價嗎?
    2017年7月,在波蘭歷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舉辦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廈門鼓浪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位居全球第一。今天,小旅兔帶大家看看鼓浪嶼。鼓浪嶼,位於福建省廈門半島西南隅,隔500米寬的鷺江與廈門島相望,形狀不規則,面積1.87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1.6萬人。宋時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島西南有一海蝕巖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自明朝雅化為今名。鼓浪嶼為國家5A 級旅遊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曾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一名。
  • 鼓浪嶼申遺成功啦…他的美終於徵服了全世界!
    特大喜訊就在剛剛正在波蘭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第41屆大會傳來令人振奮的重大消息:歷史9年鼓浪嶼終於申遺成功啦鼓浪嶼成功被推薦有何獨特的自然與文化遺產?鼓浪嶼(提名)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51組代表性歷史建築及宅園、4組歷史道路、7處代表性自然景觀與2處代表性文化遺蹟,它們與島上現存的900餘棟歷史風貌建築,共同構成了鼓浪嶼自然有機的空間結構和內涵豐富的城市歷史景觀。
  • 對標鼓浪嶼,青島老城區已啟動申遺工作,紅瓦綠樹一起守護
    說起鼓浪嶼,每個年輕人應該不會陌生,這裡是旅行愛好者的天堂,也是文藝小青年的夢想。很多人都喜歡拿青島的老城區,中山路。大學路和八大關等,跟鼓浪嶼進行對比,因為這兩個地方實在是太像了:都是沿海城市,都是民國建築,都是古香古色的藝術氣息。
  • 鼓浪嶼申遺成功!是時候控制遊客數量了
    Jacek Purchla)敲下小錘,中國又一申遺項目——「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正式通過了世界遺產大會的終審,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已名列世界第一。
  • 鼓浪嶼申遺成功特輯:訪鼓浪嶼教會文化傳承者蒿志強牧師
    談起鼓浪嶼歷史上的繁華和興盛,多年致力於發掘史料工作的蒿牧師不由得滔滔不絕,心有戚戚焉。一位在五緣灣居住的楊姓女信徒,也曾來鼓浪嶼遊玩多次。今年年後恰逢蒿牧師親臨導覽而隨行重遊鼓浪嶼,她笑著對筆者道,「以前每年必來鼓浪嶼遊覽。去的次數雖多,收穫卻幾乎沒有。上次蒿牧師組織我們上島,把鼓浪嶼每座建築的前世今生像抖包袱一樣,一一道來。
  • 文化部部長蔡武:鼓浪嶼申遺需要形成共識凝聚合力
    文化部部長蔡武:鼓浪嶼申遺需要形成共識凝聚合力 xm.fjsen.com 2013-06-19 06:48   來源:廈門網    我來說兩句 文化部部長蔡武考察指導鼓浪嶼申遺工作海西晨報訊(記者 李凌)6月16日上午,國家文化部部長蔡武在廈門出席第五屆海峽論壇的百忙之中
  • 鼓浪嶼一日遊攻略
    ——舒婷來廈門不上鼓浪嶼就猶如「去北京不去長城」一樣令人遺憾!2017年波蘭當地時間7月8日,「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以符合世界遺產第2條和第4條標準,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鼓浪嶼的名氣原本就很大,再有「申遺」成功的加成,相信會有更多的人聞名而至。文藝的氣息,別致的建築,宜人的氣候,淳樸的民風,慢節奏的生活,小清新的鋪子……千言萬語道不盡,來鼓浪嶼時帶著一份閒適情懷,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和裝飾,走的時候帶走一份心情,沉澱下來細細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