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巴米揚大佛

2021-02-07 文明交流互鑑

巴米揚山谷全長大概是1.5千米,最引人注意的是東西兩個巨佛,西大佛高55米,東大佛高38米。這兩個佛像在當時人的認知中,它們就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最早歐洲探險家到達中亞地區的時候,所有人都被這兩個巨大的佛像震驚了。


 

如果跟著玄奘的腳步,我們來看一下大概在公元7世紀的時候,他是怎麼描寫這兩尊佛像的,玄奘的記述路線是沿著巴米揚山谷從西往東走,首先見到的是西大佛。

 

他說「王城東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寶飾煥爛」。這是被毀之前的巴米揚西大佛,下面是一個法國的考察隊,正在那兒做調查。


 

在圖片下方,西大佛前面有一些圍牆,這是因為當地的老百姓主要是塔吉克人和哈扎拉人,他們已經伊斯蘭化一千多年,根本不知道這些佛像是什麼意義,於是把大佛下面的空間改造成了倉庫。

 

如果我們從佛教美術的角度來看,西大佛跟印度秣菟羅地區的一些佛像非常接近。佛像主要起源於兩個地區,一個是印度的秣菟羅地區,一個是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內的犍陀羅地區。

 

秣菟羅地區的佛像就像向大家展示的圖片一樣,這個人站在這裡,好像一個很緊張的姿態,頭部較大、胸肩部體量較大,有點木訥,衣服顯得比較薄透,衣紋從左肩走向右肩呈U字形,在兩腿中間再次呈現U字形,用繩索和木樁在巖體上塑造,極富裝飾性。西大佛實際上就有點仿造這種笈多秣菟羅風格的佛像來做的。


▲ 左:巴米揚西大佛

    右:印度笈多佛像


西大佛的天井上有大量的壁畫,很可惜,早期的時候大部分已經脫落了。根據殘留的一些痕跡,可以看得出來它上面描繪了大量的飛天菩薩,但最中央的位置是脫落的。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並不理解中間的這個佛像究竟是什麼:它是什麼尊格?它是過去佛、現在佛,還是未來佛?玄奘並沒有寫,他只是寫了有一個立佛石像。

 

後來宮治昭老師研究,他認為很有可能這是未來佛。因為根據佛經的記載,未來佛的身體會非常大,而且根據巴米揚其他石窟的構圖內容和風格表現,彌勒題材在巴米揚地區大量流行,所以這上面有可能描繪了一個彌勒佛/菩薩的兜率天的世界。


▲ 西大佛佛龕天井壁畫


西大佛的壁畫跟印度的佛教藝術風格非常接近,大家通過這組圖片就會看得很清晰:從印度到巴米揚到日本,它們都是呈現四分之三的面部、直線修長的鼻梁和眉毛、碩大的杏仁眼;頭部向身體的另外一側傾斜的三曲法姿勢;手勢印相基本都是轉法輪印,右手第一指和第二指捻合、左手第三指和第五指伸開;而且顏色、光影明暗關係處理、暈染技法的運用都是非常接近的。


▲ 左:印度阿旃陀石窟第1窟壁畫

    中:巴米揚西大佛佛龕天井壁畫

    右:日本法隆寺金堂壁畫(7世紀末)

 

但是現在你去看西大佛的話,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內容的,因為塔利班毀掉了一切。西大佛當時被炸了兩次,這兩次巨大的衝擊波已經毀掉了所有的壁畫。

 

大家看到佛龕裡有些腳手架,是因為整個山體巖石都被炸虛了,巴米揚地區經常會發生一點小規模的地震,會脫落下來很多巖石,所以就要用腳手架把它都給固定住。


 

按照玄奘的記述,我們再來看一下東大佛。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裡是這麼寫的:「伽藍東有鍮石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經過詳細測量之後,發現東大佛的實際高度是38米。

 

東大佛更接近於犍陀羅風格的佛像。什麼是犍陀羅風格,簡單的說,就是受希臘文化影響的佛教造像風格。大家看得出來,東大佛的肌肉感很強,衣紋自由下垂,有重量感。


▲ 左:巴米揚東大佛

    右:巴基斯坦犍陀羅佛像

 

最有趣的是,它的兩條腿一個是放鬆的一個是緊張的,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一隻腿上。看到沒有?右膝蓋是往前伸的,重心都放在左腿上。大家看一看右邊犍陀羅的佛像是不是也是這樣?所以說這是一個希臘化藝術的典型特徵。

 

在東大佛的天井上,發現了一鋪跟佛教內容沒有太多關係的壁畫。正中央的位置,是瑣羅亞斯德教的太陽神密特拉,太陽神的兩邊還有一些瑣羅亞斯德教的祭祀神官。


▲ 左:巴米揚東大佛佛龕天井壁畫

    右:太陽神白描圖(宮治昭製圖)

 

所謂瑣羅亞斯德教是起源於古代波斯地區的一種宗教,中國往往把它稱之為祆教或者拜火教。在密特拉的下面還有兩個希臘式的神,有翅膀的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勝利女神尼姬(Nike)。

 

實際上不僅在西亞地區,在印度都有這種太陽神的崇拜。為什麼其他宗教的神格會出現在一個釋迦牟尼佛像的天井壁畫上?有些人說這是宗教文化交流,代表著當時巴米揚人有一個很寬容很開放的心態,他們可以接納任何宗教進入巴米揚地區。

 

的確是可以這樣理解,但是我們也可以知道更多的一些原因。有可能佛教在傳入巴米揚地區的時候,瑣羅亞斯德教這種當地的宗教信仰已經有了一部分美術審美和造像意識,只不過後來接納了佛教,和佛教發生了融合,所以有了兩種宗教神格同處一龕的現象。

 

講完東西大佛的大致情況,可能大家會有一個疑問,究竟是誰建立了這兩個大佛?

 

在古代,做這樣一個巨大的工程需要三個必要條件,第一要有巨大的經濟實力;第二,強有力的統治者支持,從上往下貫徹這個意志;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所謂的佛教思想中,或者我們的經典精神中出現了一種大像思想,這樣就可以建成一個大的佛像。

 

關於究竟是誰建造了這兩個巨大的佛像,從1922年一直到現在,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因為中亞地區一直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動,它曾經是各個帝國的一個邊界地區。從亞歷山大東徵,一直到後來的波斯薩珊的興起、突厥帝國的興起,以及唐王朝的興起,他們不斷地在中亞地區角逐。

 

當然,我們可以從壁畫中找到一些線索。東大佛天井壁畫的旁邊有一些供養人的形象,這些供養人有不同的髮飾,穿著不同的衣服,可能代表他們本民族或者個人的喜好和一些特徵,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供養人的形象得出多種結論。



▲ 巴米揚佛龕壁畫中的王侯供養人白描圖


可惜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法、日、意等多國的優秀學者都做了研究,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圖像學邏輯。


當大家根據錢幣、根據陶片上的按捺紋樣、根據在巴米揚周邊地區發現的其他圖樣來進行理解的時候,會發現建造巴米揚大佛的這些帝王存在著多個可能,因為學者之間的觀點相互都不能說服對方。

 

與此同時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好多考察隊考察過巴米揚之後,並沒有發現巴米揚自己製造的錢幣。也就是說,巴米揚有可能不是一個政治中心,也不是一個經濟中心,可能只是一個宗教的中心。

 

▲ 左:巴米揚-周哈克石窟出土的陶片

    右:Durman丘地出土的金幣


當然,現在你再去巴米揚東大佛,再想去辨識一下這些供養人已經也什麼都看不到了,只剩一個空空的佛龕。


 

可能有些朋友在網絡上見過巴米揚大佛的圖片,說大佛有一些像馬蜂窩狀的東西,也有人會問為什麼巴米揚東西大佛的臉部、前臂都被整體地切掉了。實際上這與它的建造工藝上有關。


 

巴米揚東西大佛先是在山體上刻出一個大體的形狀,再在這上面加入一些木樁,然後在木樁上面用一些當地的粘土和煉泥掛起來,最後再把它們做成這種塑像。

 

這種塑像做起來比較方便,節約功力和時間,但是也給後期的破壞造成了一定的便利。比如說他們把一些木樁抽掉就很容易形成一個很整齊的切面,這就是為什麼巴米揚東西大佛的臉部都被整整齊齊地切掉了。


 

我們前面講了很多有關東西大佛的情況,其實巴米揚不僅有兩尊大佛,還有750個佛教石窟,這750個石窟中現在存留有壁畫內容的大概是40多個。

 

這些壁畫表現最多的是涅槃佛的題材,關於佛傳、本生故事的內容非常少,這跟大家在敦煌壁畫裡看到的是不一樣的。相較而言,巴米揚石窟壁畫的裝飾性更強,簡單說只要漂亮好看就可以了,好像這也符合當地遊牧民族的性格。

 

▲ Na窟的比丘像和菩薩像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裝飾紋樣上看到一些東西方交流的信息。比如說在巴米揚壁畫上看到的這種連珠紋,在中國的新疆、在敦煌石窟中也可以看到,有可能這種連珠紋是從西亞地區的伊朗一直傳到了中國。

 

▲ 左:新疆克孜爾石窟第60窟所見連珠紋樣

    右:巴米揚D窟所見連珠紋樣


除了壁畫,巴米揚石窟的塑造藝術也是非常有特色的。這是在西大佛附近的一個石窟。這個石窟據推測是當時基督教的一個教堂,因為這種羅馬立柱的樣式很符合基督教聶斯託利派的塑造風格。


 

還有這樣的穹窿頂,和羅馬萬神殿的建築風格有點像。


 

但最重要的一點,巴米揚沒有自己的文獻記載,它的石窟中也沒有文字題記,我們無法確切地判斷出它究竟是哪一年建造、哪些人來建造、它的宗教功能是什麼,我們只能依靠一個大概的圖像學和建築藝術風格來分析。

 

那為什麼這麼多西方元素會在巴米揚的石窟中體現出來?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要考慮到當時的一個地區形勢。

 

根據現有的資料,可以知道這些石窟大概是在短短的一百年內建造起來的,在這一百年的時間裡,西亞的阿拉伯勢力興起了,他們最早向東擴張的時候,壓迫著波斯、粟特和大夏地區。

 

當阿拉伯人佔據這些北部地區的時候,王侯貴族商人們就帶著一些錢財逃往巴米揚地區避難,因此帶來巨額財富,短時間內可以營建大量石窟,這樣就可以在巴米揚的石窟中形成一種新的西方藝術特徵。

 

也因為這種避難屬性,巴米揚的石窟下面是石窟——很有可能是佛教內容的石窟,上面卻是軍事碉堡或者望樓。所以它既有軍事屬性也有宗教屬性,兩者是結合在一起的。這是巴米揚石窟一個很重要的特徵。



——《大佛被毀後,很多人悲哀地認為巴米揚沒什麼可研究的了,其實不是

| 邵學成 一席第585位講者》

相關焦點

  • 巴米揚大佛的命運
    巴米揚石窟擁有兩項世界之最,巴米揚石窟是現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揚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巴米揚石窟,全長1300多米,大大小小的洞窟有700多個,比我國新疆拜城的克孜爾石窟和甘肅敦煌的莫高窟都要大得多。巴米揚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別開鑿在東段和西段的兩尊高大的立佛像,俗稱「東大佛」和「西大佛」,兩尊大佛相距400米,遠遠望去十分的醒目。
  • 戰爭|塔利班炸毀巴米揚大佛
    有1500年歷史大佛毀於一旦巴米揚大佛是世界上第三高的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四川省樂山大佛,佛像高71米、世界第二大佛山西省蒙山大佛,佛像高63米),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上曾經歷3次劫難。曾有很多國家的科學、文化、藝術和宗教界知名人士強烈呼籲,要注重保護這一人類歷史文化遺產。
  • 新巴米揚大佛,你在哪裡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25日報導,一位65歲的法國籍阿富汗考古學家正在根據中國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的記載,在阿富汗巴米揚山谷發掘世界第一大「臥佛」。尋找世界第一臥佛  2003年7月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的巴米揚山谷位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西北230公裡處。那裡匯集了大量佛教寺院和雕像,包括聞名世界的兩座巴米揚大佛。
  • 歷史建築之謎——巴米揚大佛
    早年的地理和旅遊讀物,多把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稱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最大佛教石窟」。前者違背事實,後者準確可靠。巴米揚佛像的驚人高度、佛窟開鑿的艱難歷程及其藝術價值,處處閃現中亞古文明的光輝。存在著許多令人難解的謎。
  • 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人類文化的傷痛
    上次的文章雲生談了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中原大佛。中原大佛建立時間較晚,所也現在的狀況良好。但是,在一些地方,由於當地文化和戰爭的衝突,帶來了不少矛盾。也給一些世界文化遺產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比如圓明園,還有這篇文章要說到的巴米揚大佛。
  • 【觀點】巴米揚大佛:我究竟屬於誰?
    2001年3月3日,塔利班組織開始對巴米揚大佛進行大規模系統性摧毀。由於大佛是鑿入山崖、與山體連接的,所以毀壞工作也不容易,單用炮轟還不足以摧毀,塔利班用槍口逼迫當地居民埋設雷管和反坦克地雷。10天後,大佛土崩瓦解。巴米揚53米大佛炸毀前後(圖片來源於搜狐) 這是站立了1400年的巴米揚大佛。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巴米揚大佛。
  • 《侶行》第三季重現巴米揚大佛上《新聞聯播》
    公元五世紀,聞名世界的兩座巴米揚大佛在在巴米揚峽谷南側的懸崖建成,此後,中國的高僧玄奘、法顯都到過這裡。直到2001年,塔利班政權炸毀了這兩座大佛。  在大佛慘遭毀壞後,國際社會一直在設法努力,試圖將被炸成廢墟的巴米揚大佛重新修復起來,但皆未最終成形。
  • 中國團隊光影還原阿富汗被炸毀巴米揚大佛
    巴米揚大佛原標題:中國團隊光影還原被炸毀的巴米揚大佛在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揚地區,曾經聳立著兩座宏偉莊嚴的巨大佛像,分別高約53米和37米。這張拼版照片上是被毀前後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左圖是巴米揚大佛被毀前的資料照片(日期不詳)。右圖是2001年3月26日,一些塔利班武裝人員站在被徹底摧毀的巴米揚大佛前。
  • 塔利班炸毀巴米揚大佛 舉世震驚
    圖為巴米揚大佛1966年被摧毀前及2002年被摧毀後的對照圖片。(圖片來源:ICOMOS Germany, Michael Petzet)其中最有名的要數這次被塔利班下令炸毀的巴米揚大佛。巴米揚這個名稱初見於公元5世紀的中國文獻。中國古代旅行家法顯和尚於公元400年左右、唐代高僧玄奘法師於630年,都曾訪問過該城。從公元2世紀到公元9世紀穆斯林進入阿富汗之間的這一段時期,巴米揚一直是中亞著名的商業中心與佛教中心。
  • 老照片 1955年阿富汗 深藏在大山中的巴米揚大佛
    1955年,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揚山谷裡的巴米揚大佛巍然聳立。巴米揚大佛,歷盡滄桑,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曾經歷多次劫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巴米揚大佛——因戰爭被毀,中國人對其進行了光影還原!
    巴米揚大佛位於阿富汗巴米揚省巴米揚市境內,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揚山谷的巴米揚石窟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巴米揚石窟群中有兩座大佛,一尊鑿於5世紀,高53米,著紅色袈裟,俗稱"西大佛";一尊鑿於1世紀,高37米,身披藍色袈裟,俗稱"東大佛"。
  • 中國團隊光影還原被炸毀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
    在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揚地區,曾經聳立著兩座宏偉莊嚴的巨大佛像,分別高約53米和37米。2001年3月,塔利班不顧國際輿論強烈譴責,用炸藥和大炮炸毀了這兩尊佛像。14年來,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試圖復原佛像,均未能如願。
  • 塔利班為何要炸毀巴米揚大佛
    看了阿富汗的史地知識,書中只簡單地說了一句2001年塔利班政權不顧世界輿論的強烈譴責,執意炸毀了巴米揚大佛,此後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試圖將其重新修建
  • 博物館日︱沒有大佛的巴米揚,「空洞」的未來
    摧毀大佛,摧毀偶像,是要摧毀什麼?為什麼炸毀巴米揚大佛成為一項「不惜一切代價」的行動?為什麼面對全球領導人呼籲保障佛像安全的壓力,塔利班卻仍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勞動力和費用來實施這個困難的行動,並確保在炸毀它們時能向全世界廣播?奧馬爾將炸毀佛像視為一種宗教行為。
  • 侶行:270用建築投影,還原阿富汗被炸毀的巴米揚大佛
    導語:侶行:270用建築投影,還原阿富汗被炸毀的巴米揚大佛隨著經濟的發展,旅行對於許多人來說已經是一種平常事情。他們帶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與震撼,今天我們跟隨他們的腳步去看看,在他們手中重現了的巴米揚大佛。巴米揚大佛位於阿富汗的巴米揚省境內,藏身在個巴米揚山谷的巴米揚石窟當中。公元前五世紀的時候,聞名全球的兩座大佛在巴米揚峽谷的南側建成。巴米揚大佛不僅僅代表了阿富汗的歷史與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人類整體的歷史。
  • 歷經1500多年,3次劫難,阿富汗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歷史上這裡可是絲綢之路的要衝,是往來古羅馬帝國、波斯和中國印度之間商隊的必經之地,往來交匯,現如今的巴米揚省,也留下了舉世之作—巴米揚大佛。地理位置上,巴米揚大佛位於阿富汗巴米揚省巴米揚鎮境內,深藏於巴米揚石窟。歷史上,這裡是規模宏大的石窟群。其中最出名的,有兩座大佛。一個高53米,一個高37米,俗稱東西大佛。
  • 北京夫婦赴阿富汗「光」復被炸毀巴米揚大佛
    ,金色的光束照亮了綿延2500米的阿富汗巴米揚山谷。復原大佛的人來自中國北京,他們是70後夫婦張昕宇和梁紅,夫妻倆帶領團隊驅車一萬公裡由北京來到阿富汗,他們使用建築投影技術,重現了14年前被塔利班炸成碎片的巴米揚大佛。 用光影技術還原被毀大佛 巴米揚河谷位於阿富汗中部,巴米揚大佛深藏河谷之中,穿越千年歷史,歷經劫難。
  • 冒著恐怖組織的威脅,他們點亮了被炸掉的巴米揚大佛
    編者按:巴米揚大佛位於阿富汗巴米揚省巴米揚市境內,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揚山谷的巴米揚石窟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塔利班不顧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用炸藥和大炮等戰爭武器炸毀了佛像,14年來,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試圖復原佛像,但都未能如願。
  • 在阿富汗尋找消失的巴米揚大佛!
    巴米揚大佛的全景公元四世紀和七世紀,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先後到過這裡,並在其各自的著作《佛國記》和《大唐西域記》中對巴米揚大佛作了生動的描述。巴米揚大佛曾在1998年3月、2001年5月先後兩次遭到塔利班組織野蠻的炸毀,如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巴米揚大佛只剩下一個滿目瘡痍的遺址,石窟群中已無造像,而從殘損可辨的壁畫依稀可見當年佛教的盛行。
  • 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原貌重現 三維光影技術功不可沒
    原標題: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原貌重現——中國團隊運用三維光影技術修復世界文化遺產   巴米揚大佛被毀前的資料照片。新華社/路透   6月6日、7日兩天晚上,14年前被塔利班用炸藥和大炮炸毀的世界文化遺產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在張昕宇梁紅夫婦領銜的中國團隊幫助下,原貌重現十幾個小時。他們通過三維光影技術,使用60萬流明特製投影設備(電影院常用投影機為2萬流明),1∶1重現了巴米揚石窟群中53米高的大佛。德籍阿富汗文物古蹟專家穆吉塔巴·米爾扎伊感慨,「這應該是巴米揚大佛最真實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