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酒、東坡肉,看透宋代「吃貨」文豪蘇軾灑脫人生!

2020-12-23 貓叔談史

導讀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雖然不背誦蘇軾的詩詞很多年了,但是如今回想起來,依然能朗誦得慷慨激昂,依然能背誦得朗朗上口。

而說到蘇軾,又不只有詩詞。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好美食,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遊山林。

今天,洞察君想聊一聊作為「吃貨」角色的蘇軾。

東坡酒

說到酒這玩意,在古代,哪個文人墨客不得沾點?我甚至懷疑,酒一產生,就與文人墨客結下了不解之緣,畢竟酒能助興,是作詩賦詞的最佳搭檔。

在蘇軾之前,我們有耳熟能詳的曹孟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有號稱詩仙的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蘇軾也是一個嗜酒的文豪,那麼東坡酒如何產生的呢?

元豐二年,43歲的蘇軾的仕途迎來了巔峰,被調為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場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慘了,這個謝表一交,被看不慣他的新黨抓個正著,說他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他們還翻看了蘇軾之前寫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火上澆油,蘇軾的仕途也因此開始走下坡路。

牆倒眾人推,才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

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後,官場失意,愁呀。何以解憂愁?唯有杜康,本來就愛喝酒的蘇軾,這下

對於酒的熱愛就更加痴迷了,也正是這一貶,促使了「東坡酒」的產生。

在黃州期間,蘇軾發現外面的酒鋪賣的酒老貴了,小官的俸祿也少,消費不起啊,而且又不好喝,加上在偏遠地方為官,官務輕鬆,時間多得是,於是便開啟了自己釀酒之路,「東坡酒」就此產生。

《飲酒說》裡有詳細闡述: 「予雖飲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盞為樂,殆不可一日無此君。為釀既少,官酤又惡又貴,遂不免閉戶自醞。曲既不佳, 手訣亦疏謬,不甜而敗,則苦硬不可向口。慨然而嘆,知窮人之所為無一成者。然甜酸甘苦,忽然過口,何足追計?取能醉人,則吾酒何以佳為?但客不喜爾,然客之喜怒,亦何與吾事哉!」

在黃州期間,蘇東坡釀造了 「蜜酒」;惠州期間,他釀製了「桂酒」「松酒」「真一酒」等,在儋州期間,他又釀製了「天門冬酒」。

蘇東坡不僅釀酒,在他的諸如《東坡酒經》《蜜酒歌》《桂酒頌》等作品中對自己製作酒的原料、配 方、投料、釀造過程、釀造時間、原料出酒率都有詳細的描述。

東坡肉

蘇軾最大的一個愛好,就是美食,他也堪稱是文豪界的「食神」。

關於「東坡肉」的來歷,我想大家都比較熟悉。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蘇軾出任任徐州知州期間,有一年八月份,黃河決口發大水,蘇軾親自率全城吏民抗洪,歷時近兩個月才戰勝了洪水。為了防止這個樣洪災再發生,蘇軾在第二年大力修築黃河大堤。同時,又從南起雲龍山向西北至黃河堤相連處,修造了一條防洪堤(現此人稱蘇堤)。

百姓看到蘇東坡疲勞奔命,為民造福,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送至牧府慰勞。但蘇軾為官清廉,推辭不掉,無奈收下後,親自烹調,大展廚藝,回贈州民。並且詩興大發,出口成詩:「父老何自來,花椒嫋長江。水來非君過,去亦非吾功。」

這個肉叫回贈肉,就是東坡肉的前身。

蘇軾在徐州的政績很不錯,被調任湖州知州,前面也講了,剛去湖州上任不到三個月,蘇軾就因為文章翻車了,被貶謫去黃州。

當然回贈肉的配方也跟著到了黃州。在黃州期間,蘇軾的官職為團練副使,眾所周知,但宋代奉行的是 中央集權制度,因此團練副使屬於宋代散官官階之一,僅僅只是一種級別的象徵,無實際權力。

官場失意,時間又多,得在其他領域尋找滿足感、成就感。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就像洞察君高中的時候,成績不好,只能在籃球上尋找成就感。而蘇軾拿手的,自然就是廚藝了。回贈肉在黃周期間「進化了」,蘇軾將它一次次改良。

在黃州期間,蘇軾給自己起了個名號「東坡居士」,且並在黃州寫下了結合其人生態度和審美情趣的著名的打油詩《豬肉頌》。

元祐四年(1089) 1 月 3 日,蘇東坡任杭州太守。到了杭州,又遇當地發大水,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至此「東坡肉」正式得名,並且流傳到了現代,成了杭幫名菜。

東坡灑脫的人生觀

人們常說,從一個人的文字裡就能看出他的心情與胸懷。

同理,我們在蘇軾的詩歌作品中,也能看出他的心情和胸懷。

在黃州期間,蘇軾作了一首酒相關的詩《蜜酒歌》:

真珠為漿玉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不如春甕自生香,蜂為耕耘花作米。一日小沸魚吐沫,二日眩轉清光活。三日開甕香滿城,快瀉銀瓶不須撥。百錢一鬥濃無聲,甘露微濁醍醐清。君不見南園採花蜂似雨,天教釀酒醉先生。先生年來窮到骨,問人乞米何曾得。世間萬事真悠悠,蜜蜂大勝監河侯。

從「先生年來窮到骨,問人乞米何曾得」這一句可以看出蘇軾被貶後,俸祿非常寒酸,生活窘迫。

然而,這樣又如何呢?我能依靠自己的雙手耕作、釀酒,解決自己的生計和嗜酒之癢,表達了不屑於朝廷的俸祿,不埋怨官場失意,生活窘迫的灑脫態度。

此外,在這首詩中的「蜜蜂大勝監河侯」,蘇軾還引用了《莊子·外物》中 「涸轍之鮒」的典故,表達了對於莊子的崇拜,也體現了對自己的一種激勵和對生活的一種灑脫態度。

「涸轍之鮒」:「監河侯」在古代是一個官職, 具體來說就是監管河的官職。莊子去向監河侯「貸粟」,結果監河侯說: 「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於是才有了莊子洋洋灑灑的涸轍之鮒的故事。

前面也說了,蘇軾還作了一首與豬肉相關的詩《豬肉頌》: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一句「黃州好豬肉,價錢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把黃州比喻成曹操口中的「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深諳佛學之道的蘇軾卻樂在其中,人棄我取,並且還享受得津津有味,看透且享受,這便是蘇軾的豁達和灑脫。

在《豬肉頌》裡,我們看到了一種屬於蘇軾的「豬肉人生觀」 ,在經歷了一次次謫貶之後,蘇軾完成了自我超越,練就了豁達灑脫的胸襟和人生觀。

總結:

蘇軾的一生起起落落,顛沛流離,經歷一次次的謫貶。然而,就是在一次次謫貶的過程中,蘇軾變得更加樂觀,更加豁達地看待世界。

從東坡酒、東坡肉看不完蘇軾的人生,卻能看透他豁達灑脫的人生觀。

相關焦點

  • 蘇軾、蘇東坡、東坡肉,什麼關係?原來蘇軾才是真正的吃貨
    這是因為蘇軾不僅僅有以上的「代號」,他還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吃貨」。自比饕餮,真正的「吃貨」蘇軾本來是在朝上做官的,但是,因為他是文人性情,管不住自己的嘴,經常耿直進言。所以經常得罪自己的同僚和觸犯龍顏。最終,在陽光明媚的一天,皇帝對蘇軾說「外面那麼大, 你出去看看吧。」要是別的人,或許會鬱郁而不得志,但是蘇澤則完全看得開,也算與他「豪放派」的身份相符了。沒有了過多的政治壓力,蘇軾正式開始了他的「吃貨人生」。
  • 蘇軾的吃貨精神研發東坡肉,為此作下打油詩一首,對後世影響深遠
    等等等等提起豬肉的菜系,不得不提的是東坡肉。看名字就知道這道菜與宋朝大文學家,蘇軾有關。東坡肉,又名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在蘇菜、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
  • 蘇軾:一生風雨的灑脫奇才
    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的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把蘇軾以往的詩文全部學習體會了一遍,力求找出能夠置蘇軾於死地的證據。他們認為僅僅指控蘇軾反對新法,不足以讓神宗殺掉蘇軾。於是找到一首蘇軾的舊詩,強加曲解,惡意中傷。
  • 蘇軾的一首詩成為千古名篇,看透他對人生的豁達,彰顯了他的灑脫
    天涯何處無芳草」,表現了蘇軾看淡愛情,對戀愛中人的勸告。在被貶到黃州期間,蘇軾一邊吃著東坡肉,一邊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悲情中體現了他對人生的豁達。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對於世事無常的情況,蘇軾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是要想得開,看得透,這兩句也是千古流傳的經典名句,蘇軾把自己對人生的高度又進行了精煉總結。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說起宋詞豪放派的代表,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軾蘇東坡,他既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哲人。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
  • 品嘗一碗軟糯香甜東坡肉,感悟蘇軾豁達人生
    然而像蘇軾這樣,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下裡巴人,可謂婦孺皆知,而且都是這麼喜愛他,可能千百年來只有蘇軾一人了。蘇軾為什麼被人們這樣喜愛?他寫的詩詞水平很高,自然不必說,但蘇軾更受人喜愛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他對生活的熱愛。蘇軾不僅會寫詩,還是名副其實的美食家,他發明的東坡肉,至今還是中國十大名菜之一。
  • 蘇軾的一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看透了人生的沉浮!
    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的佳句,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出自宋代大詞人蘇軾之手,名為《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情懷!蘇軾還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絕句佳作。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灑脫境界。你們知道蘇軾的放蕩不羈,豪邁灑脫,背後不為人知的經歷嗎?曾經的他,輝煌歲月。蘇軾出生於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號東坡居士,故人們都稱為蘇東坡。
  • 蘇軾:一枚妥妥的「吃貨」和美食家,東坡肘子和東坡肉都源於他
    3、烤生蠔惠州貶謫生涯結束後,蘇軾又被貶儋州即今天的海南。那時的海南不及現在,環境惡劣,物質匱乏,當然不能大快朵頤吃東坡肉,也不能隨心所欲啃羊蠍子了。然而對於資深吃貨蘇軾來說,那都不是事兒!吃貨到哪裡都能發現美食,蘇軾本為不喜海腥的蜀人,對生蠔能如此酷愛,確實不乏吃貨本性了。
  • 蘇軾:發明羊蠍子的吃法,用楊梅包粽子,是位名副其實的吃貨
    寓食於詩,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蘇東坡與鮮美的東坡肉 其實,蘇東坡不僅文學方面造詣頗深,還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吃貨,就像和他齊名的東坡肉一樣,其實,那也是有故事的,那時正值東坡同志官場逆境,不幸被皇帝貶到黃州,如果是一個新奇很高的官僚或者文人,絕對是一路失意。
  • 蘇軾:宋朝第一大吃貨,用詩詞寫下「舌尖上的宋朝」
    蘇軾的一時有感而發,在江水邊念出了千古絕唱。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流傳千古。所以後人在提起蘇軾的時候都會說他是宋朝一代文豪。但是你以為他只能寫這些詩詞名句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其實蘇軾可還是一個資深吃貨,都可以說他是個美食家了呢。其實古時候的君子多遠離廚房,文人性雅,大多不會去碰庖廚這樣的大俗之物!可蘇軾不一樣,他可以說是貶到哪,吃到哪,甚至讓你忽略了他的苦難,而愛上了他的樂觀。
  • 黃庭堅最灑脫的一首詩,開篇7字道儘快意恩仇,蘇軾看後甘拜下風
    世人都說蘇軾灑脫,這話說得不錯。東坡居士無論身在何處,身處何境,都能拿著鍋鏟燉著東坡肉,再吟上一首《赤壁賦》,何等地風流灑脫。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像東坡先生這樣率性之人,結交的好友也必是同道中人,比如他的摯交好友黃庭堅。
  • 蘇軾詩詞名句賞析,一起走近宋代最偉大的文學家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代最偉大的文學家。其詩詞風格以灑脫、豪邁為主,讀來酣暢淋漓,但也有一部分婉約風格的作品,哀而不傷。蘇軾的詩、詞、文成就都很高,因此留下了很多經典名句,到今天依然受到人們的喜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賞析一下蘇軾詩詞中的部分句子。
  • 吃貨蘇軾的歡愉——人間至味是清歡
    吃貨蘇軾蘇軾,蘇東坡,除了他文學上的造詣,恐怕最讓人熟知的就是他美食家的稱號。放現在,蘇先生是妥妥的一枚吃貨。在吃的成就上,估計他稱第二估計就沒人敢稱第一了。舉世聞名的「東坡肉」就是因他而被世人熟知,在他的詩作中,很多的文章都是寫吃。
  • 蘇軾最「土」的一首詩,卻藏著溫暖的人生哲學,失意時就想想它
    就拿如今人人都讚不絕口的「東坡肉」來說,入口香酥軟糯,沁人心脾,極其鮮美。而這道菜就是蘇軾的傑作,當年蘇軾被派到徐州任知府,任職期間當地發洪災,蘇軾與民同戰,修堤保城,與百姓共同度過難關。當地百姓為感謝這位好官,紛紛贈肉以示感謝,蘇軾呢,婉拒不成,就自己將肉做好回贈給老百姓。大家吃後讚不絕口,「東坡肉」就這樣在民間流傳開來,直到千百年後的今天。從東坡肉的由來可以看出,蘇軾為人十分和善,豁達樂觀,因此,他的詩詞中也盡顯他為人處世的達觀與哲學。
  • 「吃貨詩人」蘇東坡,文豪界的「超級美食家」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何說一代文豪蘇東坡是美食家?他不但愛吃、會吃、更精於吃,「擅辨食材、精通廚藝」,官做到哪裡就吃到哪裡。
  •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我們知道,「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因為被卷進此案,蘇軾差點英年早逝,雖在許多人的幫助之下免去了死刑,但仍舊落了個發配黃州的下場。
  • 蘇軾本身已經夠慘了,那他又是怎麼給劉景文打雞血的呢?
    心寬的蘇軾古代這麼多的文人墨客,我只服蘇軾,不僅因為他的才高八鬥,最重要的是佩服他的心態。蘇軾生於1037年,是個川娃子,也是一個知識分子二代。他爹蘇洵年輕的時候不務正業,浪費了大把的青春,直到27歲的時候才開始發奮讀書。
  • 蘇軾最想得開的一首詩,其中7個字大俗大雅,卻道盡其一生灑脫
    被貶黃州是蘇軾一生漂泊的開始,卻也是詞壇的一大幸事。被貶期間,蘇軾一邊吃著東坡肉,一邊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等多首千古絕唱。在這一首首詞作中,我們見識了蘇軾的豁達,也了解了他的悲情,可以說這段經歷極大地豐富了他的詞作題材,讓他終於站在了詞壇之巔。
  • 蘇東坡與東坡肉,探尋文豪與美食背後的秘密
    走到哪兒,吃到哪兒,蘇東坡簡直就是一個大吃貨。他也自謔自己為「老饕」,饕餮原本在古代傳說是一種貪吃的野獸,如此比喻,說明自己是個極愛吃、極貪吃之人。蘇軾可謂正經歷著人生的大難,仕途曲折,他人誣陷,但困難並沒有將他打倒,他豁達樂觀,來到黃州不忘遊山玩水,更不忘享用美食。
  • 蘇軾:流離數十載,詩詞傳千古,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道盡玄機
    蘇軾還擅於書畫,技法巧妙,意趣斐然。尤愛竹,表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常畫朱竹,以此言志「竹直氣節不彎」,他率先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觀點。除此之外,蘇軾還是民間美食家,其自創的「東坡肉」「烤羊脊」頗受古今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