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別稱星城,湖南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中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長江中遊城市群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也是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物流樞紐,京廣高鐵、滬昆高鐵、渝廈高鐵在此交匯。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 」、「瀟湘洙泗」之稱。長沙是中國(大陸)國際形象最佳城市、東亞文化之都、 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長沙市城區較大火車站:長沙站、長沙南站、長沙西站。
01長沙站
長沙站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鐵路車站。1911年,在修築粵漢鐵路鋪設長沙至武昌的鐵軌期間,蓋起了小吳門火車站;1975年7月,長沙新車站破土動工;1977年7月1日,長沙站成通車;2015年,長沙站進行了改造。
2015年改造後的長沙站總面積達6.8萬平方米,設7臺16線。長沙站有長沙軌道交通2號線、長沙軌道交通3號線途經,2號線已開通運行,3號線在建設中。
長沙軌道交通2號線途經長沙站,分別通向光達、梅溪湖西2個方向。從梅溪湖西到光達方向和從光達到梅溪湖西方向的首車發車時間均為6:00,末車發車時間均為23:00。長沙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長沙站(地鐵站)位於車站路與五一路交叉口,靠近火車站廣場。距長沙站最近的汽車站為長沙長株潭汽車站,位於火車站對面。
02長沙南站
長沙南站由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是連接京廣高速鐵路與滬昆高速鐵路的重要樞紐車站,是中國中南地區的區域性鐵路客運中心,也是長沙鐵路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11月,長沙南站開工建設;2009年12月,車站正式開始運營; 2014年8月,車站滬昆站場全面建成;2016年11月28日,車站東廣場投入使用。
長沙南站設計造型體現湖南「山水洲城」的地域特色,溶入了瀟湘文化,設計者將山巒的起伏曲線提煉為站房造型,將水的波浪提煉為站臺雨棚的形式,形成了「三湘四水」曲線。車站主體正立面玻璃幕牆採用具有湖湘特色的窗花形式,減弱了東西日曬的影響,起到節能降耗的作用。
長沙南站候車廳用玻璃幕牆與站臺分隔開,候車廳的旅客可清晰俯視站臺,候車廳分為並列的兩個,在兩個候車廳之間是玻璃頂覆蓋的站臺空間。
長沙南站西站房豎向分為出站層、站臺層、高架層三個層面。高架層分為中間的候車廳和兩端的服務區;站臺層包括站房部分的站臺和南北雨棚部分下面的站臺;出站層包括出站大廳和東西兩側的出站通道,將東西廣場連成整體。
長沙南站東站房分為5層,其中地上2層,地下3層。地上2層為高架層,為旅客候車區域。地上1層為進站層,主要為高架車道、落客平臺、磁懸浮聯繫通道以及實名制驗證、安檢區域等。負1層為出站層,該層可以搭乘磁懸浮、進出地鐵口、購高鐵票、搭乘計程車和公交車。
03長沙西站
長沙西站,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莫家衝,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長沙車務段管轄的鐵路車站。長沙西站於2015年隨長株潭城際鐵路開工建設 ,原項目名稱為黃金鎮站 ,後改名湘江西站 ,2017年12月1日定名為長沙西站,於2017年12月26日投入使用 。
截至2020年4月,長沙西站建築面積為3500平方米,站場規模為2臺4線,途經線路為長株潭城際鐵路和烏山聯絡線 。2020年5月8日,長沙西站開始進行站改擴建工程,停止辦理客運業務,此前在長沙西站辦理客運業務的各次列車將不再停靠長沙西站,即旅客不能在長沙西站上下車,預計車站停辦至2022年12月31日。
長沙西站規劃接入長嶽城際鐵路、渝長廈高速鐵路常益長段、渝長廈高速鐵路長贛段,站場規模為12臺22線,其中高速場6臺10線,城際場6臺12線 。
長沙西站規劃引入軌道交通2號線、軌道交通10號線、軌道交通9號線和機場快線(河西快線北段)等地鐵線路,T2線、T3線等有軌電車線路及磁懸浮寧鄉支線。
長沙西站的建設,對提升望城區的區位優勢、強化長沙中心城區輻射作用、促進湘江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以及帶動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長沙高鐵西站的建成,將實現國家一縱一橫兩大高鐵幹線在長沙交匯,對推動長沙成為大型高鐵樞紐意義重大,是長沙體現省會擔當,推動長沙挺進國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創新驅動、開放崛起」戰略的重大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