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空難證據公布 金屬疲勞是飛機解體主因

2020-12-16 搜狐網

  本報訊 臺北消息:臺灣「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昨日召開記者會,證實「華航」空難失事飛機有多處機身殘骸出現金屬疲勞導致飛機解體的證據,另外在飛機左側五號門下緣也發現飛機曾在20年前使用與機身不同材質不鏽鋼修補的痕跡。「飛安會」執行長戎凱表示,根據目前所搜集到的證據,包括機身殘骸及座艙語音通話記錄器的內容顯示,飛機並非因為外力撞擊導致機身解體。

  金屬疲勞致多處裂痕

  針對飛機殘骸的檢驗,戎凱指出,目前已經確認的飛機殘骸共有828件,佔整架飛機的60%左右。

  戎凱表示,在飛機尾翼東方發現的4塊散落飛機殘骸,根據初步研判,應該是飛機最早解體的部分。分別包括散裝貨艙門及機身周邊蒙皮、機身左側四號門、機身左邊五號門以及後下貨艙門。其中散裝貨艙門及機身周邊蒙皮的殘骸上出現多處不連續、非破壞性裂痕,據「飛安會」及NTSB目視檢視,研判是由於飛機機身金屬疲勞所造成,並非所謂的外力撞擊,另外在機身左邊五號門部分,飛安會也發現三處非破壞裂痕,以及門邊下緣有修理補強片痕跡。

  曾經修補但材質不同

  戎凱指出,在機身左邊五號門下緣發現的修理補強片痕跡,經過檢測是「華航」在1980年進行修補的部分,不過該部分卻是由不鏽鋼進行修補,並非以與飛機相同的鋁合金材質進行修補。由於修補材質與飛機本身材質不同,再加上該部分出現多處金屬疲勞的裂痕,因此極有可能是造成飛機失事的主因。

  □相關新聞

  「華航」將多花200億買波音為扁鋪路?

  本報訊臺北消息:「華航」購機案疑有政治力介入。親民黨「立委」劉文雄、李鴻鈞、鍾紹和昨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華航」早在7月12日就決定購買16架法國空中巴士,美方卻通過「交通部長」林陵三等3人向「華航」施壓,林陵三更具體要求「華航」「放手」改買波音飛機。劉文雄等人認為,若改用美國波音客機,「華航」將多花200億,根本是另一種的「金援外交」。

  購的是軍機還是民航機?

  劉文雄說,在7月12日的議價會議中,「華航」決定將採購16架A330型空中巴士,並訂於7月18日籤備忘錄,並將結果告知波音。不過,購機結果曝光後,美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在7月15日通過「外交部長」簡又新找「華航」董事長李雲寧要求暫緩籤約;7月22日「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又找上「華航」總經理魏信雄,並與「交通部長」林陵三溝通多次;包道格並於7月29日下午再度前往將「交通部」找林陵三,包道格前腳剛走,波音代表隨後就進,其中奧妙不難了解。但是,更讓人驚訝的是,陳水扁預定在8月1日找林陵三報告購機案,劉文雄質疑,「華航」購的究竟是軍機還是民航機,為何需要向陳水扁報告?

  扁欲借購機再過境紐約?

  劉文雄等3人在記者會上表示,空中巴士報價比波音便宜約70億,若再加上往後5年的維修成本,如果「華航」選購波音777機種差額將達200億元。「立委」質疑,空中巴士在報價、營運成本、舊機購回報價上來看,明顯佔上風,高層卻為波音遊說,這是不是另一種金援外交?劉文雄質疑,美國總統布希去年4月25日宣布要售給臺灣紀德艦後,陳水扁5月21日就可以過境紐約。這次如果「華航」屈服於高層壓力,採購波音機種後,是不是陳水扁又可以在紐約過境?  


相關焦點

  • 「華航」空難調查報告確定空中解體及金屬疲勞
    中新網6月3日電 臺當局「飛安會」今天上午公布「華航」CI-611飛航事故調查事實資料報告。資料報告中確定飛機是在空中解體,並未發現任何外力介入,或是與天候、人為、機械有關的異常證據;但從撈起的飛機殘骸中發現多處金屬疲勞。
  • 臺灣方面稱「華航空難」主要原因是飛機空中解體
    中國臺灣網6月3日消息 臺「行政院飛安會」今天上午公布去年華航CI611澎湖外海事故調查事實資料報告,確定飛機是空中解體,但未發現任何外力介入或與天候、人為、機械相關證據。轉自搜狐  據臺灣媒體報導,根據臺「飛安會」公布的事實資料報告,經過檢視CI611航班的初級、次級雷達訊號、殘骸分布及傷亡資料,確定飛機是空中解體,但未發現任何外力介入證據,也無火燒、煙燻、爆炸的證據,同時也沒發現天候及與人為有關的飛航管制、飛航操作、保安,及與機械有關的發動機異常證據。
  • 金屬疲勞——華航611
    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又稱「澎湖空難」,是指2002年5月25日中華航空公司(以下簡稱「華航」)一架由當時的臺灣中正國際機場(現臺灣桃園國際機場
  • 臺灣華航空難客機經調查已證實有金屬疲勞現象
    臺灣華航空難客機經調查已證實有金屬疲勞現象7個月前在澎湖外海發生空難的客機,經調查已證實有金屬疲勞現象,且金屬疲勞源自20餘年前機尾擦地產生的刮痕。  今年5月25日,臺灣華航的這架波音747客機在執行臺北到香港的飛行途中,墜毀於澎湖外海,機上225名乘客與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引起全球廣泛關注。  臺灣「飛安會」執行長戎凱24日稱,臺灣「中科院」從打撈起的殘骸中檢測出飛機有金屬疲勞現象;臺灣「飛安會」將殘骸檢體送飛機製造商美國波音公司確認,也證實有金屬疲勞現象。
  • 華航空難調查定論 稱對全球高齡飛機維修有啟示
    華航空難調查定論 稱對全球高齡飛機維修有啟示 案,「飛安會」在調查這起震驚航空界的飛安事件上,因發 現老舊飛機的修補瑕疵引發金屬疲勞,特別發布飛安通 告,也因此找到有五架與華航類似而還未出事的飛機, 對全球高齡機維修有重大貢獻。
  • 盤點臺灣歷年重大空難事故 華航空難致225人死亡
    據國際民航組織去年公布的一項調查指出,臺灣是全球飛機失事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過去10多年飛行失事率是美國的10幾倍,也較大陸高出許多。  華航空難致225人死亡:維修不當致機尾脫落  早前馬航客機失聯時,曾有人分析是因飛機在上海浦東機場發生碰撞,造成機翼受損引發金屬疲勞,導致飛機解體。
  • 華航611墜毀「澎湖百慕達」查出金屬疲勞現象?金相檢測還原真相
    從上世紀60年代起,據不完全統計,相關海域已經發生11起空難事件,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空難事件就是華航611號班機墜毀事故。據悉當天,華航611號班機在途經此海域時突然發生解體墜海,從而造成飛機上的225人全部罹難。而事件發生後,還傳出疑似「罹難者語音留言靈異事件」,而當年12月份,負責運送華航611遇難者遺體的貨機,也同樣墜毀在附近海域。一時間讓整個華航611事件謎案重重。
  • 華航空難打撈結束:殘骸八成 遺體179具 原因不明
    華航空難打撈結束」空難的殘骸及罹難者遺體打撈作已經結束,負責調查的臺當局「飛安會」通過對從海底撈起的客機約80%的殘骸的檢視,基本確定解體點是在飛機後機身。
  • 臺退伍空軍人員估計華航空難主因是上升空氣亂流
    中新網香港7月3日消息:臺北訊,一名退役的臺灣空軍人員胡學墉認為,「華航」CI611客機發生空中解體的原因,可能是遭遇強力的上升氣流及重量加速度。  據「中通社」報導,82歲的胡學鏞1953年間曾搭乘臺灣空軍偵巡轟炸機執行任務,當時天氣預報良好,能見度亦佳;後突然遭遇強力氣流襲卷,造成飛機搖晃、擺動失速,機艙內四處發出聲響,兩機翼上下跳動,極短時間內從9000英尺高度下降到2000英尺。所幸駕駛員極力穩住飛機使其不再下降,最終有驚無險緊急迫降於基地跑道上。經過檢查後證實當時系下降空氣亂流造成,僥倖並未發生飛機解體。
  • 臺灣中華航空611空難,飛機高空解體,真有「澎湖百慕達」嗎?
    於是他們將這塊蒙皮送往專業機構進行檢查,結果發現這塊蒙皮發生了疲勞變形。順著這一線索,調查人員查閱了飛機的維護保養記錄,該起空難發生的原因,隨之大白天下。我們會在日常口語中使用「撅」這個動詞,比如撅個紙盒,撅個鐵皮等,意思就是來回折這麼幾下,往往很快就斷了。按說我們普通人都知道這個常識,但是卻一再被專業的飛機維護人員忽略,從而造成了此次大型空難。
  • 空難往事 金屬疲勞毀掉了彗星號
    在失聯的諸多猜測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客機或許和是因為金屬疲勞導致在空中瞬間階梯。在人類的飛行史上,首次意識到金屬疲勞的危害,是1950年代英國海外航空公司發生的系列空難。1954年1月10日上午11時,一位名叫吉亞瓦尼?迪馬科的漁民正在地中海裡撒網捕魚,突然聽到從雲層的某個地方傳來三聲巨大的爆炸,一些銀光閃閃的亮片從幾英裡之外的天空中降落,緊隨其後的是一股黑色的濃煙。
  • 華航空難牽兩岸
    主持人 李峰:今天我們來繼續關注臺灣華航公司空難事故的善後處理情況,目前臺灣的搜救工作還在進行,大陸也出動了人力、物力,全力進行救助,關於飛機解體的原因,外界是眾說紛紜,目前尚無定論,那麼大陸專家對此有什麼樣的看法?目前大陸協助的海上救助工作進展如何呢?
  • 「華航」失事客機油箱扭曲不排除外力介入
    「華航」失事客機油箱扭曲不排除外力介入
  • 過失致空難225人死亡 華航84歲工程師判緩刑
    中新網4月29日電:4年前在澎湖導致225人死亡的中華航空公司CI711空難事故,臺灣檢方日前公布審判結果,一名84歲的華航工程師因過失致死之嫌被求刑2年緩刑5年。  據臺灣媒體報導,2002年5月25日,在澎湖外海失事導致225人死亡的華航CI611空難事故,澎湖「地檢署」檢察官指出,華航CI611曾於1980年在香港發生機尾觸地、造成刮痕,時任華航結構總工程師、現年84歲的孫冀昌,未依規範做維修,導致多年後華航CI611在空中解體,孫冀昌有業務過失致死之嫌,具體求刑有期徒刑2年,緩刑5年。
  • 華航空難飛機座艙語音通話記錄器顯示有異常聲音
    華航空難飛機座艙語音通話記錄器顯示有異常聲音 2002年6月23日16:09  新華網   新華網臺北6月23日電(記者程瑛 範麗青)臺灣「行政院飛安會」今天下午就華航「5·25」空難失事飛機座艙語音通話記錄器解讀內容進行說明,記錄器顯示有異常聲音
  • 「魔鬼海」之謎 澎湖空難 中華611號航班|空難改變航空史4
    調查員獲取了本案首條重要信息:雷達追蹤到航班在爬升時失去訊息,畫面上呈現出三、四片大的殘骸,並開始分散開來墜向海面,這些特徵驗證飛機是高空解體的信號。 客機怎麼會突然空中解體? 調查員開始向飛機解體的調查方向進行聚焦。一般空難總會伴隨著「陰謀論」,媒體懷疑是大陸的飛彈擊落了華航611。
  • 客機突然空中解體,只因22年前的一道刮痕。
    由於華航611號航班空難發生的毫無預兆,就在解體幾分鐘前,飛行員與地面塔臺間的聯絡還一切正常。因此,飛機剛墜毀時,坊間關於失事原因的猜測五花八門——被飛彈擊中、被恐襲,甚至被隕石擊中、被軍事武器誤擊的猜測都有。但這些猜測很快被調查人員否定。
  • 盤點臺灣重大空難- 網易新聞策劃
    華航空難致225人死亡:維修不當致機尾脫落 早前馬航客機失聯時,曾有人分析是因飛機在上海浦東機場發生碰撞,造成機翼受損引發金屬疲勞,導致飛機解體。這個原因在空難歷史上並不少見,其中就包括臺灣兩起空難事故。
  • 客機突然空中解體,只因22年前的一道刮痕.
    客機按照指示穩步爬升,可就在飛機起飛20分鐘後,高度超過一萬米時——‍客機在於澎湖縣馬公市東北方約42.6公裡處空中解體!隨即從雷達熒幕上消失。此次空難由中國臺灣航空安全委員會調查,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亦有派員協助指導。由於華航611號航班空難發生的毫無預兆,就在解體幾分鐘前,飛行員與地面塔臺間的聯絡還一切正常。因此,飛機剛墜毀時,坊間關於失事原因的猜測五花八門——被飛彈擊中、被恐襲,甚至被隕石擊中、被軍事武器誤擊的猜測都有。但這些猜測很快被調查人員否定。
  • 臺灣中華航空公司澎湖空難系由維修不良肇禍
    圖1:臺灣「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二十五日在臺北舉行記者會,公布中華航空公司CI611事故調查報告,華航飛機因機後下腹蒙皮金屬疲勞,造成空中解體,華航維修不當是重要原因。中央社  三年前在澎湖上空解體,造成二二五人不幸死亡的臺灣中華航空公司空難事故調查結果出爐,臺灣「行政院」飛安會直指飛機尾段修補後的蒙皮,因金屬疲勞而出現裂縫造成結構失效,而造成機體在空中解體。飛安會並發現,在失事前華航至少有三項大檢查因拖延而未進行、同時也未保存維修蒙皮紀錄,已無法追究華航是否依波音認可之方式修補飛機蒙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