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粽子多久才最好吃?照這個時間來最合適,省時省力還口感軟糯
距離我們國家的端午節日子越來越近了,我們知道端午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的一個傳統節日,每當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會吃上我們端午的傳統美食粽子。我們都知道,不管是自己在家裡邊包的粽子還是去外邊買的粽子,在吃之前都是需要下水去煮一下,煮好的粽子吃起來口感才能軟糯香甜,糯米軟糯可口,還帶著一股粽葉的清香,特別的美味,可是我們要知道粽子的個頭不同,餡料也不一樣,因此在煮的時候時間長短也把控不好。如果煮的時間太長,粽子的口感就會太過軟爛,反而失了粽葉的香氣,如果煮的時間太短,粽子夾生的話,二次回鍋也彌補不了粽子的香味兒了,因此我們煮粽子一定要把握好時間才行,那粽子煮多久才是最好吃的呢?按照這個時間來才是最合適的,既省時省力而且還口感軟糯,擁有一股粽葉的清香。
首先我們要煮粽子的話,應該看一下粽子的包裹鬆緊程度以及大小來講。我們都知道,如果是一個大粽子,他比我們的手掌還要大,巨無霸型粽子,她煮的時間肯定要比我們拳頭大小的,這樣的小粽子要時間長一些,而且粽子當中如果加了五花肉的話,他肯定也要比蜜棗煮的時間要久,一般情況下,在煮粽子的時候,如果家裡邊有高壓鍋就可以使用上高壓鍋,等到高壓鍋上氣一個小時之後就可以出鍋了。
但是我們平時在煮粽子的時候,如果沒有用到高壓鍋,而且粽子也捏得特別緊,一看就壓了特別多的糯米,這樣的粽子煮起來肯定需要耗費時間更久,如果是我們放在天然氣灶上去煮的話,用普通鍋煮粽子最少也要兩個小時才可以讓粽子從內到外完全的熟透,要不然的話糯米不熟,粽子的心吃起來就是一粒一粒的米,而且口感偏硬,非常影響口感。當然如果我們拿到的粽子是包的稍微鬆散一些,並沒有甜的,那麼的詞是這樣的粽子,我們使用普通鍋去煮的話,一個半小時也可以煮好了。
還有一個煮粽子需要注意的小竅門,就是一定要讓鍋中的水燒開了之後,再把粽子放入鍋中,然後一定要讓鍋中的水沒過粽子,接著再去煮粽子,才可以讓粽子的口感吃起來最好,而且最好在鍋面上放一些比較重的東西,這樣可以把粽子完全的壓在水面之下,吃起來口感才會更加軟糯香甜。如果不確定我們的粽子煮的到底熟不熟,可以先撈出來一個嘗嘗看,如果不熟的話,將鍋裡的粽子接著煮,千萬不要整鍋關火冷卻之後再回鍋煮。
如果我們的粽子拿出來嘗著軟糯香甜的話,就可以證明它是熟了,用筷子一口把粽子給夾開,看看中間的心,如果米粒也非常的有粘性特別柔軟,那就說明粽子已經熟透了,可以關火了,而且我們在粽子關火之後,先別急著把它撈出鍋來,因為粽葉也是有香味的,煮粽子的過程中粽葉的香味就會被浸潤在水中,煮粽子,剩下的水自帶一股清香,把粽子留在鍋中浸泡一個小時的話,就可以讓粽子吸收粽葉的香味,吃起來更加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