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記者走進廈門傳統村落:探尋歷史古蹟 解鎖非遺技藝 品嘗古早味

2020-12-21 廈門衛視

金柄村地處廈門翔安區北部的大侖山腳下,當地流傳著一個俚語:未有廈門,先有同安;未有同安,先有金柄。據考證,金柄村已有1300多年歷史。今年這個村落被評為福建省省級傳統村落。

拍胸舞在村裡已有115年的可考歷史,被稱為閩南舞蹈的歷史活化石。原先是為了慶祝農事豐收,農民們自娛自樂的舞蹈,經過長年的傳承、沉澱,已發展成為各大型慶祝活動的民俗文化表演項目。

黃 呆

廈門翔安區拍胸舞表演者

拍胸舞有「閩南迪斯科」之稱

廈門只有翔安有這個拍胸舞

就是在田間地頭跳起來

以前沒有音樂

就自編自導跳起來

現在加了音樂配置

動作就比較多了

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傳承人黃呆正在培養小學員,讓這個來自鄉土民間的舞蹈能夠長存並綻放。

黃俊逸

廈門翔安區拍胸舞表演者

小時候看見爸爸和爺爺跳拍胸舞

就挺喜歡的

學習了差不多四年

有和大人出去表演

也覺得挺開心

「條條不離手,線線不離身」,麵團在黃加手中經過和面、切條甩面、搓揉盤面、橫8繞杆、入櫃醒面、甩彈拉麵、室外曬面、收面入室、整束再曬這9道工序,幻化成一絲絲細線,每根面線長可達32米,細僅一毫米。

手工面線口感好,但製作起來相當辛苦。黃加每天清晨5點就開工,一幹就是9個多小時。雖然用機器做面線,省時又省力,但黃加不肯走這個捷徑。他認為回頭客愛的就是手工製作的情懷,吃的就是這份古早味。

黃 加

廈門翔安區非遺手工面線傳承人

我就做少一點

質量做好一點

我們祖輩清朝就開始做面線

到我這輩就是要發揚

誰要學我就教他

一項項非遺技藝觸手可及,就像靈動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這個古村落千百年的風韻。保留至今的傳統紅磚古厝、古驛道、祠堂、古樹,見證了當地的發展。這棵1200多年的古樟樹,是廈門翔安區最早最大的古樹之一,被稱作「活文物」。雖然樹頭內部早已中空,但依舊參天而立、枝繁葉茂。

黃樹木

廈門翔安區金柄村書記

這棵樹是我們祖先黃肇綸種的

我們村今年重新規劃

把一些古蹟還有歷史文化整理出來

重新進行村莊規劃

發展鄉村旅遊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共同新聞》

撰稿:王舒錫

編輯:王寧磊

相關焦點

  • 學「非遺」技藝跟著匠人動動手
    「這朵是玫瑰花,是拿麵粉著色做的,我們跟著老師一起學,很有意思!」90歲的任孝杏阿婆手持自己做的「紅玫瑰」,開心地說著。重陽節前夕,在離家不遠的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長者照護之家,家住廈門路的任阿婆第一次接觸了「非遺」技藝——麵塑,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新朋友。
  • 廈門同安旅遊「非遺」進景區 帶您遊遍古今
    何東方攝廈門晚報訊(記者 黃文水)廈門的歷史文化之根在同安,同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璀璨奪目。10月1日至8日,「遊同安,看非遺」中秋國慶旅遊嘉年華將啟幕,省級「非遺」項目錫雕、珠光青瓷、薄餅、醬文化,以及高科技「非遺」盛宴,靜候八方來客,帶您貫通古今。等您,在大美同安,等您,在「非遺」同安。
  • 廈門大籠甜粿傳統製作技藝成省級非遺 兩柱就有1500斤
    -每年正月初九如期登場,兩柱重約1500斤,堪稱「閩南一絕」-同安區還有兩項同批上榜,分別是農民畫和澳頭蠔幹粥臺海網3月1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來自同安區祥平街道的「大籠甜粿傳統製作技藝」在新增項目名錄中榜上有名。
  •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推出廣府「非遺」美食專場金羊網  作者:  2020-10-24 近期,由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人社局聯合主辦的「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繼續在廣州市青
  • 探尋古早味——廈門同安「大腸血」
    土哥每到一個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品嘗當地的特色小吃,體驗每個地方的不同風土人情。有些小吃總是會讓人回味無窮,即使是小時候品嘗過的最普通東西也會讓你一輩子難忘,當然很多東西已經被快速食品所取代,消失在時代的長河裡,再也品嘗不到。
  • 《重慶市級傳統村落地圖》出爐!讓我們一起去探尋詩意古樸的傳統村落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石牆、石屋、古樹、古井、古院落,曾經養育一代又一代人的傳統村落如今深藏於城市背後。那些歷史悠久、詩意古樸的重慶傳統村落,你知道幾個?7月8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發布了「每周一圖」《重慶市級傳統村落地圖》(以下簡稱「《地圖》」)。
  • 「鏡頭下的非遺」——走進傳統捕魚技藝採風、攝影活動
    非遺傳承人李興豐正在捕魚 王濤攝綿延50公裡、面積4000多公頃的紅樹林;形如漏鬥,曲折多彎,灘面緩平的海岸線,為淺海傳統捕魚提供了天然條件,一年四季的捕魚時節,使職業漁民和農漁並重的村民們都成為有名的捕魚好手
  • 學非遺技藝《極限挑戰寶藏行》解鎖香格裡拉獨特藏族風情
    賈乃亮、郭京飛、鄧倫、秦昊、任嘉倫、王珞丹、楊超越,來到雲南行第二站香格裡拉,不僅在千年小鎮獨克宗古城,感受藏族地道的風土人情,還深入兩座「寶藏村」,學習數代人傳承的非遺技藝,親手挖掘大自然賜予的珍貴美味松茸,帶領觀眾全方位地了解這座旅遊名城的人文風情。
  • 「國潮風」融合「古早味」!廈門老字號新國潮集市7日開市
    廈門網訊(本網記者 連芊)「國潮風」融合「古早味」,老字號綻放新活力。11月7日,「2020老字號嘉年華暨中華城老字號新國潮集市」在中華城南區陽光街開市。
  • 走進寧波奉化,探尋奉化當地非遺美食、古法製作及雕刻藝術
    對於寧波奉化,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因為這裡是蔣介石的故居,這裡不僅僅有名人,還散落著各式各樣的非遺文化,在科技日益發展的時代裡,老一輩堅持著自古傳承下來的手藝,在這個現代化城市裡綻放著不一樣的光彩 。近日,和朋友們跟著浙江電視臺《旅行》欄目一同走進寧波奉化,兩天的時間裡探尋了奉化的各種非遺文化,尤其是當地的非遺美食和工匠藝術。
  • 暑期研學 | 和孩子一起探尋神秘村落+解碼原始森林,夏令營等你
    在唐卡畫院探尋非遺,跟著老師研讀唐卡深厚的文化內涵,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唐卡,在筆觸下感受千年非遺的魅力14:00-16:00 【非遺體驗製作唐卡】研讀唐卡深厚的文化內涵,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唐卡。16:00-17:30 【獨克宗古城探秘藏文化】走進隱藏在雪山的神秘王國——香巴拉,月光之城「獨克宗古城」。18:00-19:00 【藏族特色餐】在幸運隕石餐廳品嘗藏式親子套餐。
  • 【文明】渝北青少年:探尋非遺之美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文明】渝北青少年:探尋非遺之美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2020-12-15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技藝+神秘民俗 蒲江又新增一批「非遺」項目
    傳承非遺技藝,弘揚傳統文化走進非遺世界,品味經典魅力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指經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認定的,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傳承保護責任,具有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與影響力的傳承人。
  • 探尋|隱藏在湛江的「中國傳統古村落」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古村落,是人類歷史文明的產物,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宛如一個龐大的民俗博物館。湛江古村落有著特色的傳統文化、建築藝術和村鎮空間格局,承載著多少故事與回憶。中國傳統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所建的村,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
  • 福建廈門最美10大古村古鎮,海畔小資情調裡尋找古韻留芳
    特別是,以文筆塔為核心,周邊是廈門地區文物古蹟遺存密度最高且無斷代的歷史文化區,蘊藏隋末始建的天興寺、唐代建的東嶽廟、宋代修建的郡馬府、元代葉郡馬夫婦合葬墓、明代鳳山鍾秀坊等,是一個展示「古同安今廈門」文化底蘊的窗口。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轄內有大量地道的同安小吃,如古早味滿煎糕、古早味拌麵扁食、水煎包、海蠣餅等,吸引了無數島內外食客,堪稱吃貨們的天堂。
  • 泉州建有多處非遺館 讓非遺活態化——觀傳統技藝 賞泉腔之韻
    □記者 王金植 通訊員 周劍寶 蔡珊 文/圖非遺館展現民族記憶洛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位於萬虹路旁的洛江區職工文化中心裡,設在一層,面積347平方米,設有7個展區,分別是民間文學區、傳統音樂區、傳統戲劇區、傳統體育區、遊藝與雜技區、傳統美術區、傳統技藝和民俗區
  • 同安旅遊「非遺」進景區 如同文化大觀園帶您遊遍古今
    同安旅遊二維碼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黃文水通訊員鄭則仁)廈門的歷史文化之根在同安,同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璀璨奪目。  在方特旅遊區,「東方神畫」將為您打開一扇走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梁祝、女媧補天、牛郎織女……24大主題項目以傳承中華文化和非遺文化為核心,以體驗、互動的創新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活動期間,東方神畫推出手遊COS秀、遊樂神畫江湖、潮玩京劇範兒、高蹺秧歌等項目。
  • 秋季研學正當時,跟著非遺遊古城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它承載著歷史記憶,延續著文化,而非遺需要活態傳承,將非遺文化列入研學課程,正是活態傳承的體現。,臺兒莊古城充分利用船型街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博覽園、後大路的非遺精品博覽街及城區內特色建築、特色博物館等非遺資源,開展系列特色非遺課程,走進臺兒莊古城帶著孩子們見識不一樣的非遺。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鴨文化館內,全方位介紹南京鴨業發展的歷史以及鹽水鴨製作技藝的傳承。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坐落於江寧街道銅井工業園區,園區周圍並無民居村落,從市區開到這裡,也要一個小時。這樣一處專事食品生產、地理位置偏遠的工廠,每天卻能接待5-20個旅遊團的客量。他們憑的是什麼?答案很簡單:憑一隻鴨子!
  • 廈門翔安這個省級傳統村落還擁有省級非遺項目!
    拍胸舞又稱拍胸、打七響、打花綽、乞丐舞等發源於福建省泉州地區的漢族舞蹈廣泛流傳於廈門拍胸舞傳統的舞者為男性,頭戴草箍,上身裸露,赤足,動作以趨於單一節奏的擊、拍、夾、跺為主,部位集中在胸、肘、腿、掌等處,基本體態呈拔腰挺胸之勢,全身跳躍,並輔以雄健的蹲步和怡然自得的顫頭動作,構成粗獷、古樸、詼諧、熱烈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