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衛星看震區:九寨溝附近雲量逐漸減少

2020-12-21 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北京8月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該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製作的風雲氣象衛星震區監測圖出爐,其中顯示,九寨溝震區附近受中低雲覆蓋,在西北氣流的影響下,雲系向東南方向移動,雲量逐漸減少。而震區北側的青海和甘肅等地天氣晴朗,震區西南側的有積狀雲覆蓋,雲量較多。具體如下——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監測圖像,8月9日8時15分。中國氣象局供圖。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紅外監測動畫。8月8日20時-8月9日8時15分。從中可以看出,震區附近以低云為主。中國氣象局供圖。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紅外監測動畫(新疆)。8月8日20時-8月9日9時。中國氣象局供圖。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紅外監測動畫8月8日20時—8月9日7時全國圖。中國氣象局供圖。

四川、新疆震區氣象衛星雲圖。8月9日9時。中國氣象局供圖。

    來自中國地震臺網此前的消息顯示,8月8日21時19分和41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接連發生7.0級和3.3級地震,震源深度分別為20千米和9千米。此外,8月9日7時27分,在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相關焦點

  • 陽光熱情回歸 氣溫玩起「兩面派」 天空雲量減少早晚溫差較大,市民...
    廣西氣象臺預計,今日白天雲量減少,天空逐漸打開,太陽將回歸,洗曬工作可以安排上了。天氣由溼冷轉為乾冷,天空雲量減少逐漸轉為多雲到晴的天氣。白天陽光的出現會帶給我們些許暖意,但沒了雲層的保溫也意味著夜間輻射降溫會更加強烈。所以,夜晚和清晨寒意更甚高寒山區及桂北局部仍會有冰凍、霜凍。
  • 氣象衛星有幾種分類及特點?
    氣象衛星有幾種分類及特點?   氣象衛星實質上是一個高懸在太空的自動化高級氣象站,是空間、遙感、計算機、通信和控制等高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由於軌道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即:太陽同步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和地球同步氣象衛星。
  • 美宇航局繪製雲層地圖 三區域雲量最多(圖)
    原標題:美宇航局繪製雲層地圖 三區域雲量最多(圖)此次利用這顆衛星所獲取數據繪製的地圖展示了10多年時間裡的平均雲量。在這幅地圖中,深藍色區域為無雲區,淺藍色存在少量雲層,白色區域的雲量較多。   根據這幅地圖,地球的天空有3個區域最容易被雲層覆蓋,一個是赤道附近的狹窄區域,另外兩個區域較為寬闊,處在中緯度。赤道附近的多雲帶由熱帶的大規模環流型所致,也就是所說的「哈德裡環流圈」。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 氣象雷達真能定量估測降水嗎? 在氣象臺發布的天氣信息中,我們常能聽到有關降水量的預報,例如「成都中北部未來兩天降水量將超過100毫米」,「據預測,南京將有一場大暴雨,雨量將會達到130毫米左右」,等等。
  • 雲量增多 天氣穩定
    具體來看,明天受新的高空系統影響,我市上空的雲量將會增多,天氣轉為多云為主,好在暖空氣仍會積極表現,氣溫還將維持在高位,市區的最高氣溫在7℃附近,美中不足的是空氣品質不太理想,會有輕度汙染出現,並且偏西風的風力也較大;夜間隨著新一股冷空氣的到訪,我市風向將會轉為西北風,風力仍舊稍大,市區的最低氣溫會降到-3℃。
  • 我國氣象衛星是怎樣命名的?
    我國氣象衛星是怎樣命名的?   我國氣象衛星以「風雲」命名,用單、雙數來區別是極軌衛星還是靜止衛星。極軌衛星用單數序號表示,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三號。
  • 我國的氣象衛星包括哪些?
    我國的氣象衛星包括哪些?   我國氣象衛星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極軌衛星圍繞南北極跨越赤道飛行,飛行一圈約102分鐘,軌道高度830公裡左右。
  • 我國首顆氣象衛星發射,從此告別沒有氣象衛星的歷史
    為了衛星升空的這一天,氣象衛星科技工作者們不懈努力了十八年。」,雖然當時我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中,國民經濟十分困難,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仍然做出了研製氣象衛星、支撐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決策。,啟動工程建設並將我國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
  • 廣東天氣畫風漸變 雲量漸增雨水出沒
    中國天氣網訊 在經過了周初的陽光洗禮後,廣東的雨水又將逐漸增多,陽光間歇性露臉。廣州、深圳、珠海今天(14日)有陣雨,周末雨水還會現身。昨天,廣東雲量增多,陽光是越來越少見,但還好不是完全沒有了。昨天廣東雲量增多。從今天早上的雷達圖來看,雨水的範圍在逐漸擴大,珠三角地區在早高峰將有雨。
  • 「用雲量」成為新經濟晴雨表
    一季度全國用雲量同比增長138%  北京晨報訊(記者 韓元佳)數字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集中爆發讓各行各業都積極「上雲」尋求數位化變革。「用雲量」也成為反映數字經濟發展熱度的「晴雨表」。在昨天召開的2018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騰訊發布了《用雲量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7)》。
  • 2018年全國用雲量廈門位居第八 廈門企業上雲有補貼
    【用雲量】簡單來說,地區用雲量是指某一地區在一段時間內對包括雲存儲、雲主機等雲服務在內的綜合使用量。騰訊表示,過去大家把「用電量」作為一個經濟指標,將來「用雲量」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反映數字經濟發展的指標。
  • 九寨溝不一定在四川,廣州附近也有一個「九寨溝」
    對四川九寨溝,大家一直評價很高,將其比喻為人間的仙境,夏天,那裡的山水畫面如畫,氣候涼爽,更令人難忘,還有很多人沒去過九寨溝,把那裡作為自然旅行的夢想之地,我喜歡並且嚮往,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去那裡, 如果怎麼也去不了,能在廣州找到小的代替地方鼎湖山嗎?
  • 日本發射「向日葵8號」氣象衛星
    日本發射「向日葵8號」氣象衛星"← →"翻頁 當地時間10月7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三菱重工業公司宣布,當天14時16分(北京時間13時16分)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利用H2A火箭成功發射了「向日葵8號」氣象衛星
  • 中科院遙感測評九寨溝震後重建:水體環境逐漸恢復
    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九寨溝7級地震3周年前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HIST)付碧宏研究員團隊7日發布最新的遙感監測和評估顯示,經過災後3年恢復重建,九寨溝水體環境逐漸恢復,但旅遊活動仍需防範地質災害。
  • 【中新社】中科院遙感測評九寨溝震後重建:水體環境逐漸恢復
    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九寨溝7級地震3周年前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付碧宏研究員團隊7日發布最新的遙感監測和評估顯示,經過災後3年恢復重建,九寨溝水體環境逐漸恢復,但旅遊活動仍需防範地質災害。
  • 氣象衛星全球三足鼎立 東半球主要靠中國風雲
    來自中國官方的信息說,在氣象衛星領域,全球已形成中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美國(日本)氣象衛星與歐洲氣象衛星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東半球的氣象預報主要靠中國的風雲氣象衛星提供相關資料。火箭發射瞬間。梁珂巖 攝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介紹說,經過40多年發展,風雲氣象衛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迄今已成功發射17顆衛星,形成風雲一號、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和風雲二號、風雲四號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兩大系列,並實現升級換代,加上最新發射的風雲二號H星,目前共有8顆風雲衛星在軌運行。
  • 中國協助莫三比克應對熱帶氣旋「肯尼斯」,風雲氣象衛星又添「國際...
    莫三比克加入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中國氣象局協助應對「肯尼斯」影響4月25日,中國氣象局接受莫三比克國家氣象局申請,迎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新用戶。中國氣象局在2018年發布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
  • 韓國氣象廳氣象衛星專家訪問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網訊 11月19日至21日,韓國氣象廳氣象衛星中心衛星業務司副主任張在僮(Jang Jae-Dong)博士一行6人到中國氣象局訪問,期間分別到國家氣象中心數值預報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與研究人員、業務人員進行交流。
  • 黃龍景區,位於九寨溝景區的附近,距離九寨溝一個小時的車程
    黃龍景區,位於九寨溝景區的附近,距離九寨溝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同時去過九寨溝和黃龍的感受是,黃龍的五彩灘確實是太好看了,由於這段時間,黃龍的人比九寨溝少,所以,遊玩的感覺更不錯了。
  • 雲量數據竟然這麼有趣且有用?!
    雲量的劃分通常將整個天空劃分為10等份,碧空無雲或被雲遮蔽不到0.5份時,雲量為「0」;雲遮蓋天空一半時,雲量為「5」。雲量多時,估計露出的藍天,再推算出雲量。雲量少時,則直接估計雲所遮蔽天空的份數,如雲塊佔全部天空的1/10時,雲量為「1」;雲塊佔天空2/10時,雲量為「2」,以此類推。天空無雲,或者雖有零星雲層,但云量不到2成時稱為晴;低雲量在8成以上稱為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