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的語言是人民表達和保存其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的工具。雙語詞典是聯繫不同文化的橋梁。雙語詞典保證操不同語言的民族交際的可能性,幫助他們更充分地交流精神、文化財富,豐富各民族的文化,增進互相理解,最終促進發展雙方在各領域內的合作。
我以為我們應當從這一角度來評價《俄漢詳解大詞典》(以下簡稱《詞典》):
《詞典》不是一部一般的雙語詞典。中國出版了許許多多俄漢詞典和漢俄詞典,而本《詞典》是中國俄語研究歷史上最大的一部——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界的大事,是中國俄語的巨大成就。
編纂《詞典》的中心在哈爾濱,確切點說,在哈爾濱黑龍江大學辭書研究所。編纂工作從中國許多大城市的科研教學單位中聘請了50餘位俄語學家參加。這一陣容強大的集體花了近10年時光,終於完成了這部據我估計最大的俄漢詞典,或許也是最大的外漢詞典之一。《詞典》收錄了近25萬詞條,與蘇聯在若干年前出版的四卷本《華俄大辭典》(鄂山蔭教授主編)幾乎不相上下。現在我們有了篇幅相近的兩部詞典,一部在俄羅斯,一部在中國。他們聯手築成溝通兩國語言和兩國文化的「偉大橋梁」,必將有利於鞏固和發展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友誼。
這部詞典不是平常的雙語詞典。它帶有詳解詞典性質,而且也具有百科詞典的特點。
《詞典》首先是為學習和使用俄語的中國讀者而編的,同時也肯定有益於俄羅斯讀者。
俄語和漢語屬於完全不同的類型,然而兩者都是高度發達的語言,能表達任何思想和細微含義。這兩種語言都擁有豐富的詞彙和強大的構詞能力。由於詞彙形態上的差別,俄語新詞的產生主要通過詞綴,雖然也有複合詞;而漢語主要通過複合法,雖然也有用詞綴構成的詞。儘管有這種差別,俄漢兩種語言各自產生了極其豐富的詞彙,都屬於世界上最發達的語言。
漢語所表達的內容都可以用俄語譯述,而俄語表達的內容也可能準確地譯成漢語。許多世紀以來由於文化和社會經濟條件的不同而產生的所謂「無等價詞」並不排除恰當地轉譯的可能性。《詞典》很好地證實了這一點:一種語言(俄語或漢語)所表達的東西總能恰當地譯成另一語言。
顯然這部《詞典》不僅有很大的實用意義,而且也有很大的科學意義。實用意義在於它有益於廣大讀者,包括學者、翻譯工作者、語文工作者、學生。科學意義在於它提示了俄語和漢語豐富的詞彙,從而顯示並保證了從一種語言完滿而恰當地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可能性,雖然兩種語言之間存在類型上的差別。
最後值得指出《詞典》問世的巨大社會意義:它是鞏固中俄民族傳統友誼的手段。
《詞典》將促進在中國傳播俄語知識。這是贈給中國俄語學者和所有學習俄語的人的極好禮物。正如我上面說過那樣,《詞典》對俄羅斯漢學家也十分有用。
我衷心祝賀《詞典》的全體編者所取得的卓越成績,並祝願他們為中國的科學、為鞏固俄中人民的傳統友誼取得進一步的創造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