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玉
一個喜歡喝茶的年輕人
和你一起喝茶過生活
想到之前有個朋友給我發了張圖片,茶湯看起來有點混,他問我是不是這茶不乾淨?
了解之後,他泡的是碧螺春,然後我告訴他:「放心喝。
茶湯上的漂浮物是什麼?
最近小玉在泡茶的時候,藉助光線角度的變化,都可以在杯子裡看到茶湯麵上有細碎的漂浮物。
而且這種情況,不論是綠茶還是紅茶都可以看見。
那麼這些「漂浮物」到底是什麼啊?
這些細碎無色的「漂浮物」,其實是茶毫!
茶毫,也叫茶毛。是茶樹的嫩芽上面細小的絨毛。主要著生在幼嫩芽葉的下表皮,含有豐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物質。
某些茶葉會選取原料較為細嫩的芽葉製作而成,幹茶時就可以看到有分明的毫毛遍布在嫩芽上,而衝泡後,毫毛在熱水中脫落融入茶湯中。因此,就能成為可見的茶湯「漂浮物」。
茶毫與茶葉品質的關係
茶毫對很多名茶的外形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工夫紅茶、烘青、白茶以及許多名茶,都要求顯毫。
幹茶毫的顏色與制茶過程中內含物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
(1)茶毫的顏色
綠茶製作過程中,鮮葉經殺青、揉捻,部分茸毛脫落,沾附於茶葉表面。因綠茶內部的茶多酚絕大部分未被氧化,而未氧化的茶多酚是無色的。因此幹茶上可見,幼嫩芽葉上的絨毛顏色通常為白色;
在紅茶製造過程中,鮮葉經萎凋、揉捻、細胞破碎,茸毛內多酚類物質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黃素、茶紅素,從而使白色茸毛變成「金黃毫」,因此由幼嫩芽葉製成的紅茶,芽葉上的絨毛呈金黃色。
(2)茶毫與品質的關係
幼嫩芽葉茸毛多,制出來的茶葉多具毫香,毫多的幹茶鮮爽度也會高一些,但是茶葉上茸毛的多少並不是判定茶葉質地好壞的唯一標準。
一般而言,茶毫較多的茶類有:碧螺春、都勻毛尖、白毫銀針、月光白、金駿眉等。
沒有或者比較少毫毛的有:鐵觀音、大紅袍、水仙、單叢等。
茶葉的品質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不單單是要看茶葉的絨毛、茶葉的嫩度。
茶毫多或者顯毫是某些幹茶茶品的特點之一,我們可以去欣賞它,但也無需過分追求。
怎麼區分茶毫和髒東西?
茶毫是可食用的,對人體是安全的,綠茶的甜味物質胺基酸,多數就來自茶毫。
那麼面對一杯茶湯,要怎麼確定「漂浮物」是茶毫?又如何區分茶毫和髒東西呢?
在衝泡茶毫多的茶葉時,茶毫會溶於茶湯中,圍繞著茶杯四周仔細觀察湯麵,藉助湯麵的反射,是可以看到根根分明的、短小的毫毛,茶湯依然透徹明亮的。
而如果是雜質的話,整個茶湯當中顏色會變得渾濁發案,絨毛的樣子其實很好辨別,區分時,多多留心注意就好了~
作者:小玉
轉載內容請聯繫作者,私自搬運的要點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