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湯看起來渾濁,真的是茶葉不乾淨嗎?

2020-12-14 小玉的茶

大家好!我是小玉

一個喜歡喝茶的年輕人

和你一起喝茶過生活

想到之前有個朋友給我發了張圖片,茶湯看起來有點混,他問我是不是這茶不乾淨?

了解之後,他泡的是碧螺春,然後我告訴他:「放心喝。

茶湯上的漂浮物是什麼?

最近小玉在泡茶的時候,藉助光線角度的變化,都可以在杯子裡看到茶湯麵上有細碎的漂浮物

而且這種情況,不論是綠茶還是紅茶都可以看見。

那麼這些「漂浮物」到底是什麼啊?

這些細碎無色的「漂浮物」,其實是茶毫!

茶毫,也叫茶毛。是茶樹的嫩芽上面細小的絨毛。主要著生在幼嫩芽葉的下表皮,含有豐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物質。

某些茶葉會選取原料較為細嫩的芽葉製作而成,幹茶時就可以看到有分明的毫毛遍布在嫩芽上,而衝泡後,毫毛在熱水中脫落融入茶湯中。因此,就能成為可見的茶湯「漂浮物」。

茶毫與茶葉品質的關係

茶毫對很多名茶的外形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工夫紅茶、烘青、白茶以及許多名茶,都要求顯毫

幹茶毫的顏色與制茶過程中內含物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

(1)茶毫的顏色

綠茶製作過程中,鮮葉經殺青、揉捻,部分茸毛脫落,沾附於茶葉表面。因綠茶內部的茶多酚絕大部分未被氧化,而未氧化的茶多酚是無色的。因此幹茶上可見,幼嫩芽葉上的絨毛顏色通常為白色

在紅茶製造過程中,鮮葉經萎凋、揉捻、細胞破碎,茸毛內多酚類物質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黃素、茶紅素,從而使白色茸毛變成「金黃毫」,因此由幼嫩芽葉製成的紅茶,芽葉上的絨毛呈金黃色。

(2)茶毫與品質的關係

幼嫩芽葉茸毛多,制出來的茶葉多具毫香,毫多的幹茶鮮爽度也會高一些,但是茶葉上茸毛的多少並不是判定茶葉質地好壞的唯一標準。

一般而言,茶毫較多的茶類有:碧螺春、都勻毛尖、白毫銀針、月光白、金駿眉等。

沒有或者比較少毫毛的有:鐵觀音、大紅袍、水仙、單叢等。

茶葉的品質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不單單是要看茶葉的絨毛、茶葉的嫩度。

茶毫多或者顯毫是某些幹茶茶品的特點之一,我們可以去欣賞它,但也無需過分追求。

怎麼區分茶毫和髒東西?

茶毫是可食用的,對人體是安全的,綠茶的甜味物質胺基酸,多數就來自茶毫。

那麼面對一杯茶湯,要怎麼確定「漂浮物」是茶毫?又如何區分茶毫和髒東西呢?

在衝泡茶毫多的茶葉時,茶毫會溶於茶湯中,圍繞著茶杯四周仔細觀察湯麵,藉助湯麵的反射,是可以看到根根分明的、短小的毫毛,茶湯依然透徹明亮的。

而如果是雜質的話,整個茶湯當中顏色會變得渾濁發案,絨毛的樣子其實很好辨別,區分時,多多留心注意就好了~

作者:小玉

轉載內容請聯繫作者,私自搬運的要點臉!

相關焦點

  • 普洱茶茶湯渾濁是什麼情況,是茶葉不好嗎?
    一、冷後渾普洱茶內質豐富,有幾百種化學成分,茶湯會出現「冷後渾濁」的現象。熱茶湯通透明亮,放涼後茶多酚結合其他物質形成不溶於水的絡合物,使茶湯渾濁。如果重新加熱後,渾濁消失,茶湯恢復透亮,可判斷是「冷後渾」。冷後渾屬正常現象,茶友不必介懷。
  • 泡茶時撥動茶葉,茶湯會渾濁嗎?實驗告訴你真相
    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儘量做到客觀。前些天,茶友「欣欣向榮」問了懂茶帝一個問題:「聽說用蓋碗泡茶時,不要用蓋子或其他工具撥動葉底,否則會使茶湯會渾濁,這是真的嗎?是什麼原理呢?」
  • 衝泡的綠茶茶湯比較渾濁?是茶葉品質有問題?
    前段時間有茶友諮詢小暱說:「為什麼我買的蒙頂甘露一泡衝下去,茶湯看起來比較渾濁。是不是買到假茶葉了?」蒙頂甘露產於四川省雅安市蒙頂山,曾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綠茶,不發酵在眾多品類的綠茶中,蒙頂甘露是一款外形纖細,葉整芽嫩、芽頭肥美,內質追求鮮嫩的貢茶。因它的原料只摘鮮嫩芽茶,不像其他用葉子做成的濃香綠茶,所以非常細嫩。
  • 普洱茶茶湯渾濁全怪茶葉品質?這六個原因應該注意!
    而有的時候我們品普洱茶的時候,即使是好茶,衝泡出來的茶湯也會顯得渾濁,都說普洱茶茶湯是檢驗普洱茶品質高低的標準,但泡出渾濁茶湯的普洱茶真的是茶品質的原因嗎?實際上,普洱茶除了茶品質不好會衝泡出渾濁的茶湯外,還有很多方面會影響到茶湯的清澈程度,下面就來細細講解一下。1. 普洱茶茶葉原料過嫩。
  • 綠茶茶湯渾濁算不算好茶?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兒
    或者是受潮了,其實不是的,要看這個茶葉本身的狀態,小編又一次發現炒出來的綠茶,質量真的是上乘的好茶葉,結果我興衝衝的去泡的時候,發現泡出來的茶葉渾濁的不成樣子,按理說我之前喝的時候就沒有出現過這種影響心情的事情,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多年倉儲的老白茶,茶湯出現渾濁不清,多半是這四個原因導致的
    她之前收藏的老白茶餅,看起來沒有一點發黴,但是茶湯有點渾。想請問這是不是茶葉存壞了?《2》白茶的湯水渾濁,肯定是不對的。放眼六大茶類,不管是哪一種茶。那麼,沒有發出黴變的老白茶餅,泡出來的茶湯有點渾,和茶葉變質有關嗎?答案是有一定的相關聯。不過,一杯湯水略渾的茶,背後的可能性有很多。除了茶葉放壞的情況,本身的產區環境,加工工藝,衝泡方式等,都會帶來影響。
  • 為啥普洱茶的茶湯會渾濁,具體原因你了解嗎?
    有時候我們喝茶會以茶湯的好壞來評定該茶葉是否是好茶。在我們衝泡普洱茶的時候,有時會發現茶湯很渾濁,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個:一是芽頭居多,茶葉顯毫;二是茶多酚與空氣接觸氧化,茶湯易變色;三是普洱茶餅製作過程中附著的雜質。
  • 普洱茶的茶湯渾濁是什麼原因?
    普洱茶,在衝泡飲用的時候一般以湯色透亮為佳,但有的時候,有些茶湯會顯現出渾濁。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因為茶葉的品質不好嗎? 1 茶葉較碎,條形不完整 茶葉碎就會造成茶湯渾濁,是在衝泡技巧上很難去彌補的一種情況。只有用茶漏過濾一下飲用,會稍好一些。
  • 買的高檔綠茶,茶湯竟是渾濁的,買坑了嗎
    首先告訴茶友們結論吧,茶湯渾濁多半是因為茶毫,此類高檔茶葉較為鮮嫩,含芽率較高,而芽頭茸毛較多,加工後的茸毛便是幹茶身上的茶毫,很多綠茶如碧螺春等,茶毫滿披,也是茶葉的一個極具品質的特徵,另外茶毫在茶湯中的直接體現便是鮮爽度。
  • 普洱茶湯渾濁的6大成因
    〈一〉泡茶注水過猛過急: 水流的急緩主要影響到滋味和香氣和湯感之間的協調關係,急的水流令茶葉旋動,茶和水在接觸第一時間的相對高溫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氣摩擦程度增加。因此,茶湯中看起來不是那麼的明亮,還會稍顯渾濁。
  • 在衝泡碧螺春茶時,為什麼泡出來的茶湯,顯得渾濁不清澈?
    我們平時衝泡碧螺春茶的時候,香氣,滋味,口感都不錯,但就是茶湯渾濁不清澈,喝茶的心情往往會受到影響,甚至,還會糾結於茶湯中的不明物,而放棄品飲。喝著清澈透亮的茶湯,總是能讓人心情愉悅。如果遇到的是一款茶湯渾濁的茶,難道這款茶就不是好茶嗎?
  • 信陽毛尖衝泡出來的茶湯,為何湯色會顯得渾濁不清澈呢?
    信陽毛尖衝泡一杯,茶水渾渾不透明,不是茶葉裡的髒東西,而是茶葉嫩芽上的「毫毛」,水一衝,都掉在茶湯裡。只有信陽毛尖才會有。信陽毛尖衝泡出來的茶湯渾濁,很多人會碰到這樣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湯色會顯得渾濁不清澈呢?其中的原因與其衝泡方式、白毫量以及製作工藝有關。
  • 走水焙的巖茶,為什麼茶湯會有些渾濁?
    好多沒有真正焙到火的巖茶,泡出來的茶湯都容易帶渾濁,這是怎麼回事?茶湯渾濁,不是好事。因為從肉眼看,就直觀感覺比較髒,有較多雜質。但沒有焙火的茶,泡出來的茶湯略微帶一點渾,那要看具體情況。毛茶的茶湯渾濁,和它沒有進一步精製有關。巖茶的加工,步驟很複雜。
  • 答疑解惑,走水焙的巖茶,為什麼茶湯會有些渾濁?
    好多沒有真正焙到火的巖茶,泡出來的茶湯都容易帶渾濁,這是怎麼回事? 茶湯渾濁,不是好事。因為從肉眼看,就直觀感覺比較髒,有較多雜質。 但沒有焙火的茶,泡出來的茶湯略微帶一點渾,那要看具體情況。 毛茶的茶湯渾濁,和它沒有進一步精製有關。
  • 你泡的茶湯總是很渾濁!可能是這些情況引起的
    第三種情況,有些茶葉片肥壯,尤其非常顯毫,絨毛比較多,衝泡時茶湯中毫毛比較多,茶湯也會表現不通透,這種情況多見於春茶的生茶; 第四種情況,
  • 普洱茶茶湯冷卻後像「泥巴水」一樣渾濁,怎麼回事兒?
    昨天泡了一壺落水洞在辦公室喝著喝著有事就出門了,等今早賴辦公室一看茶湯色像泥巴水一樣渾濁不清,只知道紅茶有這個特性(冷後渾),沒想到這款落水洞也有這樣的情況!冷後混茶湯的顏色,不論是生茶,熟茶。茶湯顏色的形成,主要取決於茶葉中的茶黃素和茶紅素,以及茶褐素。顧名思義,茶湯顏色由茶素顏色所決定,不論生茶,熟茶,一定都是茶色適中,亮度均勻的茶色為上乘,一個茶,茶黃色與茶紅素的含量適中,茶色自然深淺適中透亮,茶褐素多了,茶色深淺不適度。只有好茶才具備好湯色,這樣解釋,不難發現,好的茶,茶湯中,基本就含有茶黃素與茶紅素。
  • 高檔綠茶竟然那麼渾濁!是買坑了嗎?
    茶友「禪二」昨天在後臺發來消息:前幾天買了款高端綠茶,但是泡出來的茶湯裡好像漂著什麼東西,不是說綠茶茶湯明亮澄澈的最好嗎?我這茶是不是品質不行啊?後經小懂詢問,茶友說泡的是一款高等級的信陽毛尖茶……信陽毛尖???
  • 綠茶茶湯渾濁,有兩個原因,好壞參半!
    是因為茶葉質量差,還是由於衝泡不當?讓我們來看看。1毫毛許多綠茶是細芽型的,例如信陽毛尖。當他們泡茶時,它們會顯得混濁。但是,這種濁度被稱為霧度,這是正常現象,而不是某些人群中的雜質濁度。如果您仔細觀察,這種茶湯仍然清晰透明!為什麼?
  • 雲海華緣說茶:茶湯變暗,是茶葉出了問題嗎?
    問題之一是:擱置了綠茶一會兒,茶湯的顏色變暗了,這是不是茶葉有問題了?實際上,這並不是茶葉自身出現了問題,這是綠茶本身的特徵性能。但是,茶湯變暗了,會影響口味和健康嗎?如果脫鎂葉綠素的百分比超過一定百分比,則茶湯將明顯的變褐。因此,茶湯的顏色從原來的黃綠色變為深色,從口感上來說苦澀味會增加。
  • 十年老茶客的經驗總結,如何從茶湯上,看出一款白茶的品質?
    不過身邊不少朋友在最開始喝白毫銀針、白牡丹這類的白茶時,看著杯中帶著「毛毛」的茶湯,心裡總會很疑惑:為什麼這些白茶看起來這麼「渾」呢,這正常嗎?通過一杯茶,該要怎麼看出白茶品質的好壞?而因為茶葉品質堪憂,含雜質多導致的湯水渾濁,情況則大不一樣。泡出來的茶湯看起來霧蒙蒙的,像是冬日的濃霧天,四周看不清楚。一連泡了數次後,都沒有辦法達到清透的狀態。分清茶湯內的白毫與渾濁物,重點在於看茶湯的清透、晶瑩、剔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