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探索全域性城鄉深度融合發展之路

2020-12-2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佛山三水探索全域性城鄉深度融合發展之路

  12月19日,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在佛山市三水區舉行。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三水鄉村振興的創新發展之路成為全省聚焦。三年來,三水區立足實際,全域謀劃,探索推進美麗創建、城鄉融合、鄉村治理,形成具有三水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徑。數據顯示,3年來,三水區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推動力,全區目前已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並且連續兩年增速超過10%。

  首創「美麗指數」

  推動鄉村從「一時美」走向「一直美」

  「三水以建設美麗宜居村和鄉村振興示範村為抓手,推進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美』並建,全域建設『美麗三水』提升鄉村品質顏值。」據三水區委書記胡學駿介紹,在美麗家園建設過程中,三水區全域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仗,並探索形成了農村人居環境「創建驗收—長效管理—指數發布」三位一體工作機制

  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後,三水區立即全面啟動了「三片聯動、百村共建」示範片區創建工作,並將七鎮街劃分為南部嶺南水鄉、中部千年村落、北部生態屏障三大示範片區,共融共進打造「三環七帶」示範發展點,構建「魚翔三江、鶴舞南山」的現代嶺南水鄉圖。其中,南部片區的西南街道與白坭鎮以千年古村江根村、沙圍片區為主體,串聯打造三江匯流水生態、飲料之都水產業、基層善治文化,構建起西江十裡畫廊,併入選了廣東省第二屆十大美麗鄉村精品路線。

  2019年,三水區全面構建起農村人居環境四級長效管理機制,並在全區770個自然村乾淨整潔村創建中通過村規民約落實長效管理,將其內化為村民的「自我管理」,並先行創建了歐南、江根、禾安等一批美麗宜居示範村。在省「乾淨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3個標準的基礎上,三水提出創建更高標準、更嚴要求的「精品標杆村」,形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四類創建村標準。

  今年,三水還立足美麗家園建設標準,首創「美麗指數」,即按照鎮(街)和自然村兩個類別,分別發布季度農村人居環境美麗指數和年度鄉村振興綜合美麗指數。三水區委農辦、區扶貧辦常務副主任何永坤透露,「美麗指數」實現了「整治創建—長效管理—指數評價—結果應用—新的整治」的工作推進閉環,並推動鄉村從「一時美」走向「一直美」。2018年以來,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完成了300多個項目建設,沿三大示範片區主軸線創建出一批美麗宜居村和一批精品示範村,「五個美麗」雛形已顯。近期,美麗指數手機APP也即將上線,這也意味著除了定期發布美麗指數外,美麗指數還將可視化,可以實時了解美麗三水的動態。

  城鄉「同頻共振」

  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大「牽引力」

  如何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和諧發展,是三水區在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中積極探索和努力創新的重要方面。城與鄉共存、共融、共發展是必然趨勢,也是三水未來。胡學駿認為,如今,三水鄉村價值已經出現了重塑歷史契機,生產上農村不再局限於農業,生活上農村正在成為城市居民「第二生活空間」,生態上農村更較好保留了「綠色生態底色」,這都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我們堅持跳出鄉村謀劃鄉村發展,圍繞灣區大市場發展農村新經濟,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胡學駿表示。

  2015年,三水GDP首破千億元大關。2020年,三水位列中國工業百強區第21位。為了打造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世界一流城市群建設相匹配的美麗鄉村,三水區積極推進城鎮化與全域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其中,農業園區化是三水促進農業全鏈條發展的一大舉措。在園村共建、村企共建過程中,三水水都食品飲料基地與西南五頂崗等村建立結對幫扶,共同發力寫好「水文章」。這種村企結對不僅讓企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也成為省「萬企幫萬村」的組成。此外,青岐村還以水產入選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成為佛山唯一入選村鎮。

  現代都市型農業的加快崛起,促進了農、文、旅融合發展。近年來,三水依託三大片區建設成果,深入挖掘農業、生態、民俗、工業、歷史文化等特色資源,發展「美麗新經濟」。據統計,三水已引入多個農旅文融合產業重點項目,一批初具規模的農家樂、漁家樂集聚發展。新的發展機遇有效提升了農村資產價值。一些先行村還趁熱打鐵,加速盤活集體土地資源,引進現代服務業項目。例如,雲東海街道橫湧村委會龍潭村通過村企合作進行綜合商業體舊改,年租金從50萬元增加到80萬元,帶動村集體收入增長60%。

  三水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也得到了金融行業的力挺。截至2020年11月30日,三水全國首創的「政銀保」已累計放貸10424筆,放貸金額達21.91億元。此外,三水還將鎮村綜合道德誠信評價體系指標融入政銀保貸款條款。樂平鎮首創農村道德誠信體系,與南海農商銀行等合作推出農村道德誠信貸款,2019年7月至今,已發放道德誠信貸款600多萬元,單筆貸款額度最高達到30萬元,受惠村民遍布樂平社區、源潭村、念德村、三江村等多個村居。

  堅持黨建引領

  基層善治經驗頻獲國家級獎項

  在當日發布會的現場訪談中,胡學駿說道,「三年來,三水區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實幹中錘鍊了基層黨組織戰鬥力,並以實績提升了農村幹部的威信,以實效提升了農民的幸福感。」2018年,三水就提出以制度、人才、組織、惠民、善治「五大路徑」,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三水方案」,正式將農村基層黨建的一系列經驗做法串珠成鏈,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推動組織體系建設走向成熟。

  三年來,三水區在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中,探索出一系列創新舉措。首選,三水區首創「黨建引領、三治結合、四會聯動」基層治理模式,並獲評年度中國十佳民生決策;其次,搭建了「紅色e站」智慧黨建平臺,併入圍「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另外,還創新探索出城市社區「資源清單、需求清單、服務清單」的「三單」管理體制,將有效經驗向全域村居延伸覆蓋。此外,三水區全省首創「民生微實事」工程,目前已投入2.7億元,完成項目1500個,覆蓋全部村(社區)和大部分村民小組,受益群眾數十萬人。

  以上這些經驗得到了中組部的重點推介,其中「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制度」 還入選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三水區這一系列的創新做法,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鄉村治理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在鄉村振興改革中,三水三大片區還以聯合黨委為總指揮,分別由3名區委常委擔任書記,堅持區、鎮、村、組四級書記聯動齊抓,鄉村振興政策體系搭建成型,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三水方案。

  此外,建強鄉村振興「頭雁」隊伍,探索強村興村的人才路徑,也是三水區推進鄉村振興。為此,三水區還全面實施「頭雁」工程,實現了村(社區)書記主任100%「一肩挑」。目前動態儲備農村黨組織書記儲備人選142名、「兩委」後備幹部350名,培育了一批帶領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領頭羊」。此外,三水以「四大工程」深化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實現全區無職黨員領崗佔比43%,105名領崗黨員當選黨支部書記或村民小組長,黨員村民小組長提高到45%,讓農村一大批想幹事能幹事的鄉賢、黨員在鄉村振興中找到了舞臺。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佛山三水:全域鄉村振興打開城鄉融合新空間
    當前,三水正著力打造廣佛極核重要節點城市、灣區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全省鄉村全域振興示範樣本。在推進全域鄉村振興方面,三水按照黨建引領「五大路徑」、城鄉融合「六個協同」、「三片聯動、百村共建」的總體部署,緊扣「五大振興」,通過實施全域聯動、全員推進、全鏈提質、全景呈現、全效評估五大舉措,不斷推進全域性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 佛山三水:千億大區翻越高質量發展重重關
    回望這五年曆程,每一個佛山市三水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親歷者,或都會有所感慨。2016年,三水經濟體量達到1100億元。一個千億體量的縣域經濟體,要保持高速增長實非易事。  然而,隨後的2017、2018、2019三年,三水GDP數據以8.7%、7.5%、7.7%在增長,增速均領跑全市,經濟始終保持強勁發展,成為佛山發展一臺強勢的動力引擎。
  • 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這是一個「示範帶動+全域聯動」的頂層設計。三水在三大片區內部圈定了「三環七帶」作為示範發展點,發揮帶動效應;在全區範圍內推進「五個美麗」(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建設,全面提升鄉村顏值品質,努力建成擁有全域景區、全域花園的「美麗三水」。
  • 譜寫「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5年來,三水區遵循頂層設計,發揮基層活力,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發展瓶頸、激發內生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降低企業成本175億元。「英才計劃」紮實推進,「淼城英才」「淼城工匠」品牌效應凸顯。以黨建引領「五大路徑」、城鄉融合「六個協同」「三片聯動、百村共建」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探索新路。
  • 萬億級城市CP廣州佛山推動深度融合,探索建立財稅分成機制
    經歷了軌道互通、產業協同後,這兩座GDP萬億級體量的城市又找到新目標:深度融合,財稅分成。近日,廣州、佛山兩市攜手編制《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下稱《總體規劃》),提出在廣佛197公裡長的邊界兩側,選取629平方公裡極具發展潛力的區域,推動兩市實現全面互聯和深度融合,並提出探索建立利益共享的財稅分成機制。
  • 佛山三水:創新機制推廣美麗鄉村建設
    「三水以建設美麗宜居村和鄉村振興示範村為抓手,推進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美』並建,全域建設『美麗三水』提升鄉村品質顏值。」佛山市三水區區委書記胡學駿表示。三水美麗鄉村吸引眾多遊客,為發展美麗經濟帶來了新活力。
  • 「南海雄師」亮劍出徵,探索開創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3.0時代
    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後,南海以土地改革為抓手,以獨特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模式完成了城鄉融合發展的1.0時代使命,那麼黨的十八大以來,南海以強化統籌規劃、優化要素配置、共享發展成果、追求生態宜居的科學發展戰略,推動城鄉全域覆蓋更協調、更平衡、更可持續地發展,則是城鄉融合發展的2.0時代。
  • 佛山三水:創新機制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鄉村振興的美麗方案
    「三水此次總共獲得了三個獎項,分別是『廣東農房風貌提升名村』『廣東特色產業名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路線』,這說明了三水推動鄉村五大振興取得了較顯著成效。」三水區委農辦、扶貧辦常務副主任、三水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何永坤表示,目前,三水全域鄉村振興的格局基本形成,並將成效落實到農民增收上來。
  • 南海攻堅城鄉融合發展為廣東探路
    佛山日報訊 記者陽樺 通訊員南宣報導:攻堅城鄉融合,「南海雄師」亮劍出徵。昨日,南海召開全面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工作推進大會,提出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著力點,探索以縣域為單元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以此重構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為廣東乃至全國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提供示範經驗。
  • 實施周期三年 探索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新樣本
    ,用於保障鄉村產業發展和項目用地●集中連片改良提升農田,整治區域內新增耕地面積應不少於實施整治耕地面積的5%,合理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布局,推進閒置低效建設用地整治利用●開展鄉村國土綠化美化,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農村環境整治,開展整治區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評估,分類落實防災措施日前,省政府辦公廳下發
  • 《江寧織造雙面繡——「五位一體」城鄉統籌:全域旅遊的江寧發展之路》正式出版 | 全域旅遊創新模式研究叢書
    由張鴻雁教授掛帥、邵穎萍博士領銜,江蘇匠工營國規劃團隊又一個理論學術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碩果——《江寧織造雙面繡——「五位一體」城鄉統籌:全域旅遊的江寧發展之路》,正式由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受江寧區文化和旅遊局委託並在江寧文化和旅遊局領導鼎力襄助之下,江蘇匠工營國規劃團隊歷時一整年,完成了《江寧織造雙面繡——「五位一體」城鄉統籌:全域旅遊的江寧發展之路》專著。
  • 央視新聞《夜遊中國》又雙叒來佛山啦!這次打卡三水雲東海
    三水推進全域鄉村振興打開城鄉融合新空間的成效獲央媒關注央視新聞《夜遊中國》大型直播年度第三次打卡佛山!本周六晚將來到三水雲東海打卡長壽之鄉稻田上的音樂會!感受三水全域鄉村振興新風貌!三水正著力打造廣佛極核重要節點城市、灣區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全省鄉村全域振興示範樣本。2019年以來,三水把全域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從「三片聯動、百村共建」升級為「一軸三區三環七帶」, 強化南北交通軸對各片區的串聯作用,更加注重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隨著城鄉融合的新空間逐步打開,人才、項目、資本正加速流向三水廣袤的鄉村地區。
  • 特色小鎮建設帶動鄉村振興 三水富景社區布局文創古鎮
    在三水區白坭鎮富景社區,有一個名為「佛山文創古鎮」的特色小鎮。文創企業集聚的現代化創意良倉與田園風光秀美的沙圍村,僅一河之隔,憑一橋可達。近年來,富景社區作為白坭鎮中心片區以及鄉村振興精品示範區域,通過推動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以特色小鎮建設帶動鄉村振興的城鄉與區域協調發展新路徑。
  • 帶你一起玩轉佛山三水旅遊文化周
    三水旅遊文化周始辦於2013年,8年來,這一文旅盛宴持續升級,從城區到鄉村,從白天到黑夜,鋪開一張近悅遠來的三水文旅新畫卷。今年,該活動將持續至10月7日,吸引八方遊客領略三水文旅農融合發展魅力,推動三水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和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 ​漳州臺商投資區探索文旅融合之路 助推全域旅遊發展
    目前,漳州臺商投資區計劃投資2.5億元修繕五大「國保」、完善配套設施;正規劃「一帶兩片三軸三區」的城市空間格局,實施「通山達海、承廈啟漳、板塊集聚、網絡發展」城市發展戰略,提出了「一屏一帶兩廊多點」的全域生態安全格局;正在加強文圃山公園
  • 深讀|佛山地鐵四號線是首條開進三水地鐵線路
    佛山地鐵四號線是首條開進三水區的地鐵線路,其一期線路在三水設置了4個站點。對於以地鐵為代表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動向的關注,源於城市三水進一步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渴求。而對內,三水同樣沒有鬆懈,以「為我所有」的主動作為精心謀篇布局,通過中心環線建設等工程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促進城鄉融合,順暢承外啟內的通道。近半年來,多個省、市具有重大外部性效益的交通項目持續傳來利好三水消息。在此背景下,在「為我所用」與「為我所有」思路的雙軌推動下,城市三水將駛上一條怎樣的發展快車道?
  • 打造美麗鄉村的「三水樣板」
    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三水立足實際,全域謀劃,探索推進美麗創建、城鄉融合、鄉村治理,形成具有三水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徑。三水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形成四級整治標準、四級長效管理機制,首創「美麗指數」發布機制,讓美麗「可視化」,為美麗鄉村制定評定標準,同時發力美麗經濟,推動基層善治,重塑嶺南鄉村韻味。
  • 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走出特色鮮明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日,佛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魯毅接受廣州日報專訪時表示,佛山將釋放其五大優勢,在服務大局中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體現佛山擔當。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佛山將深入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與深圳加強對接合作,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佛山將為產業發展注入創新動力,推動製造業大市向製造業強市轉變;在國內國際雙循環重大戰略部署的背景下,佛山將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深入實施「品質革命」,打造「佛山標準」。
  • 探索農業與旅遊深度融合之路
    探索農業與旅遊深度融合之路 發布日期:2017-01-18 12:42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淇縣:「景城鄉」三位一體 探索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徑
    淇縣高度重視以旅遊促發展、以旅遊帶脫貧,積極探索「景城鄉」三位一體、互為聯動的全域旅遊發展路徑,拉動縣域經濟轉型提質,託起了「讓青山綠水流金淌銀」的旅遊富民新希望。  淇縣深化農旅融合,大力發展花椒、核桃、小米、黃桃、無核棗、冬凌草、蒲公英等種植業,建設特色農業扶貧基地30個,通過土地流轉、訂單農業、企業用工等方式,帶動3966名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5140元。注重發展農特產品深加工產業,傾力打造「朝歌印象」「朝歌八珍」「朝歌山」「金黎蕎」「米立方」等品牌,使農特產品變為旅遊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