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歌劇演員劉洺君出演民族歌劇《英·雄》 為英烈高唱英雄讚歌

2020-12-21 人民網

英雄是引領國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燈塔。5月19日,作為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參演劇目,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和株洲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排演的民族歌劇《英·雄》在上海保利劇院上演,贏得觀眾點讚。

演出現場,感人的革命故事、優美的音樂唱腔、精湛的舞美效果,讓現場觀眾驚嘆不已,掌聲不斷。

來自湖北的文化工作者劉曉梅被男女主角的唱功及現場的演出節奏所震撼。她表示:「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又是五四運動100周年,《英·雄》的主題契合時代精神,讓我更加體會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英·雄》民族味道濃鬱,劇中繆伯英、何孟雄夫妻為革命事業努力奮鬥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歌劇愛好者馮耀超曾在網上看過朋友拍攝的《英·雄》小視頻,這次他特意趕來看現場,感觸頗深。

58歲的上海市民杭潤峰觀看演出後感慨道:「像《英·雄》這樣民族題材的劇極富教育意義,有助於引導當代年輕人傳承英雄精神。演員的表演感染力十足,每一幕都令我們現場觀眾為之動容。」

被紅色題材的民族歌劇「圈粉」

《英·雄》的主人公是湖南人繆伯英、何孟雄,「英」是繆伯英,她於1920年11月參加由李大釗組織的黨的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位女黨員;「雄」則是其丈夫何孟雄,兩人在李大釗的幫助下成為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革命中,兩人先後在上海犧牲,表現出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和崇高精神。

繆伯英於1929年10月在上海病逝,今年是其逝世90周年。臨終前,她對家人說:「既以身許黨,應為黨的事業犧牲,奈何因病行將逝世,未能戰死沙場,真是遺憾終生!你要堅決與敵鬥爭,直到勝利!」

繆伯英病逝後,1931年2月,何孟雄在上海龍華監獄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繆伯英的靈柩和一雙兒女均不知所終。

現在,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館藏有「何孟雄、繆伯英的藏書《前鋒》創刊號、第二期、第三期」,刊物封面上蓋有「伯雄藏書」的印章,為國家一級文物。

「革命先烈不僅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這就是信仰的力量。」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喬佩娟說,「我看後非常感動、很受教育。這是很好的一部正能量作品,讓現代人真正知道我們的先烈是怎樣奮鬥的。」

「對年輕人來講,英雄夫妻的故事熱血、勵志。」觀眾何丹激動地表示,「演出前真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從頭到尾看完這個紅色題材的民族歌劇,最終我被『圈了粉』,點一個大大的贊!」

該劇總導演黃定山說,「《英·雄》講述的是革命年代最時尚、最具先進理念的一群年輕人的青春熱血故事,堪為當代青年楷模;這群革命者追尋真理、不懈奮鬥,這也是當代青年的潮流。」

中央歌劇院研究員蔣力點評,一年來,我多次觀看《英·雄》,這次看到的,是年輕歌劇演員劉洺君扮演的繆伯英。女主角的演唱真實、親切、細膩,輕重、緩急、弱強層次清晰。一個年輕的母親,把一個即將誕生的新生命與崇高的理想合為一體。一個優秀的歌劇演員,也由此而奠定。她在唱開頭幾句時,略低下頭去,雙手撫摸著自己腹部,如同與腹中的孩子對話的動作,一點都不令人懷疑她還沒有做母親的人生經歷,反倒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人性之美、女性之美,乃至英雄之美。

民族歌劇創作的可貴探索

5月17日,《英·雄》劇組全體演職人員,在緊張的排練之餘,集體來到劇中主人公何孟雄的犧牲地——上海龍華烈士陵園,進一步踐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進一步追尋英雄足跡,體悟先烈情懷。

劇中繆伯英的扮演者劉洺君在演出前接受採訪時深有感觸地說,「繆伯英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女黨員,今年是其在上海逝世90周年。對於這樣一個英雄人物,我始終懷有一顆崇敬心。他們這一代人對黨的執著追求和堅定的信仰,鞭策我們在整個排練過程中始終不敢懈怠。排練和演出過程,也是我升華和洗禮的過程。大時代背景下的紅色英雄群像,不為物質所動,不為名利所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堅定地追求著自己的理想,不惜獻出寶貴的青春和生命,我被他們譜寫的那一曲曲壯麗的青春之歌而感動,也相信這種力量會激勵我更好的完成這部震撼人心的歌劇。力爭在中國藝術節的舞臺上,把我們的英雄更好地傳播出去。」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英·雄》的劇場演出已突破50場、觀眾6萬多人次。

繆伯英扮演者劉洺君:

青年歌劇演員。本科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師從於戴濱教授、晁浩建教授、王宏偉教授。在歌劇《彝紅》《陳家大屋》《八女投江》;音樂劇《心之戀》《夢上都》《傾城美岱召》等多部劇目中擔任女主角,其中歌劇《彝紅》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銀獎,《陳家大屋》獲得湖南藝術節田漢大獎。曾獲中央電視臺「尋找劉三姐」大型選秀全國5強;第15屆CCTV青歌賽內蒙賽區民族唱法第一名。多次受邀做客中央電視臺《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民歌中國》《CCTV音樂廳》等欄目。多次參加國家大劇院歌劇、音樂會的演出。2017年成功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

(責編:董志雯、韓慶)

相關焦點

  • 大型原創歌劇《陳家大屋》首演 劉洺君驚豔亮相
    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精緻典雅的大型原創歌劇《陳家大屋》歷40天緊湊嚴格的排練後,於2018年8月30日在湖南郴州首演,接受國家藝術基金驗收專家的驗收,隨後將開啟全國巡演的模式。  內蒙赤峰籍歌劇演員、中國武警文工團青年歌唱家劉洺君在這部歌劇中擔當女一號陳昭玉。  全劇共5場,34個唱段,陳昭玉作為核心人物,其戲份是最多的。
  • 今日演出|民族歌劇《沂蒙山》音樂會版重裝亮相山東省會大劇院
    抗日戰爭時期,沂蒙山成為我國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和英雄傳說,百萬人民擁軍支前,十萬英烈血灑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沂蒙人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犧牲和卓越貢獻。
  • 第六屆湖南藝術節落幕 民族歌劇《英·雄》等10劇目獲田漢大獎
    湖南省文化廳供圖中新網株洲10月30日電(記者 鄧霞)第六屆湖南藝術節29日晚在株洲落幕,民族歌劇《英·雄》、音樂劇《袁隆平》等10臺劇目獲得田漢大獎。三年一屆的湖南藝術節始終以「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為主題,是湖南省最高水平的綜合性藝術活動。
  • 民族歌劇《二泉》演繹時代命運悲歡
    圖為歌劇《二泉》演出場景。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吳 俊攝圖為歌劇《二泉》演出場景。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吳 俊攝本報訊 11日晚,由無錫市歌舞劇院出演的民族歌劇《二泉》作為紫金文化藝術節新創劇目登上江蘇大劇院的舞臺。
  • 英雄讚歌——「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
    為紀念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弘揚英雄當年保家衛國、不怕犧牲、英勇抗擊侵略者的愛國情懷和高尚精神,緬懷為國家尊嚴和世界和平流血犧牲的革命前輩,致敬最可愛的人,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 、市文聯主辦的「英雄讚歌——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 世界超大型景觀歌劇《阿依達》:演員簡介
    2000年在上海大型景觀歌劇《阿依達》中扮演主角。  女高音歌唱家--孫薩麗  飾劇中女祭司長  1987—1989年在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學習聲樂,並曾師從美國、法國、義大利聲樂專家學習,現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歌唱家協會會員。
  • 聚焦中國民族歌劇具有「東方情懷」的英雄史詩
    ——評歌劇《鑑真東渡》  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江蘇省演藝集團創作演出的原創歌劇《鑑真東渡》在第三屆中國歌劇節上一亮相,便深深地震撼了在場觀眾。它不僅帶來了別致新穎的藝術品相,讓觀眾感受到了濃濃的「東方情懷」,也塑造了具有中國哲學色彩的英雄形象。
  • 《沂蒙山》為何成為現象級中國民族歌劇?
    我決定用民族歌劇來呈現。」張桂林說,「困難接踵而來,中國民族歌劇沒有固定的範式,接下來往哪個方向走?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如何解決宣敘調的問題。」眾所周知,在西洋歌劇中,宣敘調一般多用於推動故事的發展。
  • 中央歌劇院歌劇《霸王別姬》招聘演員啟事
    為發展中國的歌劇事業,創作中國歌劇精品,並將其推向國際舞臺,中華文化國際交流基金會(美)和中央歌劇院決定合作排演歌劇《霸王別姬》(王健、蕭白編劇,蕭白作曲),2007年10月在北京演出,2008年1月赴美國演出。
  • 歌劇「青春」陣容在上海舞臺熠熠生輝
    歌劇《唐璜》體量大,整部歌劇長達三個半小時左右;語言難,宣敘調多,音樂速度快;處理要求細緻入微,重音、氣口、裝飾音與歌詞間的微妙處理,皆有門道。為了演好《唐璜》中的安娜,宋倩已經傾力排演了一個多月。對常年演出大部頭作品的演員們來說,發聲、音色、花腔的處理,都需要對抗慣性。「排演《唐璜》的過程既是折磨、也是享受。」
  • 旅歐男高音歌唱家呂玥筌傾情出演歌劇《原野》
    在中央音樂學院樂隊學院院長胡詠言教授執棒下,他們成了這次深圳製作版歌劇《原野》的主力軍。為深圳的觀眾呈現高水準的視聽盛宴。    歌劇《原野》的音樂打破了此前的中國歌劇「話劇加唱」的創作方式,既借鑑了西洋歌劇詠嘆調、宣敘調等手法,又吸取了中國傳統戲曲的傳統,並把樂隊和聲樂的交響發展作為戲劇展開的基本手段。
  • 民族歌劇的當代性與多樣性探微
    經典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從首演至今已有64年的歷史,其巨大的藝術生命力和影響力歷久彌新,這顆璀璨的民族歌劇瑰寶仍然放射著耀眼的藝術之光。這部喜歌劇的出現,在中國民族歌劇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至今無法超越。如何向經典致敬,如何傳承民族歌劇,多元文化語境下民族歌劇發展的路徑在哪裡?其實一直以來我都在歌劇創作實踐中探尋答案。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亮相,80後青年演員挑大梁
    為了讓這個革命先驅的形象鮮明起來,上海歌劇院創排了歌劇《晨鐘》,聚焦其為共產主義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劇名來自李大釗在《晨鐘報》創刊號上的撰文《<晨鐘>之使命》,喻示他作為一名「鑄鐘者」,最終以生命撞響了黎明的「晨鐘」。
  • 民族歌劇《塵埃落定》 一曲動人心弦的高原戀歌
    劉光宇介紹,接下來,重慶市歌劇院將帶著小劇場版《塵埃落定》走進我市各大高校,展現民族歌劇魅力。  專家讚譽《塵埃落定》  自2018年12月在重慶首演以來,原創民族歌劇《塵埃落定》先後赴福州、北京參加「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周」「2019年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暨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在每場演出結束後的專家研討會上,該劇都得到了專家的廣泛讚譽。
  • 歌劇《紅河谷》視頻
    殷秀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一直愛歌劇,這一次終於遇到了我喜歡的劇目。」  從1987年殷秀梅出演施光南創作的歌劇《傷逝》以來,二十多年中殷秀梅一直在眾多的晚會舞臺上,而不曾演出歌劇。問其原因,殷秀梅說:「因為我不在歌劇院工作,因此並沒有演出歌劇的任務。近些年我也看過很多歌劇的演出,說實話,還沒有一部歌劇能夠有讓我演出的欲望。
  • 民族歌劇要有中國味道
    歷史上,我國藝術家依託民族文化,並借鑑西方歌劇的經驗,開啟了中國民族歌劇的徵程,創作演出了《白毛女》《小二黑結婚》《洪湖赤衛隊》《紅珊瑚》《江姐》《黨的女兒》等一大批經典民族歌劇作品。  然而,當下舞臺上湧現的大量中國歌劇都是義大利式的,儘管舞美奢華,但通篇洋腔洋調,觀眾期待享用的是文藝上的「中國大餐」,但吃起來卻像是「撒上中國佐料的西餐」,這樣的歌劇作品註定立不起來也傳不下去。
  • 「巍巍蒙山高 親親沂水長」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在代表、委員中...
    省政協委員、農工黨濟南市委國際醫學中心支部主委、國藥控股山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文法看完演出後難掩自己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大型歌劇《沂蒙山》唱響了一曲大氣磅礴的沂蒙精神讚歌,充滿了豪情,充滿了正能量,同時又有濃鬱的地域特色、民族風格,舞臺立體,演出陣容強大,正是『書寫革命精神,彰顯崇高之美,凝魂魄力,聲入人心』之作。」
  • 民族歌劇《同心結》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上演
    民族歌劇《同心結》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上演 2020-10-27 0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家大劇院青年歌劇演員王凱:放聲追夢 不負時光
    近年來,以歌劇、古典音樂、戲劇、戲曲為代表的高雅藝術迅速發展,國內演出市場火爆,成為值得關注的文化現象。昔日小眾的「陽春白雪」收穫了越來越多的粉絲,更多的年輕人願意了解、欣賞高雅藝術,並自發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對藝術常識、優秀作品進行推廣。 如何看待高雅藝術不斷攀升的熱度?
  • 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烙在心坎裡的那一抹紅色
    該劇用民族歌劇的精湛藝術形式講述了一個精彩的紅色故事,體現出福建文藝工作者對振興民族歌劇的深刻感悟。  一臺屬於人民的劇目  慘烈的松毛嶺戰役之後,一名客家妹子送別丈夫參加長徵,之後她獨自拉扯幼兒和紅軍的遺孤,30年默默守候,等待丈夫歸來,然而等來的卻是一張烈士證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