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的「太平天國運動」——島原起義,兩者有怎樣的不同點?

2020-12-07 歷來現實

眾所周知,封建專制的家天下制度是中國落後西方各國的主要原因。

在這個獨斷制度下,江山是皇帝一人的,死了要兒子世襲的。

而且中國特色的專制制度,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國民不但沒有政治權力,財產權也得不到保障,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世間沒有了公平正義。

這就導致權力不能正常更迭,人民的憤怒無處發洩,權力和正義無法伸張,只能通過暴力來更迭政權。

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專制史,就是一部暴民起義史,一部永無休止的砸爛史、重建史。

但起義不是中國的專利,日本也發生過起義,而且跟中國十九世紀的太平天國起義相似,被傳為洪秀全起義的2.0版。

其實這場起義是發生在十七世紀,應該說洪秀全才是「徒弟」。

1637~1638年,日本九州島原半島和天草島爆發了一場農民起義,這場起義跟太平天國起義一樣,都是反對壓迫和宗教迫害的。

島原半島和天草島居民多數是信仰上帝的基督徒,兩地領主非常貪婪,對居民橫徵暴斂,讓當地人不堪重負。

1637年10月,島原農民揭竿而起,攻打島原城,天草農民一見時機大好,就起兵響應。

起兵之後義軍群龍無首,當地人民譽為"小天使"的益田時貞(通稱天草四郎)被大家一致為領袖。

幕府派兵鎮壓,但都慘敗而歸。

1638年1月,幕府重臣松平信綱率12.4萬大軍把原城層層包圍,並且切斷起義軍糧道。

不久幕府又跟洋人聯繫,不惜求告荷蘭軍炮擊原城。

最終起義軍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原成在2月28日這天被幕府大軍攻陷,起義領導人益田時貞英勇就義。

了解起義過程,不難發現兩場起義雖然發生在不同國家,不同年代,但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第一、都是統治者對人民橫徵暴斂,人民忍無可忍才揭竿而起。

第二、統治者都對其進行了殘酷鎮壓。

第三統治者都利用了洋人和他們的先進武器,對起義進行血腥鎮壓。幕府借用的是荷蘭殖民者的大炮,清政府利用的是英法軍官組成的洋槍隊。

第四、起義者是"異教徒",涉嫌宗教迫害。洪秀全實行的是"拜上帝教",日本起義者信奉的是天主教。

從起義背景來看,日本是超前的。

大清在雍正時代就開始閉關鎖國,而德川家康家族在統一日本後,就開始了大踏步地改革開放。

在德川幕府時代,大量西方商品進入日本,大量帶著西方基督教義的傳教士不遠萬裡來到日本進行傳教,把"眾生平等"的思想帶給了日本人民。

相比中國,日本是個多元國家,人民相對包容。

在中國發生對傳教士的妖魔化、暴力排斥並沒有大規模發生,這才讓傳教士在日本發展了大批的信徒,甚至有很多大名(領主)也開始信仰基督教。

島原藩的大名有馬晴信就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信徒。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大名的影響下,當地民眾對天主教崇拜之至、信教成風。

德川幕府為了防止大名影響太大,經常命令他們進行對調、交換封地。

不久之後馬晴信被調走,松倉重政來到島原藩的擔任大名。

松倉重政跟隋煬帝一樣生性殘暴,荒淫無度,大興土木。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島原人民忍無可忍、揭竿而起。

此時,傳奇領袖天草四郎出現了。相傳,天草四郎是在關原之戰中戰死的益田甚兵衛的兒子,在關原之戰後淪為流浪武士。他自幼天資聰穎,幼時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騎馬射箭的功夫也是島內無雙。

在島原之亂爆發後,天草四郎胸戴基督教十字架,奮勇殺敵,雖以一敵十卻絲毫不落下風,當時天草四郎年僅16歲。由於武藝高強,且戰術指揮水平高超,天草四郎馬上脫穎而出,被推舉為起義軍領袖。在天草四郎的率領下,起義規模不斷擴大,這才引起幕府恐懼,派兵鎮壓下去。

島原起義跟太平天國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

1、 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是個畸形的宗教,是為個人服務的,跟天主教沒有多少共同之處,或者說是被閹割的天主教。

2、 天主教本身是包容的,允許不同教派和平共處,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是極端的、排他的。

洪秀全還沒有起義,就開始砸孔廟,摔偶像,把異教當做異端邪說,必欲除之而後快。

3、 島原的起義是自發的,被迫的、單純的;洪秀全的起義是有預謀、有組織、以顛覆國家政權、破壞這個制度,打碎一切為目標的。

或者說,洪秀全的革命是以稱帝為目標的,跟人民苦難無關。

4、 島原起義沒有聽過有大規模暴行,而洪秀全建立政權後,在軍中實行了男女分居等反人倫政策,在他的新體制下,人民更卑賤,知識分子更不值錢,統治者更荒淫無恥,比大清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儘管兩場起義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起義阻礙了歷史前進的步伐。

島原起義後,德川幕府的改革開放步伐戛然而止,關上了開放的大門,不再讓傳教士到日本去;而大清政府則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後,把西方文化更加當做洪水猛獸,愈發盲目排外,拒絕西方文明,為後來的義和團暴起、八國聯軍侵華埋下一連串伏筆。

相關焦點

  • 日本歷史上的「太平天國起義」——島原之亂
    島原之亂發生在德川幕府統治期間,是日本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宗教起義。德川家康統一日本戰國後,隨著日本開國步伐的加快,進入日本的不僅僅是外國的商品,還有帶著西方基督教義來到日本的傳教士。這些傳教士來到日本後,憑著虔誠的信仰分赴日本各地,傳播西洋基督教「眾生平等」的思想。
  • 引爆甲午戰爭的朝鮮版「太平天國」——1894年「東學黨起義」
    「1894年,朝鮮半島爆發了由「東學黨」領導的農民起義,這是朝鮮半島歷史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次聲勢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革命運動。同時,它還導致了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根據教科書所說,它領導了朝鮮(這裡指朝鮮王朝,包括了現在的朝鮮和韓國)的農民起義,那麼這是不是一個類似搞起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之類的組織呢?其實,這兩者還真的有點相似,但也不完全一樣,要介紹「東學黨」,首先要了解朝鮮半島的情況。
  • 太平天國運動的先驅者:洪秀全,是怎樣走上自己的傳教之路的?
    而提起農民戰爭時,大部分人所想除了秦末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元末農民大起義等外,一定還會提起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因為對於近代歷史來說,它具有重要的意義,並且影響深遠,但不可避免的是,它又陷入了農民戰爭的自有的弊端,目光的狹隘性導致了這場起義最終只能走向失敗的命運。
  • 太平天國運動死了7000萬人,這場起義都幹了些什麼事?
    太平天國運動大家都應該聽說過,這一次的農民起義所爆發的戰爭規模是空前的浩大。據考查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導致了7000萬人的死亡,比抗日戰爭的死亡人數還要多。這場運動結束後,中國人口銳減了40%。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非常的迅速,在極短的時間裡就攻佔了幾乎半個中國。並且每到一處就殺光鄉紳地主,裹挾百姓。美其名曰行俠仗義,劫富濟貧。太平軍在與清軍的戰爭中,甚至還多次發生過屠城的行為。洪秀全作為太平天國的領袖人物,起義時所打的名義也是十分的迷信主義,他稱自己夢到了上帝並接受了上帝的旨意,稱自己為天王。
  • 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國運動,為何最後灰飛煙滅,根本原因有三點
    導語:自清朝建立以來,那個時期的起義一直都沒有停過,要說起清朝歷史上影響最重的一次起義,一定是太平天國。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叫洪秀全,洪秀全是廣東人,年輕時的洪秀全也曾經想要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踏入仕途尋個好出路。
  • 女將許香桂:響應太平天國起義,全家4人被凌遲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石達開、陳玉成、林鳳祥、李開芳、陸順德、譚體元、梁成富、藍成春、賴文光、張樂行等悍將,都是被清朝凌遲。其中,張樂行最慘,一家人全部被凌遲,妻子、兒子同一天被殺。張樂行之事跡,後面再詳細說說。本文要講的主角,女將許香桂:響應太平天國發動武裝起義,後全家4人被凌遲處死。其中,許香桂丈夫焦亮第一個被凌遲,欽差大臣賽尚阿將其押往北京邀功,凌遲處死。
  • 高考熱點——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1.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鴉片戰爭後,列強不斷向中國傾銷商品,衝擊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區的傳統經濟結構,導致部分手工業者破產。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眾在廣西桂平縣金山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隨後,1853年3月起義軍攻克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為國都.與清廷對峙。2.太平天國運動前期(1) 北伐和西徵為拱衛天京,太平軍主動出擊,進行北伐和西徵。
  • 太平天國運動,造成清朝丟失160萬平方公裡國土?
    前幾日,我發表了《教科書說:太平天國沉重打擊了清朝,它給清朝造成怎樣毀滅後果?》一文,很多老鐵們在評論區紛紛留言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甚至有部分老鐵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太平天國運動,是否造成清朝丟失160萬平方公裡國土? 今天就這個焦點談談我的拙見。
  • 如果沒有太平天國起義,清朝會失那麼多國土嗎?
    否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是必然?如果是必然的話,即使沒有太平天國起義,也會有其他農民起義,清王朝同樣也會顧此失彼,在內憂外患之下丟失大片國土。太平天國爆發時,清王朝的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尖銳了。遍布南方的土客矛盾,回漢矛盾、苗漢矛盾、以及鴉片戰爭以來朝廷無有節度的搜刮,再加上以「反清復明」為號召一直蟄伏民間的會黨勢力,讓大清王朝的南方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火藥桶。在太平天國爆發之前,廣西、雲南境內就已經爆發了多起起義。太平天國起事之初,紫荊山周圍的清軍都被調去鎮壓天地會起義,這才有了太平軍初期的發展。
  • 太平天國運動曾有數百洋人加入太平軍,其中尤以四人最為著名
    「太平天國」運動作為清末一次大規模起義,清軍和太平軍中,其實都有洋人的影子,太平天國曾有外籍軍人數百,其中姓名、事跡可考的則有13人(英國5人、美國4人,法國2人,義大利1人,希臘1人),並有六人最終戰死。
  • 中國的「烏託邦」,必敗的太平天國運動
    在中國歷史上有那麼一場農民起義,領導者打著一些「烏託邦」式的構想來吸引老百姓,最終因自己構想無法實現和內外矛盾不斷而走向毀滅。這就是太平天國運動。鴉片戰爭後,戰時軍費以及向英國的賠款都壓到了老百姓身上,這讓原本就因清末苛捐雜稅而保守壓榨的農民老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 甲午農民戰爭:朝鮮版「太平天國」運動,中日甲午戰爭的直接起因
    甲午農民戰爭是發生於朝鮮王朝末期的一場農民起義運動,也是朝鮮王朝末年爆發的最大一場農民起義,起義軍提出了「盡滅權貴」、「夷倭」等反封建反侵略口號,並且開展了大規模的武裝鬥爭,與晚清時代的太平天國運動類似,甲午農民起義也發源於宗教,即起義民眾信仰的東學道,不過最後擴散為中下層民眾的起義事件,並且提出掃除權貴,滅除洋人和倭寇的口號。
  • 桂平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一——金田起義的宣傳
    太平天國,指的是發生在1851年1月11日,以洪秀全為首反對清政府統治而建立起武裝政權,這個事件,深遠的影響了歷史發展的進程。關於這個歷史事件,光是名稱就有多種說法,有叫太平天國起義,有叫金田起義,或直接叫太平天國,但一般正式的場合,正式的學術解釋中,把這場農民起義叫太平天國運動。
  • 日本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大鹽平八郎領導太平天國之傳說
    下級武士出身的警官大鹽平八郎(1794-1837)同情人民的飢苦,抱改革幕府政治的願望,號召城鄉人民起義。起義雖只經一天半便遭鎮壓,但它有計劃有口號震撼了幕府的心臟地區,因此,在日本人民中留下深刻印象,人們長久地懷念領導起義的大鹽平八郎。這次起義被鎮壓下去不久,中國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 和太平天國同時期的小刀會起義,是怎麼打擊清政府的?結局如何?
    1853年,在福建小刀會起義的影響下,各支力量以小刀會名義結成統一組織,推舉天地會廣東幫首領劉麗川為首領,準備舉行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堅守上海  1853年9月5日,周立春﹑徐耀等在青浦首舉義旗攻佔嘉定。7日,劉麗川和原小刀會福建幫首領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佔領縣城。
  • 太平天國失敗的主要原因?從反抗封建腐敗到最終變質的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一次起義的結局最終失敗了。很多人對於農民起義是持有同情態度的,因為農民起義是為了反抗腐敗的封建王朝。但是太平天國最終的失敗卻並不值得同情,因為太平天國最初雖然是為了反抗封建腐敗的政權,但是最終的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卻發生了變質,而且在一些情節上比起來清政府甚至更加過分,這也讓太平天國最終走向了滅亡。
  • 板藍根與太平天國,會有怎樣的關係?它不僅僅是味中藥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古代一位偉大勞動婦女黃道婆,原來棉花在傳入中原前,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已經有了很長的種植歷史,相應的當地人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早年的黃道婆在少數民族村寨中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並學會了紡織面布的技術。
  • 太平天國持續了十四年,它到底有多大影響?光看人口損失就知道
    太平天國運動歷時十四年,它對我國南方的影響非常巨大,經過這場戰爭,南方將近損失了一半的人口,足見其的危害程度。太平天國運動之前,我國尚有4.3億人口,而經此一戰,我國人口則急劇減少至2.3億,也就是說,全國有近一半的人口死於這場運動之中,可見太平天國運動對大清王朝的影響。
  • 假如太平天國勝利了,後續會發生什麼?
    今天我們來談談太平天國。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太平軍在北伐戰爭中失敗的故事。很多人內心的第一反應一定是他們真的好不幸啊。可是讀者是否真的有思考這麼一個問題:如果太平天國推翻了滿清,中國將成為什麼樣?這在當時看來都是非常有想法的一些政策,然而在此之後,太平軍內部發生了內訌,那些內部領導人互相攻擊,最終還敗給了曾國藩。十多年來的革命運動變成了歷史悲劇。自古以來,一個封建王朝的衰落總是伴隨著農民起義的抵抗。例如,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陳勝吳廣的起義,有一句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洪秀全後人去了哪裡?逃亡日本還侵略中國
    由於晚清時期國家封閉,導致國力大大降低,晚清時期的中國可以說是一段中國的屈辱史,當時百姓也看到了晚清政府的不作為,自己不但要被清政府壓榨,還要受到外國人欺負,因此不堪重壓的人民發動多次起義活動,這其中最大的一場就要數太平天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