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全填海造陸建成的機場,耗資6500萬,年接待600萬人

2020-12-13 冷香縈遍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我國第一座人造島機場——澳門國際機場,它是全球第二個、中國第一個完全由填海造陸而建成的機場,僅晚於日本的大阪關西機場。

澳門國際機場位於東端的凼仔島及附近水域,機場的建造始於1989年,並於1995年11月正式運營。這個機場是20世紀90年代亞洲最大的工程之一,也是葡萄牙政府在澳門建設的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澳門國際機場在建造過程中,最首要的工作便是填海,整個填海地段呈條狀,在這之後才建候機大樓,指揮塔,停機坪,最後修建了檢修機庫,貨運倉庫,停車場等機場輔助設施。

機場的跑道由兩條堤道連接到停機坪,導航和無線電輔助設備位於跑道的兩端。兩座跨海聯絡橋分別長700米和1600米,寬44米,它們將起降區和機場神經中樞緊緊連在了一起。

機場跑道長3360米,寬60米,總共花了約八千萬澳門元(約6500萬人民幣)。該機場的年設計能力達600萬人次,每小時處理能力高達2000人次,機場沒有宵禁,每天24小時工作。

對於澳門這個機場,不知道你們對此又有什麼看法呢?不妨一起來聊聊吧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例填海造陸項目:斥資6500萬造機場,如今每年接待千萬遊客
    中國首例填海造陸項目:斥資6500萬造機場,如今每年接待千萬遊客大家經常有滄海桑田來形容陸塊海洋的變遷,在自然環境下,這種變遷的周期都是以億年為單位所計算的。而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填海造陸卻成為了許多地區解決土地問題的好辦法。尤其是在中東地區的石油土豪國,更是常規操作。而我國早在九十年代初,也曾修建了第一座填海造陸機場。這處機場就是鼎鼎有名的澳門國際機場,這座在95年竣工通航的機場耗資6500萬人民幣之多,考慮到當時的國家財政收入,這著實是一筆不菲的開銷。
  • 我國唯一一座「百分百」填海造陸建成的機場,耗資6500萬建成
    機場、機場和航空站, 機場除了跑道外,還設置了塔臺、停機坪、航空旅客碼頭、維修工廠等設施,多提供機場管制服務、航空交通管制等其他服務, 世界上大部分機場都建在大陸上,當然也有不少是填海造地的。在我國,現在有100%的填海造陸的機場, 簡單來說,機場建成前是海洋,為建設機場填海造陸地的是這個機場是澳門國際機場。
  • 中國「唯一」填海造陸,建成的機場,年接待600萬人次,就在澳門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聊我國第一座人造島機場——澳門國際機場,它是全球第二個、中國第一個完全由填海造陸而建成的機場,僅晚於日本的大阪關西機場。澳門國際機場位於氹仔島東端及鄰近水域,機場於1989年開始興建,並於1995年11月正式啟用,該機場是上世紀90年代亞洲最大的項目之一,也是葡萄牙政府在澳門建設的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 浙江投資600億填海造陸,一期工程就達到20萬畝
    我國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海洋面積299.7萬平方公裡,約為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沿海城市的發展要優於內陸城市,但對於沿海城市來說,土地資源卻是十分匱乏的,於是填海造陸成了很多沿海城市的發展之路,利用海洋搞建設,浙江這個省份就十分厲害,投資600億填海造陸或將打造下一個「溫州」,如今一期工程就達20萬畝!
  • 中國奇蹟!填海造地20萬畝,耗資600億,將建海上城市
    最近這些年時間我們國家的用地面積還是挺緊張的,畢竟人口的數量不斷處於增長的狀態,為了緩解土地資源方面的問題,就需要修建很多的高層建築。其次就是填海造地,提高使用的面積,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打造最宏偉的填海工程,填海造地面積達20萬畝,耗資費用600億。
  • 填海造陸!中國總投資達600億,將兩座大山挖空,建造海上城市!
    填海造陸!中國總投資達600億,將兩座大山挖空,建造海上城市!如果現在的中國能夠擁有被其他國家侵佔以前的領土面積,那麼我國現在肯定不需要修建高樓大廈也不需要投資特別多的錢去填海造陸。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中國人口基數大,可用陸地面積又比較少,到處修建高樓大廈都沒有辦法解決用地資源緊張這一問題,所以我國還是要將目光投向填海造陸工程。
  • 日本竟然有5個機場在海上,不愧是填海造陸狂魔,中國有沒有呢?
    這就使得日本不得不向海洋來擴展土地,如東京灣、大阪灣、伊勢灣都有大量填海造陸,1945至1975年,日本政府造地達11.8萬公頃。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日本5個在海上的機場: 長崎機場 長崎機場位於日本長崎縣大村市,是全球第一座海上機場,有一條跑道,即長寬分別為3000米×61米的14/32跑道。1975年5月長崎機場啟用,被定為二等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296.4萬人次,貨運量1.41萬噸。
  • 大連在建一項超級工程,投資265億,填海造島建機場,成世界之最
    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大連市,即將迎來中國建築史上的巔峰之作,用填海造陸的方式在大海中建設人工機場,其在竣工後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機場。大連作為我國東北地區的一個海上港口城市,地處遼東半島南端,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
  • 中國最大的填海工程,投600億造陸20萬畝挖兩座山建海上城市
    就比如說我國的基建技術,中國的基建在規模、質量以及速度上引領著新時代的步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蹟。甚至在全球知名的工程項目當中,也常常看到中國公司的身影,一時間,「基建狂魔」這一樣的稱號享譽海內外。
  • 浙江投資600億填海造陸,「海上城市」即將拔地而起
    中國國家海洋局曾對外公開,我國海域使用管理公報,在2015年時,中國填海造陸總計可達1.11萬公頃,相當於3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面積,這讓西方震驚不已,如今又過去了3年時間,中國的基建實力變得更加強盛。如今浙江投資600億也進行了一個填海造陸工程,「海上城市」即將拔地而起。
  • 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將為我國首個填海造陸機場和世界最大海上機場
    大連,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更是很多人嚮往的天堂,今天,小編主要來說一下大連這座「特殊」的機場,說它特殊,是因為它的建設方式是與其他機場不相同的,它是通過填海建造人工島的方式來建設的,也就是先通過填海造陸的方式,在遼闊的大海之中建設出一座人工島,並且在這座人工島上再進行建設機場,也就是人工島機場
  • 全球最大海上機場:總投資約236億,填海造陸約3萬畝,這工程無敵
    導讀:全球最大海上機場:總投資約236億,填海造陸約3萬畝,這工程無敵 我國海洋面積是299.7萬平方公裡,約為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一直都要優於內陸城市,如香港、廣州、上海都已成為世界大都市。但是對於沿海城市,土地資源十分匱乏,填海造田成為多數沿海城市的發展之路。
  • 世界首座100%填海造陸的人工島機場:關西國際機場
    關西國際機場關西國際機場是全世界第一座百分之百填海造陸而成的人工島機場,同時也是一座大型海上國際機場。海上機場並非等同填海造陸,世界第一座海上機場是1975年開始營業的長崎機場,長崎機場並不是百分之百填海造陸,它是以海上0.9平方千米的箕島,填擴到2.44平方千米而成。關西國際機場距離大阪市約38千米,距離大阪市中心只需約1小時的車程。機場於1987年動工興建,於1994年9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
  • 中國最大規模填海工程,造陸20萬畝,挖兩座山造海上城市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憑藉自身力量建造了國內第一條高速公路,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裡,我國路裡程達到了12萬公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一切的背後,都來自於中國人勤勞的雙手和智慧,一點點趕出來的。難怪外國友人稱我們為「基建狂魔」,真可謂實至名歸!
  • 中國首個完全填海式機場,投263億填海20多平方公裡,2020年建成
    飛機是現代人出行的最主要交通方式之一,隨著城市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地方興建了機場。關於機場的選址,要求的是地形平坦開闊,距離市區要遠一些,這樣既能滿足飛機的停放起飛要求又不會擾民。但對於一些沿海城市來說,土地資源寸土寸金,非常緊缺,建造海上機場就成了一項必要的計劃。
  • 圖說摩納哥填海造陸,一百多年新增63公頃,相當於88個標準足球場
    屬袖珍國度的摩納哥有許多鮮明標籤,比如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裡1.9萬人,居世界前列;再比如在博彩、旅遊和金融業的刺激下經濟高度發達,人均國民總收入已經突破18萬美元。所以在這個經濟充滿活力和人口稠密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土地資源極度短缺。而土地資源短缺又引發了一系列後果,一是房價居高不下;二是填海造陸永不停歇。
  • 遭颱風重創 填海造陸關西機場被列為最危險機場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25年來所發生的最強颱風「飛燕」日前席捲日本的主要島嶼,淹沒了機場跑道、打翻了起重機、掀翻了汽車、摧毀了歷史遺蹟也造成至少11人死亡。颱風登陸一天後,日本的主要機場——關西機場保持繼續關閉。
  • 日本耗資1300億填海建機場,30多年來一直沉降,靠906根柱子支撐
    溜溜達達看世界,不慌不忙走天涯,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世界上第一座100%填海造陸建成的人工島機場-關西國際機場。關西國際機場坐落在日本大阪灣東南部的泉州近海離岸5 公裡的人工島上。它也是全球首個建在人工島上的機場。
  • 中國最大的填海工程,投6百億造陸20萬畝,挖兩座山建海上城市
    就比如說我國的基建技術,中國的基建在規模、質量以及速度上引領著新時代的步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蹟。甚至在全球知名的工程項目當中,也常常看到中國公司的身影,一時間,「基建狂魔」這一樣的稱號享譽海內外。
  • 馬爾地夫那麼有錢,為何不填海造陸?
    據2017年統計顯示,靠著海島旅遊產業的拉動,馬爾地夫GDP已經達到45億美元,人口卻只有42萬(2016年統計),是名副其實的南亞首富。近些年中國人非常熱衷於去馬爾地夫旅遊度假,去過馬爾地夫的人都知道馬地方去哪都要坐船,根本沒有一塊大點的陸地,就連馬爾地夫首府馬累都建立在一塊東西2公裡,南北1.5公裡的小島上,建築物四面環海,甚至連機場都是填海造起來的,跑道四周被海水包圍,兩端也都是大海。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都知道,旅遊業的成本是非常低的,馬爾地夫既然已經有錢了,為何不來個填海造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