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心梗患者數量逐年增加,病死率、致殘率高且日益年輕化。為進一步提高全國範圍內的心梗救治水平,向全社會普及相關知識,倡導科學的心臟健康觀念。我國首次於2014年成立了「心梗救治日」。寓意在急性心梗發生後迅速撥打120,並把握「黃金120分鐘」。今天,小編圍繞心梗的誘因、前兆、急救措施等,再次談談心梗救治相關的話題。
什麼情況下會誘發急性心梗?
對於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糖尿病、肥胖、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而言,易發生冠心病,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如果有誘因,如劇烈運動、劇烈情緒波動、氣候突然變化等情況下,會出現血壓升高,在血流衝擊下易使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從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什麼樣的胸痛需考慮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患者的胸痛多較劇烈甚至難以忍受,有瀕死感,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多為數小時,甚至數日,休息和服用硝酸酯類藥物不能緩解。
患者疼痛可呈束縛、壓榨、阻塞、鉗緊樣,亦可為刀割、針刺和燒灼樣,常位於胸骨後、心前區或前胸部兩側,向左肩或左前臂尺骨端放射,在左手腕部甚至手指亦可產生刺痛感或麻木感,亦可放射至食管、上腹部、頸部、上顎及肩胛區或左肩胛骨等部位。某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可無胸痛而表現為急性左心衰竭,出現胸部緊縮感或極度虛弱等症狀。
急性心梗發作前有什麼前兆?
(一)胸部不適
1. 勞力性心絞痛
上樓、快步行走、從事體力勞動等勞累的情況下引發的心絞痛,稱為勞力性心絞痛。新發勞力性心絞痛或勞力性心絞痛惡化往往是急性心梗的徵兆。約半數以上的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驅症狀,如乏力、胸部不適等,最突出的表現為新發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加重,心絞痛發作較以往頻繁、程度較重、時間延長,或硝酸甘油效果變差。
2. 自發性心絞痛
安靜狀態或夜間睡眠時出現心絞痛,且疼痛持續時間長,程度較重,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緩解。
3. 胸痛伴噁心、嘔吐、大汗或心動過緩
4. 胸悶、憋氣
儘管沒有典型的胸痛表現,但患者出現胸部悶痛或悶壓等不適,若同時出現憋氣、乏力、口唇發紫等,應高度懷疑為肺栓塞。冠心病患者若突然出現心悸、氣急、咳嗽、大汗淋漓、暈厥等症狀時,應警惕急性心梗的可能。
(二)其他不適
1. 上腹部不適、疼痛
這種上腹部不適可能是沉重感,而不是尖銳的疼痛,可不伴胸痛,常伴有嘔吐,而腹部無壓痛點、無腹瀉,應警惕急性心梗的發生。
2. 與勞累有關的其他部位疼痛
患者出現咽喉緊縮疼痛、牙痛、下頜痛、左肩臂痛、後背痛等情況,並且疼痛與勞累、激動等有關,也需要加以重視。
3. 血壓或血糖突然不容易控制
4. 疲勞、難以形容的不適感
患者疲勞感明顯,即使休息時仍感覺很累;有的患者描述為虛弱感,頭暈,伴或不伴暈厥;有些感到焦慮或恐慌,出現此類情況時需要特別關注。
急性心梗發作後患者和家屬應該怎麼急救?
急性心梗的患者一旦突然發生嚴重的胸疼,應立即平臥、保持氣道通暢,也可採取自然舒適的體位(患者認為如何舒適就採取何種體位,但必須保持氣道通暢),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每隔3~5分鐘一片,有條件者給予吸氧,同時撥打救護電話「120」,準備好病歷卡和醫保卡等,等待救護車的到來,切不可自行前往醫院。如患者突然心跳呼吸驟停,需趕快做心肺復甦。
總之,一旦出現急性心梗,需及時採取合理措施,改善不良症狀,防止心梗持續嚴重後對患者的健康生命造成威脅。同時,對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高危人群,還需積極治療原發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從而根本上降低心梗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劉志學.葛均波院士:建議設立「全國心梗救治日」[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8):8.
2.上海市衛生局衛生應急管理辦公室編寫.衛生應急健康教育手冊[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8.04.
3.金慧根,楊偉,汪蔚青等.急性心肌梗死併發症的早期發現及處理要點.內科理論與實踐.2009,4(3):231.
4.張豔,陳留喜主編.冠心病防治253問,第5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