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在黑龍江鶴崗市,高德福拿著母親為自己準備娶媳婦攢下來的3000塊錢,開始了餐飲創業。
此後,高德福接連又開了火鍋店、海鮮店,凡是新出來的業態他都要試水一下,幾年的時間在鶴崗一個地方,開了20多家門店。
毫無疑問做餃子是高德福最擅長的,於是他暗下決心,餘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做好餃子」。
高德福在做喜家德後就推出了一字型水餃,但在當時生的漂亮,寓意又好的元寶餃子才是主流,所以一字型水餃推出後並沒有受到人們的喜歡,甚至還有顧客嘲笑這就是個「傻餃子」那麼大,那麼長。
可是慢慢的顧客發現,雖然這餃子看起來不好看,但是比起元寶形餃子來說容易夾起來,最關鍵的是因為一口吃不完,能夠清清楚楚的看見裡面的食材,所以也比較放心,此後的十幾年時間一字型水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高德福卻一直堅持一定要現包現煮,因為只有這樣出來的餃子才好吃。
聚焦、單品策略這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名詞,在十幾年前做這件事情是十分冒險的,但就是在那時候高德福卻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選擇只售賣5種水餃。
儘管現在,喜家德的餡料和技術能達到做200種餃子還不重複的地步,但還是只售賣五種水餃,因為在高德福看來少才能專注,才能做好,才不會因為選擇太多而感到焦慮。
在當時中國各個地方的水餃都是按兩賣,幾兩多少錢,可是在高德福看來標準不統一,很是麻煩,再說如果老外來了,怎麼說和他們說的清楚是幾斤幾兩呢。
於是,喜家德開始實行餃子按盤賣,此後越來越多的餃子館開始加入了論盤賣的大軍中。
了解喜家德的人都知道,2004年到2009年是喜家德最灰色的五年,因為喜家德進入到了水餃重鎮——哈爾濱。
高德福的想法很簡單,哈爾濱是中國最會做餃子的地區,如果開到哈爾濱能成,那麼開遍全國都沒問題。
但,對於高德福來說那段時間足以令他一生銘記,第一年去了就遭遇了關店,然後又去,又賠,再去再賠,就這樣一直賠了五年。
那時候,有一段時間哈爾濱人去賣肉的專櫃買前槽肉都買不到了,一次沒有了,兩次也沒有,三次還沒有,顧客就會感到奇怪到底這塊肉是被誰買走了。
打聽專櫃的人,專櫃的人會說:「被喜家德買走了,你要是想吃可以去喜家德去吃,他們那肉好,用的都是我們這的。」
本來哈爾濱城市也不是很大,一傳十十傳百喜家德用的都是好食材的消息就馬上傳開了,於是只用了半年的時間,高德福就把之前五年虧損的錢全部賺了回來。
如今他擁有450家門店、7000名員工、足跡從東北外延到華北各地。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