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親測:你會區分愛與自由的界限嗎?

2020-12-20 天下女人研習社

有這樣一個體驗式的實驗:

參加實驗的夫妻被分為兩組,第一組中的伴侶面對面站立,兩個人的手對撐在一起,向對方付出全力。結果,兩個人都很累,它象徵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婚姻模式。

第二組中的丈夫將妻子背起來奔跑,不管有多累,都不能讓背上的人掉下來,背上的人也緊緊摟著他,這代表著「控制型」婚姻模式。

上面這兩種婚姻中,充分體現出了「愛」,是大家比較常見的婚姻模式。這樣的愛是支撐,是彼此陪伴的力量。然而時間久了,也會讓人疲憊,就如錢鍾書在《圍城》裡的經典描述: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從來,愛與自由是相互矛盾的,愛,讓關係更加親近,而自由,令關係保持距離。

如何讓愛與自由找到最佳的臨界點,是對婚姻的終極探索。

01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能否在婚姻中滿足雙方的需求,決定了關係的親密程度。

但是,想要一個人能夠全心全意順應對方的需求,就必須要先具有說「不」的自由。因為當一個人沒有選擇的餘地時,它會很難真心地去愛對方。

愛人先愛己,沒有一種親密關係中的需求,需要放棄自我來滿足對方。

近幾年,「愛自己」總是出現在網絡和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似乎每個人都會說「你要學會愛自己」,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這只是停留在嘴巴的一句話,如何愛自己,依然是一個未解的謎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愛自己的前提,是要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然後區分出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別人需要的。

這時一個向內探索的過程,明白了這些問題後,才能更好地愛自己,體驗到被愛的感覺。

好的親密關係,並不僅僅取決於你遇上誰,還取決於你是什麼樣的人。

02 擇人先問心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問一對金婚老人相處的秘訣,老人平靜地說:

「其實沒有什麼所謂的相處方式,更多的就是相敬如賓。」

聽上去很簡單,但卻是最難做到的,多少人總是把自己的壞脾氣帶給身邊的人,忘記尊重對方的邊界。

還有人會打著「我是你愛人,我就有權力」的幌子,幹涉對方的每一個選擇,這樣去幹涉一個人的自由,就很難讓對方在這段關係中感受到愛的存在。

作家張抗抗說:很多人的婚姻為什麼最初那麼相愛,卻不能要走到最後,很重要的原因是覺得結婚了,自己對對方就享有某種特權,就會按照自己的要求來管束對方。

但事實是沒有人喜歡被要求,被管束,婚姻是兩個人一起組建的新家庭,在此之前,兩個人的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經歷也不同。接納這些不同,是給婚姻最好的自由。

雖然說婚姻裡沒有絕對的自由,但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互相尊重、互相體諒,這樣的「自由」,會讓親密關係更長久。

03 接納,讓「真我」相遇

婚姻並不能改變一個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接納對方本來不完美的樣子,讓對方放下他內心的保護層,便可以觸碰到最真實的他,從而讓對方變得更好。

就像國際著名兩性和婚姻關係治療師莎蘭·漢考克所說:

「我們的心有三層結構,最外面的一層是保護層,中間一層是創傷,而最深處一層是真我。」

想要建立好的親密關係,就要打破最後的那層保護。每個人的保護層,都是來源於一些傷痛,學會愛自己,和愛人之間保持邊界感,慢慢就會放下這些保護,袒露出真正的自己。

這樣可以展現真實自己的關係,才是真正好的親密關係。

愛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巧,想要在婚姻的修行路上走得更好,心理知識是我們最好的拐杖。莎蘭·漢考克結合西方心理學和東方傳統,在《愛與自由:洞悉親密關係的25堂心理課》中,告訴我們,如何用獨特的方式,去理解和處理我們現實的問題。快點擊查看吧!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如何去愛?親密關係的正確做法讓你不再迷茫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五個等級構成。而親密關係正處於「歸屬與愛的需要」這一層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最近讀了兩本關於親密關係的同名書籍,一本是美國心理學教授羅蘭·米勒的《親密關係(第六版)》。
  • 面對親密關係 你的安全感夠嗎
    親密關係是背負安全感最沉重的一種成人關係。在心靈空間中,我們內在嬰兒的需要未被滿足,這個饑渴的嬰兒就等待著一個人幫助自己完成這個人生第一使命。終於,有個人好像同意一輩子會和你在一起,於是,人生有了希望,這個艱巨的使命遊戲會有人和你一起完成了,或者,為你完成了。遺憾的是,安全感是個永遠餵不飽的嬰兒。  伴侶沒有義務給你安全感,因為TA根本給不了你。
  • 張亮:「再愛孩子,也別親嘴」,建立孩子性別界限感,從家人開始
    雖說以怎樣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這都是個人的選擇,可是親嘴這樣的親密舉動破壞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分寸感。父母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異性,也是時時刻刻都在身邊的異性。如果親子之間的親密舉動超過了限度,那麼孩子就會模糊性別界限感。
  • 親密關係:愛自己,才是終生浪漫的開始
    但維繫好這種伴侶之愛(親密+承諾兩種因素),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伴侶雙方都不要忘記愛自己。很多人走進親密關係後,會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對方或這段關係中,忽視了自己的重要性,進而感受不到愛情中的美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只有好好愛自己,才有可能擁有"終生浪漫"的感情。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具體說說。
  • 親密關係:心理學「刺蝟法則」,讓距離產生美
    這種距離,有時是環繞在人體四周的一個抽象範圍,用肉眼沒法看清它的界限,但它確確實實存在,而且不容他人侵犯。在親密關係中,懂得距離感這一點很重要。與愛人相處,要給對方留有足夠的空間,彼此間有一個適當的距離,當然這個「適當的距離」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我們心緒的變化而變化。
  • 親密關係一定需要浪漫嗎?需要!
    在思考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在親密關係裡,對「浪漫」渴求的背後,其實是她(他)覺得「你不愛她(他)」。親密關係是一件需要維護的東西,在這期間感情如果不去積累,就只能淪為消耗品,最終消失殆盡。而浪漫就是讓親密關係連接起來的過程,也就是緩解這段關係出現的倦怠、煩躁、失望和不滿等情緒的存在,簡單來說,就是類似「情感粘合劑」吧。在大多數直男的眼裡,浪漫可能就是「瞎矯情」,他們會說「正常一點不好嗎?」、「電視劇看多了吧你」、「沒事少想些有的沒的」。
  • 天秤座超級新月 || 讓你的親密關係成為通向靈魂的橋梁
    而這一次的新月,會更多地將我們的關注點聚焦在親密關係層面。有人說親密關係是通往靈魂的橋梁,因為當你出發去尋找愛的時候,你就踏上了自我尋找的旅程。 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很深的不安全感和愛的匱乏,因為我們想要得到愛,但卻害怕失去,於是只能用控制別人的方式,或者強迫別人的方式,想出各種各樣操控別人的方法,讓關係變得緊張激烈又很虐心。冥王星很多時候的確會造就各種極致的情感體驗。 追根溯源,在親密關係中,感覺不被愛,或者感覺不到愛通常是製造痛苦的罪魁禍首。
  • 解讀弗洛姆愛的藝術,你不再恐懼失去愛情,自信維護長期親密關係
    原創:美意/文心意說情感恐婚族似乎越來越多,排除其他因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代的男女雙方長期親密關係的維繫越來越沒有信心。上一篇我們講了關於維護長期關係的原則。當然,除了遵行原則,還需要理解愛的藝術。以下,我們從弗洛姆《愛的藝術》得到了啟發。
  • 伊能靜兒子穿女裝被力挺做自己:比自由更有重要的,是界限!
    而作為父母,就是要用愛去支撐孩子,活出他自己的意願,就像伊能靜在《理想家》節目中的回應,這是很多父母需要學習的榜樣。明星世界裡的「自由」,輕易要不得每個人都被這個社會的「枷鎖」禁錮著,所以每個人都渴望自由,不被世俗所約束,無法得到的自由,卻看起來很美好!
  • 你在親密關係中無法獲得真愛,只因這2個愛的謊言!
    一段親密關係的健康流動,需要愛來輔助,但是不少人經常假以愛之名去做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不僅汙化了「愛」,而且還讓一部分人因此喪失了辨別愛的能力。甚至有些人在親密關係中一次次地被傷害,從而不敢相信愛,失去愛的能力。
  • 《親密關係》:你能把現實中的戀人,打造成完美的夢中情人嗎?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共讀《親密關係》之第一階段:絢麗。你是我的乍見之歡,你是我的眼神所向,你是我的溫柔的歸宿,你是我的嘴角揚起的理由。每一對剛剛墜入愛河的情侶,都是在最開始的時候互相吸引,然後發展出浪漫的火花。
  • 「羅志祥周揚青分手」:親密關係裡,如何處理個人隱私?
    你如果問我後悔嗎 我不後悔因為確實是你 讓我變得更好了因為愛你 我成長 成熟 也變得更獨立你如果問我難過嗎?也不難過因為你一點都不值得!我們暫且不管他們分手的原因,我在想一個問題:親密關係裡,該不該有個人隱私?02親密關係裡該不該有個人隱私?
  • 《親密關係》中愛的本質「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愛的模樣在你心裡,無需多言。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愛的模樣,這個模樣我們從孩提時就開始刻畫,並且不斷完善。只是我們刻畫的總是美好的一面。我們忘了,愛情不是「我」一個人控制的,當我們刻畫的樣子變了呢?真實的他/她,會聽從我們的意願,繼續刻畫這愛情的模樣嗎?
  • 最親密的關係,不是信息秒回,而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一起夜聽,ID:yuedu58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對的人面前,你不必拐彎抹角,也不用口是心非,更無需投其所好,在他的面前,你能敞開心扉,隨心所欲。
  • 讀懂《親密關係》,幸福就會向你招手,帶你找到屬於你的Mr.Right
    今天隆重給大家推薦《親密關係》這本書。很多人認為戀愛和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一方付出多少努力就要求對方也要付出相同多的努力。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即便你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終也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效果。因此怎麼樣讓你愛的人也同樣愛你呢?首先大家思考一下,親密關係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
  • 愛,作為一種關係,基於意識的自由
    友情,也如親情,在超越了血緣關係,升華為愛一樣;是在超越了契約關係,成為友情之愛。而且,在中國文化中,愛本來也有惠的意思。當然,將愛界定於互惠,卻並不恰當。因為愛,出自於人的內心,而不是外在的關係。關係,只是愛的一個界定;正如親情,界定於血緣關係;而友情,因為沒有血緣關係,界定於契約。愛,作為自由的關係,可以不同的紐帶;血緣的親情如此,契約的友情如此。
  • 為什麼你無法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
    在這些紛繁的關係中,對於我們影響最深遠的無疑是親密關係。但是,對於如何建立和維護親密關係,我們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做好準備。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明明很真誠對待,明明很努力維護,為什麼事與願違,總是溝通不暢,甚至相互怨恨,最後關係破裂?
  • 《愛和自由》:愛他,就給他自由
    請問,你有沒有從內心深思過:為什麼會這樣?你是否真的愛對了孩子?《愛與自由》這本書將帶領你尋找到答案。本書作者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是「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教育精神的創始人;是「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長」教育思想的創始人;也是「兒童敏感期理論」的創始人。
  • 親密關係中的戀愛與婚姻完全兩回事!莫把妻子當作情婦來愛
    克裡斯多福老師的觀點是(這個觀點也為眾多的心理學家、婚姻專家甚至靈性大師所贊同):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完美設計親密關係是一種完美設計:在親密關係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重要的部分,即使是令人不悅的衝突與不適的情境。當你繼續在感情中成長時,你也開始懂得欣賞你跟伴侶之間所發生的任何事情。當你拒絕接受不悅與不適時,你也不再看見這些事物所能帶來的啟示,也將是你無法看清正在發生的事物。
  • 童話傳奇人生難題:親密關係只有交換沒有愛,婚姻剩下一地雞毛
    01親密關係到底怎麼了?還能相信婚姻嗎?連宋慧喬都離婚了,還能相信婚姻嗎?《與人親密---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這本書用平實、簡單的語言,手把手教你處理親密關係(以下簡稱《與人親密》)。無雞湯、不勵志,就是踏踏實實過日子。只可惜,把真相說的太直白,大部分人難以接受。雖是良藥,卻十分苦口,如之奈何?作者蓋伊·芬利著有多本暢銷書,其著作被翻譯成26種文字在全球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