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蘇聯為啥非要吞併波羅的海三國?都是英法德惹的禍
然而,沒過幾個月,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並被英法肢解,這樣,蘇德的《布列斯特-立託夫斯克和約》自然廢止了,而當年蘇聯割讓的波羅的海地區,在英法的操作下,不但沒有歸還蘇聯,還獨立為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四個國家,除了芬蘭,其它三國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
-
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立陶宛,你們了解多少?
立陶宛,作為一個歷史古國,位于波羅的海東岸。北面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相鄰(這三個國家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東南部和白俄羅斯接壤,西南和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州、波蘭相鄰。地形以平原為主,西部和東南部有一些丘陵和高地。
-
無法自主的生存法則:看「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中立和被吞併
前言:波羅的海三國在今天的波蘭和俄羅斯之間,橫亙著三個毗鄰波羅的海並排列成一字縱隊的國家,他們分別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又因為毗鄰波羅的海,因此習慣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國上世紀90年代以前都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進入90年代以後先後獨立,其中,立陶宛於1990年3月11日「恢復
-
暢遊波羅的海三國之立陶宛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中最活躍的國家,位于波羅的海東岸,北鄰拉脫維亞,東南與白俄羅斯接壤,西南是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如果你到這裡旅遊,會發現這個並不太起眼的東歐國家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他們的文明曾經如此強大。
-
蘇聯是如何兼併波羅的海三國的?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稱為「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個國家不僅臨海,而且擁有不凍港,更重要的是它們剛好位于波羅的海。當年沙皇俄國對入海口瘋狂的追求,國小民寡的波羅的海三國,便註定了其跌宕起伏的命運。羅曼諾夫王朝被推翻之後,俄國為了儘快結束同德國的戰爭而單方面宣布退出。為此俄國籤訂了條件極為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約》,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超過10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割讓給德國,此外還要賠償德國軍費60億馬克。儘管俄國損失慘重,但贏得了喘息之機,反觀德國雖然獲得了這麼大一片土地,但根本來不及消化便不得不全部放棄。
-
波蘭+波羅的海三國之旅(八)——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今天我們主要遊覽了立陶宛的特拉凱城堡,下午遊覽了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先看一張驢友朱鋼今天早上在酒店拍攝的日出霞光照片。 立陶宛是一個擁有輝煌文明的歷史古國,與俄羅斯一直在北歐及東歐爭雄,曾先後遭到俄羅斯帝國與蘇聯的吞併,1990年立陶宛宣布脫離蘇聯獨立。1991年9月6日,蘇聯正式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後加入歐盟和北約。
-
二戰中的那些事兒,波羅的海三國是如何被蘇聯吞併強行併入的
但是芬蘭的三個鄰居,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沒能逃過被侵吞的命運。1939年8月23號,蘇德籤訂互不侵犯條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被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9月28號,蘇德兩國籤訂友好和邊界條約,立陶宛也被蘇聯的魔爪籠罩。蘇聯從德國那獲得了承諾之後,立刻著手兼併波羅的海三國。波羅的海三國對兩個強盜惡林的接近極為擔憂。
-
二戰之初,波羅的海三國是如何被強行併入蘇聯的?
位于波羅的海的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雖然領土面積並不大,人口也只有幾百萬,但是,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的波羅的海三國,歷來經濟發達、人民也十分富裕。而扼守波羅的海出海口的地理位置,也賦予了波羅的海三國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也因此,波羅的海三國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
《波羅的海三國遊記》
>2019年2月7日-2月17日,去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旅行。考納斯處於涅裡斯河及其支流尼亞裡斯河匯流處,1920-1940年曾為立陶宛首都,鼎盛時期,人口超過50萬。加入歐盟後,同波羅的海三國的其他城市一樣,年輕人大量流失,城市失去了活力,目前人口約30萬人。在集市,看到的多是老年人和做著小買賣的女人們。考納斯城堡建於13世紀,是立陶宛最早的防禦工事,1362年十字軍入侵考納斯,連續圍攻城堡3個星期,終於突破防守,並毀掉了城牆。
-
波羅的海三國首開歐盟「旅行圈」
【新華社微特稿】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15日零時左右彼此重新開放邊界,形成歐洲聯盟內部首個「旅行圈」,以期提振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經濟。立陶宛總理紹柳斯·斯克韋爾內利斯發表聲明說,「波羅的海旅行圈」為重啟商業提供機遇,賦予民眾「生活回歸正常」的一線希望。波羅的海三國新冠疫情程度較輕,截至13日,已有1周多沒有新增病例,累計病亡病例不到150例。三國政府上月底開始逐步放鬆「封城」措施。作為歐元區中經濟最不發達的三個成員,三國預期今年經濟萎縮7%至8%。
-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地處波羅的海東岸,位於蘇聯西北角上。和中亞五國,高加索三國一樣,都是前蘇聯解體出來的三個國家。地理上將波羅的海以東、芬蘭灣以南的國家劃在東歐,實際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各方面都算是北歐國家。
-
獨立、聯合與再分裂:淺析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的歷史關係
現今的東北歐地區有著三個並不起眼的小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它們又被合稱為「波羅的海三國」。別看這三個國家現在的領土面積不大,但是在受到俄羅斯帝國的影響之前,它們在東北歐地區的影響力都十分強大,特別是歷史上威名赫赫的立陶宛大公國,甚至一度成為當時歐洲地區面積最大的國家。
-
蘇聯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生吞」了波羅的海三國?
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正好位於蘇聯和波蘭之間,波蘭都成了緩衝地,離蘇聯更近的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看來,沒有理由讓它們保持獨立。在未來可能的戰爭中,成為蘇聯不可控俄因子。所以當蘇聯和德國在商量如何瓜分波蘭之時,蘇聯提出了一個合作的先決條件,即德國認同蘇聯未來將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
波羅的海三國在與俄羅斯接壤地區修建隔離牆
現在,波羅的海國家也要修隔離牆。拉脫維亞國家邊防局4號表示,拉脫維亞目前正在與俄羅斯接壤地帶修建隔離牆。此外,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也在修建類似的隔離牆。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是在「跟風」修建隔離牆嗎?俄羅斯對此又有何反應? 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東歐記者時光介紹,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三個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國家通常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
-
波羅的海三國地理環境差不多,為何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波羅的海三國,也許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因為波羅的海三國非常出名,是世界著名的美女之鄉。波羅的海三國不僅盛產美女,而且男少女多,是男人們夢寐以求的好地方。波羅的海三國包括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三個國家,三國地勢平坦、平原相連,中間既沒有大河分割也沒有大山阻隔,可以說就是一個整體。不過就是那麼一片面積不大、地理環境相似的小區域卻形成了三個國家。波羅的海三國地理環境差不多,面積也不大,為何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第一,雖然三國地理環境相似,但三國是截然不同的三個民族國家。
-
浴火重生的波羅的海三國(組圖)
波羅的海三國線路圖 製圖/張奮泉本期聚焦:屬於前蘇聯16個加盟共和國中的波羅的海三國因歷史原因而不被世人所注意,至今60多年過去了 考納斯舊城街景前言從俄羅斯陸路入境波羅的海三國走完21天的俄羅斯之旅後,我從聖彼得堡乘過夜火車經拉脫維亞入境前往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
「解讀」張弘:白俄羅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意義
波羅的海三國即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都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獨立後又都加入了歐盟和北約。三國在文化上與白俄羅斯和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安全上屬於「唇亡齒寒」的利益攸關方;在經濟上三國還與白俄羅斯、俄羅斯有著難以割捨的合作關係。
-
波羅的海三國遊 | 獨闖立陶宛的十字架山【Hill of Crosses】
▼終於,波羅的海遊記來到第三個國家——立陶宛!這回我隻身來到希奧利艾Siauliai。大嬸走了之後,我就決定回到巴士總站那個商場找東西吃,順便逛逛立陶宛的超市。下面帶大家看看立陶宛的超市,其實差不多嘛。
-
波羅的海三國被蘇聯壓了半個世紀,200萬人手拉手組人牆反抗蘇聯
波羅的海三國指的是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總面積17.40萬平方公裡。而蘇聯和德國的較量又是歷史遺留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波羅的海沿岸都被掌握在沙皇俄國的手中,不過後面德國逼迫沙俄與之籤訂了《布列斯特條約》,將波羅的海沿岸的控制權割讓給了德國。所以二戰爆發後不久,日劇強大的蘇聯就以當時波羅的海三國「威脅蘇聯說」為由,打算奪回此地的統治能力,要求三個國家成立親蘇政權,並允許蘇聯軍隊進駐。
-
波羅的海三國介紹
波羅的海三國在波蘭北側的波羅的海三國一直是國人印象中沒有任何「標籤」的國度,甚至在我向同事提起我十一的旅行地拉脫維亞的時候,同事皺了皺眉毛,問拉脫維亞指的是一個城市還是一個國家?可見因為歷史上時間和地域都「毫無交集」的緣由,中國和波羅的海三國彼此之間的認識都存在著巨大的盲區…波羅的海三國指的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它們雖偏居東北歐一隅,卻扼控波羅的海出海口「門戶」及海上貿易通道,戰略價值令歷史上個各個列強垂涎不止。近代以來的數百年間,在此爭鬥的主角囊括了普魯士、俄羅斯、波蘭和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