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體酒店市場激戰正酣,行業呼籲「專業選手」出現。就傳統單體酒店而言,燒錢擴張和運營管理滯後成為行業普遍問題,與此同時,住客對於單體酒店低質的整體印象,與安全、衛生問題的普遍擔憂,也影響了單體酒店的發展。市場急需專業化解決方案。
5月30日,由華住集團和IDG資本戰略投資的H連鎖酒店在成都正式對外亮相。在華住集團董事長季琦看來,幫助存量單體酒店破局重要辦法,就是將它們連鎖化。去年開始,酒店行業巨頭、OTA企業的紛紛入局,似乎讓單體酒店業主們看到了「春天」。
會後,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李仲廣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酒店行業而言,連鎖和智能化都將是重要的方向。下一步,通過物聯網實現萬物互聯,酒店將會成為重要的場所和載體。現在無論從星級酒店、中高級酒店還是單體酒店,對於科技智能化的運用方向上都是一致的。
「單體酒店出路在連鎖化」
《中國酒店產業報告》數據顯示,中國酒店存量市場中有約92萬家單體酒店,佔比超過85%,可觸達的市場規模接近1萬億。
▲與會嘉賓就酒店行業發展趨勢展開圓桌對話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靳水平攝
在季琦看來,中國酒店行業已從早期追逐增量市場,進入到深挖存量市場價值空間的新階段。就單體酒店而言,面臨生存壓力大、轉型升級難的問題。
事實上,近年來酒店衛生問題屢屢見諸報端,住客對於單體酒店低質的整體印象和安全、衛生問題普遍擔憂,也影響了單體酒店的發展。在季琦看來,幫助這些存量單體酒店破局的重要辦法,就是將他們連鎖化。
而在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張潤鋼看來,孤島效應和非標不專業讓絕大部分單體酒店陷入發展困難,解決之道在於標準化和專業化。「單體酒店行業發展需要引導,需要更具酒店專業基因的系統解決方案」。
作為此次H連鎖酒店的投資方,IDG合伙人崔廣福認為,做酒店必須要讓客戶感知到品質的提升,要把網際網路的經驗運用到傳統酒店發展上來,相信兩者能產生更多化學反應,創造出更多價值。
未來酒店需加強科技智能運用
如果說在酒店大堂、客房裝置一些高新科技設備,能讓客人自助辦理入住登記手續、用手機APP選房和開啟房門等不再是什麼新鮮事,那麼,利用物聯網打造智能客房將是一個新嘗試。當今科技發展如發展日新月異,AI、機器人等技術在各個行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酒店業也不例外。
面對席捲而來的技術革新,酒店業該如何將科技運用到自身的業務運營中呢?
H連鎖酒店CEO夏青寧認為,酒店升級管理,核心抓手還是在人,即擁有專業的酒店管理人才,從人出發,以智能算法驅動的智能店長模式是輕連鎖酒店市場的核心要點。
就H連鎖酒店自身發展,夏青寧坦言,顧客在入住時,可使用人臉識別、自助入住系統進行快速辦理;入住後,可以在線獲取客房服務,客房服務機器人可以送貨品上門;離開時,可以自助辦理退房、發票列印……
「酒店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技術,用數據和算法驅動運營,讓運營管理更具智慧;並推動人與機器的高效協同,打造更加智能化的前端服務。」夏青寧稱。
李仲廣認為,就酒店建設管理來說,科技智能化是酒店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趨勢。下一步通過物聯網實現萬物互聯、互聯互通以後,酒店發展至今,作為科技承載的重要載體和場所,無論是在星級酒店、中高端酒店還是單體酒店,其在科技運用的方向上都是一致的。
李仲廣舉例稱,科技的運用之一,就體現在新零售在酒店場景中的運用,科技的實施使得新零售在文旅場景的運用成為可能。「新零售下一步是要解決服務銷售,因此在酒店發展的場景中新零售是大有可為的」。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