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文明的形成及其特徵-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20 光明數字報

    西方文明起源於古希臘。在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諸島和希臘半島這片面積不大、也不算富饒的區域,希臘人廣泛繼承和融合了本地及東方文明的優秀成果,並將其發揚光大,創造了燦爛的希臘古典文化。在說希臘語的希臘人到來之前,數千年來陸續由西亞北非移居此地的說非希臘語的「皮拉斯基人」,已有豐厚的精神和物質文化積澱。希臘人的到來,開啟了該地區文化傳承與融合的新階段。

民主的實踐與法治的理念

    據古典學者考證確認,古希臘語的「民主」(demokratia)一詞,最早出現於公元前5世紀中葉。民主觀念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氏族部落民主、平等的習俗。古希臘城邦數百上千,習俗各異,政體多樣,真正實行民主制的國家(如雅典),只是其中的極少數。雅典國家從原始君主制、貴族制到民主制的轉變,乃是平民長期不懈鬥爭等國內外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雅典民主制歷史地位和作用的評價,也必須分階段做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公元前6世紀初以後,雅典多位富有遠見的政治家相繼立法和改革,核心內容是廢除債務奴隸制,調和公民集體內部諸派之間的矛盾,強化其內在凝聚力,推動其向外擴張。公元前5世紀後期,在壓迫、剝削和奴役異邦人的基礎上,雅典變得富足和強大;而民主制的施行是雅典統治者強化對廣大屬邦統治的主要舉措,雅典人與廣大屬民矛盾的深化也是其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最終失利的重要原因。公元前403年以後的雅典民主是在其無力實施大舉擴張的條件下,城邦當政者基於歷史傳統和現實需要而作出的明智選擇。

    希臘及地中海世界國家多樣化的政體為政治思想家們探討理想的國家治理模式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古典時代晚期的思想家們結合自身的政治實踐,觀察地中海周邊世界的風雲變幻,提出了較為系統的法治思想,即認為統治權力是政治的核心問題;絕對的專制和極端的自由,都非理想狀態;不論什麼樣的統治者,都必須受法律約束,只有法律的權力高於統治者的權力時,邦國的治理才能走上正確的軌道;城邦中的赤貧和富豪易走極端,中產階級行於中庸,順從理性,兼顧雙方利益,實現權利分配相對平衡,從而保持政治穩定。

    古希臘人的民主和法治是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成果。在說印歐語的希臘人到來之前至少數千年,主要由海路移居於此的皮拉斯基人生活在那裡,沿襲著自己的傳統風俗。在國家形成和成文法確立之前,人和人之間、個人和社會共同體之間的關係,主要有賴於習慣法加以調節,因而「法」起到維繫社會組織的紐帶作用,享有社會成員公認的權威地位。但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補充和修訂的。希臘早期的立法者如來庫古、梭倫等,在創新的同時兼顧習慣法;直到古典時代,成文法與習慣法在觀念上和執行中都不是截然分開的。事實上,雅典人「主權在民」「輪番為治」等理念,其源頭都可以追溯到氏族部落的民主習慣。直到古典時代晚期,不少政治家仍嚮往祖宗舊制,希冀從中汲取有益成分,醫治現實社會的種種弊病。

積澱豐厚的海洋意識

    希臘文明的興起,在某種意義上是希臘人與地中海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互動」的產物。在碧波蕩漾的愛琴海上,星羅棋布的眾多島嶼成為早期航海者永不消逝的航標。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造就了一批批航海者和文化傳播者。考古學證據已經確認,近一萬年來,小亞細亞西部、埃及、敘利亞、腓尼基、賽普勒斯等地與愛琴諸島的海上交往相當頻繁,與海上劫掠相伴生的開拓、探險、移民等活動也非常活躍,新石器時代農牧業先民攜帶所種植的糧食作物和飼養的動物向西部傳播,拓展了人類的生存空間,為當地居民體質的改善以及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希臘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中,有許多關於海上探險、拓殖、遠徵、尋寶的內容,雖然其中某些情節離奇荒誕而未必可信,但依稀反映先民海上活動的模糊記憶。代代相傳的航行經驗和乘風破浪的英雄故事,不正是他們勇於下海的力量源泉嗎?

    公元前750年至前650年,是希臘歷史上的大殖民時代,也是其文化史上的「東方化時代」。此時的希臘人通過海路汲取東方文明古國的優秀成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增加了元音,創造了古希臘字母和文字,在世界文字發展史上貢獻卓著。長期的航海實踐使希臘人逐步認識到,海洋給人類造成的阻礙雖比陸地更巨大,挑戰更嚴峻,但經過拼搏仍可從中獲取生活資料;對他們而言,海上劫掠和農耕遊牧漁獵一樣,是一種正常的謀生方式。希臘許多賢達之士都曾周遊列國,而海外遊歷是增長見識的常見途徑。希臘沿海城邦或島國,無論是出於自衛、劫掠還是擴張的需要,皆須擁有一定數量的海上武裝。

    及至古典時代,隨著雅典海上強國成長和壯大,希臘人的海洋意識基本形成,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首先是海洋領土意識,即把海洋(包括海島)視為領土的一部分,對海域的所有權是國家主權的組成部分。其次是海洋經濟意識,把海洋視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領域,海外擴張同樣是富民強國的重要途徑。他們在與驚濤駭浪的搏擊中,意識到某些海峽、海角、海域的戰略意義和商業價值。再次是海洋國防意識,即把海軍作為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帝國境內須有艦隊遊弋於海上,帝國邊陲須保有一定的海上武裝。最後是依海為家,熱愛海洋。湛藍溫暖的海與天是他們認識自己、欣賞人體之美的廣闊舞臺,也使他們有了仰望天空、發揮自由想像力的無限空間。希臘人對海洋文化的開創性貢獻,經羅馬人傳承成為近代西方海洋意識的歷史源流之一。

    隨著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東徵而開始的所謂「希臘化」時代,使得希臘文化的傳承進入了一個新高潮。在西方,隨著羅馬的崛起以及隨後對「大希臘」和希臘本土的徵服,羅馬人開始大量吸收希臘文化因素;在東方,經過長期的戰爭,形成了希臘化時代的君主制,它是馬其頓的國王統治傳統和東方現行君主制以及希臘城邦的外殼有機組合的產物。在文化上,希臘化文化既非希臘的單純傳播,也非東方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文化,而是以希臘化文化為主體,在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下與其他各種文化匯合形成的一種既多元又統一的文化。託勒密王國在亞歷山大裡亞創建了博物院和圖書館,國家出資以極為優厚的條件,招攬地中海各地文人學者來這裡進行科學研究,分類、整理此前的文化典籍,成為其時希臘古典文化傳承的中心。希臘化時代是以軍事徵服為先導的,但它開啟了歐亞非大陸間文化交流、匯合的序幕,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傳承不僅意味著傳授、積澱、繼承,還意味著揚棄、否定和創新,環環相扣,永無止息。古希臘人在吸收東方文明古國神話、文字、藝術、文學、科學、哲學、史學等方面成果的基礎上,融合自身傳統,不斷積累和創新,取得了令後人驚嘆的成就。

    (作者:徐松巖,單位: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相關焦點

  • 民以食為天-光明日報-光明網
    糧食生產和儲備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社會穩定、百姓生存、戰爭勝負和文明發展,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回顧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感受到農業生產和糧食問題對人類歷史和社會文明發展的深刻影響。米諾斯王朝時期,城市文明是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出現的。雖然被認為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米諾斯迷宮」的王宮建築雄偉壯觀,但是高牆之外的農田才是奴隸制王國賴以存在的基礎。對於農田上的農人來講,沒有什麼比糧食豐收更讓人快樂了。    公元前1450年前後,克裡特文明突然衰落。
  • 西方城市公園與公眾生活發展變遷-光明日報-光明網
    除私園以外,由於民主自由思想的活躍,早在古希臘及古羅馬時期便已出現供公眾開展戶外活動的公共園林,從一定意義上可視作城市公園的「雛形」。    聖林起源並盛行於古埃及時期,是古希臘主要公共園林形式之一。由於自然地理環境因素,古希臘人對樹木寄予神聖崇敬的情感信仰,認為植物或樹林之神會掌管樹林,因此圍繞神廟建築四周種植濃蔭樹木,並將其作為宗教禮拜的對象,即為聖林。
  • 徵文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在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系列徵文活動的基礎上,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與光明日報社決定聯合舉辦第三屆「孔學堂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徵文活動
  • 從地形看日本的歷史與文明-光明日報-光明網
    一本是《日本歷史的謎底》,另一本是《日本文明的謎底》,從地形角度解析日本的歷史之謎。這套書是由日本PHP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文庫本」,據說在日本,這套書頗有人氣,銷售量達30萬冊,也算熱門書了。    我剛拿到這本書時,感覺像是科普讀物,但細看起來又發現裡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 田慶豐評《古希臘人》︱解讀古希臘文明的精神密碼
    然而,希臘文明距今數千年,「希臘城邦與現代人生活於其間的各種政治共同體有著極大的區別,因此,需要用相當的想像力才能描繪出希臘城邦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同上,39頁)。只有了解古希臘的社會歷史背景,才有可能進入當時的語境,理解城邦政治、哲學、政治學、法律、宗教之間的複雜關係及其對西方文明的影響。
  • 希臘史15:古希臘城邦的形成背景、類型、特徵及主要城邦介紹
    其地理範圍主要指以巴爾幹半島及其周圍島嶼的希臘本土為中心,北及黑海沿岸,南達北非的埃及地區,東至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西到地中海的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馬賽利亞(今法國的馬賽),直達伊比利亞半島最南端與非洲隔海相望的直布羅陀,其中希臘半島是主要部分。古希臘城邦也是一個籠統的政治實體的概念,它是在古希臘這片土地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許多城邦國家的總的稱謂。
  • 地理環境這把雙刃劍,孕育了古希臘文明,也埋下了衰亡的禍根
    古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南端,東部的愛琴海,是古希臘文明的搖籃,一座位於"世界中央"的小島克裡特島孕育出了古希臘文明,該地區小島星羅棋布,鬆散的土地狀態促進了古希臘海洋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建立的極為發達的商業文明體系。
  • 香港:報紙閱讀呈「三足鼎立」之勢-光明日報-光明網
    從本期開始,光明日報新傳媒版將通過《環球新媒體使用掠影》欄目刊發一系列文章,向廣大讀者展示世界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地區)民眾對於新媒體的選擇與偏好、理性與情感、堅守與創新——請記住,在新媒體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和產品,更有責任、素養和價值。     一直以來,香港人都有著深厚的讀報傳統。
  • 我們如何讀經典-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們知道,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留給人類文明的偉大經典,它由《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史詩組成,這兩部史詩都是有一萬多行的鴻篇巨製,也代表了歐洲文明的源頭。因此一位歐洲學者說過這樣的話:凡是喜歡文學的人都會走向荷馬!雖然荷馬並非東方文明的源頭,但作為一部偉大經典,我們仍然有閱讀的必要。理由就這樣走向了荷馬。荷馬史詩在西方也形成了「荷馬學」,所產生的闡釋這部經典的專著汗牛充棟。
  • 公共健康及其優先性-光明日報-光明網
    公共健康概念具有以下特徵:一,公共健康是社會公共產品,是一種公共善。必須有各級政府、社區以及不同部門的共同參與與協作。這次防控疫情範圍之大、面積之廣、難度之大,沒有黨的統一指揮和統一部署,各級政府部門齊心協力奮戰,是不可能打好這一戰役的。二,公共健康以人口整體為對象,關涉社會全體成員的健康問題。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 : 走近西方文明起源與美之故鄉
    >本書以希臘誕生、崛起、衰落為主線,將人口遷徙、地理、文明、戰爭作為線索,從希臘神話、城邦制度、宗教哲學、悲喜劇等眾多維度一層層撥開古希臘的迷霧,照見上下2000年的文明發展全景,為你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古希臘歷史畫卷,帶你輕鬆俯瞰古希臘文明之光。
  • 魅力四射的古希臘文明
    導語: 西方文明起源於希臘。古希臘的人文和科學精神是西方文明重要的思想來源。因此可以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母。魅力四射的古稀文明以其獨特的韻味吸引著無數遊人和科學家的目光。古希臘文明簡介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泉,愛琴海區域又是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愛琴文明發源於克裡特島,後來文明的中心又轉至邁錫尼,因此愛琴文明亦被稱為「克裡特一邁錫尼文明」。克裡特文明又稱「米諾斯文明」,這一稱謂源於古代希臘神話中克裡特王米諾斯的名字。地中海東部的克裡特島是歐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是古代愛琴文明的發源地。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的古希臘文明,如何盛極而衰的!
    雖然馬其頓帝國的崛起,帶動古希臘文明的廣泛傳播,卻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之舉,僅僅是日薄西山的古希臘文明的迴光返照。羅馬帝國終結了希臘化時代,吸收了古希臘文明養料的基督教在生根發芽,經歷風雨後,最終長成一統西方的參天大樹。
  • 古希臘神話塑造出的英雄形象,是當時時代特徵和人們理想的折射
    古希臘神話作為西方文明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古希臘民族的世界觀和道德觀,而古希臘神話也承載了希臘人民的民族精神,在古希臘神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以及時代特徵,在很大程度上都體現了希臘人渴望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 「麵包為生活之依賴」-光明日報-光明網
    食物不僅在古希臘羅馬文明的多彩畫卷中佔有重要一頁,而且體現了這一時期的階級差異,包含著一定的政治意涵,折射出文化交流的影響。    古希臘時期,人們主要食用穀物。當代學者的研究顯示,此時穀物在食物消費中約佔七成,古希臘人通常將小麥製成麵包食用,大麥則用來煮粥。根據作家阿西尼烏斯的觀察,當時各色麵包有70餘種,包括發酵過的麵包、未發酵過的麵包、夾心麵包、慄子麵包等。
  • 古希臘文化的基本面貌,發展的文明
    在長期的發展中,古希臘文化的各種表現形式和精神元素相互作用,其中的哲學和政治文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凝練希臘精神、整合希臘文化的思維方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古典時代,它們引導著古希臘文化發展的潮流。在本節中主要通過宗教文化和文學藝術這兩個窗口來考察古希臘文化對古希臘政治文化和政治哲學的影響。從歷史過程和概念內涵上看,古希臘文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 世界歷史必知100事「TOP25 古希臘城邦文明:西方文明源頭之一」
    古希臘城邦文明----西方文明的輝煌起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城邦制度逐漸形成,希臘文明進入城邦時代。而這時期形成的精神內核,在後來的幾千年裡不斷復興,給人類文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滋養。那麼,希臘為何會進入城邦時代呢?史學界對城邦制度何以形成歷來眾說紛紜,主要有文字、宗教、財產私有制、人口爆炸性增長几種。
  • 克裡特是古希臘文明史的開始,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克裡特是古希臘文明史的開始,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源,這是兩句都是西方學者的表述,但是學者卻不會說克裡特是西方文明的起源。為什麼有這個邏輯卻不能直接認定克裡特是西方文明起源呢?雖然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源,而古希臘的文化有很多元素是基於克裡特發展來的,但是古希臘文明不是由克裡特文明直接發展來的,克裡特文明在古希臘文明形成時就已經消失了,古希臘是繼承了這個消失文明的一部分。西方文明的開始是古希臘,這是西方人自己一直很確認的事實,但對於古代希臘文化史是從克裡特島開始這個認知,在19世紀70年代之前他們都以為克裡特島是虛構的。
  • 透過《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追尋古希臘的璀璨文化
    學生時代,便常聽起古希臘有過輝煌文明,然而那時的歷史課本講到的四大文明古國並沒有古希臘,於是我的潛意識告訴我,古希臘文明沒有那麼重要,它不過徒有其表,遠不如那四大文明,所以之後一直對古希臘文明沒有過深究。隨著年齡的增長,才知道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而西方文明又影響了世界。這時,我才有心想了解一下西方史。
  • 古希臘人的十大特徵
    《介紹古希臘人》,(英)伊迪絲·霍爾著公元前800到公元前300年之間,希臘人做出了一系列智識上的發現,把地中海世界推向了一個新的文明水平。這一現象被稱為「希臘奇蹟」。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批評者傾向於貶低古希臘人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