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別名: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我國一個著名的傳統節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但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在北方多數人有吃水餃的習俗,南方人多數人有吃甜食的習俗。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中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詩云「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從氣候上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而夜晚最長。在古人看來,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而冬至這天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天。冬至一陽生,在這一天,盛到極點的陰氣開始衰退,從而會有一點陽氣萌生,所以這是陰陽轉換的時刻,歷代養生家都很重視在這個節氣上的養生。
第一,冬至食補有講究。
諺語說:「今鉅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冬至時節,人們食慾大增,腸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食材的功效。營養學也研究證明,冬至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要多吃能增加熱能供給,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肉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同時,要注意不偏食。冬季氣候乾燥,人們常有鼻幹、舌燥、皮膚乾裂等症狀,要補充維生素,建議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需要注意的是,冬至不可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品,否則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溼生痰。
第二,運動宜動中求靜。
冬季運動,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襲,其次運動量不宜過大,要在動中求靜,尋求一種氣定神閒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動靜結合的運動方式都是很好的選擇,而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鍊,避免損傷陽氣。
第三,起居養護。
冬至前後,除了保證夜間睡眠質量外,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另外,要注意防風防寒,外出時要多穿衣服。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冬日圍條暖和的圍巾,就可以將感冒的概率下降一半以上,因為脖子是風寒的窗口,所以外出時千萬別讓冷風吹進衣領多穿一條薄褲子,可以少穿一個厚外套 因為寒從腳底生,到冬天還穿裙子的女生很危險。睡前一定要用溫水泡泡腳,驅散一天的寒。
第四,打噴嚏,驅除寒邪。
人體有成熟系統的排毒機制,咳嗽、噴嚏、流眼淚等,都是排毒的形式。冬日感受風寒以後,馬上用紙巾搓成小細條,去輕刺激鼻腔,往往會噴嚏不斷,十幾個噴嚏打下來,你會發現身體出了一層汗,這就是鬱在體表的風寒邪氣釋放了出來。這個時候,穿暖一點,多喝溫開水,往往風寒很快就好了。當然,風寒重點還是在於預防,這裡有一個防風寒的小絕招:每日出門前,或洗澡前後,將頸後最高點-大椎穴搓熱,養成習慣,可以防止風寒感冒,尤其是小孩子。
第五,多說正能量的話。
冬日寒冷,體內陽性能量不足的話,易導致情緒相對低落,變得悲觀,傷感,尤其老人、病人,更是如此。若你家裡有老人、病人,不妨常回去看看吧,這有利於情志的調節。在這冰冷的冬一句問候的暖心話,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禮物,勝過任何的保健品。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再怎麼說也是「年時八節」之一,吃貨們還是不會放過這有著各種冬至特色美食的節日的: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餈、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
北方普遍吃水餃、山東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番薯湯果、臺灣糯糕、浙江台州擂圓、江蘇蘇州釀酒、江西麻餈、安徽合肥吃冬至面、潮汕、閩南地區的湯圓、浙江嘉興桂圓燒蛋、合肥南瓜餅……
【開始數九】
冬至一到,開始數"九"。冬至是一九頭,每9天數一九,81天後,天氣才開始轉暖。
【祭天祭祖】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北吃餃子,南吃湯圓】
在北方,「冬至餃子,夏至面」,過去人家過冬至,飲食習俗多為吃餃子。每逢冬至,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在江南,冬至盛行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您的每一個留言,和每一個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就請轉發給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吧!
推薦值得一讀的公眾號
墨界MoJie
推薦理由 ✉:輕閱讀,漲知識,修身養性,正能量引導您的人生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