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海軍四易其主的傳奇炮艦「利綏」號!

2020-12-15 怡然自得駿偉

「利綏」號炮艦是民國時期海軍中一艘歷經滄桑的軍艦,不僅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還四次更改旗幟。不過「利綏」號的原身是德國的「祖國」號炮艦。 1904年,為了保護其在中國內河的特權,德國特意建造了這一艘內河炮艦。該艦的排水量為170噸,配備了一門88毫米和一門50毫米的火炮,副武器為3挺機槍,在當時各國內河炮艦中,也算是火力極強的炮艦。

當年該艦主要部署在中國長江流域,1914年7月一戰爆發後,為防止戰爭蔓延到中國內陸,當時民國海軍將「祖國」號攔截在了南京下關附近的長江上,要求其拆除武器裝備。 德國方面原本計劃將「祖國」號以商船的形式虛假出售給秘魯,企圖矇混過關。然而,當時的英國駐華大使威脅將其擊沉,德方被迫只好將武器裝備拆解投入長江中。

1917年中德斷交後,民國海軍部收繳了「祖國」號炮艦,並部署在第二艦隊,更名為「利綏」號。由於德國方面已將所有武器投入長江,因此海軍重新裝備了76毫米和47毫米火炮,以及三挺機槍,火力與德國時期基本相同。1929年,張學良採用武力強行收回掌控在蘇聯手中的中東鐵路部分管理權,導致蘇聯大舉侵犯東北,這就是著名的中東路事件。此時,重新編入東北江防艦隊的「利綏」號炮艦奉命駐守在同江,以抵抗蘇聯阿穆爾河艦隊。由於當時的主力艦「江亨」號臨時被調往富錦,「利綏」號和另一艘被接管的德制炮艦「利捷」號,因其火力和機動性強,成為了主力艦。

10月12日,蘇聯9艘戰艦抵達松花江口,開始攻擊東北江防艦隊。但蘇軍的首輪炮擊,就命中了「利捷」號,而「利綏」號的76毫米主炮也被摧毀,4名炮手和上士陳岱祥以及司號員都被炸死。 由於江防艦隊的火力根本不是蘇聯人的對手,因此戰鬥很快就出現了一邊倒的態勢。但是,中方海軍表現得非常英勇,並沒有怯懦,他們僅憑現有的武器,給予蘇軍猛烈的還擊,特別是在「利綏」、「利捷」號的作用下,多次擊傷蘇軍艦艇,擊殺了大量蘇軍人員。

然而,由於蘇聯艦艇裝甲防護較厚,艦體受損都不嚴重。而在蘇軍多架戰機加入戰鬥後不久,「利捷」號不幸被炸,沉入了江底。 但「利綏」號仍在頑強奮戰,戰鬥進行到最後,只有艦長一人倖存,被迫撤退到富錦。在這場戰鬥中,中方有4艘艦艇被擊沉,1艘被俘,只有重傷的「利綏」號成功突圍。然而,在10月底,「利綏」號也被蘇軍的戰機炸沉。戰爭結束後,「利綏」號被打撈後,重新對其進行了修復,成為了東北江防唯一的主力艦。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利綏」號配備的火炮都被拆卸移交給了馬佔山等抗日部隊,後來被日軍俘獲。 「利綏」號因此被日軍送給了偽滿洲國,被當作旗艦,編入海軍江防艦隊。此後,「利綏」號成為了日本侵略者的「爪牙」,參加了一系列對東北抗日聯軍的戰鬥。但到了1942年以後,由於艦上的蒸汽輪機老舊不堪使用,很少出海,大部分時間都在船塢修養。到了1945年,被蘇聯掠走,蘇聯原本計劃更換發動機後,巡邏炮艦或者訓練艦使用,然而,由於「利綏」號歷經了40多年的戰火洗禮,艦體已經非常陳舊,最終被蘇聯肢解。

這艘歷經滄桑,在其服役的40多年的時間裡,即有列強侵犯中國的幫兇實證,也有捍衛中國主權的英勇歷史,一生四易其主,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小排水量內河小炮艦,依然可以稱之為是近代戰爭史上罕見的一艘傳奇小炮艦。

相關焦點

  • 一艘效力過五個政權的炮艦:民國海軍「利綏」號
    一生效力過五個政權——民國海軍「利綏」號炮艦的傳奇經歷在民國海軍的序列裡,有過這樣一艘軍艦,它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效力過五個政權,曾被飛機炸沉過,被打撈修復後又繼續服役,且服役時間長達40餘年。它就是民國海軍「利綏」號炮艦。
  • 民國時期東北軍的海軍實力究竟如何?
    李三萬 摘要:民國時期,儘管由於軍閥混戰,對海軍建設很不重視,即便如此,海軍還出現了四大派系,其中的東北海軍成為實力最強的一支海軍。
  • 章騫:可憐又可敬的民國海軍
    說起民國艦船,很多朋友都會搖頭,認為民國時期國內各地「城頭變幻大王旗」,外部則「東夷兮狡詐,北虜兮矯驍」,一直陷於軍閥混戰、列強覬覦的內憂外患的困境。而海軍這一既花錢、又難以直接對陸戰發生影響的軍種自然就不免被遺忘、被忽視。更何況當時中國的海軍捲入了內戰的漩渦,處於分裂和內訌狀態,並隨各軍閥勢力的消長而北叛南降、朝秦暮楚。
  • 被清廷授勳的德國炮艦:傳奇炮艦伊力達斯號的前世今生
    外國艦船隨意出沒於我國海域內本是一種不願提起的恥辱,但卻有一艘德意志帝國的「伊力達斯」炮艦載入了中國的史冊,甚至清廷都為其船長與水員頒發了雙龍寶星勳章,上海也曾有著紀念本艦艇的雕塑。「伊力達斯」號究竟做了什麼可以獲得如此殊榮?而這艘炮艦又與中國有著怎麼樣的不解之緣?一、前世經過1870年—1871年的普法戰爭,德意志帝國建立。
  • 「北洋艦隊」陰影下的近代海軍
    應瑞號巡洋艦,清末從英國定製,1913年歸國編入民國海軍。  舉步維艱的重建之路  《清末海軍艦船志》的風格,秉承一貫之風,對於從「飛霆」號魚雷炮艦起到「舞風」、「聯鯨」號專用座艦,所有甲午後訂購的清末艦艇逐一進行詳細介紹。此外,還就《北洋艦隊艦船志》與《近代國造艦船志》中有所涉及,但是未立專章的「廣乙」級魚雷炮艦,以附錄形式加以補記。其行文之風格還是一如既往地將當時整個世界的造艦技術背景,被介紹艦船的淵源作出了詳盡解析。
  • 「北洋艦隊」陰影下的近代海軍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應瑞號巡洋艦,清末從英國定製,1913年歸國編入民國海軍。  舉步維艱的重建之路  《清末海軍艦船志》的風格,秉承一貫之風,對於從「飛霆」號魚雷炮艦起到「舞風」、「聯鯨」號專用座艦,所有甲午後訂購的清末艦艇逐一進行詳細介紹。此外,還就《北洋艦隊艦船志》與《近代國造艦船志》中有所涉及,但是未立專章的「廣乙」級魚雷炮艦,以附錄形式加以補記。其行文之風格還是一如既往地將當時整個世界的造艦技術背景,被介紹艦船的淵源作出了詳盡解析。
  • 甲午日本海軍近一半都是木頭殼子炮艦
    其實真實的歷史是甲午戰爭期間,日本海軍34艘軍艦當中真正的新式軍艦隻是個位數。其中6艘是帆船木頭炮艦,分別是武藏,大和,天龍,海門,天城及葛城號。其中4艘炮艦是木頭殼子炮艦,分別是鳳翔,磐城,金剛和比睿號。其中4艘是商船臨時架上火炮改裝的所謂炮艦,分別是西京丸,山城丸,近江丸和相模丸號。其中2艘是鐵皮炮艦,分別是高雄號和愛巖號。
  • 「民權」號,一艘建於民國經歷極不平凡的戰艦
    提起新中國成立時的「長江」號炮艦,網友們都非常熟悉,這艘排水量460噸的炮艦,在當時算是主力戰艦了,毛澤東曾親臨該艦視察。但說起「民權」號炮艦,一些網友可能會感到陌生,其實聞名遐邇的「長江」號炮艦的前身,就是「民權」號炮艦。這艘建於民國時期的小小戰艦,以極不平凡的經歷,跨越了兩個時代。
  • 抗戰初期,為什麼民國海軍軍艦面對日機空襲毫無還手之力?
    事實上民國海軍對空襲的認識並不滯後,二十世紀二十、三十年代南京國民政府曾竭力購入新式高射炮和高射機關炮為海軍艦艇增加防空火力,比如為「應瑞」號巡洋艦、「楚」字號炮艦、「永績」/「永健」號炮艦添裝維克斯40.5毫米機關炮,為「江」字號炮艦
  • 清末能製造巡洋艦 為何到了民國時期卻連大炮都無法生產
    從1868 年1 月開工造中國第一艘輪船「萬年青號」運輸艦,到1907年被清廷下令停止造船,49年間,福州船政局總共製造了40 艘各類艦船。這些艦船,大部分編進了初具規模的福建、南洋、北洋等三支海軍部隊。應該說,福州船政局的艦船製造水平是比較高的,至少在亞洲屬於領先水平。
  • 大清海軍最後的威武,「海圻號」環球航行,回來時已是民國了
    裝備2門203mm主炮,10門120mm(4.7英寸)速射炮,12門47mm副炮,4門37mm機關炮。另有魚雷發射管5具,人員編制445名。海圻號剛一回國服役,就馬上有了用武之地。19世紀末,列強興起了瓜分中國浪潮。新興列強義大利盯上了中國東南的三門灣,妄圖強租。清政府經過權衡,覺得義大利不過是二等列強,斷然拒絕了其無理要求。於是義大利派遣軍艦,到中國沿海遊弋,企圖恫嚇清朝就範。
  • 民國時期,東北海軍實力如何,為何能夠成為當時中國海軍第一?
    民國時期,由於中國始終處於軍閥混戰局面,軍閥們對於海軍這個既十分依賴工業能力,又無法對軍閥混戰勝負產生決定性作用,更十分昂貴的兵種,十分輕視,海軍也因此變得邊緣化。整個民國期間,海軍的存在感一直比較薄弱。
  • 北洋水師亞洲第一,民國海軍為啥約等於0?民國:軍閥太多了
    文/孤寂寒光甲午海戰是我們永遠的痛,但是從另一層面看,甲午海戰是一場近代海軍的激烈戰爭。如果我們沒有裝備精良的北洋水師,哪裡能鬧出這麼大動靜?同樣是海上入侵,當淞滬會戰時,我國海軍只能通過鑿沉船隻堵住長江來抵禦日軍。雖然政府不同了,差距為啥如此之大呢?跟國情很相關。
  • 中國海軍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出現在現代?不,早在民國就出現了
    東北江海防艦隊成立後,其勁敵是實力佔絕對優勢的渤海艦隊。渤海艦隊是實力強大的正式海軍,擁有「海圻」號(4425噸)、「海琛」號和「肇和」號(均3300噸)巡洋艦3艘,「永翔」號、「楚豫」號(均800噸)炮艦兩艘,「同安」號(不足百噸)魚雷艇1艘。
  • 民國年代的海軍戰鬥力如何:一次自毀沉入長江,一次反抗起義
    從艦隊的數量來看,當時中央海軍下轄有民國海軍第一艦隊、第二艦隊、練習艦隊、巡防艦隊、測量隊、第三艦隊(原東北海軍艦隊)、廣東江防艦隊(原廣東艦隊)、快艇大隊等艦隊。抗日時期民國政府推出的宣傳畫自沉江底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與日本雙方在海軍的實力上差距極其懸殊。
  • 大清帝國最後的榮光時刻,海軍帶槍進紐約,「炮艦外交」護僑威懾...
    「貧窮帝國主義」義大利照會清廷,自稱「歐洲六大國之一」,欲比照其餘五國在中國享有同等不公平之特權,並欲強佔三門灣為其海軍基地,態度極其惡劣囂張。 因此效仿其他西方列強玩起「炮艦外交」,派三艘軍艦駛入三門灣獅子口海面遊弋,進行勘測和示威活動。但對於義大利的「威脅」,清政府依然不予理會。義大利政府自恃有武力為後盾,態度強硬,甚至給清政府遞交了「最後通牒」——限令四日內答應其租借要求並遵照執行,否則其艦隊將攻取三門灣
  • 民國海軍鐵血抗日
    他提出「海軍建設應列為國防之首要」,主張「興船政以擴海軍;使民國海軍與列強齊驅並駕,在世界稱為一等強國。」   這年的年末,中華民國海軍部長黃鐘瑛於12月不幸去世,孫中山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了這樣一副輓聯:「盡力民國最多,締造艱難,回首思南都儔侶;屈指將才有幾,老成凋謝,傷心問東亞海權。」由此道出了他的心腹之患。
  • 悲情的海軍,民國海軍發展歷程,一波三折的辛酸歷程
    在我們的印象中,民國是一個混亂的年代,各路軍閥雖然忙於混戰爭奪地盤,擴充勢力。他們沒有興趣,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建設海軍。但是,民國承襲於清,還是有殘存海軍的,海軍依然活躍在民國的舞臺上。這個時期的海軍,可謂是一波三折,命運坎坷。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民國時期列強對中國海軍實行封禁。可張作霖的東北海軍仍能異軍突起,並迅速成為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
  • 諾夫哥羅德號圓形戰艦,黑海的護衛者,戰鬥民族的奇葩淺水重炮艦
    向南,則可以打通土耳其,爭奪地中海制海權,再阿拉伯半島登錄,甚至直接威脅到歐洲腹地,俄羅斯與土耳其長達兩百多年的俄土戰爭就是要爭奪黑海的制海權,將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反過來,敵人如果進入黑海,也可以直接對俄羅斯極其重要的大高加索地區和烏克蘭地區進行登陸,通過亞速海還可以威脅俄羅斯腹地,那麼,如何防衛黑海是俄羅斯海軍及其重要的課題。